小學生臘八節作文範文【六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生臘八節作文範文【六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生臘八節作文範文【六篇】1
臘八節是進入農曆12月的第一個節日,也可以說是春節的先導,它起源甚早,有些節俗今天已經成為文化化石,有些則依然流傳著。
臘八節的名稱是建立在“臘月”這個稱謂的基礎上的,那麼,農曆的十二月為什麼要叫臘月呢?臘是一種古老的歲末祭祀儀式,也叫蠟,而實際上,臘與蠟還是有所區別的。臘就是“獵”,獵取百獸來祀先,而蠟則是“索”,是聚集萬物來敬神。“臘祀先祖,蠟報百神,同日而異祭也。”
古時臘日的習俗除祀神祭祖之外,還有“儺”。儺是一種驅逐疫鬼的儀式,我曾經在江西婺源看過民間儺舞表演,十分震撼。史料中記載,表演者一般頭戴面具裝成金剛、力士、方相等,持刀執鉞,眾人擊鼓呼噪,以逐除厲鬼、疫病,這也叫做臘鼓驅疫,傳說能保小孩平安健康。後來在民間轉換了形式,變成吃炒豆、炒麥等,無論豆、麥,要炒熟炒爆,然後讓小孩吃一些,叫“咬鬼”。
現在知道這些習俗的人已經很少了,對於臘八節,大多數人知道的就是要吃臘八粥。民間傳說,臘八粥也叫“防風粥”,喝了這粥可以禦寒。至於臘八粥的起源,一般認為源自佛教,所以也叫“佛粥”。關於臘八粥的配料、製作、食法的談論很多,而最詳盡的是清人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中的描述: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等以作點染。切不可用蓮子、扁豆、薏米、桂圓,用則傷味。每至臘月初七,則剝果滌器,終夜經營,至天明時則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饋親友,不得過午。
而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地方做的臘八粥,無論食材或製作工序,都是百無禁忌,隨意搭配,這些就是所謂的.現代改良版了。
小學生臘八節作文範文【六篇】2
“吃飯了!”我剛放下書包,爸爸便急忙喊道。的確有些餓,想到馬上就能吃到媽媽燒的香噴噴的紅燒肉和拿手的糖醋魚,我趕緊去洗了手。
“什麼?今天喝粥?”我望著每人面前的一碗粥,不滿地嚷道。抬眼看看平時一樣討厭喝粥的爸爸,想找到同盟,一齊“反抗”,沒想到爸爸正津津有味地大口大口地吃著。再看看媽媽、爺爺,他們也都吃得樂呵呵的。這是怎麼啦?爺爺看我在發愣,便放下碗,饒有意味地吟誦道:“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婷婷,粥是寶啊,不可浪費!”我還沒回過神兒,媽媽義開口了:“早(棗)下力(慄)氣,來年豐收。婷婷,這粥有營養,吃吧!吃了臘八棗,背起書包往家跑。婷婷,快放假了吧?別呆了,快吃呀!”
“哦。”似乎這粥還有什麼深意!我剛捧起碗,爸爸一陣狼吞虎嚥,一碗粥已吃完了。他放下碗,大聲喊道:“過了臘八,不怕啦!”看著奇怪的大人們,我也學著他們的樣子,“大吃大喝”了起來。真是奇怪,一陣猛喝之後,原本冰涼的手變得暖和起來了。
小學生臘八節作文範文【六篇】3
今天早上,我的小鬧鐘響了,媽媽把小鬧鐘舉到我的面前,說:“寶貝,快起床,你看看媽媽今天留的什麼言。”於是,我就睜開迷迷糊糊的雙眼看了一下,上面寫著:“臘八節快樂,快起來喝臘八粥了。”然後,我就起床了。
洗臉刷牙後,我就來到了餐桌前,看到了媽媽做的“臘八粥”。你們猜猜我媽媽做的“臘八粥”熬了幾個小時?告訴你們吧,是兩個小時。臘八粥裡放的有小米、黑米、黑小米、糯米、圓米、花生、玉米、紅薯,熬好後的臘八粥看起來非常美味。
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臘八節”的由來吧。“臘八節”,俗稱“臘八”,漢族傳統節日。在古代,“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因為在十二月舉行,所以稱該月為“臘月”,稱這一天為“臘日”。後來“臘日”這一天固定在臘月初八,“臘八節”就這樣產生了。
在臘八節這天,有喝“臘八粥”的傳統。每逢臘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做臘八粥。臘八粥熬好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儲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是好兆頭,象徵著“年年有餘”。
有的地方還有臘八蒜、臘八豆腐、臘八面。在我們河南省,有的地方稱臘八粥為“大家飯”。到了現在,我們在臘八這天還是會喝臘八粥,但是沒有祭祀,沒有饋贈親友,只要一家人一起喝粥就可以了。
小朋友們,今天你們喝“臘八粥”了嗎?這下你們知道“臘八節”的由來了吧,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小學生臘八節作文範文【六篇】4
今天是期末考試的日子,清晨我早早的就從暖和的被窩中穿了起來,一開啟房門就聞到一陣濃郁的香味,我急忙跑到廚房,看見奶奶正在忙碌著。我問奶奶:“今天早上早餐是什麼?怎麼這麼香啊?”奶奶說:“今天是臘八節,我正在做臘八粥”。“什麼叫臘八節?為什麼臘八節要吃臘八粥?”奶奶給我說了一個關於臘八節的傳說。
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在成佛前,因忍看著生經歷生老病死之苦,離開了自己的宮殿,修行入道,但是釋迦牟尼苦苦修行多年仍然一無所獲。一天他想到河中沐浴,清醒一下頭腦,沐浴過後卻因身體羸弱,無力爬回岸上。這時一位牧女從旁邊經過,將他拉上岸,牧女的名字叫蘇耶妲。(即為善生的意思),蘇耶妲給他了一碗用米、慄等熬的粥。佛祖吃後精力充沛,來到菩提樹下幡然覺悟。這一天恰巧是農曆十二月初八。從此以後,佛門弟子將臘八這一天稱為“佛成道節”,同時在臘八節這一天,將粥視為良藥,寺廟每年在臘八這天以粥供佛,並向世人佈施。受此影響,我國民間也逐漸形成了臘八節吃粥的習俗。
說完這個傳說故事,臘八粥也好了,奶奶給我盛了一碗香氣撲鼻的臘八粥,我一看有粳米、花生、紅棗、蓮子、葡萄乾、板栗、桂圓、紅豆……,我趕緊吃了一口,真香啊!真甜啊!奶奶說:“臘八節還有一層意思是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你今天考試,希望你能考出個好成績,也來一個大豐收。”我點了點頭,就衝這個美味的臘八粥我也要努力考個好成績。
我愛臘八節,不僅是因為能吃到美味的臘八粥,更主要的是它寓意著豐收和吉祥。
小學生臘八節作文範文【六篇】5
臘月初八早上,天剛矇矇亮,人們就趕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飯,而是先將熬好的粥餵給棗樹,將棗樹樹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誠地把粥抹在樹痕上,這就算是棗樹把飯吃掉了。人們這樣做的原因,據老人們講,原來我們這個地區的棗樹原都不結果,人們都不願意種棗樹。棗神見人們都不尊敬她,便變成一個老太婆來到人間。她在離村不遠的地方畫了一片果園,滿園棗樹,紅棗滿枝。人們摘下一嘗,又酸又甜,好吃極了,就紛紛跑到管理棗樹的老太婆那裡討教。老太婆告訴大家,只要每年臘月初八給棗樹喂頓米飯,棗樹就會結果。人們按照她說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樹上都結出了紅棗。這不過是一個傳說而已,其實這裡麵包含著許多科學道理:在棗樹上砍些口子,可以調節棗樹的營養增長,阻止養分向地下輸送,好集中力量供應地上部分,從而保證了果實的營養需求。至於把粥抹在樹痕上,其實不過是一種保護傷口癒合的土辦法罷了。
直到現在,家鄉的有些地方還保留有臘月初八讓棗樹吃米飯的風俗。當地流傳有這樣一句民謠:“臘八棗樹吃米飯,棗兒結得干連蛋。”“干連蛋”,是家鄉的土語,意即棗樹碩果累累,果稠個大。
小學生臘八節作文範文【六篇】6
不知道是聽誰說的,臘八這天採來的映山紅花(就是野生的杜鵑花),放到瓶子裡用水生上,到了年三十這天一定盛開。那個時候,也沒有賣鮮花的,要是大年三十,家裡有一瓶子盛開的鮮花也不錯!我和我的同學一起,在郊區……
不知道是聽誰說的,臘八這天採來的映山紅花(就是野生的杜鵑花),放到瓶子裡用水生上,到了年三十這天一定盛開。那個時候,也沒有賣鮮花的,要是大年三十,家裡有一瓶子盛開的鮮花也不錯!我和我的同學一起,在郊區的東山上,踩著沒膝的積,登山爬砬子去採那些乾枝的映山紅。人說: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們這些十幾歲的小丫頭,也是夠龍性的了,乾脆就沒想到,山上會出現什麼野牲口,會隨時有墜崖的危險。由於山上的太深,到了家以後,每個人都溼了半截褲腿子,被風打過,凍得硬梆梆的,當然也免不了被家裡人責怪。也許是巧合,也許是伺弄得精心,到了臘月二十九,這一瓶子的花啊,開得那叫歡實呢?我也終於有了一些成就感,家裡人也為這盛開的鮮花感到節日的喜慶。
還記得在同學家吃過一種綠色的大蒜,酸酸的,很爽口。尤其是吃油膩菜餚時,用它做輔餐,那是相當得味。同學的媽媽說:臘八這天,把剝好的大蒜瓣放到白醋裡浸泡,到了春節時,大蒜就變成了翠綠色,叫做“翡翠蒜”,也叫做臘八蒜。名字好聽,也很喜慶。從那以後,我們家的餐桌上就多了這道菜,當然也是我的傑作。
小時候經歷過的事物,永遠地留在記憶的深處。這歡樂的臘八,這的童年記憶,如今都遠遠的離去,只是在這樣特殊的日子裡,還讓我酸酸地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