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記憶> 記憶中的中秋節作文

記憶中的中秋節作文

記憶中的中秋節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記憶中的中秋節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記憶中的中秋節作文1

  寧靜的傍晚,圓圓的月亮,歡樂的氣氛,嫦娥奔月的故事。這是我記憶中的中秋節。

  小時候,中秋節都會回老家,哪怕長途跋涉早已使我精疲力盡,但到了晚上,我卻依舊激動不已。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坐在餐桌旁,精美的菜品溢位了濃濃的香味,大人們互相敬酒,樂呵呵的打趣著孩子們。小一點的在鬧騰,從這兒跑到那兒,一刻兒也不停歇,神情中滿是無憂欣喜:奔跑的,追逐的,打鬧的,玩遊戲的……

  此時家裡透露出與平時不同的香味——團圓的味道!大家的臉上無一不是一年下來疲倦過後與親人的團聚在一起的欣喜。

  夜漸漸深了,初秋時獨特的風颳過田野,天黑,星辰的少更顯月亮大、圓、亮;田上的幽靜,也被我們的歡聲打破了,也許是田野鮮少見到這麼多人,池塘裡的鵝,來回遊動,在水面上濺起波瀾,草隨風來回搖曳,田野上的野螞蚱,從這根草上跳到那根草上,池邊大片大片的蘆葦下,披著綠大衣的青蛙,幾聲呱呱的叫聲引的孩子們放聲大笑,那笑似乎能傳的很遠很遠……大家手裡都拿著月餅:水果餡的、蛋黃餡的、五仁餡的、水晶餡的、芝麻味的,吃口月餅,看下月亮,聽爺爺“老生常談”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大人們會心的一笑,而孩子們呢,總會在心中想象著嫦娥玉兔的樣子。

  現在的中秋卻很少回去了,快節奏的生活很難能有一些喘息,雖然依然有團圓飯,還是一家三口坐在陽臺吃月餅,依然是同一個月亮,但在這秋高氣爽的日子,看著對面大樓中,僅有寥寥無幾的燈光,心中不免有些孤獨,難過。月光灑落進陽臺,映下一家三口的.影子,路燈發出的燈光在馬路上顯得有幾份孤單,秋風吹起窗簾,吹來涼爽,也吹走了我兒時心中的嫦娥、玉兔。依舊是節日的夜晚,總覺得缺點什麼,也許是熱鬧的氣氛,也許是爺爺老生常談的故事……

記憶中的中秋節作文2

  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佳節。晚飯過後,我們全家坐在門前小院裡,共同觀賞中秋的月亮。

  小院裡種了許多花草,有桂花、蘭花,還有一大一小的兩棵鐵樹,使整個小院充滿的生機。小院外一條嘩嘩流淌著的小溪,像是為這平靜夜晚演奏著的一曲動聽歌謠。

  我們一家人在小院裡品著香茶,吃著月餅,迎著皎潔的月色,伴著潺潺流水聲,聽著爺爺講月兒的故事,真是愜意無比。

  正談到中秋活動時,爸爸提出:“我們來博餅吧。”我不解的問:“什麼是博餅啊?”爸爸解釋道:“博餅起源於廈門,據說是三百年前鄭成功怕士兵中秋節時會思念家人而發明的娛樂活動。博餅以月餅為獎品,需要的工具是骰子和大碗,透過丟擲出的點數確定狀元、榜眼等取得獎品。也是老少皆宜的活動”。“哦,原來是這樣!”我恍然大悟地說。

  開始博餅啦!大家推選由奶奶開博,只見奶奶兩眼緊盯著大碗,拿起六個骰子在手心裡搖了搖,扔了下去,可是沒有中獎。接下來是叔叔,他邊拿起骰子還邊喊道:“拿個大餅回家。”胸有成竹的把骰子扔了下去。“一二三四五六”。中了“榜眼”。作為獎品“保管員”的我發給了他一個月餅。遊戲就這樣一輪一輪的進行下去了。眼看月餅越來越少了,可我一個也還沒有拿到,我心裡已經開始著急了。又輪到我了,拿起骰子我心裡想:一定要中獎,這次一定要中獎啊!我緩緩的把骰子扔了下去,結果五個六,中“狀元”嘍。終於把最後一個月餅收進囊中。經過統計,叔叔博到的月餅最多,整整有八個,我只有一個月餅入賬。最慘的是爸爸了,一塊餅也沒有。

  此時明月已升至中天,把半邊天都照亮了,灑下的月光照亮了我們的小院,小院的笑聲隨著徐徐的晚風不斷向遠處飄去……

記憶中的中秋節作文3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句詩出自北宋文學家蘇軾的《水調歌頭》。是在中秋節時蘇軾的有感而發。轉眼見我們也到了中秋節這美好的日子,放假三天怎能不出去好好放鬆一下呢?

  中秋節放假這三天正好歡樂城舉辦了一個親子活動,我們本想去看看,可週四和週五一直不停下著雨,只能等著太陽公公心情好啦,在等待中到了週六,早上一看太陽出來了,正是出去玩的好時機,坐了大概20分鐘的車,遠遠就看到了一個摩天輪,因為夜裡才下過雨吧,植物上沾著水珠,美極了!進了歡樂城,一位阿姨看了我們手裡的票後,告訴我們活動的地點在前面的空地那。我歡快的往目的跑去,終於到了,一進去就發現有許多搭起的小帳篷。裡面有許多的遊戲:丟沙包、射箭、射擊等等。我首先選了一個鉤袋子的遊戲,就是拿了下面是直角鐵片的竿來鉤紙袋子,我先選了一個紅色袋子,使勁一提,卻不小心掉到地上了。出師不利,我又試了一下,可鉤子總是亂晃,弄的我再次失敗。這時媽媽告訴我,要先把釣鉤放到袋子裡,等釣竿平穩了在提。我吸了一口氣,再試一次,並總結之前失敗的原因,將它放到袋子邊,輕輕一提,慢慢收回來,太好了,總算拿到一個,接著,我又釣到了幾個袋子得到了六個印花。我還將乘下的專案玩了好幾次,當中我最愛的還是做棉花糖,在棉花糖機器的容器放了幾顆冰糖,按下開關,很快上面就出現了絲,我將竹籤放在邊緣轉動,竹籤像變魔術一樣沾上了糖絲越來越大,不到一分鐘一個棉花糖就做好了,可能是因為親手做的,覺得這個棉花糖格外的好吃。

  玩了一會,天空下起了細雨,沒辦法,我們只得回家了,這個中秋節沒有多美的明月,大盒的月餅,卻讓我收穫了歡樂、喜悅和堅持的精神。這是一個快樂的中秋節。

記憶中的中秋節作文4

  往事如風,帶著滄桑的味道;往事如塵,記載著歲月的痕跡;往事如夢,一切遙不可及。

  不管是在陌生的天涯,還是在孤獨的海角,中秋時節,每當午夜的鐘聲響起,在那記憶的深處,必有一股溫馨依就潮水般夢迴。

  雖然童年的多數記憶已模糊不清,可童年的歡笑的中秋卻像親密的影子,伴我終生。

  中秋的夜晚,月亮最亮,最圓,最美。家人歡聚一桌。賢惠的媽媽,準備了一桌子的美味,有香噴噴的菜餚,有甜蜜可口的月餅,讓人垂涎三尺。到了分月餅的時候,爸媽都為我拿大個的月餅,不停地為我夾菜。一家人吃著、說著、笑著,活脫脫一首和諧之曲,流露著喜悅,飄逸著幸福。

  清風掀簾,好風如水,月亮將它滿盈的清輝遍灑人間。兒時的我伏在爸媽的懷中,聽著嫦娥姐姐的故事,甜甜地入睡,便覺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孩子。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時光的流逝讓我一天天地長大。為了學業,我無奈地走出家人的羽翼,踏上了艱難苦澀的求學路。已記不清有多少箇中秋夜,我曾獨自以淚洗面,曾經多少次發出“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感慨。蘇軾曾豪情地說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可我無論如何也做不到他那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樂觀曠達,而唯有舉首蒼穹,凝望明月,獨自傷感。

  人為什麼要長大?我不想長大,因為長大後就不能再像孩子般貪婪地享受家人無微不至的愛護了;因為長大了,就要獨自面對生活的悲歡離合了;因為長大了,兒時的中秋就一去不復返了,而空餘可望而不可及的回憶……

記憶中的中秋節作文5

  明天就是中秋節了,下午百無聊賴地在自己的書屋裡,不僅地心顫了一下,好久沒有想到故鄉。

  故鄉視乎施一是一個遙遠而又親近的感覺,想起是她的遙遠,親近是想起依然溫暖心田。想著想著回到了從前,回到了給我力量的中秋。

  那年的中秋來比今年的晚一些,記得那個中秋是寒意逼人,一陣秋風掃過,樹葉紛飛,特別浪漫。然而我沒有心情,也不懂得去感受這詩意的景色。那個時候的我,才有10歲,剛改革開放不久,物資還不是很充足,在農村依然隨處可見的貧窮。

  每逢佳節,必是我所期盼,快樂的日子。在這天可吃到平時很難吃到的食品。因為佳節買佳節食品的錢是一戶人家半個月左右的零用錢,用來購買鹽、調料品等。平時,除了麵條和饅頭,其他的就是奢望了。

  我十歲那年之所以記憶猶新,不僅是因為有好吃的東西,還因為父親的突然出現。那時候的通訊室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所以也不知道父親什麼回家。

  看到父親既驚訝又高興,父親的出現,一下子覺得世界是這樣的美好,在每個孩子的心理,父親都是英雄。但是也有一點生疏,有一點敬畏的心理,但還是特別開心,蹦蹦跳跳的跑向媽媽,大聲喊道“爸爸,回來了;爸爸,回來——”媽媽聞聲出來,慌忙走進幫爸爸提行李。

  在皓月當空的夜空下,吃著最美味的月餅,聽者父親講述“奔月的故事”,彷彿世界史那樣的靜謐,沒有喧鬧,沒有煩惱——

  從此以後,爸爸為了家人能過上富裕的日子,整天奔波在外,再也沒有團圓的時間;想到這些,心酸不禁而來,眼淚止不住的流出。

  團圓是多麼具有“諷刺”的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