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鄉> 家鄉的名片作文(合集15篇)

家鄉的名片作文

家鄉的名片作文(合集15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名片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鄉的名片作文1

  歲月的洗禮,洗盡的鉛華,洗褪了它那昔日的輝煌,剩下的僅僅是刻滿年輪的斷壁殘垣,透過它們,我們便能穿過歷史的長河,打破時空的枷鎖,探尋那一時的繁華與富裕。它們靜靜坐落在與時代不相符合的鋼筋鐵泥之中,能帶領著人們去感受那一抹穿越時空之後的寧靜。

  充斥著古風之韻味的窗雕,濃縮著工人之心血的房屋,幾百年前的青石板路,送走了多少學士,又迎接過多少遊子的歸來,多少的馬蹄在之上行進,多少的車輪在之上翻滾。正因為如此,年代的痕跡才隨之顯現。早已被塵土浸沒的一磚一瓦,建造出的鼎沸之勢早已不復存在,屬於它們的年代也已經成為匆匆的過客,美麗而短暫。魂魄,或已昏沉入睡,或又不復存在,總之,那昏睡的,正等待一次機遇,等待它們的甦醒,重演那古老時代的輝煌光年,路依舊是當年的路,樓也是當年的樓,變得卻是人心,機械一般的動作,卻只能證明我來過,當然,沒有用心的欣賞,也只能叫看,不能說觀,而那百年之前的,卻每每都是撇去浮塵,靜靜的,慢慢的,去觀,他們當初所要說的話,散落在漫長的歲月裡,無跡可尋,沒了聲息。

  觸碰著那沉睡的樓宇,穿越空曠的大堂,領略塵封已久的記憶,寂清的院落,牆角矗立著一簇植株,開出了絢爛,富貴人之院,長著參天大樹,氣勢直上霄漢,經歷了興盛與衰敗,想說,卻又開不了口,靜靜埋葬與心。我們之前或許有猜測與質疑,但當真見過之後,卻也無法表達,物情今已見,從此便再也說不出來了。

  繁榮之美,如轉瞬即逝的芳華,而斷壁殘垣,便是留於後世的殘清,值得去思索與欣賞,去想象那無法相遇的車水馬龍。

  點評:現代文明掠去了家鄉古老的容顏,但它卻成為了人們記憶中最美的一張照片,而這也成為了家鄉名片最有代表的一張,讓我們隨著作者的筆觸去喚醒逝去的記憶吧!

家鄉的名片作文2

  它的變化,記錄著這個城市的進步。

  昨天的小路

  八年前,我搬去了小路。我不喜歡這裡。電纜線把天空割得七零八落,天陰沉著臉,那麼低,讓人喘不過氣,映入眼簾的只有水泥的顏色,灰濛濛的,冷冰冰的。

  清晨,喧囂的車輛把它塞得滿滿當當,車水馬龍。夜晚,偶爾經過的車疾馳而過。

  又不知過了多久,依稀記得,那是一個早晨,小路被圍了起來。就這樣,頭頂上蜘蛛網一樣的電纜線變少了。拆去圍欄的那一天,我抬頭望了望天空,似乎比往常藍了些,一群鳥兒歌唱著飛過,我開始喜歡上這裡了。

  今天的小路

  那一天,一輛輛卡車風塵僕僕地駛進了小路,飛沙走石,塵土飛揚。我對這些不速之客的到來一點也不歡迎,還有些疑惑,可當放學回家時發現一棵棵小樹在道路兩旁挺起身子時,我知道,小路又將開始變化了。

  街邊老舊的住宅樓換上了新裝,花壇中繽紛的花兒笑著,鬧著,那樣燦爛,那樣耀眼。我不得不承認,小路愈來愈漂亮了,不再像從前那樣灰頭土臉,土裡土氣,甚至,一點兒影子都找不到了。我愛上了這裡。

  明天的小路

  小路還在飛速地發展著,不停地變換著新的面孔。雖然我已離開那裡兩年,但有時還會憶起那些和我一起長高的小樹、在陽光下燦爛地笑著的小花、小店裡和氣的老闆、每天一定光顧的麵包房……

  這一切一切已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記憶深處,成為一個個小小的字元。或許當我下一次回到小路時,已完全認不出它來,但我見證了它的改變,它每一個腳印。

  小路還在向前延伸,因為它記載著這個城市的成長,它就是這個城市的名片。

  小路還在變化。

  城市還在發展。

家鄉的名片作文3

  我的家鄉在蘇州,這裡溫雅,婉約。而獨有的“小橋流水”的水巷,則成為了家鄉獨特的名片。

  清晨的小橋流水的水巷是婉約的。在朦朧而又清涼的晨霧中,彎彎的小橋,潺潺的流水,黑黑的烏篷船,都不約而同地沉靜在這濃濃的白霧之中。似在沉靜,可一切顯得那樣恬靜。水流潺潺,和著風兒的節奏,流的不急不緩,很少有一絲波紋。烏篷船大大方方地倚在橋頭岸邊。小橋靜默在晨風中,一動不動。這就是小橋流水的水巷寧靜的一面。這不就是它一一家鄉獨特的風貌嗎?

  落日時分,夕陽西下。在夕陽迸發出無限活力時,彎彎的小橋,淙淙的流水黑黑的烏篷船,都在歡躍地歸家的歌兒,踏著輕快的步伐一路小跑回家去。夕陽斜射在水中,把水面用紅毯鋪地滿滿當當,水面上駛過一條條烏篷船,把紅毯劃開成一條條,支離破碎的。那場景,很有“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英雄氣概,那樣的紅,紅的壯美,紅的無畏洋洋灑灑地。夕陽沉了下去水面與夕陽驚人地拼接成了一張完美的,壯麗卻又柔弱的畫。這不就是他們一一蘇州男子身上獨特的精神嗎!

  夜晚悄然降臨,月牙兒便迅速奔上了夜空,斜斜地懸在那裡,無依無靠地散著清冷的光暉。彎彎的小橋,潺潺的流水,黑黑的烏篷船又歸於平靜,但又不是晨中的平淡,彎彎的小橋橫跨在小河上,靜靜地沐浴著月光,黑黑的烏篷大船藉著月光歷數著它身上的皺紋,水潺潺地淌,月光跌落在那一波波,一圈圈的水紋上,碎裂開來,成為了水的嫁妝。在水中,同樣倒映著整個的蘇州。一切都是那樣婉約可人,一如蘇州女子如水而又婉約的性格。這不就是他們一一蘇州女子身上獨特的風情嗎!

  蘇州水巷的“小橋流水”凝聚了太多蘇州的風情和蘇州的人情,化成了我的家鄉一一蘇州一張獨特卻又韻味十足的名片。

家鄉的名片作文4

  一張“家鄉的名片”從我手中啟程,它隨風飄舞,落入下一個人的手中。——題記

  太陽像往常一樣冉冉升起,陽光照著每一個角落,每一處都閃閃發光,睡懶覺的人應該都被照醒了。安靜的街道慢慢變得車水馬龍,喧鬧的人聲和清脆的汽笛聲交織在一起,這個沉睡中的小鎮終於甦醒。

  沒有高大的樓房,沒有過於現代化的生活,有的只是肥沃的田野、清澈的河流和淳樸的鄉情,這些都只是我兒時的記憶,非常美好的記憶。現在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直上雲霄,越來越多的汽車在路上穿梭奔忙,越來越多的喧囂進入人們的耳朵。

  但是這裡的人情味卻始終緊緊地擁抱著這個小鎮,縱使一切都變了,那淳樸的氣息卻還是在我的鼻尖環繞。

  一次坐三輪車回家,下車付了錢後,就徑直朝家走去,隱隱約約聽到有人在喊“小妹妹,小妹妹”,後面還伴隨著腳步聲。是在叫我嗎?我遲疑的迴轉身,剛才那位蹬三輪車的大嬸把緊緊攥在手裡的錢放到我手裡,“小妹妹,你多給錢了。”說完便轉身離去。我看見手裡皺巴巴的一元錢,再摸摸褲兜,果然少了一元錢。我明明是數清楚給她的,應該是剛剛給的時候夾帶了出來,等我想明白想向她說聲“謝謝”的時候,已找不見她的人影。也許她拉了一上午,只拉了幾個顧客,還汗流浹背,也許她現在都還沒有吃飯,也許僅僅一元錢對於她來說都關係重大。現在很多人都想佔別人便宜,她卻不。一個地區有各色各樣的人,也許有的好,有的壞,有的黑心,有的善良。我不能保證在我的家鄉沒有壞人,但這件事無疑是一個縮影。

  樓下餐館裡飯菜的量每次都很足,不會有用昂貴的價錢換來不夠吃的抱怨,洗衣店的工人每次都很認真地檢查顧客送洗的衣物裡是否有物品……

  我家鄉的名片很普通,但是她濃濃的人情味卻讓人感到溫暖,讓人難以忘懷。

家鄉的名片作文5

  武威,我的家鄉。它是一座擁有豐富歷史文化的城市,是一座擁有許多古代建築的城市,是一座有著銀武威美稱的城市。在我的眼裡,它有著這幾張別具風味的名片。

  特色小吃是家鄉的美食名片。瞧,那紅紅的辣子油倒在那薄而亮的麵皮上,再放上幾根黃瓜絲,讓人垂涎三尺,這是涼州市場的麵皮子。看,那肥而不膩的臘肉,香而味甜的茯茶,寬寬的行面,再澆上一勺特製的滷汁,這是北關市場的三套車。聞,那酸酸的味道中帶著一絲香味,這是雲曉燻醋。地方小吃花樣多,應有盡有。

  歷史故事是家鄉的文化名片。我的家鄉武威,古稱涼州。它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處,是河西走廊四郡之一。在這裡,驃騎將軍霍去病多次征戰,擊敗匈奴,使整個河西走廊納入了西漢版圖。我的家鄉還有很多傳統文化,涼州孝賢、涼州舞獅、四壩攻鼓子、高壩社火等,淳樸的優秀文化養育了涼州兒女。

  建築是家鄉的名片。文化廣場有舉世聞名的馬踏飛燕銅像。你看,馬兒一足踏飛燕,三足凌空,尾巴飄動,氣宇軒昂。它的造型優美,工藝先進,令人嘆為觀之。馬踏飛燕表達了古涼州人民對生活的美好向往,被定為中國旅遊標誌。北大街的羅什寺塔是為了紀念鳩摩羅什弘揚佛法,翻譯經典的政績而建造的。寺塔最早建於後涼,唐時曾大力擴建,明清皆有修葺。羅什寺塔是家鄉2500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見證。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這一句詩讓我們瞭解了古代的武威。在一帶一路的政策下,我的家鄉武威會愈發壯大,繼續是華夏文化的一顆耀眼的明珠。

  這就是我的家鄉,集地方小吃、歷史文化和傳統建築於一體的一張名片。我愛家鄉!更愛武威!

家鄉的名片作文6

  沒有黃河夏季的浪沙滾滾,沒有黑龍江冬日的漫天飛雪,更沒有雅魯藏布江春日的郁郁青青。

  長江的水,靜悄悄的,偶有礁石在水中劃開一片波瀾,偶有輕風在空中帶起一片水汽,而訊號船的紅燈被風吹得一閃一閃,幾粒小人的影子倒在水裡。

  長江,緩緩地流著,流過家鄉的沃土。

  早春,清晨水珠晶瑩。

  孩子挽過母親的手,白乎乎的小腳丫裸露著,在江中踩水。

  “嘶!好涼。”孩子打了個寒噤,但玩著玩著就忘記了早春的寒冷。

  三月,江邊玩水的人很多,大人小孩都有。鵝卵石被丟出,人們比誰丟得遠,片片漣漪劃開,江水的冰涼終抵不住人群的熱情,在暖暖春光下,漸漸升溫。

  長江,緩緩地流著,流過人們的笑顏。

  滿夏,正午日光燦爛。

  “叮叮叮”

  腳踏車停在了榕樹下。少年倚在欄杆上,望盡江水東流。

  “什麼時候才能去到長江下游呢?”少年搖著頭。

  白日,來往船舶停靠,少年有時想跳上船,隨著這江水去下游看看,看看那些繁華的城市,燈火通明。

  長江,緩緩地流著,流過少年的心緒。

  深秋,傍晚銀杏滿地。

  夕陽下老人的影子顯得有些單薄,風吹起銀杏葉沿他額頭讀下,飄入江水。

  老人眯起了眼,他年輕時,也馬不停蹄,四處奔波。如今老伴去世,兒女在外,還是留在了家鄉……

  “到頭來,留得住的,只有風景呀……”老人聲音沙啞。

  汽笛聲傳來,江邊大船開動,老人的嘆息被淹沒在夕陽下,余光中老人的身影漸行漸遠……

  長江,緩緩地流著,流過老人的淚痕。

  當滾燙的淚水落入江水,長江是有溫度的。

  這杖承載著代代人回憶的家鄉名片,帶著這樣一份溫暖飄向遠方。

  正如那日老人最後的一句話;“等我死後,就葬在江邊吧,這樣還能繼續在岸邊看風景。”

家鄉的名片作文7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這就是我美麗的家鄉——貴州。

  在外省人的眼中,我們這裡就是窮山惡水出刁民,沒有高樓大廈、沒有便捷的交通、沒有經濟收入……

  在全國大發展的今天,迎來了更多的機遇,貴州牢牢的把握住了機遇,特別是20xx年我們實現了縣縣通高速,整個西部地區也只有貴州完成了這個浩大的工程。

  貴州處於雲貴高原,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修建高速公路的難度全國之首,我們沒有望而卻步,而是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迎難而上。

  遇山打洞,遇溝架橋,縣縣通高速的奇蹟就是這樣完成的,基於這種情況,貴州現在是世界橋樑博物館。我們有世界上最高的橋樑北盤江大橋,全長1341.4米,修建難度世界之首,由於跨度過大,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動用火箭參與修建的大橋。我們還有世界上雙塔斜腿門式鋼桁橋樑,跨度達1100米。

  貴州高速六橫七縱八聯四環,真正意義上實現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路,高速總里程達到驚人的4500公里。從國家高速公路網路地圖上檢視,貴州高速公路就像一條條盤旋在山間的巨龍,若隱若現,開車行駛在高速上,每一公里都會給你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在地面上你可以看到美麗的百里杜鵑花,在橋樑上你可以看到馬嶺河大峽谷裡的世外桃源,在清晨你彷彿處於天上人間,雲霧繚繞。

  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貴州高速公路已經成為了貴州對外的名片,大大縮短了各市縣的通行時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無限的便利,給旅遊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給我省農副產品走出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家鄉的名片作文8

  我的家鄉在平頂山。說心裡話,我們這裡挺好的,人也十分和善,熱情,但我總難以忘掉家鄉的美好。

  我的第一張名片是家鄉的水。說起家鄉的水,真是讓我心動不已。家鄉的水清澈透明,一眼就能看到水底的魚在嬉戲遊玩。水底的水草所散發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搬起一塊石頭,裡面都有可能有一隻螃蟹,一條小魚,一個青蛙,一條泥鰍等。夏天,我總會和幾個小夥伴一起偷偷的來得河邊,“撲通”一下跳進水裡。開始一起玩耍,有的水性好的,一頭紮下去。捉一隻小魚上,有的不小心被螃蟹夾出了腳,“哎呀”的叫著,這時看笑話的都出來了。哈哈的笑著,家鄉的水多麼美好,現在提起來就覺得一般清香,在身旁。

  我的第二張名片就是家鄉的山,它不像家鄉的水那樣溫柔。而它是非常壯麗、雄偉的!春天,滿山的野花都盛開,嫩綠的小草都偷偷的鑽出土地。好奇的看著這個世界。愉快地舒展開葉子。花朵都是五顏六色的,散發著陣陣香氣。吸引了一些蝴蝶和蜜蜂在半空中飛舞,美麗的蝴蝶,就像一個舞蹈家,熟練地跳著春天的舞蹈。到那個時候,我總會約一些好朋友到山野上玩耍。哼著小曲,摘著小野花,有的編成一個花環,戴在了頭上,有時會引來一些蜜蜂。這又鬧成了一個笑話。俗話說愛美之心人人有,但是美得過分了,就會成一個笑話。

  到了夏天,山上就出現了豐收的景象。金黃的玉米,碧綠的西瓜、粉紅的桃。我會和朋友一起去摘野棗吃。摘桃子、橘子和金黃的梨,還有又酸又甜的桑葚,山楂等。這都是我的最愛,身上是有許多小動物最常見的就是野雞,野兔,還有很多不常見的,有松鼠,野豬還有可怕的狼。有的人還說有老虎,不知道是真的假的,也許有,思念的是家鄉的所有我想念家鄉的親人。朋友,忘不掉家鄉的山水。田野花朵,水果,動物家鄉還有許許多多張名片是介紹不完的。有時間你們可以去看看那裡的山水。這就是我美麗的家鄉。

家鄉的名片作文9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從源遠流長的絲綢之路走來,從巍峨挺拔的祁連山脈走來,從歷史悠久的河西走廊走來,驀然回首,那便是我的家鄉武威。我的家鄉有很多豐富多彩的名片。

  家鄉的第一張名片是馬踏飛燕。馬踏飛燕,又稱馬超龍雀和銅奔馬,高34。5釐米,長45釐米,寬13釐米。你看,它那精緻的外形,健美的體態,昂首揚尾,三足騰空而起,而那飛鳥展翅欲飛,悸悸回首,被疾奔的馬兒腳踏而過。看著它,彷彿聽到它高亢的嘶鳴,看到戰場的硝煙,此起彼伏的火藥爆炸聲震耳欲聾,使人身臨其境。在那個科技落後,材料缺漏的年代,馬踏飛燕卻顯示了我們家鄉人民凝結智慧,精益求精,無所畏懼的精神。這才有了今天聞名世界的馬踏飛燕。作為中國旅遊標誌的馬踏飛燕,盡顯武威的悠久歷史。

  武威的第二張名片是西北鼓魂攻鼓子。看,一隊古裝黑衣武士,颯爽英姿,隨著一陣由輕而重,由緩而急,初如錚似泉流,漸如驚雷奔電聲中騰飛起舞,粗獷豪放的舞步使人如臨金戈鐵馬的古戰場,氣勢磅礴。雙手胸前劃弧線,交錯擊鼓輪換翻,上步踏地憑腳力,挺胸抬頭身不變。猶如驚天地泣鬼神氣勢的攻鼓子,盡顯武威的豪情。

  家鄉的第三張名片是地方特色小吃。北關市場的三套車,由滷肉、行面和茯茶組成。滷肉是用八角等調料熬煮,色澤紅潤飽滿,吃起來肥而不膩。行面是由本地小麥磨製的麵粉,滑而筋道。棗紅色的茯茶,調一勺白糖,又香又甜!涼州市場的麵皮子,切成條條子,澆上醋滷,拌上辣子,灑上黃瓜絲,好看又好吃!美味小吃,盡顯武威的獨特風味。

  自古便是人煙朴樹桑柘稠的武威,美不勝收。家鄉人好客,家鄉人質樸,家鄉人熱情,我們歡迎每位客人來到武威做客。相信除了這三張名片,武威還有更多的獨特風韻的名片讓你大飽眼福。

家鄉的名片作文10

  車窗內,有著幾叢落日的餘暉,話聲似迴音遠去,紅光耀眼。風的一次次呼嘯,時針的一次次轉動,當紅霞碎開,金光一道一道射出時,終於踏進了故鄉的土地。

  這,便是景似墨水,水情如濃茶的.成都。

  去時恰是冬季,風是冷的,心卻是暖的。霞光作筆,彩雲作錦。成都的名片的底色必定是紅色,成都的紅,在錦裡的夜色裡;成都的紅,在川大的唯美里;成都的紅,在火鍋串串裡;成都的紅,在醉人的晚霞裡。成都名片的字型定是舒服溫柔的。

  慵懶的心情,久遠的文化底蘊,是任何城市都複製不了的,畢竟這是屬於成都的字型,獨一無二,不可複製。有人曾因錢鍾書愛上了上海,而今,人們因為趙雷的歌,愛上了成都。成都的名片裡,是本鄉人太多太多的回憶。每一個都是風景,都是人文,都是歷史。

  羨慕故鄉的景美,釀造瞭如此一幅水墨畫。寬窄巷子裡,處處熙攘的是人群,清閒下來時,是黛瓦白牆,是青石板街,是別院小巷,是閒家住房。琴臺路上一塊塊鋪路石上,是司馬相如和卓文君追求自由愛情的浪漫。杜甫草堂建築樸素典雅,楠木參天,詩稿中是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

  故鄉的名片裡還有我們對吃的愛:火鍋,茶,甜品等等。一口火鍋裡,逐漸沸騰,香氣順著白霧向上爬,把食物一點一點推入鍋中,等到食物熟透時,慢慢夾起,蘸上香料,大口品嚐,就是對故鄉獨特味道的記憶;一杯茶,將所有柔情寄予在了杯中,一塊甜品,是兒時嘴角上揚的密語;一場戲曲,便是對故鄉文化最好的傳承。成都是一座你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名片前,是吃的玩的,名片後,卻是人與人的溫情,成都人是信佛的,連市中心也有一座寺廟。逢年過節,便香火不斷,或是上給故去的親人,友人。或是保佑自己,歲歲平安。許幾個願,放一盞燈,磕幾個頭。可謂”拜佛率陀新”。

  名片很大,有正面,有背面名片。無論是哪一面,都是我最喜歡的那面。

  再別故鄉山水時,同樣是傍晚,火燒雲掛在天上格外耀眼,只不過這美景不屬於我。

家鄉的名片作文11

  我的家鄉是一座並不起眼的小城,它坐落在四川盆地邊緣,在那裡沒有高聳華麗的樓閣,沒有繁華靚美的街道,古樸與溫馨就是小城的名片。

  小城的名字叫邛崍,悠悠歷史長河不斷髮展的經濟,並沒有使它面貌改變。邛崍城瀰漫著夢幻與溫馨。相傳,漢朝,卓文君與司馬相如追求自由愛情私奔到邛崍,為了維持生計,卓文君憑著自己的才華釀酒來賣,過著平凡幸福的生活,現在邛崍文君公園中的文君井就是當年卓文君打水釀酒的水井,也許是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那種對自由愛情的追求薰陶了這片自由的土地,也讓邛崍瀰漫著一種浪漫的情調。

  春日下午的陽光慵懶的灑下,走在小道上,柳條輕拂,淡淡黃葛香,沁人心脾,隨手摘一朵黃葛苞銜在嘴裡,輕輕允吸著它淡淡的甜香,讓人清涼舒適,孩子們圍繞著柳樹嘻哈打鬧,安詳的老人坐在藤椅上,微閉雙眼,享受著春日的暖陽,小販們推著擺滿各色小車的車在路邊殷勤的吆喝著,引得孩子們一哄而上,剎那間,吃著東西滿足的笑聲瀰漫小道……

  吃過晚飯,街上便熱鬧起來,中心廣場上喜愛鍛鍊的大叔大媽們隨著音樂歡快的跳起舞來;孩子們有的在滑滑板,有的在甩陀螺,有的在扯空竹,空竹被孩子們從一根繩滑到另一根繩,“嗡嗡”作響,喧囂直到十點才結束,三三兩兩的人群這才緩緩散去……

  平樂古鎮是邛崍景區之一,有著千年歷史,古色古韻,如果是在炎熱的下午,在古鎮的千年大榕樹底下,擺一張竹椅躺下,你會感到暑熱立即被清涼取代。端起當地師傅們用竹藤編制的茶杯,細細品味文君茶的芳香,看著遠處碧波盪漾的湖面,聆聽著當地長者所述的一些民間故事。當暮色降臨,無數璀璨的燈裝點著喧譁的街面,每逢佳節,人們會聚集在河邊放河燈,霎時,白沫江上星光點點……

  平樂,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平安快樂。

  我的家鄉,邛崍這座小城,沒有大城市的繁華,可古樸與溫馨卻成了它最動人的名片。

家鄉的名片作文12

  我的家鄉肇源縣,是一個江畔小城,被稱為魚米之鄉,松花江水滋養著兩岸的人民。家鄉最富有盛名的,便是西海溼地了。

  每當荷風七月,西海溼地呈現出一派熱鬧景象。澄澈的湖面上,一片片荷葉層層疊疊,扯出了一塊碧紗。一朵朵粉白的荷花,就倚在荷葉旁,像羞澀的小姑娘,悄悄地對著岸上的遊人微笑。偶爾有幾隻野鴨在水面上自由地遊動,一會兒躍上荷葉,一會兒又一頭扎到水中,探出頭來時,嘴邊多了鱗鱗的小魚,身後盪出一道道水紋。幾隻水鳥在天空中盤旋,而或一頭扎向水面,濺起點點浪花,又飛向了遠處的天際。

  聽老人講,當年這裡是一片汪洋,茂密的蘆葦環繞著一片碧波,附近的居民常在這裡撒網打魚。98年,我們縣經歷了一場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全縣人民奮力抗洪,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此後,我縣大力發展經濟,為了吸引各方商客,將我們的當地特產推向全國各地,就將這塊天然的溼地,依勢進行了修建。

  如今,一條條甬路,將西大海分割成幾大塊,在賞蓮亭賞月,在攬月亭望月,在陶然亭感受大自然的氣息……這裡的八大亭各具風采,讓遊人流連忘返。

  走出西海,是幾家別有特色的江魚館。欣賞完美麗的荷花,再品味湖中的鮮美鯽魚,在酒香中回味,在清風中流連。西海溼地的美,已深植在每個人的心中。西海溼地,不禁是家鄉人民的最愛,也成了吸引各地遊客的一張閃亮的招牌。

  誰也說不清,第一朵蓮花來自何處,生於何時,但是我們知道,那蓮花來自千年前,滄海桑田的鉅變,悽風冷雨、冰天雪地,都沒有讓它屈服,當春水融融時,它在湖面上託舉一片片碧綠的嫩葉,它盡情地生長,自由地綻放,吸引了詩人騷客吟詩作賦,也吸引了八方遊客,在這裡印下流連的足跡,也讓家鄉的特色產品跨出了省門,走向了世界。

  西海溼地,就是家鄉的一張名片。這裡凝聚著一輩輩人對美好未來的期盼和嚮往,也象徵著我縣經濟文化的騰飛。在未來的日子裡,它會變得更加精美、閃亮,載著我們的希望和夢想,飛得更高、更遠。

家鄉的名片作文13

  每個人對家鄉都十分的熟悉,十分的依戀。我今天要介紹一下我家的名片。要不,我說幾個詞讓你猜猜吧!“一個讓人開啟心扉的地方”、“丹頂鶴自然保護區、”“荷蘭花海”、“醉螺醉蟹”等等,沒錯,這就是我的家鄉——鹽城。可是你不會只以為我們只有吃的、玩的嗎?不,那都是“舊名片”了。今天我就來說說我家鄉的“新名片”。

  我們的城市變化日新月異,經濟迅猛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這些都是“新名片”要素。這是黨和國家在為人民辦的一件件大實事,感謝黨和國家對沿海開放城市的開發,強化名聲保障。下面由我把新名片的內容給大家分享一下。

  brt ,想必大家有點陌生吧 ! 這就是內容之一, brt 的中文翻譯是快速軌道交通, brt 就和北京、上海那些大都市的地鐵一樣,方便快捷。在以前,乘公交車,排隊的人是爭先恐後,在車裡人滿為患,衛生、環境也沒有那麼好,現在 brt 能讓人享受到又幹淨又寬敞的車廂,且夏冬兩季都有空調開放,人在裡面很舒適。我們鹽城的 brt 可是蘇北地區第一條呢!

  說完 brt ,我們來了解一下鹽城現有鹽城體育館、鹽城全民健身中心,可以承攬各大體育賽事,且方便民眾加強體育鍛煉,強身健體,從中得到體育的樂趣,傳承體育精神!還有鹽城大劇院在 20xx 年誕生,它是擁有 1068 座的大劇院, 500 座的多功能演藝廳, 6 個廳共 654 座的電影城,為民眾帶來視覺盛宴,提高業餘生活,增添藝術氣息。

  我們還有一個大軸戲——城市高架橋,高架橋現在還正在施工,預計今年年底結束,我現在都可出想象得出那情景了,高架橋上的汽車光速駛過,橋下的車有序通行,再也不用怕堵車了。路邊的各樣綠化帶襯映其中,想想都樂開了花。

  這就是我家鄉的“新名片”,我相信在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下會越來越好,創造更多奇蹟,加油吧,鹽城,騰飛吧,鹽城!

家鄉的名片作文14

  “我的老家就住在這個屯,我是這個屯裡土生土長的人,這個林子不咋大卻又水有山林。”我的家鄉,它見證了我的成長,我也逐漸熟悉它,在我的心中家鄉是美好的。是多彩的,家鄉是讓人嚮往的,家鄉有一個個屬於它自己的名片。

  我們家鄉的名勝地方,但今天我們要說的是與食物有關的,猜猜是什麼?嘻嘻,讓我來告訴你吧,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餄餎面和豆腐菜,先來讓我們說說這第一樣餄餎面吧!

  倘若你要吃餄餎一定要來郟縣吃,別的地方怕是沒有我們這裡的好吃,先來說說餄餎的成分吧,第一當然是麵條其次是蔥花。香菜等再者是佐料最後就是油湯和羊肉,師傅先把麵條放入碗中加入蔥花、香菜、羊肉盛一勺熱湯再加點油湯,撒上味精,一碗餄餎就成功了。每當回到家時總是喜歡來一碗餄餎,一直以來我所眷戀的不知道是那風土人情還是那碗餄餎。

  餄餎分為涼吃和熱吃兩種,我更喜歡熱吃,熱氣騰騰的煙氣飄在空中隔老遠就聞到了一股香氣,這時喝一口熱湯,細細品味其中的美味,再吃一口麵條,仔細咀嚼其中的奧妙,出門在外,最想念的便是餄餎,對於我來說,它不僅象徵了家鄉還有我對家鄉的熱愛。

  豆腐菜和它的名字一樣,主要成分是豆腐、粉條。蔥花、羊血等佐料百度上是這樣說的“吃起來不僅味道鮮美,香而不膩,而且有暖胃去寒,滋陰壯陽,保健防病的功能。”豆腐菜是我最喜歡的一道菜,豆腐菜做工嚴格,不禁做法獨特而且說是物美價廉。我對豆腐菜的第一印象便是多,滿滿的一碗若是去到正宗的地方兩個人一碗就夠了。

  家鄉啊是個沉重又熟悉的地方,在那個地方,你可以放下所有的壓力,拋下雜念去掉心靈上浮沉帶著寧靜和安心的睡去。家鄉啊郟縣啊,原諒我不能刻畫出你真實的摸樣,日後我若離開了你,你不要傷心,我想我會回來。

家鄉的名片作文15

  我承認,至少在我的小學時代,是不喜歡那些“依依呀呀”的腔調的。完全不理解郭沫若“聽罷南梆又北梆,激昂慷慨不尋常。”的心情。好吧,是自己不懂得欣賞傳統,只是飄在那類空想的世界裡,證明內涵是怎樣消失不見的。

  到我上初中之後,告誡自己要做一個有高尚情操的人,於是在奶奶的引領下,開始瞭解我們山西的特色——晉劇。晉劇,又叫“山路梆子”,亦稱“山西梆子”,解放後定為晉劇。它與蒲州梆子、北路梆子、上黨梆子並稱有山西四大梆子。晉劇的流傳範圍很廣,受各地區人民的欣賞。收到這裡,不免有一種自豪感,即便它並不屬於自己,卻也是一種來自於家鄉的驕傲。

  晉劇在清代咸豐、同治年間就已盛行,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記得在老家的農村裡有一個大戲臺,小時候過節的時候經常跑去湊熱鬧。戲臺兩邊掛著大紅燈籠,臺上有一些老式的桌椅,檯面寬大,卻沒什麼裝飾。記憶中最為清晰的是一場《打金枝》,雖然自己也聽不懂唱的是什麼,可是演員的裝束、動作和唱腔,也引得我興趣盎然。小時候嘛,這些新奇的玩意兒,也夠我探究興奮上幾天的。

  晉劇,即使你不明白它唱的意思,也會為它的表演所折服,正如我的家鄉山西一般,也是一個會令人讚不絕口的地方。

  晉劇約有四百餘個傳統節目,以鬚生、青衣、花臉、汰門的唱功戲為多。在長期的藝術發展過程中,晉劇保留了蒲州梆子和北路梆子慷慨激昂的藝術特色,而且又具有婉轉細膩的風格,善於表現氣勢雄壯的場面,也能演出風趣活潑的場面。

  晉劇中亦有不同的特色,老一代表演家十三寬厚的唱腔;蓋天紅背宮音的演唱;老三兒生的走臺步;說書紅高文翰的耍碗特技等。

  當我開始瞭解晉劇的時候,才知道,這些古老的文化的魅力在於可以讓人用心去傾聽歷史,去感悟。正因為它帶有家鄉的味道,又更顯親切。晉劇,山西的動態名片,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