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元宵節> 描寫正月十五看花燈的作文8篇

描寫正月十五看花燈的作文

描寫正月十五看花燈的作文8篇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便是此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描寫正月十五看花燈的8篇,歡迎閱讀!

  【篇一:正月十五看花燈】

  今天是正月十五,早晨,我正抱著枕頭呼呼大睡的時候,姨媽就來電話說要帶我和她家的寶寶姐姐一起去趵突泉看花燈。

  姨媽開著車在趵突泉的周圍繞了好多圈,才終於“強行”佔了個車位停下了。

  趵突泉門口人山人海,姨媽怕我和姐姐走丟就用手抓住我和姐姐的羽絨服帽子,把我們倆像“抓小雞”似的拽進了公園大門。

  進入景點,迎面就是一條金黃色龍燈,因為是農曆的龍年,這條龍燈看上去分外耀眼,尤其是龍頭。瞧那龍頭,做工精細,活靈活現,像要騰飛似的。

  從金龍右邊走過去看到的花燈都是過去老濟南元霄節的場景,感覺比我們現在的元霄節熱鬧了許多,尤其是花燈場景裡小孩子們提著紅燈嬉戲的場面最吸引人。

  再往前走五六米,路便被一群人堵住了,我和姐姐擠進去一看,原來有好多的人在做那個古代大花橋,我和姐姐趕忙搶了一個花橋坐了上去,過了一把古人做花橋的癮,幸福無比……

  坐完花橋往左走,姐姐和我就到了珍珠泉處,珍珠泉處的泉水一串串就像珍珠一般,我想珍珠泉這個名字就是這樣得來的吧。

  從珍珠泉出來直走五六米就是趵突泉了。

  趵突泉的泉水清澈見底,魚兒們歡快得游來游去。在那些魚中,最大的是一條黑色的大魚。它身長二十釐米左右,還經常從水中跳出來可愛極了。還有一條魚,它全身都是金黃色的,姐姐說:“這魚是吉祥魚!可以許願。”我們許了願,就去別的地方了。

  正月十五“趵突泉”的花燈,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篇二:正月十五看花燈】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和媽媽早早地來到了燈會上。“哇!這裡是光的世界,燈的海洋,美極了!”媽媽沒有注意我說話,因為她已經被那些五顏六色、光彩奪目的花燈迷住了。

  我的眼睛一下子就瞄上了“十二生肖”這組燈。“子鼠、丑牛、寅虎……”我脫口而出。只見那老黃牛“咚,咚,咚”敲著大鼓,蛇“咣,咣,咣!”的敲起了小鑼,動物們手中各執一種樂器,它們真實多才多藝呀!我和媽媽讚不絕口。

  令我最投入的還是“劉姥姥進大觀園”的一組燈,這組燈真是一絕呀!劉姥姥身穿鄉下手工織的粗布衣,帶著她那小孫子,正在觀看大觀園裡的美景。那種目不暇接的樣子實在可笑!旁邊的小亭子裡坐著三位如花似玉的美女,頭戴鳳冠,身穿錦裙,懷抱琵琶,彈奏著優美的樂曲。旁邊的樹上開著嬌豔無比的花朵。

  還有那“八仙過海燈”鐵柺李、何仙姑、呂洞賓……“啊!媽媽,快看那邊!”我一把抓起了媽媽的手,擠進了人群簇擁的一組花燈前面,只見一位高貴、美麗的公主坐在寶座上,下面是一隻大白象,馱著這位公主。兩邊各有一隻開屏的孔雀,它那大尾巴上的花紋形象逼真,惟妙惟肖。那美麗的公主還不時地看看這邊,瞧瞧那邊。像自我陶醉似的.。

  我覺得接下來的這組燈是我們的驕傲,“神州七號燈”。飛船上的三位宇航員:翟志剛、景海鵬、劉伯明,他們身穿宇航服,威風凜凜。媽媽對我說:“他們真是當今科技的先行者呀!”

  還有一組燈是“牛郎織女燈”,牛郎挑著他們的一對兒女,他倆在喜鵲搭成的橋上,互相傾訴著惜別之情。多麼逼真,多麼感人的畫面啊!

  【篇三:正月十五看花燈】

  昨天吃晚飯的時候,聽爸爸說荊州東門護城河沿荊沙河一直到沙市文湖公園,十里花燈“鬧”新春,東門金鳳廣場兩側還掛了很多紅燈籠。我聽了老爸關於花燈的描述,就開始希望早點趕赴那裡瞧個究竟。吃飯後,我們帶上相機就去了東門。

  隨著天色漸暗,一盞盞形態各異的花燈都亮了起來,十二條金龍組合而成的“龍騰虎躍”、高聳10餘米的“一帆風順”……很多很多盡收眼底。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荊沙河九曲橋段,兩條巨龍臥在水上,中間有一顆大大的珠子,這就是傳說中的“雙龍戲珠”。一串串的“燈籠”給春節更添了不少的喜慶,也給春節帶來了更多的年味。

  東門那裡,紅紅的蘋果、紫色的葡萄、黃色的香蕉……象徵著豐收,看得我直流口水。“鴛鴦戲水”、“哪吒鬧海”等生動俏皮的花燈前,總是有許多小朋友在那裡合影留戀。新年的金鳳廣場像一個“不夜城”,人流如織、熱鬧非凡,每個人的臉上洋溢著微笑,早春的寒冷在這個燈火通明的花燈會已經不存在了。形態各異的花燈凝聚了工人叔叔的智慧和汗水,也展示了美麗的古城文化。

  看完了花燈,時間不早了,我們一家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離開了五光十色花燈“世界”。

  【篇四:正月十五看花燈】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那麼快,一轉眼寒假已經接近尾聲,心裡有著些許遺憾的同時也迎來了我最最期盼的元宵節,因為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去看花燈。

  正月十五——鬧花燈。幾乎一整天我都是在期盼者天黑中度過的。 好不容易等到天黑,匆匆吃過晚飯,我便拽著媽媽趕往廣場。一路上前去看花燈的人流如織,而我卻是在人流中奮力爭先的小魚,拽著媽媽不斷地越過一個又一個前行的遊人,要不是媽媽非得緊緊攥著我的手,我早就從人流的上頭“飛”過去了。

  近了近了,遠遠看見廣場上燈火輝煌,把天空都映得變成了亮紅色。一走到廣場邊上,我更加地興奮起來。哇——花燈的種類真多啊,有“五福臨門”、“金猴獻瑞”、“八仙過海”、“悟空騰雲”、“花果山”等等各式各樣的巨大花燈,讓人目不暇接,讚歎不已。

  也許是猴年的緣故,這些花燈多多少少和“猴”有關。快看“五福臨門”花燈,看到那喜慶紅火的顏色,彷彿看到了人們對新的一年裡紅紅火火、平安幸福的祈盼。再往裡面走就是“金猴獻瑞”,身披金甲的送悟空高站雲端,笑呵呵手捧蟠桃,彷彿要遞到我的身前一般。鐵柺李、何仙姑、張果老、曹國舅、呂洞賓等八仙各顯神通,乘坐著巨大的葫蘆飛馳在碧波大海上。再往前面看,啊!原來是《花果山》中的群猴,有的上蹦下跳,有的爬樹攀枝,有的撓頭抓耳,有的採摘鮮果,有的追逐打鬧,好不熱鬧,讓人浮想聯翩,彷彿置身花果山一般。

  太多太多的花燈我都看不過來了,只是不停地隨著人流慢慢前行,而我的思緒彷彿遊歷在一個又一個美輪美煥的花燈世界中。

  今晚的花燈,形態萬千,意境萬千,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直到八點半,我們才戀戀不捨的離開了花燈街。

  【篇五:正月十五看花燈】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吃湯圓,看花燈是元宵節的傳統習俗。還不到7點,我們全家就早早的去看花燈。

  燈展區在大沙河畔,一路上,遊人如織。街道旁五顏六色的街燈也為節日增添了不少喜慶的色彩。我們隨著人流向大沙河涌去,由於人多,腳下走不快,可心早就跟著目光飛到了大沙河畔。

  遠望去,只見燈展區來來往往的遊人絡繹不絕,人山人海。無數的花燈像一條金色巨龍盤旋在大沙河畔,蜿蜒向前,一直延伸到遠方,和天上的星星相互輝映。我們不由加快了腳步。

  進入燈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巨大的龍燈,瞧,這龍張著血盆的大口,揮動著有力的爪子,渾身上下披滿了金色的鱗片,身軀矯健,好像正要騰空飛起。

  “爸爸爸爸,快來看!”我指著一個憨態可掬的福娃燈,興奮地喊道。只見福娃燈好像一個舞臺,臺上兩個福娃展開雙臂,睜著圓溜溜的大眼睛,樂呵呵地笑著向我們跑來,好像正在歡迎一個個遊人的到來。

  再往前走,又見、鼓燈、兔燈、蛇燈、羊燈,還有蓮花燈、玉米燈等,數不勝數,讓人目不暇接。

  “瞧,這燈真好看!”爸爸指著前面的彩燈對我們說。我們往前望去,只見好幾棵紅的、綠的、黃的、粉的彩色樹矗立在路旁,五彩繽紛,色澤豔麗,彷彿一個彩色的童話世界。遊人們紛紛駐足觀看,拍照,想留住這絢麗的景色。我們拉著爸爸不停地拍照。

  隨後,我們又隨著人流,又一個精緻的燈浮現在我們的眼前,這是一艘揚帆起航的船燈,只見這艘船好像正乘風破浪,行駛在茫茫的大海上。船帆上“金蛇獻瑞”四字格外引人注目。

  咦,天上怎麼也飄著燈籠?啊!原來有人放孔明燈,孔明燈代表了願望,很多人放上孔明燈許下了美好的願望。孔明燈冉冉升起在明亮的夜空,像一顆顆明亮的星星,一閃一閃的,載著人們的許多願望在天上自由飛著。

  月亮早已爬上了半空,但觀燈的人還是久久不願離去,各種彩燈就像夜空中的繁星一樣閃爍著。真是“一夜花燈醉,只願春意濃。

  【篇六:正月十五看花燈】

  今年元宵節,家裡買了兩袋河南鄭州產“玉珍珠黑芝麻湯圓”。配料有白糯米粉,砂糖,芝麻,花生,麥芽糊精。

  我在廚房用電飯煲煮,水開後下鍋,我就去忙別的了。感覺也就五六分鐘的時辰,再去廚房揭開鍋蓋看,那湯圓都成了一鍋粥了,趕緊關了電源。

  初始,還見湯圓漂浮在水面上,也都裂開了嘴,裡面的餡都淌了。片刻之間,等我要品嚐時,湯圓都沉入鍋底。等我小心翼翼地撈起,已不成個了,只好改喝米粥了。

  元宵屬於高熱量高糖分的食品,黏性大,不易消化,油脂含量很高,一般糖尿病患者、腎臟病患者應少吃或不吃。由於黏性大,老年人還容易把假牙給粘下而誤吞肚裡,小孩子囫圇吞棗的卡住喉嚨。

  這使我想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國營食品店買的元宵,要煮好長時間,才能煮熟煮透。母親回憶說:“那元宵硬得都能砸破頭”,雖然有些誇張,但是我吃過那種元宵,確實硬邦邦的。還有中秋月餅,也是硬的很,用兩手掰開都需費很大的勁。

  同樣,還想起那個年代回老家過年,那餃子皮也皮實的很,用擀麵杖幹上幾個就累得手腕疼。但那過年的餃子也包的踏實,從來沒有露餡煮破一說,你想,硬幣都能包進餡裡,外皮不漏痕跡的。

  在北方濟南,僅是把湯圓作為一種就餐時的小佐料看待,正餐還得包餃子,再做上幾個菜,喝上幾杯酒,一家人這才算過正月十五。

  說起看花燈,現在孩子大了,自然也提不起那個興致了,老人也不方便出門。在孩子小時和我剛學攝影那幾年,每年正月十五都是要去看燈或拍攝的,真有個新鮮勁。

  印象最深的是,一九八八年,我媳婦待產住院,快要生了,恰逢正月十五。晚上,我按耐不住,又拿上相機拍攝去了。那年正趕上慶祝濟南解放四十週年紀念,在解放閣護城河沿西河岸,擺放了百米長的一排排花燈。觀燈者如潮,我跳出人海,到隔河對岸的黑虎閣廊上,燈火闌珊處,以護城河的泊舟和楊樹枝的骨朵為中前景,以遠處一條龍的燈河為遠景,拍了幾張,起了個片名叫《東風夜放花千樹》。等趕回醫院時,兒子在夜半出生了。這件事我瞞了妻子好幾年。她多年後知道,果然埋怨我。那張片子還入選了九一年濟南國際攝影藝術展。

  後來,在兒子小時,每年正月十五都帶他去看花燈。兒子漸大,不跟我們玩了,我也漸漸失去了拍攝花燈的興趣。護城河那次的燈節,在以後的二十多年,就沒再那地兒舉辦過。

  隨著電視機的普及,網路電腦的發展,在家上網看電視已絆住了很多人的腿,正月十五看花燈猜燈謎,已遠遠沒有過去的那份濃郁的情趣了。

  【篇七:正月十五看花燈】

  正月十五晚上,我們一家一起興致勃勃的去看花燈了。

  到了花燈會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和諧門”。分別用四根柱子支撐著,柱子上纏著四條長龍,因為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我大約估算了下時間,應該七點了吧!我抬起頭一看,只見天空中放起了五光十色的煙花,有金色瀑布,有彩虹,還有五環。真是五花八門。

  放完了煙花,開始看花燈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鵲橋相會”。相傳:牛郎和織女相愛以後,被王母娘娘知道了,王母娘娘很生氣,便用金簪在天地之間化為一條仙人和凡人永遠都不能見面的銀河。只有七月初七才能見上一面,這一天,四面八方的喜鵲全都向銀河飛來,為牛郎和織女搭一座橋,讓他們見面,牛郎用籃子挑著兩個孩子透過鵲橋和織女見面。

  我喜歡的花燈還有神舟七號和孔雀展翅。這次花燈真是多姿多彩,美麗無比。

  【篇八:正月十五看花燈】

  正月十五到了,我們早早吃完了晚飯,來到了看花燈的指定地點。

  “哇”!才七點,那裡就已經人山人海,全場人頭攢動。在這些燈中有個很搞笑的,那個燈講的是《三國演義》中的“桃園三結義”,正在我看的入迷時,一箇中年男子一個箭步跳上了燈臺,這時,不知是誰說了一句:“這是什麼,難道是‘桃園四結義’?”話音剛落,全場就大笑起來,笑的我肚子都疼了。

  後來,還有個“空城計”燈,做的可逼真了,只見諸葛亮坐在城樓上,兩邊各一個童子,一個拿著劍,一個拿著扇子,城樓下面全是曹操的大軍。只見諸葛亮文座城頭,悠閒撫琴,沉著鎮靜。津五路上的花燈那真是往北看不見頭,往南望不到尾。

  七點半了,開始放煙花了,人們全轉移了陣地,一開始,先是一些煙花,有的像菊花、有的像五環、有的像鳳凰,可美了!過了一會兒,一種像噴泉的煙花點燃了,那場面一點也不不亞於濟南的趵突泉。

  今年的燈會真熱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