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黃河頌教學反思優秀

黃河頌教學反思優秀

黃河頌教學反思優秀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黃河頌教學反思優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黃河頌教學反思優秀1

  教師在講課過程中,以詩歌“三美”為軸心,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主旨,又瞭解詩歌的特點。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主線是清晰的,詩歌知識點的安排是合理的。但是,在具體的操作上,卻存在著一些不足。

  一、未能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本課教學過程中,學生回答問題流於形式,往往由教師回答了事。學生從詩歌中找韻腳時,教師為了節省時間,只讓學生回答押“an”韻,而未能讓學生具體找出押韻的字;教師自己回答了幾個韻腳,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押韻的知識,無從得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問自答的時間明顯多於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問題的時間。由於這樣,學生的參與性不強,學生主體性沒有得到充分體現,課堂氣氛不活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沒有落到實處

  教師講得好,學生也應該學得好,這才是成功的課堂教學。教師講得好,學生學不好,課堂教學便失去了意義。在分析詩歌的繪畫美時,學生未能清晰的找出體現繪畫美的地方,教師也沒有強調指出。這種繪畫美學生究竟體會到了沒有,教師無從把握。其實,教師可以讓學生反覆朗讀,從詩歌具體的物象中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和聯想,詩歌繪畫美的特點就體現出來了。

  三、在誦讀過程中,未能引導學生讀出詩歌的節奏感和韻律美

  本詩寫得明快雄健、音節洪亮,隔二、三句押韻,形成自然和諧的韻律。由於詩歌的寫作時代背景與現在不同,學生缺乏對寫作時代背景的'瞭解,未能讀出詩歌的節奏感和韻律感,這就需要教師講明此詩創作的時代背景,讓學生了解詩人光未然創作《黃河頌》的經過;教師應該給學生示範誦讀(朗誦),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讀出節奏感來。

黃河頌教學反思優秀2

  《黃河頌》是著名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的歌詞,作品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了黃河偉大而堅強的形象,語言和抒情方面淺顯易懂,情緒慷慨激昂,是學生接受詩歌教育、領略新詩藝術的好範本,更是讓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強化愛國熱情的好題材。在備課時,我本能的認為像這類詩歌類文體的教學,調動學生情感當然是上好課的首要條件。於是,我的教學設計以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為主,將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作為深入理解課文的關鍵所在。佈置預習作業時,我請學生藉助教輔書《完全解讀》對這篇詩作寫作的時代背景進行充分了解,同時透過初讀課文大致體會本文字裡行間滲透出的樸素的愛國感情。

  在課堂上,我第一階段的教學以掃除生字詞障礙為主,在學生可以通讀課文的前提下,再進入第二階段的有感情的誦讀領悟的教學環節。在進入誦讀領悟的教學環節之前,如何引導聾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這曾是一度困擾我許久的難解的癥結之處。在普校,老師們大多采用播放《保衛黃河》為背景音樂作為鋪墊來點燃學生讀的熱情,以達到喧染感情加深詩歌理解的教學效果。而我們聾生聽不到,無法感受音樂帶來的撼動心靈的力量。於是,我根據聾生的特點,指導學生將詩歌以口語+手語+體態語的朗讀形式呈現出來,竟然也達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我的具體做法是:首先,讀前要統一手語。在這篇詩歌中,大部分的詞句都可以用手語表達出來,但是還有個別的語句不能恰當地得以表達,遇到這種情況我就指導學生以口語+體態語的方式解決。其次,朗讀時正確運用手勢動作的輕重“讀”出詩歌的情感,力求讀得熱情悲壯,讀出黃河滾滾奔流的氣勢,讀出中華民族團結抗戰、偉大而又堅強的精神,這樣的朗讀才符合本課整體的誦讀基調。最後,在熟讀理解詩作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背誦、默寫課文。回顧《黃河頌》的教學,我以聾生極富特色的手口並用的“讀”來貫穿課堂始末,很好地將黃河的氣勢磅礴和英勇豪邁透過大量的讀展現了出來,同時也讓學生透過“讀”強烈體會到本文力透紙背的歌頌黃河、歌頌偉大的中華民族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聾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熱情,教學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黃河頌教學反思優秀3

  在本課的教學中,體現瞭如下特點:

  一、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詩歌的繪畫美。

  要求學生多次誦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黃河氣勢磅礴、勇不可擋的氣度和力量,讓學生在腦海裡浮現一幅波瀾壯闊的雄偉圖畫。朗讀在教學過程中所佔的比例大,這符合詩歌的教學特點。

  二、讓學生在聆聽比較中領會詩歌的音樂美。

  教學過程中,播放《保衛黃河》的歌曲,讓學生聆聽比較,比較歌曲《保衛黃河》和歌曲《黃河頌》的旋律有何不同,加深學生對詩歌的印象,體會詩歌的音樂美。其實,詩歌是歌曲的文字載體,學生只有讀懂了詩歌,方能領會音樂的旋律和精神;記住音樂旋律,便記住了詩歌,兩者相輔相成。

  三、讓學生在修辭手法的分析中領悟詩歌的建築美

  這首詩以短句為主,兼用長句,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突出黃河的偉大形象和偉大精神。如“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這些詩句既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又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如“啊!黃河!……啊!黃河!……啊!黃河!……”運用了間隔反覆的修辭手法,使詩歌層次分明、感情深沉。如“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運用了直接反覆的修辭手法,這反覆詠歎強、而有力的結尾,突出了黃河的偉大精神。歌詞也久久迴響在中華熱血兒女的耳邊。還有擬人、比喻等等的修辭手法,這裡就不再一一舉例了。

黃河頌教學反思優秀4

  《黃河頌》是光未然創作於抗日戰爭時期的作品,那是一個民族生死存亡懸於一線的危難年代。詩人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代,站在象徵民族氣節的黃河面前,面對黃河的磅礴氣勢,寫下的詩歌,學生在朗讀的時候就自然地會與民族命運聯絡到一起。世人借黃河歌頌我們中華民族頑強奮鬥的精神與不屈的意志。

  上課時,我用大螢幕播放黃河的影片,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感受黃河偉大的氣魄,接著聽課文錄音學習這首詩歌。

  這篇文章的體裁是詩歌,情感的品味是詩歌學習的重點所在,我讓大家研討這首詩的感情基調,語調和節奏,重點研討三個“啊,黃河”部分,區分這三個部分的感情基調和語調,讀出語氣,俗話說:言為心聲,一樣的句子用不同的語氣讀出來,表達的意思就不相同。詩歌的朗讀語氣得揣摩準確。《黃河頌》句式整齊,相同句式重複多處,但所表達的意思卻是有所不同的。三個“啊,黃河!”所表達的語氣是有所不同的:豪邁—讚美—激昂。採取的方式是個別讀,兩兩對讀,分組讀,齊讀等讀法。透過反覆誦讀,感悟“文化的搖籃”、“鐵的臂膀”、“英雄的體魄”、“民族的屏障“的深刻含義,理解了詩人保衛黃河的雄心。

  在描寫黃河的部分,我讓學生知道要抓關鍵詞,“奔”、“掀”、“劈”、“滾滾”、“狂瀾”等等都展現黃河的氣勢力量之美。“品”與“讀”本就是可以自然融合的。在這個環節中,我與全體學生對讀,體會黃河一瀉千里不可阻擋的氣勢。

  在遷移階段,我設計了《我愛你中國》的影片,讓同學配樂朗誦這首歌詞,也是採取對讀的形式,感情得到昇華,激發熱愛祖國的感情。

  這節課不足之處是,先品讀了贊黃河部分,接著又回過頭來品讀描寫黃河的句子,順序顛倒。在以後的教學中,教學設計應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