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風> 精選家風的作文錦集10篇

家風的作文

精選家風的作文錦集10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風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風的作文 篇1

  家風 家訓 家教 家風又稱為門風,家風其實就是在家庭裡形成一個統一的道德標準。所以說,一個良好的家風可以幫助在家庭中的成員更好地學習一些人生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 一個家族的振興與發達,離不開引領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創立的家風。家風的形成都會經歷一代甚至幾代人的積澱和努力,它總結了前世中無數家庭的得與失以及經驗,結晶成為獨一無二、適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實際的法寶,引領家庭或家族走向輝煌。

  站在歷史長河之上,回顧總結無數曾經輝煌一時的家庭,還有那傳承已久的國粹——國學,他們的家風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許多可稱為經典的精華:齊家、治國、平天下;岳母為兒刺字“精忠報國”,“忠”為岳家之家風;林則徐勤儉持家,生活簡樸,他認為“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增其過。”崇尚“儉”為林家之家風;曾國藩以為“勤”為人生第一要義,崇尚“勤”為曾家之家風;……

  優良的家風形成,往往是透過創立者的建立,和幾代甚至數代人的不懈努力,踐行而形成的,透過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圍,在生活的點滴之中不斷地踐行,形成一種無言、無聲的教誨,最為直觀、最為直接、最為基本、最為經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踐行過程中,鑄就了家庭言傳身教的典範,鑄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

  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最為重要的、無以替代的精神財富;它瀰漫於整個家庭或家族之中,影響到每一個家庭成員,惠澤於家庭的成員;家風也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撐著家庭的進步與發展。傳統中國,人人都崇尚、嚮往底蘊厚重、有著濃厚文化氛圍的家風;這也是眾多人所追求嚮往的目標之一。

  家風對於以家庭的發展和延續是至關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設發展的結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濃縮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會精神文明的細胞,社會和諧進步的脊樑,國家繁榮昌盛的前提和基礎。眾多的家庭需要建立家風的魂魄去支撐,去走出家庭家族曇花一現的輝煌,走出“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的生活怪圈。良好的家風傳承是社會風尚的健康發展前提,每個家庭都應構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風和家教,作為家庭的核心人物責無旁貸應該擔當起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給力社會風尚進步發展;給力偉大的“中國夢我的夢”的實現;千萬個家庭組合成一股強大的振興中華力量。

  家風就像一棵樹,一棵枝葉如蓋的百年大樹,子子孫孫都在它的廕庇之下。勤奮問學、艱苦卓絕、言必行行必果、尊老愛幼、問鼎事業、友善、和睦、民主、敬業、書香……都可成為家庭或家族應該傳承的必須的家風。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講究“家風”的傳承,在泱泱數千年的華夏文明之中,

  隨時可現,處處可尋。歷史上曾經顯赫長久的家族,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家風、家訓和家教,為後世學習的典範。《國語》、《論語》、《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許多典籍和家教典範之中無不彰顯出家風精神……

  所謂家訓,是指家族或家庭對子孫後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規矩或告誡的話,比較籠統和概括,比如“誠信、孝順、進取、自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等。所謂家教,是指家長對子女立身做人等方面進行的教育,比較直接和零碎,比如“人不能懶惰”、“待人要有禮貌”等。所謂家風,是指在家訓的規範下,在家教的保障下,在全體族人或家人的共同踐行下,形成的一種家庭風尚,比較外在和獨特,比如“樂善好施”、“誠實守信”等。

  中國古代出現不少有名的家訓,如《朱子家訓》、《章氏家訓》、《顏氏家訓》、《錢氏家訓》等,它們都是中國古代家庭(族)文化的傑出代表,也是中國古代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教在中國古代也相當出彩,因為那時候社會教育不甚發達,基礎教育都停留在私塾階段,高層教育不多,受教育的人很少,大多數人的思想還處於矇昧階段,人們思想的開化大多靠家庭教育來進行。這時的家庭教育侷限性很大,即興而起、即事而起,零打碎敲,基本上限於封建禮教的說辭。

  教育者不一定有文化,講出的道理也不一定多深刻,但它至少在那個時代是正確的,所以子女們都要聽取並遵照去做。 古代中國出現了不少好的家教典型,比如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這些典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封建家庭教育的發展,加強了封建家庭教育在封建社會教育方面的輔助地位,促進了封建社會文化的進步。

  家風、家訓、家教、在任何情況下都與社會大環境分不開,因為家庭是社會的最小細胞,無時無刻不在受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如果社會政治清明、教育發達、風氣端正,家訓、家教、家風就好,否則就可能會發生偏逆。

  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對於家訓、家教、家風並不十分關注,所以中央電視臺一提起這個話題立刻就在海內外華人中引起熱議。其實這也不奇怪,一方面在新思想解放浪潮的衝擊下,家訓等家庭文化一度被作為糟粕文化而剔除,人們不敢輕易提起。另一方面,隨著現代社會人口流動規模的擴大,加之家庭人口數量的減少,原來那種以家族或以大家庭形式居住的家庭迅速解體,家訓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功能。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影響著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

  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家風的作文 篇2

  家風是一個家庭成員的行事風格及處世之道。

  無論你是是否關注家風,家風都存在。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家風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俗話說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家規是一個家庭對家庭成員的文字約束,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有很多所謂的“大戶人家”都有家規,家規對穩定大戶人家的家庭關係起到了重要作用。家風是家規的外在表現形式。

  大戶人家主要存在於封建社會,新中國成立之後,大家庭走向沒落,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小家庭取代了多代同堂的現象,家規似乎隨之也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家風仍然如影隨形伴隨著每一個家庭。

  在春節長假中。中央電視臺走基層欄目,隨機調查國人的家風或家訓,有的回答家風是孝道,有的回答是誠實守信,有的回答是善良,有的回答是禮義廉恥。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家庭的和諧,才會有社會的穩定,一個家庭要幸福美滿,離不開健康的`家風。

  家風不需要天天講,而是要靠家庭主要成員帶頭去實踐,一個家庭主要成員的行事風格、處世之道,會潛移默化的轉移給下一代,也影響著每一個人家庭成員,這就是家教,良好的家教。能夠為孩子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一個家庭在重要的場合或節日,也可以宣佈一下家風是什麼,有利於家庭成員共同去執行。

  曾氏家訓讓曾國藩的後代昌盛了幾百年。

家風的作文 篇3

  打小,媽媽就給我講故事。故事的主角有人類,也有動物、植物;有中國的,也有外國的;有古時候的,也有現代的。他們都擁有善良、勤勞、智慧、勇敢等品質。

  我聽著這些故事慢慢長大,從小就知道要善良、要勤儉。我身邊的親人也用他們的行動教育我,勤儉是人類的美德。

  奶奶說以前的生活很艱苦,什麼都想掰成兩半用。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照樣要勤儉持家。奶奶一直要求我愛惜糧食,不可浪費。在吃飯時,她要求我自己盛飯。有時我不小心把把飯撒到外面,她會小心地把飯粒撿起來,拿去餵雞或者鴨吃。有時候也會把飯粒放在院子角落的桂花樹下,送給經常來歇腳的鳥兒們吃。讓每一粒糧食都有了自己的價值,這是勤儉節約的意義吧!

  從我開始識字的時候,爺爺就教我背古詩了。我會背的第一首詩,就是李紳的《憫農》。我提著小籃子跟爺爺在菜地幹活玩耍,爺爺邊幹活邊教我背這首詩。那時候的我知道了:我們要珍惜糧食,因為每一粒糧食都是用汗水澆灌出來的。

  三年級的時候,我開始用鋼筆寫字。一次寫完作業準備休息時候,我一不小心,把筆摔到地上了。我拿著鋼筆去找媽媽,告訴她我需要一支新的鋼筆。媽媽取出工具箱,用鉗子把筆頭扭正,鋼筆又能寫字了。在後來的時間裡,我也學會了使用家裡工具箱裡的工具,會修一些我能修理的東西。

  勤儉節約,傳家之寶。家風家訓伴我成長,勤儉節約讓我受益無窮。

家風的作文 篇4

  小草在之所以能茁壯成長,是因為那勤勞的土地源源不斷的給小草送去養分,奉獻的雨露毫不吝嗇的給小草送去水分,慈愛的太陽不求回報的給小草送去陽光。春風輕撫著它,雷電考驗著它,石頭捶打著他……幾個月後,小草變成了茁壯的大草,即使有路人的踩踏,他依舊保持青綠,依舊保持活力。因為在他成長時獲得了環境的滋潤,因此打下了最堅實的根基。而我們不就像那小草,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遠古時就有“禮儀之邦”之稱,所以對於家風家訓更是重視。而要說起我的家風家訓那可要談談我小時候的幾件事。

  俗話說:“勇敢,事情必成;勤勞,幸福必到。”當然在我們家可是把勤勞放在第一位。在家裡數奶奶和媽媽最勤勞了,我們家住在農村,她們深知只有靠一雙手才能供我和姐姐上學,勤就這樣不知不覺得成為了我們家的家風。

  記得在那年夏天,正是收麥子的高峰期,卻不巧趕上我爺爺生日,一家人忙得不可開交。爸爸在家裡炒菜,只有媽媽和奶奶帶著我去割麥子。那時還沒有普及現在的割麥子車,只是用鐮刀收割。

  從清晨到中午,一刻也不曾停歇,媽媽和奶奶都汗流浹背,媽媽那白色的襯衫的像水洗過一樣,奶奶那纖瘦的身子更顯得淒涼。她們沒有吃飯,喝兩口水對她們來說就是休息了。下午我們才陸陸續續的回到了家,媽媽和奶奶並沒有停歇,而是一起洗著衣服擦著桌子,都顧不得頭上的汗珠。我匆匆忙忙的吃完飯就早早的睡下了。在深夜裡,從門縫裡透過來了一束光,我朦朦朧朧地循著光走過去,看見媽媽正辛勤的收拾著中午的酒席。左一擦,又一理,持續不斷。我看見媽媽臉頰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媽媽的背微微駝著,曾經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兒怎麼有些駝呢?我的睡意全無,客廳裡的燈依舊亮著……

  我在奶奶、媽媽的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勤勞,雖然奶奶去世了,而她的勤勞之風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我現在是衛生小組的組長,每天到我值日的時候我都恪盡職守,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勤勞不僅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別人,這句話不時地在我腦海中浮現。

  “舍自己,為別人”在現實中“捨己為人”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他不只是一時的衝動,他不只是思維的興奮,也不只是一時的意氣用事,不是一時的失去理智,他需要一種崇高的精神,需要一種眼裡有他人,願意犧牲自己去幫助別人的偉大情懷。這不僅是現在社會上的輿論焦點,也是我家裡行為上的讚揚焦點。

  爸爸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家裡也不是怎麼富裕,但以自己的一雙巧手獲得了村裡人人的讚揚。爸爸什麼都會做,像修電,修車,修水管,修腳踏車,修微波爐……總之在我印象中他做事最細膩。

  當人們什麼東西壞了時,都會來找他,他毫不猶豫的接受。有一天,我到倉庫裡去找東西,發現裡面全是鑽機、自動充電機和一些我不認識的工具,我連忙跑過去問媽媽,媽媽告訴我,爸爸為了給村裡人修壞了的東西才自己拿錢買了這些的零件和工具

  我愣住了,難道這就是真正的捨己為人嗎?就這樣,我深深地把爸爸的精神印在了心裡。春天時,村裡人都幫我們播種。夏天時,他們都幫我們剝玉米。秋天時,他們都給我們家送蘋果。但爸爸都回絕了。爸爸說:“我們真正收穫的不是別人的東西,而是別人的心……”是呀!捨己為人是一朵永不凋謝的花,不但開在生活裡,也開在人們的心裡……

家風的作文 篇5

  家風,能體現一個家庭的精神面貌,也可以體現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更是一種約束我們行為的準則。我家的家風幾乎都是無形的,只有“謙讓”二字醒目地貼在書房的牆壁上。

  “寶貝,小表弟等下要來我們家做客,你準備一下。”媽媽放下電話,轉過頭來對我說。“太好了,太好了!”我的臉綻放成了一朵燦爛的桃花,“我這就去!”

  “叮咚、叮咚……”門鈴響起,我滿心歡喜地去開門。小表弟不等我牽他手,就直接闖了進來。他叉著腰,咬著嘴唇,盯著我大叫:“怎麼啦?讓開啊!”我覺得有些不悅,心裡的興奮勁頓時煙消雲散,但我沒有說什麼。小表弟徑直走進我的房間,他像“抄家”似的,沒經過我的同意就在那兒翻箱倒櫃,把書桌弄得亂七八糟的。我強壓住內心的怒火,直視著他的一舉一動。突然,他眼前一亮,順手抓起一袋包裝精美、花花綠綠的東西,我定睛一看,是我前幾天剛買的牛奶餅乾!我氣急敗壞地跑上前去,將他手裡攥著的餅乾奪過來,揪著他的衣領,大聲地質問他:“你想幹什麼!“小表弟呆住了,他突然躺在地上直打滾,哭著鬧著,發出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聲音,頓時成了個“淚人兒”。媽媽趕過來了,見到這場面,她將表弟扶起來,輕輕地安慰他:“乖,不哭……”還溫柔地拍了拍他的背,把他摟在懷裡。“怎麼回事?”她問我。“明明是他亂翻我的東西!”我撇了撇嘴,指著小表弟說。“來,這件事很嚴重。我們到書房去。”媽媽安撫好小表弟,指著牆壁對著我說:“讀一下這兩個字。”“謙讓――”我不情願地讀出了嵌在木框裡的那兩個洋洋灑灑的大字。“既然知道謙讓,那為什麼我沒有看到你的行動呢?你好好想想吧。”

  看著這兩個大字,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是啊,所謂“謙讓”,不就是為人謙和會禮讓嗎?自打我記事起,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他們一直都是謙和待人,從來不會因為什麼事情而跟他人發生爭執。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更是因為彼此的謙讓,而充滿著濃濃的溫情:媽媽會把魚骨頭給自己,把魚身子夾給我們;奶奶總是搶著幹很多家務,讓我們好好休息;爸爸會給我們買很多新衣服,自己卻總穿著那幾件舊衣服……爺爺不止一次地說過,謙讓會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融洽,大到國家與國家之間,如果有了謙讓,更是可以避免戰爭的發生。現在看看我的表現,小表弟年紀小還不懂事,而我作為姐姐,難道不應該謙讓嗎?

  經過一番自省,我把牛奶餅乾讓給了小表弟,媽媽朝我微笑點點頭。小表弟竟然破天荒地對我說了聲:“謝謝姐姐!”就在那一瞬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謙讓”二字的含義。翻開字典,簡單清晰的十七個筆畫,沒有晦澀難懂的釋義,卻有著無窮的力量。

  “謙讓”成為我家最樸實的家風,它將永遠紮根在我的心中,伴我成長。

家風的作文 篇6

  親愛的景晨:

  兒子,這是爸爸寫給你的第一封家書,當你拿到這封家書的時候肯定依偎在媽媽的懷裡吧。年幼的你,是否能明白爸爸的一片心呢?可兒子,有些事我必須要告訴你,因為我害怕你早早就長大了,而我這個爸爸卻當得不盡如人意。

  在你沒出生時,我對你有很多幻想,但你的到來讓我忘卻了之前一切幻想,因為你簡直就是一個驚喜。當我小心地從醫生手裡接過你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很緊張,不知該怎樣才能把你抱好,現在想來都為當時初為人父的無知而莞爾。你出生的那一刻是我和你媽媽結婚外最幸福的時刻,我覺得人生這樣足矣。兒子,現在你快三歲了,我陪伴你的日子卻屈指可數,我想用這樣的方式來告訴你,因為我害怕錯過你的成長。

  兒子,你知道嗎?每當我看到你動手打媽媽的時候,我是傷心的;看到你賴在地上撒潑時,我是生氣的;看到你朝人吐口水時,我是無奈的······今天爸爸就要告訴你,在入學前你必須學會這幾樣東西一封家書說家風的書信一封家書說家風的書信。

  第一件東西――感恩。你知道嗎?你的媽媽當初懷著你的時候每天晚上都要爬兩個小時的大橋,即便是夏日你的媽媽也沒有中斷過,甚至是淅淅瀝瀝的小雨也沒有放棄過,所以在所有人詫異你的媽媽生你的時候沒有受苦時,其實你的媽媽早就把苦吃透了。我很感謝你的媽媽,生下健康可愛的你,給了我們一個完整的家。你的媽媽是偉大的,當別人只哺乳半年時,你的媽媽感冒嚴重時也不肯用藥,一直哺乳到你一歲零兩個月。這一年零兩個月裡,無數個夜晚她都能第一時間把你的被子蓋好,立刻發現你發燒,這樣的警覺讓我難以想象你的媽媽對你是多麼在乎,更讓我不能想象她的睡眠質量,但是,她堅持下來了!所以兒子,你首先要感恩的是媽媽。你喜歡打媽媽,媽媽是愛你的,她是最不忍心責備你的人,可是兒子,你打的不僅僅是媽媽,更是媽媽那沉甸甸的愛,兒子,你真的做對了嗎?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好好保護媽媽,更愛媽媽呢?今天,在家裡你可以打媽媽,那麼明天在外面,你動手打哥哥姐姐時又會出現怎樣的景象?是不是我們非要被別人揍一頓才知道打人是多麼讓人討厭呢?我們的雙手是用來勞動的,是用來挖掘幸福的寶藏,而不是胡亂揮舞,更不是動手打人。無論是媽媽還是旁人,我們都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謝他們在生活上提供的點滴幫助。

  第二件東西――獨立。每當你跌倒時,你總喜歡躺在地上撒潑,等著長輩把你扶起來。兒子,如果你不會走路,不會爬起來,爸爸媽媽肯定爭著搶著把你拉起來,可是兒子你已經能夠自己站起來了,為什麼還要學不會站的孩子呢?兒子,你要知道,人生的路總要自己走的,爸爸媽媽不可能永遠陪伴你。你已經快三歲了,一個三歲大寶寶應該能夠自己吃飯,跌倒自己爬起來,笑著繼續前行的路。還記得前幾天,你在客廳摔倒了,你沒有哭喊,自己堅強地站起來,繼續笑哈哈地玩耍,那時爸爸非常佩服你,感覺你真的長大了。男子漢就該是這樣,多笑少哭,堅強地向前!兒子,你知道嗎?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即使現在依偎在爸媽身邊,你總會有走出家的那一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是你不獨立,我怎麼放心看你以後獨自進入校園呢?獨立是你今後必不可少的東西,你必須要學會它,當你真的獨立了,那時你一定是個了不起的男子漢。

  第三件東西――文明。兒子,我們國家有五千年燦爛的歷史,我們祖先留給我們最大的財富就是文明。古時候有一種人叫“原始人”,也叫“野蠻人”,這些人和現在的人區別最大的除了不穿衣服外,他們還粗俗、蠻橫無理,他們常見的交流方式是打架。為什麼原始人沒有遺傳下來呢?說明他們某些行為已經不被社會認可了一封家書說家風的書信初中輔導

  你吐口水的行為就讓我聯想起了原始人,但我相信我的兒子絕對不是野蠻的人,你只是還不懂。兒子,人除了感恩、獨立,還必須具備的是文明的品質。你一口唾沫吐出去不要緊,其他人就會用不文明來評價你,你會因為不文明而被社會隔離。爸爸不是嚇唬你,社會上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很多,所幸你還很小,這樣的小毛病也並不是經常犯,爸爸陪你一起改變好嗎?我們把吐口水換成握手怎麼樣?當我們有新朋友時,我們可以和他先握握手,讓他知道我們的誠心誠意,然後讓我們和他做好朋友吧。

  兒子你要記住,感恩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沒有感恩的人,站著也比塵土還要卑微;兒子你要記住,獨立是一個人的四肢,不能獨立的人,即使行走著也終會有倒下的那天:兒子你還要記住,文明是一個人的外衣,不文明的人,即使衣著雍容華貴,也掩蓋不了醜陋的靈魂······兒子,我希望你是個健康的人,更希望在心理上你也是是個健全的人,讓我們朝著這個方向一起努力好嗎?

  其實,爸爸還想對你說很多很多,以後的路還很長,爸爸陪你一邊說一邊走。我們先嚐試著找找這三樣東西,好嗎?我相信,你會很快就找到的,兒子,加油!我們一起努力!

家風的作文 篇7

  每個家都有屬於自己家的家風、家規、家訓,要說起我家的家風、家規、家訓,那可就要跟我小時候的幾件事有關了。

  從我懂事起,媽媽就告訴我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勤學,意思就是要好學,奮發學習;其次是上進,要不斷地上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我能行;然後是誠實,不誠實的人,哪會讓別人信任你,依賴你呢;最後是善良,沒有一顆善良的心,只有一顆狹隘的心,怎麼為別人著想?怎麼會在別人有困難時去幫助他呢?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我每次洗手都要浪費半盆水,洗完後水龍頭也不關,白白浪費了很多水。媽媽知道了我這個不好的習慣以後

  對我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以後就不要再挑食了,而且也不要再剩飯了,並且要節約水資源。”從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勤儉節約”。

  過年時,我到爺爺家去拜年。向爺爺說了聲“新年快樂”。爺爺從口袋裡掏出了一個紅包,放在我手上,並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孫女啊!你已經六歲了,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級了。我要告訴你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尊敬長輩,無論你將來走到了哪兒,你看到長輩都要有禮貌,尊敬長輩;

  第二句話是孝順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了世上,並養育了你。長大你一定要報答他們,孝順他們;第三句話是自強自立,將來你無論做什麼工作,都不要依賴別人

  靠著自己的實力工作,還要安於現狀,勤奮進取。這就是我對你的期望,希望你時時刻刻地記住。”

  又過了一年,我要上小學了。我們坐下來打算開個家庭會議。爸爸說:“今天的內容就是討論家風、家規、家訓。目的就是想讓你上學後能約束自己管好自己。

  我們討論了很久,才確定下來。家風就是勤學、上進、誠實、善良。家規是勤儉節約家訓則是尊敬長輩、孝順父母、自強自立。

  上學以後,我感覺自從有了家風、家規、家訓,無時無刻不在謹記著,約束自己

家風的作文 篇8

  習慣決定命運,而習慣的養成與家風有很大關聯。因為家風就是一種家庭薰陶,這種薰陶是潛移默化的,是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影響的。家風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傳承、更是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在我們人生歷程中必不可少,對我們的成長起著巨大的作用。而自信,就是我家的家訓。自信是劍,幫我擊穿自卑懦弱;自信是盾,幫我抵擋流言蜚語;自信是光,幫我驅除黑暗陰冷;自信是火,幫我點燃絢爛人生!

  “你要自信,你要相信自己,一個連自己都不相信的人,怎麼能讓別人相信他呢?”父親常常這樣教導我。“一個人必須有自信心,如果沒有自信心你將會一事無成。”這些話我一直銘記在心。還記得那年冬天,一年一度的冬季越野賽又開始了。班上的同學都鼓勵我參加,可我卻擔心拿不到好的名次會被人取笑,當回家我跟父親說後,父親給我講了毛澤東的一個小故事“在選幹部時,毛澤東全票透過,按理說應該差一票,也就是差他自己那一票,誰也沒想到他會投給自己。事後有人問他為什麼投給自己。他說:‘我相信我能幹好’。果然,後來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這就是自信,你要相信自己,再說重在參與嘛。”聽了父親的話,我終於放下了包袱,不再畏畏縮縮,報名參加了越野賽。是啊,不試試怎麼知道呢?有實力,為什麼不選擇相信自己呢?

  力量是成功之本,自信是力量的源泉。自信在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有著巨大的推動力。它就像一個漢堡包被自負和自卑夾在中間,上面是自傲,下面是自卑。它們之間有著明確的界限,如果往上邁一步,就會成為目中無人,夜郎自大的驕傲之人。如果往下跨一步,則會成為畏手畏腳,自慚形穢的懦弱之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不留神就會陷入自負與自卑之中,只有時時刻刻警醒自己,掌握好自信的度。這樣才會奪回自信,不然就會陷入自負自卑的魔掌中。

  記得美國作家愛默生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秘訣”,是啊,無論做什麼事,你只要充滿信心,就等於成功了一半.自信是對自身力量的一種確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才能實現所追求的目標。自信是成功的一種必要條件,是成功的源泉,自信是發自內心的自我肯定與相信。

  自信的人,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依靠著必勝的信心,在艱苦的搏擊中,駛向成功的彼岸。在面臨選擇的時候,在猶猶豫豫的時候,我都會想起父親的教導。自信像一座燈塔,照亮我前行的路;自信像一顆明星,指引我前進的方向;自信像一眼甘泉,澆灌我自卑的心靈;自信像一支畫筆,畫出我精彩的人生!

  自信,就是我家的家訓。

家風的作文 篇9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潤物無聲地影響著孩子的心靈。

  題記

  家風家訓是每一個家庭獨特的印記,也是每一個家庭行為處事的準則!我的老家在農村,雖沒有文字流傳的家風家訓,但在家人的言傳身教下,它像春雨一般滋潤著我,影響著我。

  百善孝為先。小時候,爸爸媽媽就教導我要尊敬長輩,孝順長輩。當然,爸爸媽媽自身也很尊敬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每逢過年過節,媽媽總會買一些衣服、禮品給長輩們。每次回老家,爸爸也總會帶一些好吃的東西給他們。

  我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自然也成了一個尊敬長輩的小女孩。每當爸爸媽媽的生日快到時,我都會提前做好精美的賀卡,用自己的零花錢買好禮物,給他們一個大大的驚喜!平時,只要有空,我也會幫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倒茶、洗碗、燒早餐等。記得上次媽媽的腳受傷了,我還主動給媽媽洗腳呢!每次聽到他們的誇讚,我心裡比吃了蜜還甜!

  誠信人之本。記得三年級的科學課上,老師佈置了一個作業:讓我們每人帶一些金魚藻和水葫蘆到學校。我想起老家門前的河裡有,就答應了給同學們帶。假期裡,爸爸幫我在河裡撈了一些,但由於我沒有說明情況,回到家裡才發現不夠。我把這事告訴了爸爸,他說:既然答應同學了,就要做到,我們再去想辦法撈一些。我們一路輾轉去了政府公園、春暉公園,可因為五水共治,河裡已經很難找到了。第二天,我們又特意開車到外婆家,在外婆家門前的河裡撈了許多水草、水葫蘆。當我如約把這些金魚藻和水葫蘆分給了同學們時,看著他們燦爛的笑臉,聽著他們一聲聲真誠的道謝,我知道,誠信讓我與同學們走得更近了!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愛讀書也是我們家的家風。聽媽媽說,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我就享受到媽媽講故事的美妙聲音啦!等我大一點,媽媽就為我訂閱了《嬰兒畫報》、《巧虎》等雜誌,還買來很多優秀繪本故事。每當睡覺之前,我總喜歡窩在媽媽的懷裡,聽媽媽給我講故事。再大一點,我就學會自己講故事,自己看書啦!每天最幸福的時光,便是我們一人一本書,靜靜地享受書中的美好。

  書增長了我的見識,書給了我智慧和勇氣,書教會我做人的道理。讀書,讓我受益匪淺!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它如同精神食糧一般哺育著我,如同春雨一般滋潤著我。家風是無聲的力量,無言的教育,我也要把它們代代傳承下去,讓家風成為一朵永不凋謝的花。

家風的作文 篇10

  說起家風,很自然的想起媽媽對我講過的一個故事。據說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陳亢問孔子的兒子孔鯉:“您在老師那裡得到過與眾不同的教育嗎?”孔鯉說:“並沒有,不過有一次在家中穿庭而過,父親問我學詩了嗎?我答沒有。他說,不學詩,無以言。過了幾日,父親又問我學禮了嗎?我答沒有。他說,不學禮,無以立。我就知道了,學師和學禮是我要做的。”陳亢聽後非常高興地說:“我問了一件事,最後卻知道了三件事,要學詩、學禮以及君子不偏愛自己的孩子。”現在想來這個故事中的孔鯉和陳亢都是在孔子的言行影響下明白了要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孔子的這種言行、生活作風為後人樹立的價值觀在我看來就是“家風”。

  聽媽媽說不僅是孔子,古代許多學者都極其重視家風,有的甚至親自編寫家訓。這讓我聯想起了自己,那麼我們普通人的家風是什麼呢?

  我清楚地記得,那是在我二年級上書法興趣班的時候。有一次爸爸送我下了公交車之後,我對爸爸說:“爸爸,今天司機叔叔把車開得真穩。”“是的,今天的車確實開得穩,今天的師父很有責任感。”“責任感?”我很好奇。“對,就是責任感,他知道自己的責任,就是把公交車既要開得安全穩當,還要把車開得準時。你想想,要是一會兒加油,一會兒剎車,你在車上能安全嗎?或者不按時發車,你等了半天都沒有車,你覺得好嗎?”“不好。”我毫不猶豫地回答道。“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有責任的,司機叔叔的責任就是開好車,醫生就是看好病,爸爸媽媽就是要上好班,照顧好你,而你的責任就是上好學,聽老師的話。”

  說實話,我當時並不是很理解,只是照著爸爸說的做,按時完成作業,力爭把學習搞好,在家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因為我明白這是我在學生時期應該做的事,是我的責任。當然,打小媽媽也常在我耳邊嘮叨“見了長輩要問好,和小區的小朋友玩耍時要愛護小朋友,多幫助別人”等。甚至有時候媽媽還會講起爺爺、奶奶、姑姑他們寬厚待人的往事,並對我講做人一定要“寬厚”的道理。時間久了,這些話在不知不覺中都裝進了我的腦子裡,做事認真負責,待人寬厚善良竟成了我的行為準則。這學期在競選班幹部活動中,我又一次以全班投票人數最多當選為中隊長,課後我們班的李東昱同學跑來對我講:王盛業,我們選你當中隊長,可不是因為你學習好,而是因為你很有人格魅力。”聽完他的話,心裡樂滋滋的。事後便想這種魅力應該就得益於爸爸媽媽平時對我的這些訓誡吧!正是這些訓誡讓我有了自己的風格,讓我成為了同學們眼中受歡迎的人。這些訓誡和爸爸媽媽他們對我的影響在我眼裡就是“家風”。

  父母愛玩手機,我們就跟著玩,父母愛看書,我們也就喜歡看書等,這種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員營造的家庭氛圍,我認為也是家風,看來家風也有好壞之分,所以我們一定要弘揚好的家風。

  有句話說的好:家風之正在齊家,齊家之要在修身。那麼作為青少年的我們一定要從自身做起,將長輩們的訓誡銘記在心,將弘揚良好家風作為人生起點,力爭做新時代堅強有力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