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風> 【推薦】我的家風作文9篇

我的家風作文

【推薦】我的家風作文9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的家風作文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的家風作文 篇1

  國有國法,校有校規,我家也有家法。媽媽經常會講一些做人的道理,教我們一些日常的生活知識。而最常教育我們如何勤儉節約。

  小時候看到媽媽總是把洗完衣服的水倒在大桶裡,我總是不解媽媽為什麼這麼做。後來才知道媽媽把這些水用來拖地和沖洗廁所。媽媽說這叫節約用水。

  小時候我和妹妹吃飯的時候總是不小心把飯粒掉在地上和餐桌上面。有一次媽媽嚴厲地對我們說:“你們倆把桌上和地上的飯粒收拾乾淨”。在媽媽的吆喝下我倆乖乖把飯粒收拾乾淨。媽媽還說以後如果再這樣,就罰寫《憫農》十次,還要背誦其中的意思給她聽。經過了這一次我倆再也不敢把飯粒亂丟,還把碗裡的飯吃得一粒也不剩。媽媽說節約糧食是最基本的,我們必須做的。

  每次我放學回來,媽媽會讓我們先把作業完成。她說作為一名學生作業是你們必須完成的任務,完成後她會讓我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她總會教育我們只有辛勤勞動,才會有收穫。學習也一樣,只有努力學習才會有好成績。現在我們不用媽媽督促,回家都會自己完成作業。

  正是媽媽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了我們,讓我們學會了什麼是節約,什麼是責任,媽媽教育的這些好家風會是一盞明燈。照亮著我們前進的方向。

我的家風作文 篇2

  俗話說得好,“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我常聽長輩們說起,家家戶戶都有專屬自己家的家風家訓,我們家的家風則以“孝”為先。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我也一直將這句話牢記在心,時刻要求自己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師長。

  有一回,我坐公交車去壽昌買衣服,位置已經坐滿了,這時一位又瘦又矮的老奶奶上車了,我四下一望見沒有位置,我便從位子上起身,扶著老奶奶到我的位置上。老奶奶說了聲:“謝謝你”,我回過頭說:“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

  我家的家風不止有“孝”,還有誠實守信。有一次放學回家,我在路邊發現了一部蘋果手機,我想:要是把這手機佔為己有就可以玩了,但是我怕手機的主人會擔心,還有我的成績會下滑。後來我還是沒有忍住誘惑把手機帶回家玩了起來,過了三十分鐘,爸媽回來看我在玩手機,問:這手機是哪裡來的?

  “我……我撿的。”

  “爸媽有沒有和你說過我們要拾金不昧,要誠實,你為什麼不把手機還給它的主人?”爸爸嚴肅的說。

  “因為我沒忍住玩了起來,然後就忘了”我低下頭慚愧的說道。

  媽媽說:“現在趕緊把手機換回去,要做個誠實守信的人!”

  過了一段時間,我終於將手機送到了它主人的手裡。轉身回家的一瞬,我覺得莫名的輕鬆了。回家後聽著爸媽的教誨,聽著他們講著我們家的家風家訓我突然好像懂了很多,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家訓,願它伴我茁壯成長。

我的家風作文 篇3

  我們家是個普通的家庭,有歡樂,也有憂愁和爭吵,但更多地還是歡樂。

  我們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媽媽平時經常教育我待人要有禮貌,有一次,我家來了一位阿姨,我首先問候:“阿姨好。”請阿姨坐下,給阿姨沏了一杯茶,並熱情地說:“阿姨請喝茶,”阿姨說:“小羽真是個有禮貌的孩子。”我微笑地說:“阿姨,這是我應該做的。”媽媽在旁邊笑著說:“小羽從小就非常懂禮貌。”

  我家的家風除了有禮貌待人,還有勤儉節約,我們全家一直都很節約,破了小洞的襪子,補補可以繼續穿。洗衣機洗了之後的水用來拖地、衝馬桶。淘米的水可以用來澆花,過期的牛奶可以用來洗手。這些小事都體現著我們家勤儉節約的好家風。

  記得有一次,我放學回家,我的腳感覺怪怪的,我脫下鞋子,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啊。原來我的襪子破了,媽媽過來問我怎麼回事?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媽媽,媽媽說:“襪子破了,補一下就可以穿了,”我同意媽媽的說法。於是我和媽媽便開始縫起襪子來………

  良好的家風幫助我快樂的成長,讓我學會做人的道理。

我的家風作文 篇4

  耳邊訓,悠悠,人生事,慢敘。

  我的家庭簡單而樸素,不要太過苛刻即是父母嘴邊最常提起的話。

  不要太過打理――母親居家絕不會把家裡清掃的一塵不染,也不會把桌上清理的空無一物,母親常教導我,對待事情絕不能過於苛刻,就像呆在家裡,過分整潔了,便失去了溫馨的味道。床頭邊,我們總會擱上一摞書,我們不把它們藏在櫃子裡,我們享受於書夜裡翻過的光陰,瑣碎的生活,羚羊掛角。母親把午讀的時光教給我,教給充滿書本的空間,便是易尋得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的小仙界了。

  就這樣,發現生活的趣味,母親教會了我。

  不要太過裝飾父親以工作為愛好,天天西裝上身,我總是笑父親的迂,連打扮自己都不會,有時西服褲就索性配上雙跑鞋,可不乏滑稽呢。但是父親告訴她的女兒現在你可也不是打扮的時候,衣服穿舒服才最重要,人最好的不是好看的外表,而是有內涵的靈魂。父親不喜歡我扎馬尾以外的其他髮型,也不喜歡我背一個閃亮亮的奪人眼球的書包,他看中的是我的大腦不空,我的追求有益。

  就這樣,樸素簡單,父親教會了我。

  不要太過嚴肅――父母的年紀比我大出30歲,但他們可不少與我談笑,好像越過了30年光陰的深淵。我知道他們也承擔了責任,揹負著壓力,但他們從不在我面前言苦。講起他們上學時如何走一個小時的山路,一窮二白時如何嘗試各行各當,如何大冬天賣羊肉串,如何在土窯洞裡生活,都是帶著滿臉笑容,可是有種調侃生活的處世味道。此時身教勝於言傳,無聲也早已化有聲,笑對人生事,正看曲折路,他們早已教會了我。

  就像微風,童年,杜鵑花,家的言語是安靜的,溫柔的,潛移默化。

  不知天地萬物逆旅,光陰百代過客不覺14餘載,家風家訓伴我至今,更將伴我到一生。

我的家風作文 篇5

  家風是什麼?每個人的理解都不盡相同。在我的眼裡,家風是爸爸為了工作遠赴他鄉修路架橋,為那裡的人民帶來方便;是媽媽無怨無悔獨自照顧我和爺爺奶奶;家風,也是每到逢年過節,我們一家人驅車回老家,看望爸爸媽媽的父母,是每次回到老家那一碗碗、熱乎乎的美味家常飯,臨行時奶奶給我們後備箱裝滿的沉甸甸的愛;家風還是在我幼小時,媽媽每晚臨睡前的那些童話故事……

  我出生在一個平凡的家庭,爸爸媽媽都是修建大橋的工程師。他們很熱愛自己的工作,正是在他們的薰陶下,我也熱愛我現在擁有的一切,我熱愛生活,熱愛讀書,熱愛我們的班集體。在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為我種下了一顆愛讀書的種子,如今種子發芽了,書對我來說是一種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對家風有了更深的理解。例如司馬光,嚴於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的孩子,個個都謙遜有禮,不丈父勢,人生有成。又比如《搜神記》中寫到的古老的民間故事:臥冰求鯉,則被後世奉為孝道中的經典。

  書一直陪伴著我成長。書裡的故事激勵著我,使我在爸爸不在家的時候會主動分擔家務,為媽媽減輕負擔;爺爺奶奶來到我家後,我會為他們端上一盆溫度適宜的泡腳水;在同學們學習中碰到困難時,我會主動為他們解答疑問……

  所有這一切都是良好的家風帶給我的動力,它就是照亮我前行道路的那盞燈,伴隨著我從懵懂無知走向成熟。

我的家風作文 篇6

  “不許剩飯!”從小時候起,父親常常對我說這麼一句話。回憶我短暫的十四年人生,幼年時,這一句話便攬去了大半回憶。以至於說起家風,我想便是它了吧。

  我家除我父母這一代往上數,俱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以至於現今,老家依舊存著那麼幾畝田地。父母親年幼時亦曾在田中耕作過,許是這幼年田間生活養成了他們對糧食格外珍重的情懷,讓父親對此,總是格外嚴格的要求我——吃飯是絕不可剩飯的,舀飯時,吃多少便盛多少。

  對於這麼個礙事的規矩,我是不屑一顧的,以至於為此吃過一個教訓。

  那是在爺爺的壽宴上,宴席上好吃的美食一個接著一個呈上,琳琅滿目,讓我應接不暇。那美味珍饈散發出有人的噴香,好似化作實質變作鉤子,直把我肚裡的饞蟲勾了出來。看著這豐盛的菜餚,我胃口大開,盛了滿滿一碗米飯擱在桌上。寡淡無味的白米和色香俱全的菜餚相比,我自然是選擇了後者。一通狼吞虎嚥後,我撐著肚子靠在椅子上。再看看碗中已經涼了的米飯,這還一口未動,我心中的一緊,下意識的看向了父親。只見他也正瞧著我,對上他漆黑的瞳仁,他眼神中的目光是那麼的不悅,那麼的嚴肅,他的眼神似是一柄柄利劍直插在我的心上。我感覺自己狼狽極了。如你所想,回家後父親非常嚴肅的批評了我——這是之前從未有過的。屈於他的胃炎,我保證不再出現這樣的情況,亦會將這‘良好’的家風貫徹到底。

  經過這次教訓之後,我確是不再出現這樣的“錯誤”,但是在心底,我對這個規矩不可謂不深惡痛絕,但這個想法卻在那個細雨綿綿的季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那天正值假日,父親帶著一家人會去陪爺爺。爺爺是個極盡簡樸的人,村子裡城鎮有些遠,鎮上的物價也格外昂貴,於他而言,去鎮上買菜實在是太過奢侈了。因此,就著前院的田地,爺爺種起了稻子和蔬菜。每次知道我們回來,爺爺總是早早的從地裡挖出新鮮的菜為我們作添食,但那天是我第一次見爺爺收稻子。

  天明明是晴空,卻下起了豆點大的雨點,敲得屋簷上的瓦磚咚咚作響,好像在彈奏一曲雨日鳴奏。爺爺弓著腰,拿著一把已經生出了鐵鏽的鐮刀,用那最原始的方法一點點的割開麥梗,他的`動作是那麼的嫻熟,但因為年紀大顯得有些遲鈍。雨卻像是刻意為難人似得,下得更起勁了。我對爺爺叫喚,讓他別收了,回家吧。隔著浴簾,我看不清爺爺的面龐,但爺爺那沙啞的,甚至有些粗癟的聲音卻一字不落地傳入我的耳中。他扯著嗓子,高聲說:“不行啊,稻子可嬌貴著呢,今兒被雨打了,不收就沒用了。放在以前,估摸著一家人一年的口糧就要沒了大半囉!”

  晚上,吃著那似是與往常沒什麼區別的白米,我只覺得它比滿桌的珍饈都來的美味。望著坐在上首,爺爺瘦削的身軀,我不由想起了自己原先的念頭,米飯的熱氣撲在了臉上,不知是被這氣燙的還是怎樣,我的臉兀自的紅了。

  白駒過隙,父親依舊如幼時般時常對我念叨這句話。不同當年,長大後的我聽得格外認真。如那秋雨下,爺爺說的一般。現在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生活條件變好了,但是有些東西卻是不能變的。古有李紳一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成為我中華民族幾千年恆古不變的美德,但跨越多年,這份美德卻逐漸離我遠去。民以食為天,糧食是我們的根本,我們需於它珍之,重之,否則本末倒置,不可取也。

  我想,這便是我們家的家風,我會一直遵循它,並將它一代代的傳承,它將一直銘記與我的心中,如幼時父親家中的嚴肅批評,雨日下爺爺收作的身影,都將成為我記憶力抹不掉的風景。

  它將一直伴我成長。

我的家風作文 篇7

  都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錯的,一切事物都要有一個規矩。大到國家的國規,小到我家的家規。

  在我懂事後,我的父母便立了這樣一個規矩:誠信待人,快樂你我他。

  記得在一個酷熱難耐的盛夏,太陽直愣愣地高掛在蔚藍得沒有一絲白雲的晴空萬里之下,用它的“熱情”包裹著大地,可這“熱情”似乎太過火了點,一股股熱浪在空中肆意地遊動,樹上的知了也經不住這場熱浪的侵襲,叫聲更加得慘烈了。這刺耳的鳴叫更是讓人心煩意亂。

  我本該在涼爽的空調房裡吹冷氣的,卻因為那“不死不活”的“破”空調害的,不得已坐在了門口。我以45度角悲傷地望著天空的憂傷看了門外3秒鐘,果斷地起身,向媽媽要來錢,買冰棒去嘍!

  小賣部裡擠滿了人,大多數是來買冰棒的。好不容易搶到了兩根,找了錢,數也沒數,便跨門而出。

  有了冰棒,我的煩悶心情一掃而光,哼上了悠閒的小曲兒,心情頗為愉快地點了點錢,咦,怎麼多了?這麼說,我是賺到了?這個想法讓我激動不已,畢竟,這可是我第一次“賺錢”啊!

  我越想越高興,整個人彷彿置身於綿軟的雲朵之中,飄飄然起來了。媽媽知道了這件事後,會誇我嗎?會不會再給我買一根冰棒?想著,天上的太陽彷彿都柔和了起來,不那麼咄咄逼人了。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跟媽媽說了這回事。卻不想,向來以柔柔的微笑示人的媽媽忽然變了臉色。緊接著大發雷霆:“怎麼回事?你這是騙人!我怎麼教你的?不要做個騙子!”我被媽媽嚇得一頓,淚水慢慢溢位眼眶,喃喃道:“我……我沒有……”“沒有?”媽媽冷哼一聲,偏過頭不再理會我了。我的哭聲越來越大了,媽媽卻擺足了架子,對我的哭聲熟視無睹。怎麼回事?媽媽不是最怕我的哭聲的嗎?今天怎麼會……

  慢慢的,我的嗓子疼了起來,很累,我再也哭不出來了,我怯怯地拉了拉媽媽的衣角,扯著沙啞的嗓子低聲說:“對不起,我錯了,媽媽。”媽媽稍稍緩和了臉色,卻還是冷著一張臉,生硬的對我說:“這句話你不應該對我說。”我點點頭,拿了錢,又跑了出去。

  在去的路上,我深深地反省了自己:我不應該因為想要佔點小便宜就欺騙他人。

  還了錢,那老闆豎著大拇指直誇我,說我是一個拾金不昧的好孩子,我的心裡甜滋滋的,如果沒有媽媽,我也不會收穫到這種喜悅了吧?

  從此,這條家規便被立下了,我的座右銘也變成了:誠信二字。

  直到現在,我的家中還蔓延著誠信帶來的美好氛圍之中,我也養成了誠信待人的好習慣。

  這便是一個家應有的家風,誠信。一個家的家風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言行品德,可以改變人的一生。也就是這良好的家風,讓我走上了美好的道路。

  良好家風與我同行,伴我成長!

我的家風作文 篇8

  好家規造就好家風,好家風造就好家庭。每個家,都有家風家規,他可以引領家庭成員積極向上、健康成長。

  我們家有許多的規矩,什麼“食不言,寢不語”了,“東西不要亂扔亂放”了,“吃有吃相、坐有坐相”了……這些都使我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爸爸媽媽還從小就教育我對人要有禮貌,對長輩要尊敬,對父母要孝順,做人做事要講誠信。他們是這樣教育我的,自己也是這樣做的。下面我給大家講一個發生在我媽媽身上的真實事例吧!

  我的媽媽是個大孝女,每次回姥姥家,都會買一些姥姥愛吃的、細軟的、好消化的食品;還會幫姥姥整理家務,燒幾道菜,每年還會陪姥姥出去旅遊。記得去年姥姥腎病住院,媽媽既要上班又要照顧姥姥,還得操心我的學習,忙的不可開交,但她從沒有怨言。每天媽媽都要做好可口的飯菜送到醫院,晚上在醫院幫姥姥洗腳,細心照顧,一個月下來,媽媽累l了不少,可媽媽一點兒沒有怨言。這件事讓我從媽媽身上看到了孝順的美德,我也要像媽媽學習。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讓它在人類文明程序中發揮重大作用。

  好的家風能促進社會風氣的好轉,讓我們繼承良訓,從點滴小事做起,讓家庭美德成為社會的主旋律。

我的家風作文 篇9

  父母,在成長過程中並不陌生,如《傅雷家書》中的父親,以寫信的方式影響著孩子、教育孩子。我的父母也是用心良苦的,用良好的家風伴我成長!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歌頌母親慈祥、有愛的偉大形象。那一次,是母親的寬容,慈祥伴我成長,第一次,真正覺得自己長大了。那天,母親如往常出去買菜,留我一人獨自在家,本來一切那麼平常,可不知怎的,當我看見母親房中擺著一個漂亮的花瓶,我的心像被鉤子勾住了一般,禁不住拿起瓶子欣賞,突然,“啪!”的一聲,我全身冒著冷汗,心想:這下完了,我打碎了母親最喜愛的花瓶!於是,我立即跑去將房門上鎖,再飛快地跑回“案發現場”盯著這堆閃著似淚光的碎玻璃,在深深的懊悔與恐懼中,我漸漸的睡著了。

  “嘭嘭嘭,快點開門呀!”房門外傳來母親的聲音,我被驚醒,猛地從床上跳起,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躊躇不決到底要不要開門?忽然的,我隱隱約約地聽到門口傳來幾聲哭聲,我急躁的心平息了,就像大海般的平靜、安詳。我打開了房門,“對不起!媽,我想……”話音未落,母親緊緊地抱住我,看到了房間內的那片“狼藉”她說:“我很擔心你,無論你做錯了什麼,你用心道歉了,你勇敢地打開了房門——更是你心中的那扇門!所以,今天你長大了,媽媽以你驕傲!”我哭了,沉浸在母親的慈愛,更是寬容。

  母親的“風”是寬容、勇敢、愛人,這些種種伴隨著我的成長。而有一種“風”是嚴厲、穩重如山,更是一絲不苟的。一次普普通通的進餐,父親卻使我懂得了不凡的意義。那天中午,我與父親兩人一起吃飯,看到桌面上有湯,便自然地拿了一柄勺子放置在我的碗前,突然,父親放下筷子,一臉嚴肅地看著我,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無論你與哪位長輩共同吃飯,應該由長輩先動筷,如果餐具不齊,應該主動拿給他。”我點點頭,儘管心有百般疑惑,可仍舊這麼做了。久而久之,我漸漸地習慣了,不論是與哪位叔叔阿姨吃飯,他們都會如一地誇我有禮貌、真文明。聽到這些,我才明白。父親是教導我做一個尊重長輩,懂禮貌講文明的人。

  母親與父親的兩股家風,讓我在這樣的一個家庭中,學會了很多,明白了,良好的家風伴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