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風> 【熱門】家風的作文十篇

家風的作文

【熱門】家風的作文十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風的作文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風的作文 篇1

  家是沃土。良好的家風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所以是非常重視家庭教育的。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重要風氣,家訓則是用來對子女所做的錯事而做出的教訓。家風家訓會使在成長道路歪斜的小樹,變得挺拔,最終成為參天大樹,成為國家棟梁,為國家的富強,和全面小康社會做出貢獻。

  自從我剛懂事,我爸爸就經常用孟子說的一句話告誡我: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開始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只是覺得爸爸隨口一說罷了,但是有一次我匆匆忙忙地拿了幾塊錢忘記了和他說,結果我回來時我爸爸問我你哪來的錢買的東西,我就如實向爸爸說來事情的過程,我本以為爸爸會大發雷霆但他並沒有,而是不緊不慢的對我說:“你雖然拿了錢沒和我說但你如實回答了,並沒有隱瞞,和欺騙而是講了誠信。”從那以後我便知道了“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的真正含義——就是誠實是天地之大道,天地之根本規律.追求誠信,則是做人的根本原則。我從那時便謹記爸爸的告誡。在生活中,我誠信待人,同學們也變得更加信任我,喜歡和我玩耍,老師也更加信任讓我去辦事。讓我有了更多的知心朋友。俗話說的好“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人生就只有那麼短暫的幾十年,所以我們要過得有意義,不能因為眼前的一絲絲錢財而違背道德,這樣的人生我覺得是沒有意義的,只有真誠待人,幫助他人,做一個誠通道德,樂於助人的人。同樣我們不是經常也可以看到不講誠信的人最後落得身敗名裂,害人害己的慘境嗎?誠信 是什麼?誠,即真誠、誠實;信,即守承諾、講信用。誠信的基本含義是守諾、踐約、無欺。誠信是我們立足的根本,是一種高尚的品德。人在生活中會和他人交往,然而在這時候我們要遵守道德誠信的原則,做到有章必循,有諾必踐。不能破壞這種原則,否則人就失去了立足的根本,社會就不再真誠就會變得虛假了任何事都不能再相信他人了,這樣的後果是多麼的可怕。“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誠信雖然是一件小事但它的背後而伸引出的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品質,和對人生的態度。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在人際交往中我們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諾千金,謹守家風家訓的人不能因為一點點小事而違背道德,誠信雖似小善,但卻非小事,有些人若視而不為,其實看似小惡,但實則大惡。一旦養成這樣的不良風氣,你就失去了人之基本,立足的根本。

家風的作文 篇2

  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銘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家風也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風氣,國家就是人民的家,家風就更為重要。它要靠人民地努力,遵紀守法,互幫互助,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不僅僅是物資上的豐富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它的風氣,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風氣決定它的衰與勝,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強國。

  一天晚上,我去同學家玩,媽媽和我約定的時間是七點半回家,要尊重別人家的休息時間。我和同學玩電腦,心裡也一直惦記著和媽媽的約定時間。還有五分鐘到七點半,我趕快和同學說再見,衝下樓回家。媽媽一開門,就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誇獎我守時。這一次,媽媽獎勵我下個週末一小時的玩電腦的時間。我開心極!

  希望家家戶戶都能夠形成一個良好的家風,讓家風幫助我們學會做人的道理,在社會中形成良好的風氣!

家風的作文 篇3

  家庭是園,孩子是苗,家庭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茁壯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家的家風,家訓,並且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向來重視家教,而家風家訓更為重要。

  尊老愛幼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小的時候,父母就教育我們要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現在我們也做父母了,教育孩子對老人一定要有禮貌。我們家孩子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我們做大人的在各方面一定要以身作則帶個好頭,我們有好吃的一定要給老人先吃,老人需要什麼,就算自己再艱苦也一定要達到老人的要求。我們從來不讓老人生氣,有什麼事兒都要順著他們。老人都是80多歲的人了,行動也不方便,我們都是抽空去給老人理理髮,洗洗頭什麼的。每當見到我們,老人的臉上都露出一副喜悅的笑臉。我覺得我不用跟孩子多說,我們所做的一切孩子已經看到了,他一定會照著我們的樣子去做。俗話說,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會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我覺得孩子一定會做得更好。

  同時我們要教育孩子勤儉節約,現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孩子們吃得好,穿得好,亂花錢買零食,人家有的自己就得有,甚至要比人家的更好,這樣溺愛孩子不是一個好習慣。每當孩子說到這些,我們就講講以前我們的生活,我們

  上學的時候不捨得買一個本子用,就用石板在上面寫字,寫完後擦掉再寫。後來就花四分錢買一張白紙,回家用剪刀剪開,用線縫起來當本子用,而且反正面都寫,這樣就覺得很高興,很滿足了!孩子聽完後,大吃一驚,說:“哇!媽媽,原來你們這麼艱苦啊,連一個本子都不捨得買,學習還那麼刻苦,成績也那麼優秀,我以後再不亂花錢了,一定要好好學習!“孩子聽完這一些一定很受啟發。

  做人要誠實,凡事要實事求是。只要你做了不管對還是錯,都要勇於擔當,勇於承認,錯了不要緊,只要你認真的對待,及時地改正錯誤,那就是一個好孩子!所以說,良好的家風家訓非常重要。好的家風家訓能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讓孩子在各方面不斷健康成長。

家風的作文 篇4

  “勤”是我家的家風。

  勤勞是成功之本。正是勤勞,地裡的莊稼才會茁壯成長;正是勤勞,知識之門才會被開啟;正是勤勞,人類才會有進步……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爺爺總是這樣說,他也的確做到了。

  生活在農村,農事繁忙。爺爺今天插秧,明天播撒種子,一天也不落下,可他依舊不抱怨。“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沒事。”沒錯,他只是淡定地說道。“勤"這個字就如同他播撒的種子一樣,生長在他的心中。

  爺爺的這個好習慣傳給了爸爸。爸爸雖然種地不像爺爺那樣的勞累,但他上有老,下有小,自然也得勤勞地工作,好養活一大家人。

  每天看到爸爸在夜晚辛勤加班那副憔悴的模樣時,我心裡都很不是滋味。我只想到要勤奮、刻苦地去學習,以此來回報爸爸。

  當好一個勤勞的人,並不是個輕鬆的活。這點,我是深有體會的。

  爸爸他要求我,每週完成了作業後,還必須要做一套試卷,每週要完成一次家務勞動……這,真的很困難啊!但每每我向家裡人訴苦時,他們總是說:“勤能補拙,勤勞使人上進,懶惰使人落後。”

  這句話的確是有理。通後努力,我的成績上升了,家務勞動對我而言,更是得心應手的。一切可人的回報,都建立在一個“勤”字上面。這種家風的確是開花丶結果,有了收成的。

  我家的家風“勤”,雖只從我爺爺那輩傳下來,只有幾十年,但它對我們家卻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存在。

家風的作文 篇5

  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每個人的心中。在中國,我們每個家庭,都有著承載下來的良好家訓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體現了良好的家風、家訓對人們的影響。好的家訓家風不僅傳承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和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人民優良的民族之風,更是社會良好風尚健康發展,社會文明程度進步的前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個剛出生的孩子就像一張潔白的紙張,要塗成什麼樣的圖案是由父母教育孩子決定的。小時候,媽媽就經常用家族的家訓家風教育我,她的教誨時常在我腦海中呈現。印象最深的事莫過於有一次我的同桌給了我兩包彩紙,我本想還給她的,可是那會兒放學她已經走了。我心神不寧的回到了家,寫完作業後,就把彩紙都放到了書桌裡。躺在床上,自己都還在想著,彩紙既然是我同桌給的,我就都用了,不再還給她了。

  早上,媽媽給我收拾書桌的時候發現了兩包彩紙,拿在手裡叫我起床。我看著媽媽,偷偷看著媽媽發現她並沒有生氣,而是很溫柔的對我說:“這是從那兒來的?”我低著頭忸怩地說:“我的同桌給我的”。媽媽語重心長的對我說:“無功不受祿,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意思是告訴我們不要隨便接受別人的東西,從小要養成自食其力,需要什麼了告訴媽媽,你還小,不能養成這樣的壞習慣,以後不許這樣,到學校了把彩紙還給你的同學。”當時的我對那句“無功不受祿,廉者不受嗟來之食”似懂非懂,但是我卻牢牢記住了這是我們家族傳承下來的家風家訓,並且在我心裡深深的紮下了根。

  “無功不受祿,廉者不受嗟來之食”這就是我的家訓家風,我的父母一直用這樣的方式來教育我,這樣的家訓家風充滿了智慧、溫暖和愛,我有信心在我們這一代將這些好的家訓家風傳承下去,形成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的傳統文化。

家風的作文 篇6

  小時候,牙牙學語的我就被爸爸媽媽管教,不吵鬧,不哭鼻子。

  上了幼兒園的我,活潑好動,偶爾會有一些小調皮,對一切事物都有好奇心,東看看,西瞧瞧。為此,爸爸媽媽告訴我:有好奇心自然是好,可也要適可而止,在別人家,不能亂碰東西等。二我只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當做耳旁風罷了。

  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到她同事家做客。同事家客廳的出軌上有一個做工精緻的小陶瓷娃娃,我便喜歡上了,上前用手去摸,回頭又可憐巴巴的望著媽媽。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狠狠的瞪了我一眼,我心裡很委屈,便垂頭喪氣的坐在一旁,課心裡還想著陶瓷娃娃的事。不知過了多久,媽媽拉起我的手準備回家,我以飛快的速度把小陶瓷娃娃抱在懷裡,媽媽的同事看見了哈哈大笑起來說:“小姑娘可真可愛啊!”媽媽尷尬的一笑說:“小孩子不懂事嘛!”於是開始生拉硬拽。可我就是站在那裡絲毫不動,結果傷心的大哭起來。同事見這情形,於是說:“沒事兒,喜歡就讓她拿去吧。”結果都被媽媽拒絕了,經過媽媽三番五次的“折磨”,終於把我拽回了家。

  回到家,媽媽嚴厲的批評了我:“我是怎麼教育你的,你這樣子別人就不喜歡你,說你沒家教,你要是真喜歡,媽媽可以給你買。:聽了媽媽的話,我心裡有幾分愧疚。

  轉眼間,我上了小學,父母對我的教育更加嚴格。比如:不偷拿別人的東西,要學會謙讓等。爸爸對我的管教更是嚴格,在餐桌上吃飯不能掉米粒,吃飯要閉嘴不吐舌頭,不能再菜裡挑自己喜歡換吃的東西,夾菜不能只夾那一樣菜等,這些都讓我受益匪淺。

  總之,無形中好的家風的養成,是正能量的傳遞,也是以後對自己教育的回饋,我們要世代相傳。

家風的作文 篇7

  家風,就像一座燈塔,為我們指引正確的方向;家風,就像一縷陽光,帶給我們溫暖;家風,就像一面鏡子,糾正我們的錯誤。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風一直都在伴著我們成長。

  我們家的家風,便是獨立自主。從小,父母便教導我什麼事都要獨立。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飯店吃飯。席間,上了一份手抓餅,弄得我一手油乎乎的,十分不舒服。便問媽媽要紙擦手。媽媽讓我去問服務員阿姨拿,我便哭鬧著纏著媽媽讓她幫我要。媽媽也不答應,我大聲哭喊,引的同桌的大人們都把目光投向了我,媽媽無奈地笑了笑。我本以為她這樣就會幫我拿的,沒想到的是,她對大人們說:“這孩子就是這樣,我可不能慣壞了他。”我只好硬著頭皮,哭著向服務員阿姨借紙。阿姨安慰了我幾句。我忽然明白,原來與陌生人溝通這麼簡單呀!經歷了這件事情,我也大致學會了獨立自主。

  現在的我,已步入了小學六年級,即將進行小升初的考試。自主獨立這種好的習慣一直影響著我。無論是在學習生活還是日常行為,我都可以做到自主、獨立。學習時自己完成作業,完成作業後,複習預習。在生活方面,問路、要紙,這些都“不在話下”,甚至訂餐,我都可以完成。“自主獨立”這個家風已經深入我心。

  家風,伴隨著我成長,正如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沒有完全的獨立,就沒有完全的幸福。”獨立自主是我們家的家風,也是一種十分可貴的精神!

家風的`作文 篇8

  中華民族歷來注重家教、家風,古語有云“天下之本在家”。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人,家風並非千篇一律,而是如人生百態,各有千秋。

  曾經以為家風就是印在家譜扉頁修身齊家,溫良恭儉類的古板文字,或是其他文學大家們所傳世的家訓,如《朱子家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勸告後人們要尊重勞動,愛惜糧食。

  我家的家風並沒有明顯的訓誡言辭,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教育我:要尊敬長輩,孝順爺爺奶奶,做一個積極向上的好孩子。爺爺奶奶教育我:要體諒爸爸媽媽,做個懂事的乖孩子。孝是一種美德,我時刻銘記著我家的家風,從小就看慣了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的孝順及體貼,父輩們的言傳身教已經讓“百善孝為先”的家風在我心中牢牢紮根,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在日常的生活中,孝道更是一個家庭應該傳承的精神,它維繫著一個家庭幾代人的安寧與幸福。因為孝順做在前,後輩會感知,會效仿,這是家風最好的傳承。

  長大以後父母常常教育我做人要“以善為本”,與人為善方可與惡遠之,與惡遠之方能安寧順景。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善良,是一個人最高尚的品格,是一個家最好的家風。我的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他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他們對每一個人都非常的友好,當親戚朋友遇到困難時他們總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辭辛苦的幫助別人;當有人到家裡做客時,他們總是拿出家裡最好的東西款待客人,因為他們的善良待人,親戚、鄰里之間相處也非常和睦。

  我終於明白家風不是寫在紙上的繁文縟節,家風是家庭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是父母的以身作則一言一行;是山重水複時的柳暗花明;是人生路上的那盞明燈。我一定要銘記著我家的家風,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善良處事,厚道修身。為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定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家風的作文 篇9

  弱小的樹苗只有在陽光雨露的滋養下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幼稚的孩子只有在家風家訓的薰陶下才能成為家中棟樑。我們是一棵棵小苗,家是護著我們的泥土,家訓就像雨露,伴我們健康成長。我國向來就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每家每戶都有著自己的家風家訓。

  古時有六德:忠,孝,禮,義,智。“孝”向來是最被人看中的。“百善孝為先”,孝乃道德之本。爺爺奶奶總是因為一些小事爭得不可開交,奶奶沒上過學,說起話來沒輕沒重,又時毫無道理,卻總認為自己是對的,惹得爺爺忍無可忍,爸媽卻從不插嘴,只是在旁耐心地勸解,有時我實在聽不下去,說了一句奶奶的不是,卻被媽媽責怪。“俗話說得好,‘七十不打,八十不罵’,他們也一大把年紀了,有什麼做得不好的地方也是正常的,我們得順著他們,讓他們安度晚年。”從此,我便再也不敢頂撞他們了。

  “二十四孝”的故事體現出了“孝”的含義,告訴了我們“孝”是每個人應有的美德,孝敬父母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生活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 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中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著這個人的生活態度。 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生活在沒有和睦的家庭裡,等於生活在地獄裡,羅曼·羅蘭早就告訴了我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願良好的家風伴我們健康成長。

家風的作文 篇10

  俗話說得好“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良好的家訓和家風可以成就一個優秀的人,讓他變得彬彬有禮,品德高尚。爺爺奶奶從小就教導我,吃飯時,要等人全都到齊了才能動筷;長輩沒動筷時,我們也不能動筷;在菜沒上桌時,不可以先吃;如果桌上坐滿了人,晚輩們要自覺得把位置讓給長輩,到桌下去吃;有客人來時,作為主人的我們要讓客人先吃,不論長輩晚輩;吃飯的時候吃多少盛多少,不可以剩飯;長輩對晚輩提出的意見,晚輩要虛心接受。

  不過我們家最重視的家風是做人要實事求是,直言不諱。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去爺爺家玩。奶奶燒好了中飯,對我說:“奶奶和爺爺要出去辦點事,你自己待在家裡寫寫作業,看看電視,記住別給陌生人開門!”我點了點頭。一再叮囑之後,爺爺奶奶終於放心地出門了。

  我在爺爺家東看看,西瞧瞧,這時我看到了許多盆鳳仙花正擺放在陽臺上。我走進一看,發現鳳仙花上結了好幾個果實。這幾個果實表面上有許多的毛,摸上去有點癢,十分好玩。我拿來了剪刀,剪下幾個果實玩了起來。這時候有一顆掉到了地上,我正要撿,只聽見“啪”的一聲,種子破開了,我先是愣了愣,後來覺得這種子真好玩。於是我把剪下來的種子全捏開了,又拿了剪刀去剪其它的種子,再一一捏開,然後把種子扔起來就像下雨一樣,我覺得十分好玩,便把花也全都摘了下來,用筷子剁成了泥。順便把種子放在花泥裡,滿意地看著自己的傑作。

  等我玩夠了,我看著一片狼藉的地面和被我玩死的花朵,心中焦躁起來,心想:完了完了,爺爺照顧的這麼好的花就這樣被我糟蹋了,他一定會罵我的。於是我趕緊拿來掃把,把地上的種子和掉下來的花瓣全掃了進去,然後趕緊裝作沒事一樣,安靜地寫起了作業。

  “叮咚,叮咚”門鈴響了,我一看完了是爺爺奶奶回來了,我趕緊去開門,爺爺先進了門,他習慣性的走向陽臺,準備去收他的花。我心中一驚,趕緊跟過去,等爺爺走進陽臺一看:“我的花,怎麼回事?”爺爺驚叫道。奶奶聽聞,也趕緊走了過來。“是不是你?”只見爺爺瞪著眼睛問道,我忙搖了搖頭,奶奶看了看我笑了笑,對爺爺說:“過一會兒‘兇手’一定會自己站出來的。”

  奶奶拉著我的手走到了飯桌上,給我盛好了飯,對我說:“多吃點,我孫女最誠實了,老頭子你可別冤枉她。”我的臉像火似的紅了起來,我心想:到底要不要說……說吧,爺爺一定會罵我……算了不說了,反正也不會怎麼樣的……但是……到底要不要說……”

  吃好了飯,我鼓起了勇氣,走到了爺爺的面前:“對不起,爺爺我把你的花都玩死了,而且還不承認,對不起!”我羞愧極了,正準備接受爺爺的批評呢,等了許久,爺爺還是沒開口,我微微抬起頭,爺爺笑了起來,和藹的摸了摸我的頭,笑著說:“這才是我的乖孫女,實事求是,不說謊。”

  沒錯,做人要實事求是,直言不諱,我覺得透過這件事詮釋了好家風好家訓造就一個品德優秀的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