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風> 【精選】家風的作文3篇

家風的作文

【精選】家風的作文3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風的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風的作文 篇1

  家風,就是家裡的風氣。我認為一個有好家風的家,便是一個創造人才的地方。家裡的風氣是極其重要的。一個有好家風的家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了極大的作用。父母遵守家風孩子也會模仿父母去做,這樣的孩子以後定有作為,良好的家風也會這樣,一代一代沿襲下去。

  《朱子家訓》是一種家風。雖然只有寥寥百字,但字字如金,告訴了我們良好的家風是什麼。如這一句:一飯一粥,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就是我們提到的反對那些鋪張浪費的理念。這同時告訴我們,不要過度的追求物質,應當勤儉節約。這才是優良的家風。

  我的家自然也有著家風。我們家第一條便是:勤儉持家,節約一切。勤儉節約,固然重要。一人即使擁有再多的財富,不去節約,反而鋪張浪費的話,久而久之就會變得越來越貧困。但是需要買的還是得買。如果你買了閒置物品則既浪費了時間又浪費了金錢,一舉兩失。

  第二條,也是我認為最最重要的一條“孝敬長輩,尊敬父母,愛護晚輩”。因為這是孝道,也是做人之道,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上,孝是極為重要的,也有著極高的地位,俗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哪怕你博學多才,對社會有極大的奉獻,愛幫別人,如果不孝,只能做社會的。因為他連最基本的孝都做不到的話,還能幹什麼呢?孝道同時也是一種做人之道。

  第三條,重視學習,崇尚知識。學習與不學習的人,在每天看來沒有任何區別 ;在每月看來差異也是微乎其微;但好像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但在每5年來看的時候,就是觀念的巨大分野。等到10年再看的時候,也許就是一種人生對另一種人生不可企及的鴻溝,這就是積累的力量。一直在我眼裡,最溫馨的家庭畫面莫過於我、先生還有兩個女兒在一起,捧著喜歡的書悠閒地沉浸在自己的書海中,我喜歡這樣的場景,也努力營造著。多讀書,讀好書,多讀有能量的書,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是我對孩子最常說的一句話。一個多讀書的人,其視野必然開闊,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著。

  這些只是我們家風的一部分。 好的家風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是人們終身的財富。孩子們在良好家風的薰陶下會經過耳濡目染接受影響,按照良好家風的內容來塑造自己的行為,形成良好的人生習慣,成就美好的人生。

家風的作文 篇2

  家風是什麼?每個人的理解都不盡相同。在我的眼裡,家風是爸爸為了工作遠赴他鄉修路架橋,為那裡的人民帶來方便;是媽媽無怨無悔獨自照顧我和爺爺奶奶;家風,也是每到逢年過節,我們一家人驅車回老家,看望爸爸媽媽的父母,是每次回到老家那一碗碗、熱乎乎的美味家常飯,臨行時奶奶給我們後備箱裝滿的沉甸甸的愛;家風還是在我幼小時,媽媽每晚臨睡前的那些童話故事……

  我出生在一個平凡的家庭,爸爸媽媽都是修建大橋的工程師。他們很熱愛自己的工作,正是在他們的薰陶下,我也熱愛我現在擁有的一切,我熱愛生活,熱愛讀書,熱愛我們的班集體。在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為我種下了一顆愛讀書的種子,如今種子發芽了,書對我來說是一種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對家風有了更深的理解。例如司馬光,嚴於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的孩子,個個都謙遜有禮,不丈父勢,人生有成。又比如《搜神記》中寫到的古老的民間故事:臥冰求鯉,則被後世奉為孝道中的經典。

  書一直陪伴著我成長。書裡的故事激勵著我,使我在爸爸不在家的時候會主動分擔家務,為媽媽減輕負擔;爺爺奶奶來到我家後,我會為他們端上一盆溫度適宜的泡腳水;在同學們學習中碰到困難時,我會主動為他們解答疑問……

  所有這一切都是良好的家風帶給我的動力,它就是照亮我前行道路的那盞燈,伴隨著我從懵懂無知走向成熟。

家風的作文 篇3

  中國一直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古人云:“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而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和任何有殘疾的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我希望我家的家訓家規家風能世代傳承,有朝一日,實現幸福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