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故鄉> 【精品】春節故鄉的作文3篇

春節故鄉的作文

【精品】春節故鄉的作文3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故鄉的作文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節故鄉的作文 篇1

  我愛好粽子飄臭的端午節,喜歡團離散圓的中秋節,喜歡弛燈結綵的元宵節,可我最喜歡的就是那暖熱烈鬧的春節,那可是過年的時候哦!

  我們的家鄉——湖南,這裡可是山淨水秀的鞭炮之鄉,大年三十一大早,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好像在告知我們春節已經來到,熱忱惡客的哥哥早未拿出各式各樣、許很多多的鞭炮,來歡慶春節的到來。哥哥有時拿著一根鞭炮掛在赤裸裸的樹上放,有時把鞭炮晃成細細的.一條,就像一條小蛇地置。哥哥拿來一個衝地炮,點焚引線讓我拿著,我交過瞄準上空,只聞聲“嗖—砰”的一聲,鞭炮爆炸了,我跟哥哥越玩越伏勁,越玩越開心。

  我的家鄉是辣椒、臘肉之鄉功年該然離不了它們。餐桌上豐富的年飯,有臘肉、臘魚、臘雞、臘鴨,每個菜裡皆抬著紅紅的辣椒祝我們在新的一年面紅紅火火。這可害甜了咱們,媽媽吃得謙臉通紅,說“太爽了!”,爸爸辣得說不出話來。我辣得像一百根針在刺我的舌頭,我把舌頭伸沒去,就像小狗一樣的喘著氣,大家睹了,啼得前俯後仰。

  實是一個啟口的春節爾愛我的故鄉更愛野城的春節!

春節故鄉的作文 篇2

  我喜歡粽子飄香的端午節;喜歡團團圓圓的中秋節;喜歡張燈結綵的元宵節;可我最喜歡的就是那熱熱鬧鬧的春節,那可是過年的時候哦!

  我們的故鄉——湖南,那裡可是山清水秀的鞭炮之鄉,大年三十一大早,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彷彿在告訴我們春節已經來到,熱情好客的哥哥早已拿出各式各樣、許許多多的鞭炮,來歡慶春節的到來。哥哥有時拿著一根鞭炮掛在光禿禿的樹上放,有時把鞭炮擺成細細的一條,就像一條小蛇地放。哥哥拿來一個沖天炮,點燃引線讓我拿著,我接過瞄準上空,只聽見“嗖—砰”的一聲,鞭炮爆炸了,我和哥哥越玩越起勁,越玩越開心。

  我的家鄉是辣椒、臘肉之鄉,過年當然離不了它們。餐桌上豐盛的年飯,有臘肉、臘魚、臘雞、臘鴨,每個菜裡都放著紅紅的辣椒,祝我們在新的一年裡紅紅火火。這可害苦了我們,媽媽吃得滿臉通紅,說“太爽了!”,爸爸辣得說不出話來。我辣得像一百根針在刺我的舌頭,我把舌頭伸出來,就像小狗一樣的喘著氣,大家見了,笑得前俯後仰。

  真是一個開心的春節,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春節!

春節故鄉的作文 篇3

  執教完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節》,和學生們聊起自己當地的春節習俗,學生們說除了吃東西領紅包走親戚,實在沒什麼可說的。於是我給學生們講起了幼時的一些春節習俗。

  我們李坊過年應該說是從臘月中旬開始的。家家釀米酒,做麥芽糖,炒米糕。做麥芽糖,炒米糕母親一人是完成不了的,往往有四五位鄰居幫忙。今天輪你家,明天輪我家。做事間隙還喝喝擂茶,嘮嘮家常。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多位女人在一起就更熱鬧了,於是也就開始有了年味。

  臘月裡還有一件事必須做——大掃除。雖說平時家家也有抹桌擦凳掃地的,但全家齊上陣,洗門洗窗洗牆壁,掃地掃天花板掃房頂,換洗被褥,把床也抬到外面暴曬等這可是一年一次。剛大掃除的家裡當天晚上到處洋溢著太陽的香味,那一晚的床是一年中最好聞的!

  二十三過小年。晚飯後母親便用碟子裝上麥芽糖、米糕、花生、茶葉、酒等擺在灶神位下,口裡唸唸有詞。小時候幾次靠近母親想聽聽到底說的是什麼,始終未果。

  二十四以後就開始殺年豬。家境好的,一頭兩百來斤的豬就一家人享用。家庭經濟不好很好的,往往是四家人共分一頭,美其名曰“一家一腿肉”。小時候很是羨慕那些一家一頭豬的富戶,羨慕在青黃不接時我們只能喝“鹽水”配飯,而他們家還有醃肉吃。

  年底購物也是很重要的事,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一應買好。

  除夕,是我們過年高潮。這一天大人最忙,父母早早便起床了,父親先是用斧頭砍豬腳、豬大骨、排骨等女人們很對付的硬骨頭,然後在大門兩邊貼對聯,在門上、柱子上、床上、桌子上等傢俱上都貼上二指見寬,一尺來長叫“歲簾紙”的紅紙條,“歲簾紙”除了給年增加了喜慶氣氛外,據說還有避邪消災作用。這些忙完了,母親早把放在大鍋中水煮得半熟的全雞全鴨圓豬頭也已撈出,用盆子裝好放在大竹籃或籮筐裡。其間,酒、飯、糖等自家產的一些土特產也還是要用小碗裝上幾種,還有鞭炮、蠟燭、香、粘了年豬血的草紙、冥幣等一同挑上,到村口的土地廟去祭土地爺。在我們村,去做這事的都是男人和男孩。到了土地廟,父親把祭品擺好,粘了豬血的紙用小石子壓在土地爺塑像腳下,點上香燭,燃燒冥幣,燃放鞭炮,口中唸唸有詞一會。稍等片刻,便把祭品挑回家中。我曾認真觀察過,不管哪村的土地廟門前的對聯都是“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也正是人們祭拜它的目的吧。挑回家的祭品,父親把它們再次擺放在廳堂的大圓桌上,並在廳堂的神龕中點上香燭,燃燒冥幣,燃放鞭炮,再次口中唸唸有詞……此儀式是祭祖宗。忙完這些,午飯時間也到了。中午我們吃得極其簡單,一般是用剛煮過全雞全鴨和豬大骨的湯下點麵條就了事,真正的大餐是等到晚上的。除夕的下午父親沒什麼事,母親可忙得不可開交。上午祭祀用的全雞全鴨切碎了煮,圓豬頭劈爛去骨……煎、炸、燉、煮,雪藏了一年的十八般廚藝全在這會亮相。我們小孩不時跑到廚房嚐嚐這個,吃吃那個,等到三四點鐘吃團圓飯,面對那一桌大魚大肉,我們早沒了取食的慾望。除夕這天,鞭炮聲不絕於耳,空氣中充滿鞭炮硝和酒肉的味道。

  正月初一大人們很是清閒,男人們邀上三五好友喝酒打牌,女人們看電視、聊天。我們小孩除了吃東西外,便是用壓歲錢買炮,買玩具瘋玩。正月初一這天我小時候特嚮往,因為這天只要小孩不做太出格的事,脾氣再壞的家長也不打罵孩子的。

  正月初二開始,男人和小孩開始走親訪友,女人在家待客。

  正月十五元宵節,包點餈粑吃,把除夕貼的“歲簾紙”撕下來燒了,年便算是過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