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國學> 有關國學經典作文錦集4篇

國學經典作文

有關國學經典作文錦集4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學經典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國學經典作文 篇1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詩詞作為其中的一支,它透過樸實的文字、優美的韻律、凝練的語言來反映生活、抒發情感。兒時的我,就與詩詞結下了不解之緣。

  剛咿呀學語的我,每天便隨父母拿著鵝的圖片誦著“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雖不明其義,但那簡短的句子卻朗朗上口,令我牢記於心。每次在電視上或鄉下見到鵝時,這首《鵝》就會脫口而出。

  大一些時,幼兒園的老師教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雖然並不完全懂那些句子,但在我心中種下了要珍惜糧食的信念。

  讀小學時,我已經能夠讀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瀑布是那麼雄奇壯麗,也能夠理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親情是多麼可貴,還能夠體會“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雖然不一定那麼準確,但我對詩詞的理解在逐步加深。

  升初中後,隨著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我讀到了更多優美的詩詞。當讀到“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情壯志、“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定信念時,我不禁熱血沸騰,真想披甲上陣,與詩人共御外敵;當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情操時,我不禁被深深折服,立志要忠誠愛國,為偉大的祖國奉獻一切;當讀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情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豪放與灑脫時,我倍受感染,告訴自己事無完事、人無完人,不要過於計較得失;當看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悲哀與無奈時,我禁不住神色黯然,深深體會到了詩人的愁緒……從詩詞中,我學會了珍惜,學會了欣賞,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堅強,學會了愛國,學會了灑脫,學到了優美的語言。

  中國的詩詞,細膩處如少女情懷,欲語還羞;豪放處似天馬行空,徜徉恣肆;悲傷時如杜鵑啼血,寸斷肝腸,激昂時似金戈鐵馬,銳不可擋。中國的詩詞,國學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是語言中的精靈,它是會燃燒的句子,它激勵我前進,它指引我提高,它將一直伴著我成長。

國學經典作文 篇2

  浩浩青史,濃縮了幾多歷史的文化;渺渺哲史,闡述了幾多歷史的經綸。翻開歷史的書頁,本本經典讓人對它不讚一詞,更耐人尋味。從《詩經》、《論語》至《史記》、《資治通鑑》。我生來就受它們的薰陶,就像我生來就是一個黃種人,生來有它們的薰陶,就像我生來就是一個黃種人,生來有它們的.蹤影,生來就有轉身憶經典,抬頭悟國學的傳統。

  咿呀學語,離不開“人之初,性本善”的引導;鑽研學習,必謹記“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克服困難,心想著“車到山前必有路”保持良好的心態;漂泊在外,“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縈繞耳邊;望見父母,便心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些讓我明白了從小到大,由內及外,種種都離不開國學及經典的導航。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它讓我明白了事情過後的美好邂逅;“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它讓我明白了默默奉獻的愜意;“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它讓我明白了心裡有她的暖暖。這些讓我頓悟:作學問的三重境界。作為一名中學生,心中有經典,心中有國學,走在黑暗處,也會有一片光明。

  和他人交友感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和他人合作驚歎: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瞭解他人,別人會心念: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感慨世事,解剖是非,才有:識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這些讓我明白了國學與經典的無處不在。步入深世,有它們,足矣。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勾起絲絲愁意;“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引起屢屢傷心;“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便觸發了心中無限的過往;“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更形象具體地表述了我的情緒。這些牽掛著我愁,掛著我的情,是國學,是經典,搭起了這有形的橋樑。

  經典史冊,見證了幾多歷史的變故;國學長河,濃縮了幾多歷史的文明。國學經典,帶著我的情,我的人生,更領著我,走向未來。

  儒家孔孟,經典數部;大師梁紀,國學數千。悟今世國學,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憶當年風華正茂,還看今朝經典,永垂不朽。她引領著我,步入了人生殿堂。

  走著,走著,心生感悟:憶經典在轉身後,悟國學在抬頭間。

國學經典作文 篇3

  1、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譯文】有子說:“禮的應用,以和諧最為重要。”

  2、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譯文】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夥伴。”

  3、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論語》

  【譯文】子夏說:“做官有了餘力就可以學習了,學習有了餘力就可以做官了。”

  4、子夏曰:“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譯文】子夏說:“普天下的人都應是兄弟。”

  5、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裝模作樣,這樣的人很少有仁義之心。”

  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譯文】孔子說:“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著做,自己身行不正,雖然發號施令,在下者也不會聽從。”

  7、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打算,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8、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弟子規》

  【譯文】如果一個人聽到別人說自己的缺失就生氣,聽到別人稱讚自己就歡喜,那麼壞朋友就會來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漸疏遠退卻了。

  9、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

  【譯文】說話沒有文采,就傳播不遠。

  10、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

  【譯文】不論做什麼事,事先有準備就會成功,否則就會失敗。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譯文】玉石若不經過雕琢,就不會成為玉器;人若不學習,就不會懂得道理。

  12、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

  【譯文】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麼到哪裡都有公平。

  13、駑馬十駕,功在不捨。《荀子》

  【譯文】馬不停地走十天(也能走很遠的距離),他的成功在於不斷行走。比喻先天條件差

  的,只要透過不懈的努力,也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14、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孫子兵法》

  【譯文】瞭解自己,瞭解敵人,百戰都不會失敗。即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瞭解,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15、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三國志》

  【譯文】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1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選自韓愈《師說》

  【譯文】人不是生來就什麼都知道的,誰能沒有疑難問題呢?說明向他人求學的重要性。

  17、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譯文】 這是一幅古人的對聯,是說功夫、本領、成功,都是從勤學苦練中得來。人一生隨時都可能會遇到困難,或者遭到逆境;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戰勝了困難,你就會獲得勝利的喜悅。

  18、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孔子家語·六本》

  【譯文】苦口的藥雖然很倒胃口,但卻有利於自己的病,逆耳的話雖有點傷人,但卻能幫助我們的一言一行。現在常用來說明應該正確對待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19、行成於思,毀於隨。——唐·韓愈《進學解》

  【譯文】做事成功由於多思考,失敗由於隨意,不經心。

  20、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譯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

  2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

  【譯文】孔子說:“對於任何事情瞭解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22、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論語》

  【譯文】孔子說:“把所學的東西默默地記下來,不斷學習而不厭煩,教導別人而不感到疲倦,這些我做得怎麼樣呢?”

  23、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坦蕩,小人永遠侷促憂愁。”

  2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論語》

  【譯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嘆說:“時光的流逝就像這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25、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實。

  【譯文】孔子說:“君子以言過其實為恥辱。

  26、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能敗壞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

  27、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弟子規》

  【譯文】早上要儘量早起,晚上要晚點睡覺,因為人生的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轉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寶貴的時光。

  28、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

  【譯文】常用來表示記取過往的經驗教訓,以作為後來行事的借鑑。

  2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譯文】天體執行,剛健有力,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永不停息。

  3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

  【譯文】富貴不能迷亂他的思想,貧賤不能改變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壓服他的意志,這才叫作大丈夫。

  31、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荀子》

  【譯文】水既能託載著船前進,也能使船傾覆。這句話深刻地指出,凡事都具有兩重性,好的事情如不加以適當引導就會造成壞的結果,壞的事情如經合理疏導則可以引出好的結果。

  32、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譯文】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

  33、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

  【譯文】不管多聰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慮中,也一定會出現個別錯誤。平凡的人在許多次考慮中,也會有一次是正確的。

  34、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禮記》

  【譯文】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比喻做事須謹慎,不能出一點點差錯。

  35、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後漢書》

  【譯文】處境越窮困,意志應當越堅定。老年人越是年長,精神應當越壯豪。

  36、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譯文】即使是很小的壞事也不做;但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

  37、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國志》

  38、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出自《孝經。天子章》

  【譯文】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對別人的老人不好;敬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別人的老人。

  39、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

  【譯文】耳朵聽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眼睛看到的不如經過實踐的。

  40、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出處:《晏子春秋》

  【譯文】堅持不懈做事的人,總會成功;不停步向前走的人,總會到達目的地。

國學經典作文 篇4

  我先讀《王泰讓棗》,知道了不能和兄弟姐妹搶東西吃,要懂禮儀,知謙讓。第二篇是《曾子避席》,我的感受是求學的態度要端正,像茶杯一樣,只有自己的位置低,茶壺才能給你倒滿水。

  第三篇是《孟嘗君請學》,我明白了對老師要尊敬,這是一個學生對待給自己傳授知識和道理的老師的最基本的尊重。第四篇是《隔籬偷學》,我懂得了不能因為經濟困難就放棄求學,要像賈逵一樣,求知若渴,才能成為一個博學的人。

  國學經典能帶給我這麼多的知識和道理,以後我一定要多讀多學,成為一個儒雅博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