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國學> 【推薦】國學經典作文彙總5篇

國學經典作文

【推薦】國學經典作文彙總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學經典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國學經典作文 篇1

  國學經典傳承著悠悠古國幾千年的燦爛文明,記載了神州大地上下五千年的知識精髓,它為炎黃子孫書寫出最為驕傲的一筆。在我還對周圍一切都懵懂無知的時候,老媽就常在我耳邊經常誦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稍懂事時,老媽又給我逐字逐句地教我:“人之初,性本善……”,從此以後我便深深地愛上了國學經典。

  先前我是個慢性子的小女孩,每次做作業時不緊不慢的,甚至邊做邊玩,老媽的嘮叨聲和爺爺的教誨聲不絕於耳,成為我學習、做作業必不可少的保留節目。那時的我不但沒有改進,反而覺得非常反感。自從暑假老媽陪我重溫了《論語》、《三字經》等國學經典誦讀後,我才意識到自己以前錯得多麼的厲害。

  《論語》裡有一句:“學而不知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深深的觸動了我,它告訴我學習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僅靠認真,學習不會有多大的進步;而只掌握思考方法,卻不認真,成績也不會好。只有兩樣具備,才能取得好成績。現在我做作業時,剛想偷懶,就會想起《論語》的這句話,馬上收起了玩心,專心做作業,它為我敲響學習的警鐘,時刻縈繞在我耳邊伴我成長。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儘可能的幫父母做點我力所能及的家務。放學後,我會給辛苦了一天的老媽捶背……《三字經》裡不是說過“香九嶺,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嗎!何況自從我得了“過敏性咳嗽”以來,老媽每天晚上沒睡幾個小時,還怕咳嗽耽誤了我的學習,每天晚上抽出時間給我輔導功課,並鼓勵我注意身體和學習兩不誤,老媽還要上班,雖然累,卻沒有一絲怨言。我的生命、智慧……都是父母給予的,難道我不應該孝順他們嗎助人為樂、尊師愛教、愛護公物、勤儉節約都是好的優良品德。作為我們新時代的小學生更要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從身邊的一些所謂“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培養良好的習慣。

  國學經典,不但給我學習、生活帶來了幫助,還讓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是我生命裡一盞明亮的燈,照亮了我前行的路,未來的路就算再崎嶇坎坷,我也會迎難而上!

國學經典作文 篇2

  這學期我在媽媽的帶領下讀了《弟子規》和《三字經》兩本國學書,讀完之後讓我受益匪淺。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現在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讀後感吧!

  首先,先說《弟子規》,這真是一本好書!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則孝”和“信”這兩篇。讓我懂得了如何待人以禮、孝敬長輩和做人應以誠信為先,還教會了我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道理。

  接下來是《三字經》,其中有句“幼不學,老何為”,提示我們從小就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用功讀書勤奮好學,長大後才能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如果從小不努力認真學習文化知識,只顧嬉鬧玩樂長大後毫無用處,那時就後悔莫及。另外一句“親師友,習禮儀”,教育我們從小要懂得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從小養成一個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這本書主要是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後就能學以所用、為國爭光。

  這兩本書裡面的道理不僅有利於我們的學業,更注重人的品德的培養和教育。我們只要做一個有品德、孝敬父母、尊敬師友、愛護兄弟姐妹、認真對待學業的人,才能贏得別人的賞識與認可,而且還提高了自身的素質與修養。國學,需要我們用一輩子去體會,而國學中的精華,一生也學不完。

國學經典作文 篇3

  從二年級開始,我和媽媽一起每天快樂誦讀國學經典《論語》。

  《論語》你們想不想知道是它寫什麼的?是誰寫的呢?我猜你們都想知道吧!其實它是一本語錄。二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位老師孔子,他對學生非常有耐性,對人非常的謙遜,所以很受人尊重。這本語錄主要是他的學生把孔子上課說的話和生活中做的事記錄下來。

  《論語》記錄了很多孔子說的話,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幫助。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冶長第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這句話是孔子透過稱讚伯夷叔齊倆兄弟不記仇,因此別人就就不記得他們的舊怨這樣一個故事講述了為人處世應有的態度。

  平時在班裡,我與同學之間相處難免會有吵架,鬧意見的時候,這時我就應該學會“不念舊惡,怨是用希”這樣我們才能夠友好相處,互相幫助!

  其實,悄悄告訴你,這本語錄還有很多寶貝,雖然我只會誦讀,還沒有完全弄懂所有的語句,但古人說過,讀書千遍,其義自現!所以,我已經約好媽媽每天繼續誦讀《論語》,多學學裡面為人處世的道理。你呢,要不一起來吧!

  國學經典教育了我

  三字經裡有一句話: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塊天然形成的玉石,如果不經過精細的打磨,就不會成為一件價值連城的玉器。人如果不學習,不受到教育,他便不知道做人的道理。

  有一個故事講:有兩塊具有靈性的大石頭,被挑選到一座寺廟裡來打造佛像。後來,人們發現第一塊石頭質量更好,於是先用第一塊。可是,在打造過程中,那塊石頭覺得十分疼痛。它對雕刻師說:“太痛了,我不幹了!快停下來!”雕刻是因為它不合作,只好停下來。

  雕刻師對第二塊石頭說“:我現在要雕刻你,十分疼痛,你能忍住嗎?”石頭說:“我能忍受,你雕吧!”果然,在雕刻過程中,石頭沒有叫一聲疼。它被雕刻成了一個完整的佛像。

  佛像開光後寺院來膜拜的人很多,於是和尚們將第一塊石頭打碎把他當做鋪路石鋪在門口供人們踐踏。

  人就像石頭一樣,必須要經過打磨才能成為受萬人膜拜的“佛像”否則,不經過磨練就只能成為在普通不過的鋪路石了。

  在學習上我們一定要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發奮學習,積極進步,樹立好自己的學習目標;長大後做一個對他人和社會有貢獻有幫助的人。

國學經典作文 篇4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國學經典更是多得不計其數。四大名著,《論語》《孟子》《弟子規》《周易》都會讓我們明白很多,讓我們受益終生。

  《周易》裡有過這樣一句話:人之所助者,信也。人一定要講誠信,因為對人最有幫助的就是誠信。誠信是一個人的優秀品質,也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能夠穩定健康,持續發展的精神所在。誠信是人與人之間建立良好關係的基石,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離不開“誠信”二字,只有人人堅持誠實守信,才會營造出良好的社會環境,形成促進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正能量”。

  《孟子》中說過:人恆過然後能改。一個人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在生活中,我們要經常經受磨練,並且不能退縮,要勇於面對失敗,在失敗、挫折、困頓中奮起,這樣才會有所作為。

  《論語》中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更是讓我受益。一個人只知道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疑惑。所以在學習方面,一定要學思結合。

  《弟子規》中的“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需要我們人人都能夠做到,聽從父母的教誨,不頂嘴,不插話,不做父母不讓做的事。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國學經典,他們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會告訴我們很多道理。國學就像一杯香茶,我們要去細細地品味,汲取其中的精華。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用國學經典來充實自己,真好!

  現在我讀的國學經典還不多,但以後我一定會經常閱讀,從中悟出更多的道理,這些道理會陪伴我終生。

  多讀國學經典,讓國學經典陪伴我們成長吧!

國學經典作文 篇5

  1、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譯文】有子說:“禮的應用,以和諧最為重要。”

  2、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譯文】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夥伴。”

  3、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論語》

  【譯文】子夏說:“做官有了餘力就可以學習了,學習有了餘力就可以做官了。”

  4、子夏曰:“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譯文】子夏說:“普天下的人都應是兄弟。”

  5、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裝模作樣,這樣的人很少有仁義之心。”

  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譯文】孔子說:“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著做,自己身行不正,雖然發號施令,在下者也不會聽從。”

  7、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打算,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8、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弟子規》

  【譯文】如果一個人聽到別人說自己的缺失就生氣,聽到別人稱讚自己就歡喜,那麼壞朋友就會來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漸疏遠退卻了。

  9、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

  【譯文】說話沒有文采,就傳播不遠。

  10、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

  【譯文】不論做什麼事,事先有準備就會成功,否則就會失敗。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譯文】玉石若不經過雕琢,就不會成為玉器;人若不學習,就不會懂得道理。

  12、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

  【譯文】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麼到哪裡都有公平。

  13、駑馬十駕,功在不捨。《荀子》

  【譯文】馬不停地走十天(也能走很遠的距離),他的成功在於不斷行走。比喻先天條件差

  的,只要透過不懈的努力,也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14、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孫子兵法》

  【譯文】瞭解自己,瞭解敵人,百戰都不會失敗。即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瞭解,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15、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三國志》

  【譯文】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1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選自韓愈《師說》

  【譯文】人不是生來就什麼都知道的,誰能沒有疑難問題呢?說明向他人求學的重要性。

  17、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譯文】 這是一幅古人的對聯,是說功夫、本領、成功,都是從勤學苦練中得來。人一生隨時都可能會遇到困難,或者遭到逆境;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戰勝了困難,你就會獲得勝利的喜悅。

  18、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孔子家語·六本》

  【譯文】苦口的藥雖然很倒胃口,但卻有利於自己的病,逆耳的話雖有點傷人,但卻能幫助我們的一言一行。現在常用來說明應該正確對待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19、行成於思,毀於隨。——唐·韓愈《進學解》

  【譯文】做事成功由於多思考,失敗由於隨意,不經心。

  20、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譯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

  2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

  【譯文】孔子說:“對於任何事情瞭解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22、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論語》

  【譯文】孔子說:“把所學的東西默默地記下來,不斷學習而不厭煩,教導別人而不感到疲倦,這些我做得怎麼樣呢?”

  23、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坦蕩,小人永遠侷促憂愁。”

  2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論語》

  【譯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嘆說:“時光的流逝就像這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25、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實。

  【譯文】孔子說:“君子以言過其實為恥辱。

  26、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能敗壞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

  27、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弟子規》

  【譯文】早上要儘量早起,晚上要晚點睡覺,因為人生的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轉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寶貴的時光。

  28、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

  【譯文】常用來表示記取過往的經驗教訓,以作為後來行事的借鑑。

  2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譯文】天體執行,剛健有力,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永不停息。

  3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

  【譯文】富貴不能迷亂他的思想,貧賤不能改變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壓服他的意志,這才叫作大丈夫。

  31、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荀子》

  【譯文】水既能託載著船前進,也能使船傾覆。這句話深刻地指出,凡事都具有兩重性,好的事情如不加以適當引導就會造成壞的結果,壞的事情如經合理疏導則可以引出好的結果。

  32、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譯文】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

  33、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

  【譯文】不管多聰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慮中,也一定會出現個別錯誤。平凡的人在許多次考慮中,也會有一次是正確的。

  34、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禮記》

  【譯文】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比喻做事須謹慎,不能出一點點差錯。

  35、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後漢書》

  【譯文】處境越窮困,意志應當越堅定。老年人越是年長,精神應當越壯豪。

  36、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譯文】即使是很小的壞事也不做;但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

  37、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國志》

  38、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出自《孝經。天子章》

  【譯文】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對別人的老人不好;敬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別人的老人。

  39、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

  【譯文】耳朵聽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眼睛看到的不如經過實踐的。

  40、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出處:《晏子春秋》

  【譯文】堅持不懈做事的人,總會成功;不停步向前走的人,總會到達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