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國學> 關於國學誦讀作文彙編7篇

國學誦讀作文

關於國學誦讀作文彙編7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學誦讀作文7篇,歡迎大家分享。

國學誦讀作文 篇1

  或許風只是稍縱即逝,但湖水知道它來過,給行人帶來了清涼;或許花只是絢爛一時,但泥土知道它來過,給世界帶來了芬芳;或許人生只是短短數十載,但很多人知道他來過,因為他們筆下的書籍早已成為經典,流芳百世。

  每一縷星光都閃爍著如歌的往事,每一個清晨都預示著無限的啟迪。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回頭望,一路上的點點滴滴,如同沙灘上的腳印,真真實實地刻在心頭,時刻提醒著我:我們在成長。

  人生,就是一節在鐵路上飛馳的列車,而我,則是那個懷裡抱著書本的乘客,瞳孔裡紛飛著黑玫瑰般的鉛字,望著窗外那飛舞的人生,不停地轉動的時光,我陷入了深思……經典,彷彿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翻開書本,一切的煩惱憂愁,都離我而去。在我的腦海中,只剩下那壯闊浩瀚的故事,一次次衝擊著我的心房。

  讀到《大學》,我懂得“大學之道,在於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善”。只有現擁有光明正大的品德,革舊圖新才能達到最好的境界。在文章中,“知止而後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稱為解決自己浮躁的方法。

  修身是“八目”中的核心;“八目”包含著“內修”和“外治”兩大方面:“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內修,而“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外治。只有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都做到了,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看事物要看實質,只有擁有良好的品德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質,才能確立正確的目標。只有確定目標,志向堅定,才能鎮靜不燥的心安理得的思慮,進而得到收穫。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呼?”我相信,每個人在努力之後,都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大甲》曰:“顧是天之明命。”“天之明命”是指上天平等賦予每個人的德性。它強調了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美好的,但是可能由於後天的環境和教育的不同才導致了人們在品行和德性方面的差異。因此“皆自明也”,是說要我們自己加強自身的修養才行。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心中有一個目標,低著頭去努力,也許某一天,當你抬起頭的時候,目標就在咫尺之間,不要遠望目標,那樣只會讓自己感覺遙不可及,要“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在做學問的時候,只要像打磨美玉一樣,反覆琢磨,就能將自我修煉成人生的最高境界。成長的旅程中,我們需要的是從容地經歷,平靜地感知,勇敢地面對。每個人的成長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若成長是一篇著作,那麼煩惱便是藏在段落深處的錯字;如果成長是一張白紙,那麼煩惱便是附在背面的一個瑕疵。

  在成長的歲月裡,我一直享受著讀書所帶來的快樂。翻開書本,我默默地成長,合上書本,我看見百變的人生。

  一本本經典讓我們成長,看懂人生中的花開花落,我已停不下成長的腳步。

  經典,伴我一生!

國學誦讀作文 篇2

  告訴你們,透過誦讀經典詩文,讓我走進了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讓我知道了什麼是儒家風範,什麼是道家精髓,什麼是千古美文……“從“自信不疑”到“聰明睿智”;從“天生我材必有用”到“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都熠熠地展示著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對我啟發最大。這句讓我收益非淺的詩句,就是出自於儒家的聖賢孔子之口。這句之所以能讓我受益非淺,是因為它包含著一個哲理:“能者為師,虛心請教。”你見過高山吧?它是那樣雄偉綿延!你見過大海吧?它是那樣壯麗無邊!山之高,是因為它不排斥每一塊小石頭;海之闊,是因為它聚集了千萬條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般淵博的知識,是否就應該善於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收他人的點滴長處呢?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的哲理”啊!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就拿我們班來說吧!在這個18人的集體裡,就有我許多的良師益友:數學天才緱正傑;唱歌能手陳程;小畫家劉小琴……他們的才華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學習。這樣我不就可以增添更多知識的養分嗎?這正是《論語》孔子傳與我的做人的道理呀!假如說我們的心田是一塊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陽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經典詩文就是那陽光、惠風和細雨。只要你願意時時刻刻去吮吸;去領悟;去誦詠,那我們的理想之花一定會開得更豔,更持久。

  同學們讓我們都參加到《國學經典誦讀》的活動中來吧!好好的誦讀,記住它。讓它來淨化我們的心靈,讓它來耕耘我們心靈的聖地,更讓它引領我們去克服前進道路上的重重困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國學誦讀作文 篇3

  在國學課上,老師教給我們很多的經典語句,讓我感觸最深的是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句話。老師解釋道:“土裡挖出來的.玉石並不珍貴,沒有價值,也不討人喜歡。要經過玉石匠人的雕琢打磨後,才能成為人人喜愛的美玉。人也一樣,再聰明的人,如果不學習,或者學習不用功,就不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而你們現在,就像一塊塊剛出土的玉石,正在接受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打磨,將來才能成為有用之才。”

  我每個星期都要去校外興趣班學習民族舞。不管是寒冬還是酷暑,我一次都沒有落下過。在寒冷的冬天,我凍得手腳都僵了也沒有叫一聲苦;在炎熱的夏天,我熱得汗流浹背,仍然堅持練功,接受老師嚴格的訓練。有一次練習壓腿,很多孩子因為怕疼當場哭叫起來了,輪到我了,我心裡很緊張,老師幫我壓的時候,疼得我眼淚都冒出來了,但是我咬牙沒有哭出聲音,並在心裡暗暗對自己說:“我要堅持!只有持之以恆地用功,才能成為一塊最美的玉。”

  現在,我已將《國學經典》熟背於心了,其中這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也被我當作座右銘端端正正地貼在書桌旁的牆上,它時刻提醒著我——勤奮好學,一定要從現在開始。

國學誦讀作文 篇4

  上小學後,我一直非常喜歡《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它每學期的文章都不同,每次讀完後我總是感想很多,受益匪淺,現在我就和大家一起慢慢來分享吧!

  《國學經典誦讀》裡記載的都是我國曆史上流傳下來的許多精美華章,內容很豐富,既有最美的古典詩詞以及《弟子規》、《千字文》、《三字經》等經典,又有《論語》、《孟子》、《大學》等諸子典籍。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每個單元后面的《千字文》,儘管每期書上選登的都只有短短几個字,卻字字是經典,內含著很深刻的道理。比如在三年級上冊的第十六篇《千字文》中僅有“尺璧非寶,寸陰是競”八個字,它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寶貝,即使是片刻時光也要努力爭取利用”。但透過這簡單的八個字它卻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終生適用的道理:在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都是有價的,可以用金錢來衡量,但只有時間是永遠也買不來的,失去了,就永遠不會再來。所以,必須好好珍惜時間。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現在我已經是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了,我一定要懂得時間的寶貴,好好珍惜,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來做有意義的事情。上課時專心聽講,下課後認真完成作業,空閒時多讀各種像《國學經典誦讀》這樣有益的課外書,還要合理安排時間,把我的圍棋和乒乓球愛好堅持下去,爭取做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國學誦讀作文 篇5

  揮汗如雨,金桂飄香,在這個喜悅的季節裡,讓我們掀起誦讀經典的高潮,弘揚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讓我們更好地認識經典文化,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經典的傳承。

  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文明家園。中華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名族精神,記載著中華民族的思想美德,是民族經典文化的結晶,是建設文明社會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燦爛的文化。其中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情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國國學經典,文化蘊含豐厚,蘊藏著豐富的文明禮節和做人道理。如《論語》中所記載的孔子的許多循循善誘之言,至今仍被世人奉為至理;也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在《孟子》卷十二的“丹之活水”中,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於禹。”孟子否定了他的說法。曰:“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令吾子以鄰國為壑。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這件事講了白圭總自以為是,自私自利,只圖個人利益,把困難或禍害轉嫁到別人身上,自私自利的表現。孟子則用和藹的態度、尊敬的言辭批評了白圭自以為是、以鄰國為壑的錯誤做法,體現了孟子的仁愛思想。主要啟示我們在生活中要有一顆仁愛的心,處理事情的時候既要有利於自己,又要有利於鄰居,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的一首《遊子吟》體現了母愛的偉大、無私。母愛如空氣,陽光和水,擁有他就擁有了世上的珍寶,什麼也不能換取,她卻讓平凡的生活充滿色彩。但沒有她,即使有世上的珍寶,也不過是一堆貨物而已。母愛神聖、淳樸,只求給予,不求回報。但我們一次次的辜負她,只求索取,不求報答。可惡的我們卻將母親一聲聲甜蜜的問候當做一次次煩躁的嘮叨,將母親一次次的關心當做是一種施捨……蒼天無情,世間萬物,唯獨將母親漸漸變老。

  “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如此孝順的孔融,一個只有四歲的小孩都知道孝順和謙讓。孝順是一個人的品德,謙讓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當今社會發展較快,但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素質越來越低,都遺失了自己的思想品德。現在一個比孔融大三四倍的青少年也不一定會做到孝順和謙讓。好聽的話語誰都會說,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去做呢?所以語言在行動面前往往都是蒼白的。經典文學都是易學難行。放眼望去,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古代詩人雖然生活貧困,但精神的財富戰勝了生活的貧寒。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明白了只有精神財富才能托起民族的骨氣。

  《三字經》運用事理並舉的方法,以大量典故、故事,蘊含了我們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闡述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導尊敬師長,寬厚待人的,有頌揚勤勞節儉,清正廉潔白,有勸誡謹慎持身,悔過改錯的,有愛國愛民,弘揚正氣的,有激勵立志勤學,發憤圖強的,可以說這些內容包含了我們生活的諸多方面。經典詩文感人肺腑,中華美德動人心玄,《三字經》就是教我們在現代生活中怎樣對待人與事,如何找到人生的座標,如何培養道德情操的。

  “頭懸樑,錐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這是《三字經》中兩則多麼激勵人勤奮學習,發憤圖強的典故呀。當我讀到這兩句時不禁感慨萬千,在現在的社會,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中的小皇帝,家庭條件優越,不愁吃穿,整天就沉迷網路遊戲、電視,很多的孩子都成了熒屏兒童。現在的孩子很難理解典故中古人那奮發學習的決心。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任重而道遠,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經典詩文中的故事來教育學生,還應該在經典詩文典故的基礎上予以拓展,結合學生的實際,結合現代生活的實際,去教育學生,去塑造他們的靈魂,為孩子的終身打下做人成才的良好基礎。

  經典誦讀可以提高我們自身文化品味和人文素養,透過誦讀經典可以使我們瞭解中華文化歷史,豐富我們的文化知識,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讓經典浸潤人生,傳承國學文明。

國學誦讀作文 篇6

  對於經典,我起初並不瞭解,後來在資訊孫老師的指導下,我才對經典有了一些認識。我現在正在讀《論語》。《論語》是我踏入經典世界的第一步,說實話,我對經典並沒有多大的興趣,並不覺得讀經典有多麼的好。

  不過,孫老師每逢資訊課就向我們推薦。我想:孫老師這麼積極,也許經典真的對我們幫助。接著,在孫老師的要求下,我們班很多人都買了《論語》。在經典的世界探索起來。我記得以前孫老師對我們說:“我女兒也讀經典,如果我要害了你們,那我也已經把我的孩子給害了。”我知道孫老師的女兒俞典典讀經典讀得很棒,要是我也能這麼厲害就好了!我要努力了!俗話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反正也沒什麼壞處,多讀點書也好啊!我覺得經典中蘊含著中國文化的精華。現在很多外國人都在讀中國的經典,我們這些實在的中國人怎麼能不如外國人呢?所以說,我們就要更瞭解經典,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我要讓自己更深地體會經典。

國學誦讀作文 篇7

  中國乃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上下五千多年的文化自然是源遠流長。可是有誰想過,為什麼只有中國的文化從未間斷過呢?這的確是個令人深思的問題。

  答案很簡單:國學。它好似一根線,把一切的一切都穿插起來,讓人們更清楚地瞭解祖國的歷史文化,思想傳統。

  當然,這只是從大的角度來說,而從我們中華少年的角度來講,國學則是教育我們怎樣修身做人,品悟出人生的道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則教會我們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則告訴我們做事的道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則告訴我們在尋找真理的路上,都應該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

  老子曾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不正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嗎?每天都要想一想,今天你該做的事是否都做好了嗎?對待朋友是否講誠信了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掌握了呢?

  孔子也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不也正是告訴我們該如何孝嗎?俗話說“百善孝為先”而孝的基本又是從保護好自己,而不讓父母擔心開始。

  人生的道路曲折漫長,路旁的風景有時溫暖和煦,有時也會風雨交加。在此道路上,我們又該如何走向未知的前方。

  強壯的體魄固然重要,健康的心靈也是人生的必備品。一些人用他們健康的心靈詮釋著喧囂中還有的一絲道德之美,給予我們滿滿的感動!然而社會上競有一些人本可以憑藉自己強壯的體魄去追求精神和心靈的健康,卻不願去做,甚為可惜。

  讓我們行動起來,品國學經典,完善心靈之美。

  人生漫漫,道阻且長,讓我們帶上精神財富走出燦爛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