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大班數學教案模板5篇

大班數學教案

大班數學教案模板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掌握5的組成基礎上,理解湊數的含義。

  2。能聽口述應用題,在算盤上覆習4以內的加減混合運算,並能完整說出算式。

  3。在遊戲和操作中練習看數撥珠,看珠報數。

  活動準備:

  1。蘋果圖及標記圖,數卡1、2、3、4、5若干。

  2。每人一張分合卡、一支記號筆、5個動物玩具。

  3。四位數的電話號碼若干。

  活動過程:

  1。 出示數卡5,今天數字5也到幼兒園來了,它說要到算盤上找到它的珠寶寶,你知道是哪顆珠寶寶嗎?

  幼兒回答,教師小結;哦,原來上珠寶寶就是5呀,那一顆下珠是幾呀?三顆下珠呢?現在我們知道了,下珠寶寶1、2、3、4都比5小,現在數字5要來考考小朋友了,請你把5分成兩份,看看誰的方法又多又準確。教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並指導幼兒將分成結果記錄在分合卡上。

  2。 出示蘋果圖,問:圖中有什麼?一共有幾個蘋果?這些蘋果全部都一樣嗎?啟發幼兒按特徵標記記錄,並讀一讀分成結果。

  幼兒將自己的分成結果和蘋果圖中的結果對比,看看誰的方法又多又準確,且沒有重複的,給予獎勵。

  3。 觀察並說出分號下面2排數字是怎麼排列的?(一排是順數,一排是倒數)

  剛剛我們把5分成了幾組不同的數字朋友,現在我們把這些數字朋友合起來,再來讀一讀。(教師將分合卡倒放。並邊讀邊寫上相應的數字。

  我們就說合起來是5的兩個數互為湊數,即

  1的湊數是4,4的湊數是1,

  2的湊數是3,3的湊數是2,

  4。 誰來了。(教師邊說邊在畫板上畫上一個小兔的頭像,老師現在是小兔的左耳,小朋友們是右耳,教師邊在左耳上寫1,嘴裡邊說:我說1,幼兒接說:我說4,1的湊數就是4,換2、3、4同上。)

  5。 小兔子要邀請幾個好朋友來家裡做客,可他來不及一個一個去家裡請了,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呢?

  幼兒想辦法。對,打電話吧!瞧這是誰的電話號碼呀,請幼兒一起讀讀這個號碼上的數字,這個號碼在算盤上怎麼表示呢?(提醒幼兒撥6、7、8、9、等幾個數字時要用合撥),你知道這個號碼中哪兩個數字是湊數朋友嗎?那小烏龜的號碼呢?小貓的呢?小狗的呢?……

  6。 我們請算盤寶寶和我們一起來動動腦子吧!

  聽老師口述應用題,幼兒在算盤上用珠寶寶表現並完整地說出算式。例如小刺蝟背了3個大蘋果,,吃掉了2個,媽媽又給了它3個,現在小刺蝟一共有幾個蘋果?幼兒邊撥珠,邊說出答案。重複完整的算式

  3 – 2 3 = 4 教師舉例3""6道題,幼兒練習。

  7。幼兒玩遊戲《 湊數朋友找找》。幼兒自選1""4的珠卡或數卡一張夾在胸前,在《找朋友》的音樂聲中游戲2遍,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數的組成是生活中的一個數學活動,具有探索性。孩子們喜歡自己分點心、分玩具、分學習用品。設計5的組成這節教學活動,要注意幼兒原有的經驗,充分發揮孩子的能動性,讓幼兒自主用不同學具進行探索、演練數的組成。在新要求與舊經驗中引領幼兒,讓幼兒學習、發現。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能積極探索並發現電話號碼裡的秘密。

  2.嘗試將數字0——5進行組合,排列成不同的電話號碼。

  3.樹立自己解決困難的信心,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幼兒練習本,鉛筆;記錄紙,粉筆,記號筆,小兔、小雞圖片。

  三、活動過程

  1.請幼兒說說自己家的電話號碼

  老師記錄電話號碼(記錄紙)

  2.引導幼兒觀察尋找電話號碼的秘密

  (1)你發現了什麼?

  重點引導:這些號碼由哪些數字組成?每家的電話號碼是否相同?

  (2)老師小結

  我們德清地區使用的電話號碼都是7位數,開頭都是數字8,它們分別由0——9這些數字按照不同的順序排列組成,每家的電話號碼都不一樣。

  3.設計6位數的電話號碼

  動物園裡要裝電話了,請小朋友幫忙設計電話號碼。要求:

  (1)0——5六個數字,每個電話號碼都用到這六個數字。

  (2)開頭數字是5,設計6位數的號碼

  (3)個別幼兒上來給小兔、小雞設計號碼,其他幼兒檢查是否正確。

  4.幼兒練習

  練習本第17頁,給小動物設計電話號碼,要求:

  (1)0——5六個數字,每個電話號碼都用到這六個數字。

  (2)開頭數字是5,設計6位數的號碼

  (3)四隻動物的號碼都不一樣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根據情景和相關數量,嘗試編加、減法應用題並進行計算,體驗其中的快樂。

  2、初步瞭解應用題的三要素:兩個已知數和一個問題。

  3、發展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重點:根據情境自編應用題。

  難點:能夠清楚、準確的表達圖意並進行提問。

  活動準備:

  1、貼磁教具、掛圖。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遊戲。(複習10以內數的組成)小朋友,今天老師和大家玩一個遊戲,想不想玩?大家要遵守遊戲規則:老師出示一個數字10,問:10可以分成4和幾?是幾就把你手中幾的卡片舉起來。違反遊戲規則就被開除遊戲。(進行遊戲)

  二、講解應用題的基本結構。

  (一)加法應用題。

  小朋友真聰明,以前我們學了加法和減法,今天老師要用一些小故事來考考大家,小朋友可一定要認真聽清楚老師問的問題再回答,看誰拒收最積極!

  1、情境:胖胖豬和貝貝羊去趕集,

  (1):有一天胖胖豬和貝貝羊一起去趕集,胖胖豬先買了5個西瓜,又買了4個西瓜,一共買了多少個西瓜?用什麼方法計算?

  請幼兒列式計算。5+4=?

  (2):像這樣用問題來考大家的小故事叫應用題,應用題都是講述一件事情,告訴大家兩個數,提出一個問題。用加法來計算的叫加法應用題。

  應用題的結構:講述一件事情,知道兩個數,有一個問題,

  2、:貝貝羊先買了3個西紅柿,又買了4個,小朋友輕便一個加法應用題考考大家。

  出示貝貝羊,按以上模式出示教具請幼兒觀察,提醒幼兒嘗試編加法應用題。(列式計算)

  (二)減法應用題。

  1、:胖胖豬把9個西瓜運回家,吃了2個西瓜,還剩幾個西瓜?用什麼方法算?請幼兒列式計算。

  利用以上情境,胖胖豬有9個西瓜,吃了2個,還剩幾個西瓜?(列式計算)總結::這種用減法酸的應用題矯健法應用題。減法應用題和加法應用題一樣,要將一件事情,,知道兩個數字,提出一個問題。

  2、出示掛圖,請幼兒觀察並嘗試編應用題,最後列式計算。

  貝貝羊買了7個西紅柿,送給寶寶兔2個,請小朋友來編一個應用題。

  三、多種形式聯絡編應用題。

  1、結合掛圖編應用題出示掛圖,誰最先能編出來。(幻燈片)

  2、生活例項編應用題小朋友,有十角錢,買尺子花了5角錢,還剩多少錢?這就是一道應用題,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事情都可以編應用題,大家可以來試一試。

  我們生活中的事情變成有趣的應用題,大家就能很快的計算出來,知道問題的答案,解決問題又快又方便。

  活動延伸:情景數學幼兒用書p150頁,利用多媒體引導幼兒觀察,自編應用題並進行口述,然後列式計算。

  活動反思:

  學習內容的選擇上緊密聯絡學生的實際生活,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水平出發,選擇一些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場景作為素材,有意識地讓學生將現實問題數學化,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深深地體驗到學好數學的應用價值,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設計意圖:

  成人很容易透過視、聽去認知某一事件或抽象概念,但對幼兒而言,除了眼、耳之外,還必須藉助觸覺、味覺、嗅覺等感官知覺,親自操作、嘗試、摸索,得到具體經驗才有意義。幼兒的學習需要教師以及家長的努力與用心,為了引發幼兒強烈的學習動機,利用玩具與遊戲寓教於樂,是幼兒最容易接受、最樂於參與的一種學習模式,而幼兒每一次玩遊戲,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點子,無形中就培養了他們靈活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數學中的分類,即是能把相同屬性的東西規定在一起。分類可以是單一標準的,如"那些是紅色的。";分類也可以是多重標準的,如"請找出戴帽子、穿裙子的女孩子",就需要符合三種標準。耕具大班幼兒年齡認知階段特點,我們特別設計了《三層分類》這一活動,引導幼兒能按照物品的形狀、顏色、大小等層次進行分類。

  活動目標:

  1、練習按三重條件分類,並計數出總數。

  2、發展幼兒視覺辨識的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8個形狀板(4個紅色,4個藍色。其中紅色圓形大小各一;紅色方形大小各一;藍色圓形大小各一;藍色方形大小各一。);

  2、相同規律小魚卡片10張。

  3、分組材料:A:幼兒用書《我的數學》第14頁;B:形狀卡片若干組以及記錄紙;C:插塑玩具若干組以及記錄紙。

  活動過程:

  一、以遊戲的形式匯入主題。

  遊戲:"變裝大風吹"。

  教師當主持人,幼兒圍成大圈坐下來,玩"變裝大風吹"遊戲。

  主持人:大風吹!

  幼兒:吹什麼?

  主持人:吹穿著紅毛衣、紮了個辮子的小姑娘。

  請幼兒聽到指令後,分辨自己是否三個條件都具備,如果是,就和主持人換位子,接下來由剛才換位子的小朋友當主持人,要想出3個條件的指令繼續遊戲。

  二、單標準分類。

  教師將準備的8個形狀板散放於磁性黑板上,請幼兒說說他們看到了什麼。

  請幼兒將這些形狀分類。當幼兒分完一種後,引導其他幼兒想想是否還有其他的分類方法。(如按形狀、顏色、大小等特徵分類。),並請幼兒逐一演示。

  請幼兒描述自己的分類方法和步驟。

  三、"小貓分魚"。

  將小魚卡片散放於磁性黑板上。請幼兒聽清楚老師的指令,按指令給小魚分類。

  (按形狀、位置、顏色三層分類。)引導幼兒和教師一起做示範記錄。(此環節的三重特徵中與上一環節略有不同,按大小換成按位置分類,是本環節的難點,教師引導幼兒做明確的分類記錄,幫助幼兒正確理解層次分類。)

  四、幫助幼兒積累具體操作經驗後,請幼兒分組操作。

  分組活動:A組:幼兒用書第14頁操作,分小鳥。

  B組:每人一份形狀卡片,練習三重特徵分類,並作記錄。

  C組:每人一份插塑玩具,練習按不同的形狀、顏色、大小進行分類,並作出記錄。

  活動反思:

  教材主題內容是文具商店,如果將這一場景直接引入課堂,學生將會被動地接受現有的生活常識而沒能參與發現這一常識的過程,無異於肚子還沒餓就被教師餵了個飽,這樣“吃”索然無味,這樣的教學是蒼白無力的',學生的思維空間將會受到極大的限制。挑起學生的食慾,也就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新課程標準提倡教師創造性地利用教材而不是拘泥於教材進行教學。教材僅僅是一個固定的載體,而知識是開放的,是活躍的,是無處不在的。於是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充滿童趣而又生活化的情境。邋遢大王是小朋友們熟悉而又喜愛的卡通人物,他的出現立即引起了小朋友們的興趣──發現問題;接下來大家齊動手幫忙整理櫃子──解決問題;最後插上紅旗──分享成功。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要讓學生想吃,還要愛吃,更要吃好,我把握住以下兩點:注重過程,各環節邏輯而嚴密,人人都能參與探究;注重情感,尊重學生的自我意識,避免正面否定學生,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態度。在這樣一個生動愉悅的教學中,領悟分類的含義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按圖和操作順序,感知圖中事物的數量關係,學習列出算式。

  2、複習5的組成,並知道4 1、3 2及前後位置互換都等於5。

  3、進一步認識理解“”、“=”號的含義。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5、提高數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背景圖一副,動物卡片若干。

  2、教具:數量不等的物體圖片,1—5數字,加、減、等號各一個。

  3、學具:數量不等的物體圖片(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複習5的組成

  幼兒人手一份卡片,教師引導一起共同複習5的組成。

  (二)學習5的加法

  1、匯入活動,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師出示背景圖,以小動物一起玩遊戲的情節進行5的加法:草地上有2只梅花鹿在玩遊戲,後來跑來3只小狗,草地上一共有幾隻小動物?(5只)

  2、師生一起共同遊戲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水果的卡片,小朋友待會跟著老師一起來玩遊戲。媽媽昨天買回4個蘋果,爸爸又帶回1個蘋果,那麼家裡一共就有5個蘋果了。”幼兒一邊聽老師講述,一邊擺卡片。

  3、啟發幼兒用一道算式來表示這個遊戲中所講的事情,並說出算式及符號所表示的含義。

  (1)4_1=5 4表示什麼?(4表示媽媽買回的4個蘋果)

  1表示什麼?(1表示爸爸帶回的1個蘋果)

  表示什麼?(媽媽和爸爸的蘋果合起來)

  (2)啟發幼兒再用一道算是表示這個遊戲。

  1_4=5(集體說一說算式表示的意思)

  (3)比較兩道算式,說一說它們的異同點

  4_1=5和1_4=5,位置換過來了,但是得數是一樣的。

  (三)幼兒操作,並做記錄。

  幼兒根據老師說的情節,用卡片擺出算式,並用作業本把算式寫下來。

  活動評價:

  請幼兒相互把算式讀一讀,體驗遊戲成功的喜悅。再數一數,黑板上一共記錄了幾道算式。

  活動反思:

  對於一年級新入學的孩子來說第一次正式接觸加法,而在數學中,加法是一種常用的計算方法,也是基礎的基礎,因此學好這一課,對以後的數學學習至關重要。雖然,在學生以往的生活經歷中,一些日常問題的解決使得他們對加法產生了或多或少的朦朧印象,但是,讓學生真正地瞭解加法並運用加法解決問題,這還是第一次。因此,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是:讓學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義並能運用加法去解決實際問題,用數的組成知識去做加法。

  一、匯入凸顯分與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義來自於分與合的思想。在教學開始時,以幾組變式的分與合作為基礎,鋪墊。讓學生初步感受今天我們要用分與合來解決新問題。

  二、從算理中教學。

  在例題教學時,我透過圖意變化,引導學生看變化的過程,說清圖的意思。(小丑左手拿著3個氣球,右手拿著1個氣球)。同時以提問的方式出現第三句話:一共有幾個氣球?給學生初步建立條件與問題的概念,瞭解看圖是要解決問題。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看圖列出加法算式:3 1=4。這部分是學生的已有經驗,我把重點放在了算式含義的講解,計算教學重在算理。我採用了接受式學習方式,“ ”學生已經認識,而是透過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讓學生感受“ ”的意義是合起來,將形象上的“合”和意義上的“合”結合起來。算式“3 1=4”中“3”、“1”、“4”的意義解釋,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來解釋,說明學生能夠理解數的意義了,學生能夠透過分與合的經驗說出算式的意義,讓學生經歷形象——數——符號——語言——初步將意義整合,最後將“3 1=4”意義精簡為“3和1合起來是4”。

  三、用今天學習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不同層次的練習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學生的能力。

  看圖說一說算式表示的意思。學生能夠自己看著圖說出算式的意思。

  擺一擺、填一填。學生看著梨圖,用自己的學具擺一擺,然後填空。將擺、寫結合,將動作和語言相連線,同時,又是對數形的結合。

  直接寫出得數,比較“2 1=3”和“1 2=3”之間的規律:加號前後交換位置的得數不變,再透過找到的規律讓學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給學生空間拓展能力。

  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下面算式的意思。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圖來表示算式的意思,學生很感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發展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認識到不同的圖可以用同一個算式來解答。

  送信連一連。將連線題和有序的排一排結合在一起,將得數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這部分環節讓學生自己動手,上黑板排序、說一說,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一數學思想。

  四、總結突出算理。

  本節課的總結關鍵就突出“ ”的含義——合起來。在課的最後再回到匯入的鋪墊,用分與合的知識解決加法計算。

  這節課還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透過語音語調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調;在送信環節,學生一開始出現從大到小、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在這裡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學生能夠根據分與合的聯絡出現兩組算式,讓學生認識事物的對比過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間的聯絡,而不是教師自主將這一環節延後出現;在教學中還要充分注重教師的引導作用。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則運算之一,它是指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數、量合起來,變成一個數、量的計算。表達加法的符號為加號“+”。進行加法時以加號將各項連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