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改寫> 【精選】改寫古詩作文錦集六篇

改寫古詩作文

【精選】改寫古詩作文錦集六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廣義的古詩,泛指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所有的詩歌,與近代從西方傳來的現代新詩相對應。你知道什麼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改寫古詩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改寫古詩作文 篇1

  在家鄉,我見到了思念已久的親人,看到家鄉風景,依然是青山,田野,小橋,流水,人家,一點也沒有變樣,我開心極了,臉上洋溢著笑意。末春的一天,我到野外去遊玩,我看見河旁一片綠色,柳樹甩動著碧綠的枝條,像是一位高貴的公主,小草一個勁地往上長,就像是一群可愛的孩子踮起腳,叫公主給他們簽名,在河邊,水輪轉動著,把清清的河水引進稻田,山坡上,高大的樹木,挺立著,像是在守衛著茶園。茶園裡,採茶的姑娘一邊採茶,一邊唱採茶歌。小河中,鴨子在水中嬉戲打鬧,他們玩得可開心了,花兒已經謝了,鳥兒在樹枝唱歌、追逐。我玩了半天,已經很累了,就躺在草坪上,不知不覺中,天上下起了牛毛般的細雨,我抬頭一看,卻看不到雨絲,只是臉上覺得一絲絲冰涼。不久太陽出來了,陽光照在我身上,溫暖極了。天邊出現了彩虹,陽光照在佈滿露珠的葉子上,露珠閃閃發光。就在這時,大地一片光明。(整理)我舒服地躺在草坪上,春風吹拂著我,我漸漸地進入了夢鄉,在夢中,春風帶我回到故鄉——洛陽。在家鄉,我見到了思念已久的親人,看到家鄉風景,依然是青山,田野,小橋,流水,人家,一點也沒有變樣,我開心極了,臉上洋溢著笑意。

改寫古詩作文 篇2

  一天,詩人楊萬里來到了湖邊,看見了兩個小孩童在漁船上坐著,手上撐著一把傘。

  楊萬里一看,就十分納悶地想:天上也沒下雨,也沒有陽光,為什麼要撐傘呢?他帶著這個疑問,蹲下身子溫和地說:孩子們,你們為什麼要撐傘呢?現在天上又沒有下雨。”

  我們的力氣根本劃不動小舟,所以我們想節省一點力氣,用風來當槳,傘來當帆,來讓小舟動起來。”孩子們奶聲奶氣地說。

  楊萬里瞬間恍然大悟,提筆寫下了《舟過安仁》這首詩,至今仍被人傳誦著: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改寫古詩作文 篇3

  秋天來了,一陣陣涼爽的秋風撲面而來。望著落葉像蝴蝶一般飛向泥土,望著小草穿上了黃色的衣服,望著大雁整齊地飛向南方……我不禁思緒萬千。落葉黃了,新葉還會長出來。小草黃了,明年還會重新長出來。大雁南飛了,還是會飛回來。而我,何時才能回到我的家鄉呢?

  望著這一番景色,我深有感慨。我突發奇想,給家人寫一封家書吧。昨天,洛陽城裡來了一個與我同鄉的人,我就叫他幫個忙吧。我來到屋內,拿起筆和紙,坐在書桌前,提筆正準備寫,卻又仔細想想,發現要說的話實在太多了,已經說不盡了,只能挑其中的要點來寫。我剛寫了一行,卻又把紙揉成一團,扔了出去。過了大約一個小時,外面的紙團都已經堆成小山了,可我還是沒寫出什麼來。

  “快點啊,朋友,我就要走了,再不走就晚了。”幫我送信的人已經在催了,我只好快馬加鞭,立即寫出了一封信。唉,無奈時間太緊張了,我還有無數句話沒有說呢!

  “好了,”我小心翼翼地將家書遞給送信的人,“你可一定要安全送達呀!”“放心吧,這點事情都辦不了,我還算人嗎?”那個人正準備跨上馬,我卻說:“等一下,我還要改改。”說著,我拿回家書重新修改。修改了無數次後,我才把家書鄭重地放到送信人的手上。他走後,我凝視著落葉,心想:我的家人這會兒也在思念我吧……

改寫古詩作文 篇4

  唐代詩人賈島很喜歡交朋友。

  他聽說山裡隱居著一位高人,便想去拜訪那位高人。他準備了一天的乾糧,背上包袱,興致勃勃地上路了。

  他來到山上,聽見了嘩嘩的流水聲,嘰嘰的鳥叫聲,他也不覺得累了,心想:這真是一個好地方!到了中午,賈島吃了點乾糧就又繼續趕路。眼看太陽慢慢偏西了,他心裡不禁著急起來,過了幾個彎,他看見遠處隱隱約約露出房屋的輪廓,便快步走去,發現了一個茅草屋,外面一個院子,(新年禮物)房屋上有幾根南瓜藤,藤上掛著幾個大南瓜。賈島看見松樹下有一位童子在掃地,便問道:請問這裡可有一位高人隱居在這裡呀?施主說的可是我師傅?我師傅就隱居在這裡。童子回答道。哦,請問高人在哪兒?您找他啊,真不巧,師傅去採藥了。高人在哪裡採藥呢?諾,童子往山那邊指了指,我只知道師傅在那座山裡採藥,不知道具體位置在哪兒。那高人什麼時候回來呢?少則三四天,多則七八天。

  賈島聽後失落地走了,邊走邊吟誦: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改寫古詩作文 篇5

  在廣闊的江南地區,四周到處黃鶯陣陣鳴叫,千里外都能聽得清楚,愜意而又舒暢。暖風拂過高大的樹,隨風擺動,陽光映襯在綠色的遐想中,穿過樹梢,穿過簇簇花叢掩映著紅花。幾棵淡粉色的杏樹,花開的正豔,引來一群蜜蜂,蜜蜂嗡嗡地邊歌邊舞,點綴著這個寧靜的村莊。依山傍水的村莊一下子變得那樣安靜,推開窗子涼爽的空氣撲面而來,還帶點腥味,迎風招展的酒旗輕輕飄動,望著農家升起的炊煙。胭脂紅的晚霞,又像是櫻桃紅,又是淡粉紅…

  這炊煙正是這傍晚的鄉村風景中最精彩的一筆,最富動感的一筆。這裡還有數不清的寺廟,站在橋頭上,天邊有一抹亮麗的晚霞,之所以亮麗,因為這樣的晚霞是由各種各樣的紅塗抹的。寺廟多的數不勝數,一剎那,朦朧間,雨水打溼了窗戶,沒關緊的窗戶上有雨水滲出,幾座亭臺樓閣若隱若現,被濛濛細雨掩藏著,一場細雨過後,舒舒展展地踩在還散發著太陽餘溫的泥土上,感受一下子跟周圍的大自然親近起來。

改寫古詩作文 篇6

  課程目標

  1、知識與能力:訓練學生對古詩的理解能力以及遷移創新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透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和學生相互提問回答的形式進行探討。

  3:情感、態度、價值觀:瞭解中國作為文明古國在詩詞方面的恆久魅力,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有一位秀才,因書法極好,被召去為慈禧太后書寫王之渙的《涼州詞》。書寫中,一不小心,將詞中的“間”漏掉。慈禧閱後,認為秀才諷刺自己沒有文化,不由大怒,喝令將秀才推出斬首。秀才急中生智,忙說自己寫的並非是王之渙的詩,而是一首詞,言畢當場高聲朗誦出來。慈禧一聽,轉怒為喜,放了秀才,還給了不少賞賜。

  同學們知道秀才是如何朗誦的嗎?

  (待學生討論作答以後,教師再給出答案: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秀才的聰明機智讓人稱讚,可同時也啟示我們,古詩的內蘊豐富深邃,而且和多種文體貫通。再如大家熟知的杜牧的《清明》一詩,就曾被人們改編成了一首五絕(清明時節雨,行人慾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和劇本(時間:清明時節。地點:路上。人物:行人、牧童。情節:行人:酒家何處?牧童:杏花村)。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走進古詩的世界,掬幾朵詩歌的浪花來加以改寫、描摹,創造出華美的篇章。

  二、分析意象

  [訓練目的] 此環節主要讓學生學會分析、提取古詩中的意象,為準確、全面改寫古詩奠定基礎。

  [訓練意圖] 古典詩歌一向以言簡意豐著稱。短短的篇幅中常蘊含著極豐厚的內蘊。詩中既有優美的風景,也有真摯濃烈的情感,還有啟人智慧的哲理。在我們吟哦之間,其幽長的韻

  味便從口唇之間緩緩淌出。

  [操作方法]

  例一:誦讀下列古詩,完成詩後各題:

  《漁歌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①.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學生討論後,教師歸納:有青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箬笠、蓑衣、斜風、細雨。)

  ②.詩中景物有哪些色彩?(白、綠、紅、青)

  ③.詩中表現的是什麼季節?(春天)

  ④.詩中景物體現出什麼樣的特徵?(風景秀麗、生機勃勃,恬然自適等)

  [操作說明] 明瞭上述內容後,是我們改寫古詩的前提,它可以使我們將古詩的內容全面地表現出來,以使內容非常充實。

  三、擴充套件再現

  [訓練目的] 該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對詩中詞、句,透過聯想、想象進行擴充套件,以準確地再現古詩的意旨。

  [訓練意圖] 古詩一般只有二三十字, 極短的篇幅中高度濃縮了詩人對自然、社會、人生、事業等多方面的體會,如果不進行充實擴充套件,就很難將詩的意趣準確地再現出來,因而改寫時須將這些精煉的詩句進行擴充套件充實,才能還原詩人的諸種感受與意味。

  [操作方法]

  例二:誦讀《天淨沙 秋思》按詩後要求:

  《天淨沙 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①.擴詞成句:將“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擴寫成一句話。(建議:可從色彩、形態、性狀、聲音、氣味、感情等方面進行擴充套件充實) ②.擴句成段:將曲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等句子發揮想象,擴充套件成幾句語意連貫的話。

  ③.擴詩成篇:將上述內容連綴成一篇完整的短文。

  [操作說明] 透過上述途徑,讓學生熟悉擴充套件再現古詩思路,形成完成印象。

  四、遷移重組

  [訓練目的] 此環節要求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對古詩內容進行遷移重組,從而創造出個性鮮明的改寫文章。

  [訓練意圖] 所謂遷移重組,是指改寫者根據自己對古詩的個性化的閱讀理解,將詩中的有關意象進行調整、加工,構織成新的篇章。因為古詩包含的內容很多,這就要求學生選取最能激發自己想象的東西作為切入點,把最精華的部分突出在文章裡。改寫質量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學生是否對古詩進行大膽想象,大膽取捨,使文章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操作方法]

  例三:閱讀下列詩句,任選一種方法進行改寫,並與同桌口頭交流。

  《夜雨寄北》?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①選取精華,不及其餘;

  ②借題發揮,重新演繹;

  ③穿越時空,嫁接現實;

  [操作說明] 讓學生獲得遷移重組古詩的體驗,為寫出具有鮮明個性的文章奠定基礎。

  五、再造創新

  [訓練目的] 這一環節主要引導學生自己設計情節,在符合生活邏輯的基礎上,按照自己的理解,對古詩的內容和體例進行大膽創新,改寫構思奇特,意蘊深刻的文章。

  [訓練意圖] 改寫古詩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新能力。因而僅僅著眼於古詩內容的挖掘,不足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還可以透過人稱、寫法、結構、體裁等方面的創造來增加文章的創新色彩。

  [操作方法]

  例:按詩後要求,口述改寫詩文內容: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①變換人稱:將原詩改為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

  ②變換寫法:故事新編、情景片斷、精彩對話;

  ③變換體裁:可改編為散文、小說、劇本、書信、MTV分鏡頭、童話等

  [操作說明] 透過上述練習,讓學生體驗創新曆程,獲得成功的喜悅,以滿腔熱情投入到創造之去。

  六、作文:

  1、 改寫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2、 或者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古詩(詩、詞、曲),進行改寫,寫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七、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瞭如何改寫古詩,幫助同學們更深入地領會了一些古詩的深刻含義,更增加了我們的作文能力,我相信大家一定會寫出一篇非常棒的作文。

  八、板書設計

  改 寫 古 詩

  分析意象

  擴充套件再現

  遷移重組

  再造創新

  範文:

  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不 朽 的 失 眠

  他落榜了!1200年前。榜紙那麼大那麼長,然而,就是沒有他的名字,單單容不下他的名字“張繼”兩個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筆一劃寫在榜單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覺裡,考不上才是天下皆知。這件事,令他羞愧沮喪。

  離開京城吧!議好了價,他踏上小舟。本來預期的情節不是這樣的,本來也許有插花遊街、馬蹄輕疾的風流,有衣錦還鄉袍笏加身的榮耀。然而,寒窗十年,雖有他的懸樑刺股,瓊林宴上,卻並沒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風。

  江楓如火,在岸上舉著冷冷的爝焰。這天黃昏,船,來到了蘇州,但這美麗的古城,對張繼而言,也無非是另一個觸動愁情的地方。

  如果說白天有什麼該做的事,對一個讀書人而言,就是讀書吧!夜晚呢?夜晚該睡覺以便養足精神第二天再讀。然而,今夜是一個憂傷的夜晚。今夜,在異鄉,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節,允許一個落魄士子放肆的憂傷。江水,可以無限度地收納古往今來一切不順遂之人的淚水。

  這樣的夜晚,殘酷地坐著,親自聽自己的心正被什麼東西齧噬而一分一分消失的聲音,而且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生命如勁風中的殘燈,所有的力氣都花在抗拒上了,油快盡了,微火每一剎那都可能熄滅。然而,可恨的是,終其一生,它都不曾華美燦爛過啊!

  江山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張繼,醒著,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敗葉餘落的枯樹,似梁燕飛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了他。(也罷,這半生,不是處處都遭排拒嗎?)爾後,是他在賭氣,好,無眠就無眠,長夜獨醒,就乾脆徹底來為自己驗傷,有何不可?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興闌珊的樣子。有鳥啼,粗嘎嘶啞,是烏鴉,那月亮被它一聲聲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結了千草。夜空裡,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悽絕。

  在須角,在眉梢,他感覺,似乎也森然生涼,那陰陰不懷好意的涼氣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來貼綴他慘淡少年的容顏。

  江上漁火三二,他們在幹什麼?在捕魚吧?或者,蝦?他們也會有撒空網的時候嗎?世路艱辛啊!即使瀟灑的捕魚人,也不免投身在風波里吧!

  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種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只有我張繼,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個,是既沒有權利去工作,也沒有福氣去睡眠的一個

  鐘聲響了,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鐘聲。一般寺廟,都是暮鼓晨鐘,寒山寺廟敲“夜半鍾”,用以警世。鐘聲貼著水面傳來,在別人,那聲音只是睡夢中模糊的襯底音樂。在他,卻一記一記都撞擊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鐘聲那麼美麗,但鍾自己到底是痛還是不痛呢?

  既然無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寫下“楓橋夜泊”四字。然後,就把其餘28個字照抄下來。我說“照抄”,是因為那28個字在他心底已像白牆上的黑字一樣分明凸顯: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感謝上蒼,如果沒有落第的張繼,詩的歷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詩,我們的某一種心情,就沒有人來為我們一語道破。

  1200年過去了,那張長長的榜單上(就是張繼擠不進的那張金榜)曾經出現過的狀元是誰?哈!管他是誰,真正被記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張繼”。有人會記得那一屆狀元披紅遊街的盛景嗎?不!我們只記得秋夜的客船上那個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場不朽的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