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反思> 【精選】反思作文三篇

反思作文

【精選】反思作文三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反思作文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反思作文 篇1

  “叮鈴鈴!”第三節課的上課鈴打響了,只見班主任蔣老師大步流星地走進教室。她的臉上透露著一絲嚴厲,眉毛稍皺,沒有了往日那份溫柔的微笑,一副有些生氣、即將大發雷霆的樣子。我的心不由得一顫——今天早上的評選儀式,我們班級又和上個月那樣“顆粒無收”,老師該不會……我不敢多想,因為我畢竟不是海燕,不像海燕那樣希望“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我害怕得連忙閉上了自己的雙眼。

  “同學們,為什麼我們這兩個月會‘顆粒無收’,我也就不再追究了。”蔣老師心平氣和地說。聽到這句話,我的心跳似乎平靜了許多,心中懸著的大石頭也終於落了地。“謝天謝地!”我自言自語。蔣老師繼續說:“現在,讓我們靜坐三分鐘,在這三分鐘裡,讓我們反思一下,在這半學期裡,你為班級增了哪些光,又為班級抹了哪些黑……”老師的話音剛落,教室裡便一片寂靜,鴉雀無聲。

  我反覆思考著。首先,我先思考表現好的:我為班級增添了哪些光彩?嗯,對了,運動會上,我取得了還不錯的成績,可是這種芝麻綠豆兒小事也算?我想起來了!我為學校大理石的字重新塗了一遍,但這也是美術老師讓我們做得呀!哦,我為那個頭上長腫瘤的女孩捐過錢!可一共才十元,算不上什麼吧?……我想了又想,好不容易想到的,卻又都被我否定了,所以,我為自己下了一個定論——沒有做過什麼讓班級熠熠生輝的事。

  接著,我又來搜尋表現不好的:我做了哪些為班級抹黑的事?剛思考到這問題,答案就蹦出來兩個。1、我在吃飯的時候經常說話。2、我在食堂裡尖叫過。所以,我又為自己下了個定論——自己做得還不夠。

  三分鐘時間過去了,老師請部分同學發言。同學們的所作所為也是長短不一,有失有得。透過大家的總結,我發現,原來我的那些“芝麻綠豆”也在閃著光亮。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將以諸葛老先生的名言此為座右,培養好的作風,摒棄壞的習慣,為自己的茁壯成長打好基礎。

反思作文 篇2

  古今中外的教育實踐經驗都表明,教師以自身的行為舉止和心理品質影響學生,潛移默化,對學生優秀品質的形成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樣,一個激情滿懷、充滿文學氣質的教師影響下的學生,怎麼可能不熱愛作文呢?作為語文老師,要適時適地展示自己的寫作成果,以最輕鬆最快樂的情緒來引領學生步入寫作殿堂。想讓孩子們愛說話,說好話,教師自己首先要有生動形象、風趣嚴密的語言能力;想讓孩子們熱愛作文,教師自己要真正熱愛作文。魏巍在《我的老師》中舉了7個很平常的生活例子來證明他受蔡芸芝老師的文學影響是終身的。許多成功的文學家,在談到自己如何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時,共同的影響是來自他們的語文老師。語文老師飽含激情的聲音,善意而智慧的掩飾,巧妙的引導和鼓勵,都可能是引領學生走上文學道路的“魔咒”。

  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應該知道不露痕跡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引導他們走向成功,獲得他們的尊敬和崇拜的。但說實話,有太多的語文教師自己就沒有生活的激情,更沒有思考和創作的激情。我們在要求學生寫作的時候自己只是一個袖手旁觀者,我們在“指導”學生寫作的時候實施的是“拿來主義”。如果要給別人一杯水,那麼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我們做語文教師的是不是也該豐富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能力,點燃自己的創作激情呢?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綜合以上的反思,如何才能使中學作文教學進入一個良性發展的空間呢?筆者和同學校的老師在“黑暗”中摸索,得出如下體會,敬請同仁批評。

  首先,教師應該是一個文學的愛好者和一個作文教學的研究者。

  我們學校正在努力營造一個充滿書香的校園。學校要求每一個語文教師每年必須訂閱一些與語文學習、研究相關的報刊,學校在經費上適當給予補助;鼓勵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撰寫讀書筆記、文學作品和教育教學論文並給予較高的獎勵等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語文教師的成長。僅僅是從20xx年到現在,筆者就在省級以上的報刊上發表教育教學文章和文學作品30餘篇,這樣不僅個人能力得到提高,物質上獲得獎勵,更重要的是在學生心目中樹立了威信。我經常將個人的作品帶到班級與學生交流,交流寫作的得失,交流寫作的技巧。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生寫作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一年來我任教的班級學生在省市級報刊發表作品50餘篇(首);在剛剛結束的20xx年高考中語文成績名列本地區前茅,我想作文一定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此外,我們還申請了一個市級課題《寫作教學中的創新思維訓練》,結合日常作文教學進行研究,總結出了一條“閱讀積累·咀嚼消化·感悟創新”的作文教學思路,並在全校推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近三年的江蘇省作文大賽中我校選手獲一、二、三等獎人次居全省前列,學生髮表作文300餘篇,學校校刊《風帆》在兄弟學校享有盛譽。因此,要想教好學生作文,教師就應該投身於作文教學的研究中去。只有對學生有所研究,對寫作的規律有所研究,有一定的實踐和指導經驗,才有可能授人以“漁”,而不僅僅只是授人以“魚”!積極和有方法的引導往往是激起學生寫作慾望的良策。

  其次,作文教學可以是校本研究的課題。

  在上面的內容中,筆者談到我們將作文教學的研究與作文教學的實踐相結合就是一個例項。《寫作教學中的創新思維訓練》這個課題的提出與學校開展校本研究不無關係。在全校上下積極申報校本研究課題的氛圍中,我們語文組的教師就覺得我們完全可以來一個“一箭雙鵰”,在完成校本研究任務的同時讓校本研究和作文教學研究相結合,讓作文教學走出長期以來的無目的化、無序化、無綱化的.窘境。目前,我們的課題已經結題,一本有關作文教學的校本教材《寫作教學中的創新思維訓練》即將由出版社出版,校本課程也進入了實施階段。這樣,我校的作文教學就有綱可循、有本可依了,相信在這本教材的幫助下,我校的作文教學成績會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第三,建立行之有效的閱讀機制,為作文教學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王蒙在《致習作者》一文中指出:“從生活中才能發現文學,才有寫作的源泉,才有寫作的真實貨色。”但要讓學生從生活中去發現,在現今的教育教學體制下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但讓學生從閱讀中去發現生活、理解生活、認識生活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實也證明,學生認識生活的能力往往能從閱讀過程逐步提高。因為學生閱讀文學作品或其它讀物時,總是很自然地聯想到自己的生活,即使生活是何等的平淡與枯燥也能從中產生聯想,得到啟發,獲得經驗。因此,在學生無法與生活建立密切聯絡的情況下,建立行之有效的閱讀機制,引導學生從閱讀中發現認識和感悟生活,積累作文的素材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開具閱讀書目,讓學生閱讀有目標

  我們首先為學生高中三年開具了一個閱讀書目,這些書目中有世界名著和名家經典散文等,並且儘可能地適應學生身心的成長,與高中三年各個學期的教材配套。在學校學習期間,由於學習任務重,重點是經典散文和時文的閱讀,教師每星期有計劃地將閱讀材料下發給學生,既可以增長見識陶冶情操,又可以調劑緊張的學習生活;寒暑假和國慶元旦長假,我們都會讓學生利用長假閱讀一些經典名著,學生在名著的陪伴下一定會過一個充實的假期。此外,每學年訂閱報刊雜誌時期,要求學生在老師開具的若干目錄中選擇訂閱。這些目錄包括《作文與考試》《中學生閱讀》《雜文選刊》《讀者》《意林》《語文報》等等。這樣,學生在閱讀時就不會存在胡亂選擇的現象,在寫作時有效仿的物件,作文成績自然會相應提高。

  2.開展閱讀交流活動,讓學生閱讀有經驗

  每個人的閱讀品質閱讀習慣都不一樣,學校就有必要為學生建立一個交流經驗交流體會的平臺。定期或不定期開展閱讀經驗交流大會無疑對學生有較大的幫助;此外,我們還建立了一些網上交流平臺,如“閱讀bbs”等。

  “閱讀bbs”是學生最喜歡的溝通平臺。這個平臺其實在校園區域網上開設一個專區進行閱讀作文等方面的交流。此平臺分成高一高二高三三個小平臺,每個小平臺下又有班級交流平臺。學校安排語文教師做好各個平臺(論壇)的版主,每天實時為學生解決一些在閱讀中遇到的難題,並做好平臺的維護和管理工作。鼓勵各班語文教師隨時(尤其是假期)參與與學生的交流。

  3.開放閱覽室,讓學生閱讀有地方

  閱覽室有兩種:常見的圖書館閱覽室和網路閱覽室。我校圖書館藏書30萬冊,訂閱期刊100餘種,三個大型閱覽室可供300位學生同時閱讀;網上閱覽室就是學校與一些著名的網站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實行資源共享。學生只要開啟網路,進入學校網上圖書管理系統,輸入個人資訊,就可以搜尋到自己喜歡的書籍或文學作品,如果有必要你還可以下載儲存。當然,一些不適合學生閱讀的作品都經過了過濾!學校每週都有專門的閱讀課,這就可以保證每個學生有時間有地方閱讀,又有東西可讀。

  4.推薦佳作,讓學生閱讀有收穫

  有閱讀就會有思考與感悟,學生將所思考的東西寫成文字後,教師將優秀的習作推薦給報刊。每發表一篇文章都會讓學生髮自內心的高興,這樣讓學生感覺到了閱讀是有收穫的。同時也為其他的學生樹立了榜樣,他們也會更加努力的。

  總之,建立行之有效的閱讀機制,定會為作文教學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作文教學才會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

反思作文 篇3

  如何抓住人物特點進行描寫、如何進行具體的人物描寫……而要在短短的一節課同時落實好這幾個知識點的,時間必須安排得恰到其位。所以這節課我一共設計了七個教學環節。

  第一個環節的匯入主要是透過四幅經典文學圖片,讓學生初步感知描寫人物要抓住特點。

  第二個環節是讓學生欣賞文字片段中對三個人物描寫的精彩片段,並根據片段描寫分析人物的特徵。

  第三個環節,從抓住人物特點過渡到怎樣透過典型事例寫具體。設計了“你猜猜他是誰”和“比一比”的活動,這一環節,選段分別透過精彩的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成功地突現了人物的特點,主要是想讓學生感受文學大師們是如何抓住人物特點進行精彩描寫的,並使學生明確不管是外貌描寫、語言描寫還是動作描寫、心理描寫都要抓住人物特徵,這樣刻畫的人物才能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第四個環節,綜合前面三個環節,出示兩篇文章,一好一差,讓學生運用本堂課所學知識“評一評”那篇文章好,並說明理由。設計意圖意在鞏固和檢驗前面三個環節所學的內容。

  第五個環節是最主要的環節,就是讓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片段寫作訓練。我請學生仔細觀察班級老師或同學,選擇其中一個作為描寫的物件,運用所學的知識對他(她)進行描寫,寫一個小片段。時間為10分鐘。並讓學生寫完後請同桌猜猜他是誰。

  第六個環節是學生分組展示自己的作品,請全班同學一起猜猜描寫的是誰。並請學生談談,它為什麼成功,抓住了人物的什麼特點。這也是對這節課的教學效果進行檢驗的時候。

  最後一個環節是作業佈置:請學生以班上的一個任課老師為物件,寫一段文字。要求抓住老師的特點進行描寫。這也是對這堂課內容的進一步鞏固。

  但過了一天,我冷靜地回顧了一下這堂課,發現自己教學中還是有不少問題的。一開始為了趕時間,那四幅經典文學圖片並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欣賞。另外,在“猜一猜”“比一比”環節,時間安排得太倉促,我想,如果不是公開課,我肯定會讓學生相互討論評析,並細細地給學生分析。此外,還有一些小問題,比如實物投影儀臨時出故障,導致作品沒辦法展示,只能讓學生自己朗讀,再讓全班同學|“聽著”猜。這樣一來,沒有直觀的作品展示,對於學生作品的分析效果大大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