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冬至> 冬至的作文集錦六篇

冬至的作文

冬至的作文集錦六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冬至的作文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冬至的作文 篇1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冬至前是大雪(12月7—9日交節),冬至後是小寒(翌年1月4—6日交節),冬至是12月21日至12月23日交節。

  光陰荏苒,時光如梭,又是一年冬至時。

  去年的冬至彷彿剛剛過去,轉眼又一個冬至在不經意間就要到來。真象詩中所形容的那樣:時光飛逝、彈指一揮間。

  冬至,是我國農曆廿四節氣中很重要的一個,也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之一。

  《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可見古人對冬至日的重視。現在,許多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吃湯圓的習慣。

  古人曾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有些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冬至這天,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加上這天是陽氣初萌而冬盡春回的日子,所以稱之為“冬至”。 唐朝詩人白居易詠“冬至”詩就有“何堪最長夜,俱作獨眠人”之句。

  過了冬至,白天就會慢慢變長了,夜晚就會慢慢變短。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意味著春天的腳步也快要近了。蕭瑟的天空中,時爾有一陣陣風颳來,捎來的也是季節的問候。

冬至的作文 篇2

  “來來來,吃餃子咯!”媽媽端著一大鍋的餃子走了過來,“冬至吃餃子才不會凍耳朵!”

  可是我看著其中裡面有一個湯圓形狀的餃子,卻不禁笑意用上了心頭………

  一個小時之前,我們還在這包著餃子,我看爸爸媽媽在包餃子那也是手癢癢啊,洗乾淨了雙手,我也加入了包餃子的.行列。

  我剛開始學著爸爸媽媽包餃子的方式包餃子也是小有成就,可是不一會,我就覺得沒點新意,我決定了,我要使用我的瘋狂大腦,頭腦風暴起來,於是,嘿嘿,我就創造出了驚人之作……湯圓餃。

  可能讀者們有些疑問,因為湯圓和餃子本來性質就是差不多的,那湯圓餃又是什麼玩意?好,為了滿足大家的好奇心,接下來,我來告訴大家我的偉大創舉吧!

  我呢,先把餃子皮擀好,然後往裡面全放瘦豬肉,把這個餃子皮一向疊,一向疊,就變成了一個小小的豬肉餡餅,當然,還沒有結束,我又連續做了兩個,把這三個餡餅疊放起來,再用兩張餃子皮合為一張,擀成一個更大的餃子皮,把它們包住,在弄成湯圓的形狀……哈哈哈,我是不是很有天賦呢?!

  此刻,我在鍋裡找出了我包的那個湯圓餃,迫不及待的用筷子把它掰了開來,誰料想那裡面的餡都沒有煮熟……哎,看來發明創造還是要依靠科學依據的,憑空捏造得來的也只是一場空啊!

冬至的作文 篇3

  較為普遍的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早在南宋時,臨安人就在冬至吃餛飩,開始是為了祭祀祖先,後逐漸盛行開來,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之說。餛飩發展至今,更成為名號繁多,製作各異,鮮香味美,遍佈全國各地,深受人們喜愛的著名小吃。餛飩名號繁多,江浙等大多數地方稱餛飩,而廣東則稱雲吞,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

  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糰。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還有不少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有功效,民間至今有冬至有進補的習俗。

  冬至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節日,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

冬至的作文 篇4

  記得那天是12月22日,星期二,冬至。都下午了,天還是霧濛濛的,格外寒冷,但我的心更冷,因為我心愛的鋼筆不見了。

  我找遍了課桌上下和書包每一個夾層,都沒有找到。我很焦急,我把這個情況告訴了張老師,張老師也叫同學幫我一起找,但還是一無所獲。我傷心得眼淚都快流出來了。我太喜歡這支鋼筆了!這支鋼筆是媽媽跑了幾個商店才選定的,它的筆桿是黑色的,筆尖和筆帽都是金色的,不僅外觀好看,而且寫起字來很順滑。我用它寫作業,得了很多100分和“寫字漂亮”的表揚。但現在,它卻不見了。

  放學排隊時,我沒精打采地走著,聽著廣播裡播放的音樂,我感覺都是那樣的憂傷。天色更灰暗了,開始飄起了小雨,老天好像也在為我傷心流淚似的。

  媽媽接我時,見我垂頭喪氣的樣子,疑惑地問:“俁傑,怎麼啦?”我傷心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冬至的作文 篇5

  12月22日,今天是冬至,是中國人吃水餃的日子。

  今天中午,我放學回到家,我與媽媽邊忙活起來了。

  媽媽先把面與好放在盆裡,我忙媽媽洗白菜,洗好菜放在盆上,媽媽又把蔥。姜。剁好放在肉裡面,然後又剁白菜。把洗好的白菜剁碎,媽媽剁了一會,我又接著剁,一會就把餃子餡拌好了。我們包的水餃餡是白菜肉的,裡面有蔥。姜。醬油。鹽。味精。白菜與肉攪拌在一起,就等跟著媽媽學包了。

  媽媽把面揉了又揉,我也跟著學,然後把面揉成長條,再用刀切成一小個一小個的,把切好的在恩扁,擀皮時我也跟著學,就是擀不圓,媽媽把壓好的餃子皮與準備好的肉餡包子一起,我也跟著學,把餃子皮放在左手上,用右手把餡放在餃子皮裡面,然後把麵皮合起來,從中間捏一下,從右邊往左邊捏,媽媽說捏的看不見肉餡就算成功了。

  就這樣一個一個地我與媽媽捏了三十多個,啊!雖然包的不好看,但是這是我自己親自包的。

  最後把水餃放在開水裡煮了三四滾,水餃出鍋了,終於可以吃了,我看見熱氣騰騰的餃子,心裡又開心。又高興,今天冬至過得真有意義。

冬至的作文 篇6

  冬至的陽光灑在地上是最長的,穿過老屋的窗戶懶洋洋地抵照射到炕頭下邊,讓牆角一年中也有一天能享受上日日可見的陽光。

  冬至在氣象上是一個轉折點,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日子就顯得珍貴。過去在黎民百姓眼中,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兒時也常聽老人們唸叨“冬至如小年”。我記得冬至這天,也是祭天祀祖的日子,古書中有記載,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因為舊時冬至這一天,農、工、商要放假休息一天,就連騾、馬等運力也要停止勞動休息一天。我剛剛有記憶的第一個冬至是在80年代中期,當時的農村依然物質匱乏,雖然已經改革開放了,但人們的生活過得還是緊緊巴巴的。就是這樣,冬至這天,人們不論貧富都要擠出錢給孩子們解解饞,吃頓餃子。

  記得冬至的早一天,父親和母親就會到集市上採購一些羊肉、胡羅卜等食物,傍晚時分,就要剁肉陷、和麵,準備包餃子,因為冬至當天早上就要煮餃子吃。冬至早晨,母親總是先對天地神進行祭拜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後,才開始煮子。當第一鍋餃子出鍋後,必須先夾出幾個放到盤子裡,供奉“家神”也就是擺到祖先牌位前供奉先祖,同時還要擺到屋外窗臺上一碟供奉外祖母家的先祖,同等對待,同等敬奉。祭拜結束後,我們一家子才開始吃團圓飯。吃餃子的過程中,父親總要夾一對餃子扔到院外,意思是讓家蓄們也要嘗一嘗,因為家蓄也勞累一年了,讓它們也過一個美味的節日。

  流傳了千百年的民俗文化,到了當代忽隱忽現,有的甚至被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被保護起來。只是可惜中國人引進西曆紀年後,這些傳統陸陸續續都丟掉了,殘留的痕跡也就剩下冬至這天吃頓餃子。

  時序更迭、寒來暑往。陽光移動得很快,屋中的光影任憑什麼力量也留不住,它不顧及你的多愁善感走到極致,然後再慢慢回頭。地處南迴歸線的太陽在這一天折返,又向我們靠攏,讓我們在寒冷中知道珍惜,更多了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