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初二作文> 【實用】初二春節的作文四篇

初二春節的作文

【實用】初二春節的作文四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二春節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二春節的作文 篇1

  春節來臨之際,我們一家子坐上了高鐵,雖路途遙遠,但因現今的科技發達,往日六七個小時的路程,只需一小時便能到了,而且比起往日的綠皮火車那僵硬的座椅,高鐵可以說是天堂了,座椅與家中沙發並無區別,讓人驚歎不已。

  睏倦的我悄悄地閉上眼,正當我在夢中夾起一塊豔紅如玫瑰,充斥著濃郁甜味,肥瘦達到黃金比例的紅燒肉時,隱約感覺有什麼東西將我的頭左右亂晃盪,正當和紅燒肉只差分毫時,我被一雙大手拍了一下,從夢中驚醒:“啊,我的紅燒肉啊!”母親看到我的這番模樣,在一旁偷笑:“哈,小饞貓。”不過仔細思考後,發現並不必如此,奶奶肯定正在為我這隻小饞貓準備豐盛的晚餐呢,用手擦掉嘴旁滿溢位的口水後,便興奮地向外衝去,看到家鄉這一年來發生的鉅變後,不禁對現今城市發展的進度產生幾分敬畏之情。一路上我們交談著關於城市發展的話題,不一會兒,便到家了,由於是中午出發,此時已是黃昏了。開門後那種幸福的味道,在我的鼻腔裡上躥下跳,我趕緊洗手後便再次夾起一塊紅燒肉,這次可沒有人能阻攔我了,哈哈!我貪婪地夾起一塊又一塊,嗝~奶奶趕緊端了杯果汁過來,輕輕地拍了幾下我的後背:“彆著急,鍋裡還有,沒人跟你搶!”

  第二天,也就是年三十,一清早,便聽到一陣陣鑼鼓聲(由於鞭炮會汙染環境,所以家鄉特意改成鑼鼓的),大廳裡擺著一張方桌子,上面蓋著一層紅紙,兩隻大蜡燭,以及許多食物,最重要的便是一尊小爐子,奶奶稱之為“香火爐”,我懷著興奮的心情拜完祖輩們後,便去找小夥伴們玩了。

  晚上,我們有說有笑,談論著一年裡的趣事。

  五,四,三,二,一,新年快樂!

  聽了奶奶講的許多改革開放之前的往事後,不禁為時代的變遷及進步之快感嘆,也對如今的祖國之富強而驕傲。

初二春節的作文 篇2

  春節趣事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她對每一箇中國人來說就像宇宙中不可缺少太陽一樣。每年春節,一家人團聚在一齊,熱熱鬧鬧地慶祝這個重要的節日,迎接春天的到來。然後今年春節我們家還上演了一篇“趣文”呢!一齊來看看吧!今年放寒假,媽媽給外婆家和奶奶家各準備了年貨:三斤豬肉、三斤牛肉、三斤羊肉還有兩瓶果汁(還有一項酸酸乳是專門給外婆家弟弟的)!過年了!我們一家開開心心的提著東西回到老家。爺爺奶奶十分高興我們能夠回家過年。

  吃飯時我們不停地敬酒,那個開心勁,我真不明白用什麼來形容!但是,搞笑的來了!媽媽把羊肉剛剛請上桌子,我就迫不及待的夾了一塊“啊嗚”一口吞下了肚子!咦?這羊肉怎樣有點不對勁呀?羊肉好像不是這個味兒的呀?為了保險起見,我又夾了一塊!對了!“這是豬肉!然後老媽,你買的豬肉呀!”我大喊道!媽媽被我喊糊塗了,說:“我讓他給我羊肉的呀?”“什麼呀!你上當了!這隻有表面的一層是羊肉,其實它的裡面都是豬肉,你上他的當了!”然後奶奶連忙解圍:“其實豬肉也很好吃的,只但是羊肉比豬肉貴了一點,但是沒關係,反正都是肉,說不定豬肉和羊肉結合起來別有一番滋味呢!”大家被奶奶的話逗笑了。今年的春節我們家還發生了許多搞笑的事,在這就不多說了,

  最重要的是我們一家人在一齊開開心心的,我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裡,感覺十分幸福!

初二春節的作文 篇3

  八駿嘶風傳捷報,五羊跳躍展新圖。

  花紅桃豔,金桔滿盤,喜氣洋洋華夏兒女策馬赴羊年,春節年年過,今年過節又不一般。俗話說“俗隨時變”,春節習俗傳承、演變到今天,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了許多變化,回望過去,每個時代都各有風格:

  50年代的年夜飯:幾斤肉快活吃幾天。

  60年代的瀟灑:在廣闊天地裡過年。

  70年代的年貨:新奇玩藝造出來。

  80年代的娛樂:看春節聯歡晚會。

  90年代的拜年話:身體健康排第一。

  現代社會花樣更多,過幾年一個樣,呼機拜年,電話祝福,簡訊傳情,餐館年夜飯,旅遊過大年。但這畢竟是少數時尚弄潮兒的好戲,大眾的呼聲是,年越過越淡了。可不是,這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第一是社會生活的急劇變化,使得某些十分重要的春節民俗面臨危機。慶豐收,祭祖和驅鬼,這是春節的靈魂。如今的人們,特別是城市的.新生代們,不僅擺脫了農耕,而且也遠離了宗法家族,春節慶豐收祭祖的意義消失了,人們現在相信科技,也不怕鬼敬神了,驅鬼也取消了。守歲,它是年節的核心。如果說,連它也省略的話,那肯定會影響到年節的地位,會減弱民眾的節日心理,使人們覺得節日跟常日沒有多大的區別,就會影響到節日的傳承。它本來的意義是為了祈求長命百歲,現在人們已經失去了這樣的信仰,就不太願意熬夜了,但是我們把"守歲"當作一年中的不眠夜,大家在一起聊天、說話、娛樂、總結過去、暢想未來,這沒有什麼不好。

  第二,20世紀以來中國的主流文化一直盛行激進主義。他們把現代化與傳統對立起來,把科學與信仰對立起來,反傳統、反宗教信仰;結果春節民俗中許多傳統內容、信仰內容被破壞。例如,把公曆第一天稱為"新年",而把傳統的歷法新年改稱春節,淡化了、模糊了春節的"新年"含義。以致於有人想取消春節,用陽曆年取代春節。

  第三,國外節日文化的引入對我國傳統年節產生了衝擊。物質享受為主的春節氣氛淡化的一面,是以精神享受為主的西方節日的興盛,現代生活的個性化與多元化,也需要多樣化的節日。不同層位的人們大可從那些節日中獲得情趣。越是多元化,本土固有的文化應該是最具有魅力的,一個民族的永久性,首先在於它文化的本土性。本土性越強化、越固有化,他的主導地位才能更突現出來。

  第四,如今,平時工作日的縮短,休息、娛樂時間的增多,使得過年便不再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休息、娛樂時間。城鎮人民溫飽基本解決,也不再等著過年吃大餐,穿新衣,走親戚,而是精神壓力尋求解放,想著可以哪裡去玩,玩什麼,怎麼玩?

  時代不斷賦予春節新的內容,時代也不斷給予它新的挑戰,不同的時代雖然內容上不斷增新,但基本的形式和主題卻始終保持不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國泰民安”,正是春節具有強大生命力和民族凝聚力的思想表現。無論怎麼變,它祝福吉祥如意的深層含義沒有改變。春節家庭團聚的習俗至今相傳,人們再苦再累,春節那幾天一定要好好過,這是個人生理調整的需要,也是心理調整與社會關係調整的需要。無論是旅遊過年、上網過年、還是晚會過年,人們尋求的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人們在同一的時間以大致近似的方式作大體一致的選擇,是個人的需要,也是社會的需要與民族的需要。

  一種民俗的傳承是需要民俗心理和社會生活環境的。當社會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民俗心理必然發生變化。然而這種心理變化並不似社會變遷那樣快,需要與新的生活方式進行長時間的整合。春節作為一個民俗,在社會的發展逐步擺脫農業主導而向更高的層次邁進的時候,去與留就是純自然選擇,而不能人為干預,其保留的也將是最有生命力的。

  每個時代都為春節增添新的魅力,塗抹上新的色彩,我們身處於一箇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偉大時代,自然應該為春節這個古老的節日增光添彩,因為民俗應該是民眾在生活中自發形成和傳承的,來體現民眾的文化訴求。我們只有在保持傳統與接受現代生活方式方面找到一個契合點,我們才可能建構出一個新的民族文化體系,也就是在與時俱進的過程中,傳承我們的春節文化,強化它的本土性,再向世界進軍,讓它成為世界人民同樂的佳節!

初二春節的作文 篇4

  我們的春節,年年都有新花樣,但不變的是讀書與旅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老爸老媽與我共同的夢想。這個春節,我讀了《全球通史》、《岳飛傳》、《中華上下五千年》等等有趣又有意義的書籍;又遊玩了蘇州,這個天堂般美麗的城市,品嚐了那裡的美食,瞭解了那裡的文化,見識了蘇州三寶——園林、絲綢與盆景。

  要說蘇州最有特色的,當然是蘇州的園林了。蘇州本身就是一座園林城市。現在的建築也保留了園林的特色。說起儲存至今的蘇州園林,人們一定會脫口而出“拙政園”。但對於我來說,印象最深的卻是“留園”。據說留園總面積有兩萬多平方米,可真大!的確,它比與珅府大多了,佈局也更講究,對我們來說簡直是一個大迷宮,可見古人的構思是多麼巧妙。到處是亭臺樓閣與假山、池塘,還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溪裡放著一條小木船,想當年園子的主人悠閒地坐在裡面,緩緩蕩去,多愜意。甚至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有專門的賞風景的地方。那時梅花開得正旺,紅梅,粉梅,綠梅,臘梅,白梅競相開放。不過我最喜歡的是那裡的遊廊,那時正下著小雨。我們站在遊廊裡,傾聽著雨聲,傾聽那雨點溫柔地落在葉子上、梅花上:“滴答,滴答”。這是多美妙的音樂啊!

  留園裡還有一個盆景園。裡面的盆景真是千姿百態:有的一枝獨秀,有的小巧玲瓏,還有的在石頭中間若隱若現。它們還獲得過全國級的獎項哦。

  蘇州的絲綢也很美。我們在夜市上逛,路邊有很多絲綢店:“繡娘”“乾泰祥”“春蠶”等等。店裡的商品琳琅滿目,你所能想到的絲織品幾乎都有。旗袍做得尤其精緻,卻沒那麼華麗,但又有一種美。有一件老媽特別喜歡,上面是一幅素色的水墨畫,畫的是一叢灌木,上面開著幾朵淡雅的小花,還有一隻小鳥停在枝上。畫的線條勾得非常細膩,而且旗袍質地非常柔軟。

  果然是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