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創新作文10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創新作文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創新作文 篇1
兩個書法家,一個在學習前人中僵化,一個在自我獨創中漂泊。其實,真正的藝術是繼承與創新的有機結合。
沒有繼承,創新就沒有了依據。正如沒有土地,草木就沒有了根基,一切的枝繁葉茂,春華秋實便無從談起。在繼承中,中國文化貫穿著歷朝歷代的縮影,從唐詩的意境到宋詞的音韻,從曲劇的情節到小說的豐盈,沿襲下來的一部《紅樓夢》震撼了多少心靈?如果沒有繼承,“集大成”的“中國封建社會百科全書”將會成為一部揭露黑暗封建統治的論文,毫無意趣,看得見明清,卻看不見歷史。
沒有創新,繼承就沒有了動力。正如沒有浪花,大海便沒有了生命力,一切的急流勇進,劈波斬浪都會茫然失措在一絲風也沒有的平靜裡。在創新中,雜交水稻昂然屹立在狂風暴雨裡,試想若只是順其自然生長,水稻只能抗倒伏而低產或是易摧折而高產。是創新,讓雜交稻以絕對的優勢解決了十億人口的糧食問題。這只是創新的一個階段,我們看得到的階段。而人類農耕文明從刀耕火種,從牛耕;從自然取種,從自西域引進新品種到今日機械化作業,人工最佳化作物品種。這期間,不知要經歷多少次的創新!
繼承與創新就像歷史長河的兩岸,有了岸,歷史才源遠流長,奔湧不息。無論缺了哪一邊,都會使歷史乾涸。我們需要繼承,我們只有繼承;我們呼喚創新,我們學會創新。歷史的變遷與沿革中,對於尚未形成完整的價值體系的人來說,繼承是一種指導,一種啟蒙。繼承告知人們前人走過的路,而這是沒有必要從新探索的。當路已到盡頭,眼前是一望無際的荒漠草原時,你已熟諳行路的技巧。這時,創新便是你的指南針,在人生這塊未知的土地上將道路延伸。
學會繼承,我們是幸運的,在繼承中,我們變得理智;學會創新,我們是幸福的,在創新中,我們變得清醒。就像那兩個書法家,學習前人是他博採眾長,總結出構書造字的一般規律,因而理智;自我獨創,是他意識到個體的存在,獨立人格使他清醒。我們與其批判他們是兩個極端,應該中和,不如將他們看成兩個階段,認識由繼承向創新的過程。這樣,繼承與創新才統一起來,人生也因其而豐富多彩。
創新作文 篇2
創新需要打破定勢,突破傳統。
創新能推動歷史的前進。
只有求新求異,事物才會有生命力。
創新需要勇氣和智慧。
新事物也許並不完美,但它畢竟要替代舊事物。
[名言]
踩著前人的腳印前進,最佳結果也只能是“亞軍”。——李可染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
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唐]杜甫
要成長,你必須要獨創才行。——[德]歌德
推陳出新是我的無上訣竅。——[英]莎士比亞
[經典素材]
創新要勇於否定權威(普朗克和愛因斯坦)
19XX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兒子在自己的花園裡散步。他神情沮喪,很遺憾地對兒子說:“孩子,十分遺憾,今天有個發現。它和牛頓的發現同樣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學假設及普朗克公式。他沮喪這一發現破壞了他一直崇拜並虔誠地信奉為權威的牛頓的完美理論。他終於宣佈取消自己的假設。人類本應因權威而受益,卻不料竟因權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學理論停滯了幾十年。
25歲的愛因斯坦敢於衝破權威聖圈,大膽突進,讚賞普朗克假設並向縱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論,奠定了量子力學的基礎。隨後又銳意破壞了牛頓的絕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論,創立了震驚世界的相對論,一舉成名,成了一個更偉大的新權威。
齊白石老人五易畫風
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曾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並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畫家的長處,不斷改進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後的畫,明顯不同於60歲以前。70歲以後,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後,他的畫風再度變化。齊白石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後,能仍然馬不停蹄地改變、創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他告誡弟子“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認為畫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說,在學習別人長處時,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創造性地運用,不斷髮展,這樣才會賦予藝術以鮮活的生命力。
創新讓人們不斷靠近真理(揭開天體的層層面紗)
長期以來,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的“地心體系”的理論統治著人們的頭腦。托勒密認為地球居於中央不動,日、月、行星和恆星都環繞地球執行。哥白尼在《天體執行論》中推翻了托勒密的理論,闡明瞭日心說: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圍繞太陽旋轉。而後,布魯諾接受並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太陽系只是無限宇宙中的一個天體系統。伽利略透過望遠鏡觀察天體發現: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個衛星,太陽有黑子,銀河由無數恆星組成,金星、水星都有盈虧現象等。不久,開普勒分析第谷。布拉赫的觀察資料,發現行星沿橢圓軌道執行,並提出行星三大運動定律,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礎……因此可以這樣說:科學是不斷髮現的過程,真理是不斷創新的過程。
保守是創新最大的障礙(牛頓晚年趨於保守)
牛頓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對科學的貢獻是史無前例的。他的一生有許多重大的發現:力學三定律、萬有引力、冷卻定律以及微積分等。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陷入了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學說的範疇而不能自拔。他花了十年的時間研究上帝的存在,結果自然毫無所得。由此看來,即使一個偉大的學者,一旦落入陳舊的範疇,也談不上有絲毫的.成就。
創新即是表現個性(鄭板橋獨創一體)
鄭板橋是清代書畫家、文學家,“揚州八怪”之一。他自幼愛好書法,立志掌握古今書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學苦練,然開始時只是反覆臨摹名家字帖,進步不大,深感苦惱。據說,有次練書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畫來畫去。妻子問他這是幹什麼,他說是在練字。他妻子嗔怪道:“人各有一體,你體是你體;人體是人體,你老在別人的體上纏什麼?”鄭板橋聽後,猛然醒悟到:書法貴在獨創,自成一體,老是臨摹別人的碑帖,怎麼行呢!從此以後,他力求創新,摸索著把畫竹的技巧滲在書法藝術中,終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板橋體。
創新推動歷史前步(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著名政治家商鞅為維護秦國統治者的利益而推行的一系列變革措施。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年輕的國君決心改變秦國的落後面貌,於是下了一變法圖強的求賢詔令。商鞅就是在這個時候自魏國來到秦國的。
商鞅到秦國後,宣傳“強國之術”,決心協助秦孝公進行社會改革,因此得到秦孝公的信任,任命他為左庶長。
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秦國兩次公佈了新法。秦國經過商鞅變法法,面貌煥然一新。秦國從落後國家,一躍而為“兵革大強,諸侯畏懼”的強國,出現了“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的局面。
正是由於它的作用,秦朝的歷史才變得如此輝煌。
創新作文 篇3
有這麼一個詞——抄襲,一聽就令人厭惡。同樣也有一個詞——創新, 令人津津樂道、讚不絕口!
但,究竟何為創新?
創新,顧名思義,創造新的東西,創造前人沒能想到的,這便是創新。
細想,第一個稱"彎彎的月亮像小船”的人,會被人們成為天才!第二個呢?庸才!第三個呢?蠢才!所以,如果不去創新,就會被淘汰!
一個人不去創新,只會聲聲附和他人的新思想,有何用?有時間附和他人,何不自己搞創新?
創新,不僅僅是個人要做到的,更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一個國家該做的!不創新的國家,不創新的民族,必定會被世界淘汰!
回顧大千世界,不就是由創新組成的嗎?萊特兄弟的飛機幫助人們跨越茫茫滄海;亞歷山大·貝爾的電話幫助人們能更迅速地聯絡他人;愛迪生的電燈幫助人們取得光明······這些,不都是創新帶來的嗎?
看看當今發揚創新的社會,有些人讓自己的名字成為了抄襲的代名詞,還信誓旦旦地說原創!這算什麼?一個不懂得創新,只會抄襲他人作品的人有何用?一個沒有創新的國家怎麼屹立世界巔峰?
試問,創新,離你有多遠?天涯海角?
不!
創新並非遙不可及,只是有些人們認為發明發現不是自己該做的,所以,人們常與創新擦肩而過!創新不難,只需用慧眼發現別人所沒發現的,就夠了。
你瞧瞧,我們的身邊,就有創新。記得一次,班級大掃除,我在擦窗戶,一手拿著抹布,一手拿著報紙,可麻煩了!這時,班長也來了,只見他緩緩掏出一個玻璃刮水器,把我們擦了好久的窗戶一下子抹淨了,省了我們大半節課的時間呢!你看,這就是創新!班長帶了一個我們沒想到的刮玻璃神器,不就是想到了別人沒想到的嗎?
你瞧,創新就是這麼簡單!
現在的我,十分期待。有一天,電視廣告上的“中國製造”不再出現,能取而代之的是“中國創造”,那國人將會有多自豪!
請你與我,共同插上一雙創新的的雙翼,一起,為祖國翱翔於碧海藍空之上······
創新作文 篇4
開啟創新之門作文550字
五隻猴子是可悲,它們個個循規蹈矩,成了自律的一群。因為它們缺乏創新精神,把自己的精神與肉體一同屈服於規律。有創新才有發展,有創新才有進步。在黑暗中只有勇敢地去開啟創新之門,才能迎來美好的陽光。
創新是美妙的,一個小小的創新能夠收穫一個燦爛的笑容;創新是便利的,一個小小的創新實現一個群體的便利;創新是偉大的,一個小小的創新,推動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正如《禮記》上的記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開啟創新之門。
松下公司開啟了創新之門。日本松下電器公司有23個最先進的生產研究室,它們一直奉行松下先生只改進,不發明的原則,專門針對公司買進的電器專利進行改造。松下公司曾成功地改進了索尼公司的貝塔馬克斯錄影機。雖然索尼公司的錄影機先行進入市場,但因為松下改進後的錄影機容量大,體積小,效能可靠且價格低,最後還是松下賺了大錢。懂得創新的松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道路,開啟了創新之門。
商鞅開啟了創新之門。為在戰國七雄中佔據一席之地,商鞅在秦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廢井田,開阡陌,使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懂得創新的商鞅找到適合秦國富國強兵的道路,開啟了創新之門。
牛頓關閉了創新之門。早年的牛頓提出了物體運動的三大定律,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晚年的他卻停止了科學研究,還寫了長達幾萬字的神學論,以此批判科學研究。放棄創新的牛頓,沒有為人生畫上一個完滿的句號,關閉了創新之門。
開啟創新之門,為人生開一扇窗。齊白石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闡明瞭學習與創新的必要性;李斯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第一個創新者,統一文字為小篆,推動了文化的發展和進步;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推動了祖國和平統一的程序……
穆勒說過:現在一切美好的事物,無一不是創新的結果。來吧,親愛的朋友,讓你我攜手開啟創新之門,為生命添一抹絢麗的色彩。
創新作文 篇5
在中華歷史的長河中,湧現出多少名人呀!他們像顆顆璀璨的星辰,裝點著星空。張衡便是其一。
張衡是我國漢朝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思想家。他在文學方面表現出非凡的才能,創造了世界上最早可以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地動儀,也發明出世界上最早用水力推動的侯風儀。他還是東漢六大畫家之一,為國家做出卓越的貢獻。
那時候,經常發生地震。由於科技不夠發達,人們無法做出有效地防備,每次都傷亡慘重,損失不少的財產,牲畜也死亡不少。人們為此都感到苦惱,又很無奈。
當時的皇帝、大官,都認為地震時不吉祥的象徵,以為是妖魔作怪,對地震十分害怕。張衡卻覺得,地震,沒那麼簡單,便下決心研究出其中的奧秘。
附近的人們都信邪,紛紛嘲笑張衡這種想法,有的還說他造謠生事,欺騙百姓。張衡卻不管這些謠言。相傳,他廢寢忘食地蒐集有關地震的資料,由於他出生貧寒,沒錢點燈,常常省下飯錢,買油點燈。周圍的人都勸他,嘲笑他,說他痴心妄想。宮中的大官都揭他的短,在皇上面前說三道四。雖然他很有才能,但沒錢沒勢,處處受到擠壓。這些他完全不放在心上,一邊頂住巨大的壓力,一邊專心研究。他細心描畫繪圖草稿,時時畫到手抽筋,也不願停下來。筆,磨斷數根,手,擦破一次又一次,經過一夜又一夜,也不肯停下。他精益求精,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實驗,終於發明出了一個測報地震的儀器,起名叫做“地動儀”。他那堅持不懈、不屈不撓的精神,震撼了許多人。
地動儀是用青銅製造的,形狀很像一個酒罈。四周刻鑄著八條龍,龍頭向八個方向伸著,每條龍口裡都含著一顆小銅球。龍頭下面都蹲著一隻銅製的蛤蟆,對準龍張著大嘴。那個方向發生地震,朝著那得龍嘴就會張開,把銅球吐出來,給人們發出警報。張衡對此非常滿意。
有一天,張衡的地動儀正對西方的龍突然張開嘴,吐出銅球。按照張衡的設計,這就是預報西部要發生地震。可是那一天那裡一點也沒有地震的跡象,也沒有人聽說附近哪發生了地震,因此大夥紛紛議論,都說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是騙人的玩意。但過了幾天,有人騎著快馬向朝廷報告,隴西一帶發生了特大地震,連山都有崩塌下來的,大夥才信服,都對張衡的發明讚歎不已。
最近,玉樹、汶川的超大地震,給國家帶來巨大的損失。許多跟我一樣大的同學,在黑暗的世界,失去親人、手足…...
我想,現在的科技是如此發達,如果張衡在世,就會有更好的預測地震的工具,可以減少經濟損失,避免人身傷亡……張衡就像一面明鏡,點亮了我們後人,為我國科學發展畫上了濃彩重墨的一筆,留下了輝煌的業績,深得我們後人學習。
創新作文 篇6
一、設懸念,引出意料之外的結局
設定懸念,就是從文章開頭起,故意設定疑團,引起讀者急切期待的心情,然後逐漸激發。當讀者似有山窮水盡之感時,再解開懸念,這樣的文章,情節波瀾叢生、跌宕起伏。
《女生傳來的紙條》便是一篇典型的文章。開頭寫一位膽小的男生在上課時,接到一位女生的紙條。“晟濤,你好,有一件事情我早就想跟你說。”第一句話,就讓這位男生的心不由亂跳起來,於是他不由又抽出了一截:“可我一直找不到機會,今天,我不得不鼓起勇氣向你坦白。”寫到這裡,故事似乎自然有了下面的內容:
晟濤的臉開始狂熱發燒。他不由自主地瞅了瞅四周,一片寧靜。大家都在認真地體會包身工的苦難生活,而晟濤卻比“蘆柴棒”更膽顫心驚,他搔搔頭,想起了幾天前進行單元測試時的情景,由於疏忽忘了帶鋼筆,是那女孩將一支心愛的鋼筆借給自己,一直還沒有送還給她。他又想起早晨,她在講臺上擦黑板時,還傻傻地衝自己笑呢!
當這位學生在課堂上浮想連篇的時候,不料紙條上最後一句話是這樣寫的:“上次考試時我借給你的鋼筆還用嗎?如果不用了,請你還給我吧!”一件小事,寫得令人捧腹。如果不採用懸念法來寫,而去平鋪直敘,效果就有天壤之別了。
二、用抑揚,掀起曲折引人的情節
根據內容的不同、寫作角度的不同,我們可以選取先揚後抑、或先抑後揚的方法來鋪開。先抑後揚也叫先褒後貶,先用表揚的手法寫盡某人某事的好,然後筆鋒一轉,寫出某人或某事的壞,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王安石的《傷仲永》屬於這種寫法;先抑後揚,是先對某人或某事進行否定,到一定程度時,再來一個180°的轉彎,對其進行肯定。
運用抑揚法展開,能在內容上造成鮮明的反差,使文中人物、事件更加突出,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例如,一位考生在《關心》一文中寫的是,中考前一天晚上,渴望在醫院上晚班的媽媽能陪一陪自己。文章說:“在這種關鍵時刻,我竟然無法得到父母的關照,誰會想到,一個所謂的幸福之家還有著如此的不幸?”當考生無奈地苦笑之時,媽媽真的回來了,而且回來了三次。不過,媽媽第一回家時是取鑰匙,作者的“心涼了半截,興奮的心情一時跌落了下來。”第二次回家,是由於天下雨來取傘,這時考生的心裡捲起了波瀾。可當她徹底失望時,粗心的媽媽卻第三次出現在自己面前,而且給她送來了最愛吃的東西。尤其是媽媽三次進出,考生三次關門的情形頗為有趣:“靜靜地關上”——“沉重地關上”——“猛地關上”等動作,格外鮮明地寫出了自己由怨——恨——愛的過程,把一件小事,寫得一波三折,真實感人。
三、用真情,寫出生動幽默的語言
一個人由於生活經歷的不同、興趣愛好的不同,在文章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語言也必然有各自的風格,這就是個性化的語言。恰當地運用它,不但會顯得真實,還能增添幾分新意。我們用修辭、引用名言、使用想像與聯想,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不過,這裡想說的是,希望同學們能把日常生活中那些活潑可笑,幽默詼諧的內容寫進我們的文章。一位同學在《老師,您好》一文中是這樣描寫老師的:
我班的化學老師身材幹瘦,就如一個試管,實在標緻極了。他雖然年逾古稀,但頭髮卻比 Fe3O4 還黑,眼睛終年含有豐富的H2O,看上去像孩子般天真。大夥送她一個雅號:“老頑童”。
《“可恨”的同學》一文又是這樣描述班幹部的:
“狗頭軍師”付霞光,是我們班上的頭號“小人”。他經常給班主任老師出點子來“鎮壓”我們。每當我們受到批評時,他總是“洋洋自得”地“奸笑”幾聲。現在,他成為了班上的“頭號反動者”,出現了“軍師一到,人人喊打”的局面。
這兩段文字,以漫畫的筆調勾畫出了人物形象,風趣中跳蕩著一絲叛逆,幽默中蘊含一縷真情,巧妙地捕捉住了濃郁的生活氣息。或用幽默的筆調,表現出了作者對老師難以抑制的喜愛之情,或從反面表現出了班幹部講原則、不講情面的作風,其鮮明的語言個性可見一斑。宋代詩人黃庭堅說:“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確,用幽默式的語言寫生活、訴真情,引人入勝。
言為心聲,文如其人。我們只要用心地去觀察、感受生活,學會恰當地運用一些寫作技巧,或許平常的內容也能寫出出人意料的效果。
創新作文 篇7
“啊!我的‘令’少了一點”“啊!我少寫了一個橫!”“啊!……”這樣的慘劇幾乎每天都會在教室裡上映。錯別字不知道什麼時候也看上我,每次作業發下來上面紅色的圈圈都是密密麻麻。這些錯別字不是這裡少了一橫就是那裡多了一點;不是那裡多了一橫就是這裡少了一點。哎,它們就像一個個“纏人鬼”,整天抓著我不放,還得意洋洋地笑:“親愛的主人,你把我們的隊伍壯大了不少,我們應該好好的‘報答’您呀,對不對?哈哈……”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討厭的“纏人鬼”給趕走。
早上一來學校,我就把老是寫錯的字都抄到錯題本上,聽別人說這個方法很管用。堅持了一段時間,我喜滋滋地想:纏人鬼,我終於可以擺脫你們了。聽寫本一發下來,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我呆住了———上面還是一個個紅圈圈。第一局“巧鬥纏人鬼”的結果是錯別字大獲全勝,而我輸得慘不忍睹。接下來我向好多同學取經也沒用。“纏人鬼”的隊伍在不斷地壯大,我卻束手無策。
一天晚上,我正在冥思苦想怎麼對付那些“纏人鬼”時,電腦裡傳出了童謠的聲音,我跟著輕聲哼,一小會兒的功夫,我竟然能夠一字不漏地記住。這時我腦袋裡靈光一閃:別人用過的方法不行那我就自己創新一個,如果我把記不住的字,編成童謠,不就記住了嗎?比如我老是把“休”寫成“體”,那我可以編一首童謠:“小娃娃,愛遊戲,玩累了,靠著樹,休息了。”我在寫“熱”的時候總是寫成“熟”,我還可以這樣編:“煮丸子,熱乎乎,貪吃鬼,伸手抓,燙到手,哇哇叫。”就這樣,我把一個個“纏人鬼”變成一首首有意思的童謠。
與“纏人鬼”的鬥爭真是一波三折,幸好,我沒有照搬別人的經驗,而是從自己擅長的方面想辦法。這個小小的創新,給我的學習帶來了大大的幫助。
創新作文 篇8
我們要考試勒,考試題目是闖禍與創新,可是我確一點思路也沒有,
知道可口可樂是誰發明的嗎?就是一個闖了禍的年輕人。
美國有個名叫尊本伯特的藥劑師,研製了一種用來治頭疼、頭暈的糖漿。配方研製出來後,他囑咐店員加水調配。一天,小店員因為粗心,把蘇打水當做了白開水,這一來,“糖漿”冒氣泡了,小店員闖了禍很是害怕,就一下子把它喝了下去,覺得味道還很不錯,便把這事告訴了藥劑師。藥劑師嚐了嚐果然挺好,後來他又經過多次試驗,終於配製出了一種口感很好的飲料,並把專利權賣給了一個飲料商。就這樣,聞名世界的可口可樂問世了。
很多時候闖禍是在好奇心驅使下發生的,比如小孩子想知道在飯菜中放糖是什麼味道,想知道太陽為什麼起於東方甚至於花兒為什麼那樣紅,童年時代往往是人好奇心最強烈的年代,因為所謂赤子之心,就是擁有著最純真的勇敢,小孩子的思想和行為總是不受任何規範和約束,他們敢於質疑一切自己知道的事物,不管那是不是真理,然後他們會竭盡全力去驗證自己的猜想,儘管這種驗證的後果往往令人啼笑皆非。但或許就在不經意間,人類就在探索的歷程中跨出了一大步,世界上不知有多少發明是在意外中誕生的。
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年少輕狂之際,也許有人會這樣講,那時倔強的孩子們,執著於自己的正確,獨自在佈滿荊棘的道路上前行,即使跌破了膝蓋也不肯退縮,他們的目光總是筆直的閃亮的望向前方,因為他們相信,在道路的終點,永存希望。
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小孩子總要長大,他們更多的屈服於所謂的權威與真理,他們更願意小心翼翼地將腳步重合在前人的腳印之上,同孩提時相比,他們也許英俊了美麗了成熟了沉穩了,唯獨少了那份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
難道所謂長大,就是乖乖的不再闖禍,以至於失去了創新的思維能力?
幸好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的。
創新作文 篇9
我們這個世界有太多未探索的新鮮事物,而我們人類每天都在對這些新鮮事物進行探索,就像古猿與猩猩一個探索出了火焰而另一個沒有探索出火焰導致一個在籠子外看世界,另一個只能在籠子裡吃香蕉,所以只有創新才能發展人類的新曆程。
世界上有一個不變的定律,就是一直在變,所以我們才會有四大發明,這四大發明便是古代人民創新的成就,他能驅動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世界的發展歷程,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讓人類開闢了新航路,為早期殖民掠奪打下了基礎,所以創新成就足以改變世界。
世界上每一個國家都以創新為榮,所以創新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榮譽,二戰時期,美國發明瞭原子彈,縱身一躍成為了世界霸主,這使當時沸騰的世界,安靜了下來,所以創新也是一個國家富強的主要資本。在二戰時期的武器多種多樣,主要是因為當時有許多的創新人才最著名的也就是愛因斯坦了,發明了原子彈,所以到現在我們國家才有了人才強國的戰略,因為只有創新型的人才才能雕刻世界的里程碑。
創新不一定單單是科技創新,也有制度上的創新,日本就是靠制度上的創新,才從一個漁業發展的島國成為二戰的軸心國之一,中國也是靠制度創新,才從一個封建國家成為了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若是說科技創新是改變了世界之面貌的話,制度創新就是改變了世界之魂魄,一個人若是思想落後了,就會與人群分離,若是國家制度落後了,就會與時代脫軌,所以一些非洲國家才會建立的快,消亡的也快。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只有不斷創新,中華民族才能更好的走向未來”我們作為中國的青年也必當用我們的創新掀起整個世界。
創新作文 篇10
爸爸給我訂了許多課外讀物,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創新作文》這本書。我把這本書認認真真的讀了一遍,這本書有“作文三級跳”、“吹牛大王”、“作文起跑線”、“同題作文擂臺”等欄目,每一個欄目的作文都寫得很好。但我最喜歡“作文三級跳”這一欄目。
在“作文三級跳”中有一篇作文《買菜客串秀》,我真沒想到買菜這麼普通的事小作者透過聯想和演戲聯絡起來,真的太棒了!
以前,我寫作文總是寫不出新意,簡簡單單位幾句話就了事,自從看了這一欄目,我清楚地看到同樣的題材在不同的小作者手裡,都能由普通作文升級為創新作文,只要自己肯動腦筋,只要加強訓練,一定也能在寫作上有進步。
我想,寫作也不是一天就能寫好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針,只要我努力,多讀多寫,我一定有成功的一天,因為事在人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