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望嶽> 《望嶽》公開課說課稿

《望嶽》公開課說課稿

《望嶽》公開課說課稿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嶽》公開課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望嶽》公開課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望嶽》選自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20課,本篇課文是一首詩歌,是現存杜詩中最早的一首。這首詩透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讚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表達了詩人不畏懼困難、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學習本詩,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瞭解杜甫在不同時期的不同創造風格和杜甫寬廣的心胸和凌雲的壯志,體會杜詩的高妙。

  二、說學情

  我的教學物件是七年級的學生,學生從小就背誦詩歌,但是對詩歌的鑑賞,能力還稍顯不足。她們已經接觸過杜甫的詩歌,對杜甫有了一定的瞭解。大多數學生只聽過,沒有親眼見過泰山,但是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世界還是有著一顆強烈的好奇心,因為有了一定的詩歌學習基礎,再加上教師的適當引導,學生能夠理解這首詩歌的內容,本課的重點是教學生如何分析詩歌。

  三、說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反覆朗讀詩歌,理解詩歌大意,背誦詩歌。

  2、透過賞析詩歌,提高學生詩歌鑑賞能力,解讀思想感情的能力。

  3、領略泰山雄偉神奇的景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同小組討論和朗讀,重點解讀“望”。

  教學難點:領略泰山雄奇的景色,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我將引導學生採用以下的教學法:朗誦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情境體驗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一堂好課,必然有一個漂亮的匯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本節課我將以“泰山”為切入點,從詩歌入手,吊起學生的胃口。具體來說,我會這樣匯入:“五嶽歸來不看山,泰山歸來不看嶽。”泰山自古以來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我國跟泰山有關的文化也深深地影響了我們。有的同學可能登泰山遙望過遠方,也有同學並沒有去過。無論去過與否,今天我們跟大詩人杜甫一起去《望嶽》吧!

  這樣匯入,可以介紹泰山的地位,引用詩句,也使學生受到文學的薰陶。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

  於詩歌而言,朗讀是最好的學習方式,“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很多教師難以講解出來的意境、心境等,在反覆朗讀、體味下就可以神奇般地解決。我先讓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自由朗讀詩歌。注意朗讀的停頓、語調等,糾正讀音。

  然後,我介紹寫作背景。讓學生明確這首詩是杜甫二十四歲的時候所作,當時的詩人過著一種不羈的漫遊生活,北遊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這首詩就是在漫遊途中所作。為後面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礎。

  最後,透過播放名家範讀,學生自主疏通詩意。瞭解詩歌大意。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就是深入地和作者對話,深入地跟文字對話。在這一部分,我會透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圍繞“望”這個字對詩歌進行解析。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深度思考能力,我先引導學生找到詩眼——望。然後找找詩人“望”到了什麼,接著,利用情境體驗法,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杜甫,對所望到的景色進行描述。既鍛鍊了學生翻譯詩歌,又加深了學生對詩歌內容的`記憶好理解。最後引出虛實結合和詩人所表達的凌雲壯志。這首詩前六句寫景,後兩句寫作者的胸懷的理想。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整個過程中,注重朗讀,運用不同的朗讀方式,讓學生多讀多體會,以讀促悟,以讀帶動學生的分析鑑賞。

  這樣設計,學生能夠從一個較小的角度切入,把這個角度研究透、研究深,進而能夠欣賞全詩的內容,分析手法,體會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延伸作業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課堂教學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而是為了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活學活用。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結作業環節設計為:

  拓展延伸,學生觀看泰山的照片和影片,思考:在歌頌泰山的詩歌當中,這首詩被看作是頂峰,你覺得這是為什麼呢?談談喜歡這首詩的理由。學生可能會提出講求煉字,富有哲理美,虛實結合等妙處。

  最後,我會總結:“觀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情溢於海。”古人登山觀海確實均有一番感慨,寫景精彩,抒情動人,說理韻味深長。今後,我們在鑑賞詩歌的時候,可以從不同角度,結合詩人的經歷和寫作背景進行理解。並佈置作業:背誦本詩。把本詩改寫成一篇500字的散文。

  透過以上環節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學生學有所獲。

《望嶽》公開課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的詩感時傷世;他的詩憂國憂民;他的詩沉鬱頓挫;他的詩也壯志豪情。他就是被尊稱為“詩聖”的杜甫。

  一、說教材

  在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收集了他的三首詩,這就是我本課的說課內容----《杜甫詩三首》。這三首詩都是歷來膾炙人口的名篇,學習本課學生對詩歌的形式特點會有進一步的瞭解,也對我國古代詩詞名篇多了一分認識。學生還能逐步感受杜甫在不同時期的創作思想,並接受詩人人道主義精神的陶染。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促使學生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知識和能力目標

  1、掌握古詩的主要內容,理解詩意。

  2、深入體會古詩詞的韻律,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透過查閱資料,瞭解作者、作品。

  2、透過設疑、點撥、討論,寫作等方式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情感。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體會詩人蘊含於詩句中的豪情壯志,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詩的思想感情,把握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則是引導學生進入意境,體會詩人情感。

  三、說教法學法

  埃德加·富爾曾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葉老也說:‘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

  我力求做到:創設情境→網路互動→知識內化→拓展深化

  讓學生達到:初步感知→自主探究→個性展示→即興創作

  四、說教學程式

  第一課時-----《望嶽》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1、多媒體顯示: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世上瘡痍,詩中聖哲。

  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

  2、走近杜甫,背景介紹(由學生展示有關文字資料)透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收集資料、交流合作的能力。

  3、初讀全詩

  學生對照註解,自讀自悟,展示圖片,創設情境氛圍,讓學生領略到詩人蘊含於景物中的凌雲壯志、萬丈豪情。

  〈二〉、網路互動,自主探究

  1、向學生們推薦網站,引導學生自主瀏覽。

  2、聽配樂朗讀,再次把學生帶進詩的情境中。

  3、合作探究:

  你們能談談對《望嶽》的瞭解嗎?(讓學生帶著問題再次走進課本,小組合作探究。)

  4、師生共同配樂朗讀。

  〈三〉、知識內化,個性展示

  1、這一環節我出示古箏、笛子、琵琶這三種樂器(多媒體顯示),讓學生從中選出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樂器來配合這首詩。並說出:為什麼你要選這種樂器?來一個個性大展示。(讓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學生的思維得到縱情放飛,最後教師作綜合點評,這樣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欲都得以高漲,使課堂氣氛燃起熊熊之火。)

  2、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誦興趣,我又組織全班同學分組競賽朗讀。

  (至此,課堂教學達到高潮,學生真正做到了在誦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誦讀。)

  〈四〉、拓展深化,即興創作

  情景作文,模仿青年杜甫的口吻,把《望嶽》改寫成一篇敘事寫景的散文,在悠揚的笛聲中學生文思泉湧。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回顧本堂課的教學,我主要讓學生在情境感悟中體味詩人的酣暢豪情;在網路互動中重獲立體的語文世界;在自主探究中構建自己的詩歌鑑賞;在反覆誦讀中展示學生的個性與才華,從而營造出一種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使自己努力成為一名新課改的實踐者和執行者。

  以上就是我這節課的全部內容,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教學反思

  透過《望嶽》這堂古詩歌教學,我也發現以下弊端:

  1、形式與內容和諧統一才是完美

  這堂課,我開發了網路、音響、錄音磁帶等多種課程資源,但我本人對課件的製作不夠熟練,詩歌內容和課堂內容是美的,但課件的配製未能與課堂內容起到助燃作用,僅是一種點綴。個別學生未能準確選出合適的曲目,這就要求我自己不僅會教語文,還需提高藝術修養,對學生進行音樂方面的指導,因為文藝不分家。只有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音樂的魅力,他才會自覺地把詩歌和音樂完美結合起來,從而領悟到純文學和流行音樂互相融合的精妙。

  2、探究問題,不迴避困難

  反思起來,我在詩詞格律等方面還憑習慣直接給了知識,而沒有透過探究學習掌握。在備課時,我考慮到課堂時間的問題和詩詞格律難度大的問題,決定在課堂上對此不作過多探討。雖然在課堂引導學生歸納古詩詞的特點,為下一步的仿寫作準備、作指導。大部分學生答出了古詩詞的特點,但在仿寫詩歌時並不能很好的運用詩詞的知識。我認為課後還需給學生講清楚詩詞的平仄押韻的要求,雖然這不在《課程標準》要求之內,但根據學生需求,適當讓學生了解一些語文知識還是必要的,否則將給學生留下誤區。

  雖然這堂課結束了,但時常聽到學生吟唱自己譜曲的古詩詞,在作文中看到學生恰倒好處的仿寫一兩句古詩,我感到很欣慰,從這個角度來說,採取吟唱、仿寫的方法來教古詩是可行的,是深受學生歡迎的。同時我認為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給了教師一個更為廣闊的天空,給了教師展示教學個性的平臺,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更為自由的空間,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到與同伴合作探究的快樂,體會到自己自主學習獲得成功的幸福。一位語文教育前輩曾說過,在學生的幸福中,我們感覺到自己生命的延續;在學生的快樂中,我們深深體會到自己語文教育的成功。我以此來勉勵自己。

  附錄:《望嶽》擴寫

  久仰泰山大名,自古以壯麗巍峨聞名。大唐這片沃土上的山河,總能激起我心中那股高昂的澎流。今日有幸一覽泰山風采,更是按耐不住心中的激情。一路走來,到齊魯地區內便望見了泰山的衣角,隱約在前方,碧綠一片,與天際交接處,彷佛交融在一起,分不清你我。素來只聞泰山高大雄偉,如今眼前連亙蜿蜒、青色映城的山脈,讓我莫名有種想敞開心懷的衝動。一座山讓人感覺高大的時候,不只是登頂之刻,當你在遠處眺望它時仍感壯闊,它便真正做到了“高大雄偉”。路程繼續往下走,泰山真的近在眼前了。

  比想象中的高聳還要甚之,意志不強者必感高不可攀。遠望而去它像一個巨人般,堅忍篤定,高大卻不單薄,也有穩如巨人的沉穩之心。這種壯麗之美,是其他山河所不能媲美的。似道家深不可測的陰陽八卦,由於地勢方位,泰山分為陰陽兩面,南面青色如許,北面神秘莫測,加上山中密佈的青松綠木,彷佛使人置身一個奇幻美麗、集壯美與秀美於一身的仙境。不得不說,老天也如此偏愛泰山。不得不停下腳步,仔細聆聽鳥語花香的自然之聲,但卻只能聞其聲不見其形。小巧的鳥兒即時從前方飛來,人的視線也很難捕捉到密佈樹木中它的身影。在泰山面前,一切顯得如此渺小。向上仰望,山頂朦朧在雲裡霧裡,高深莫測,卻沒有引誘人“一步登天”的衝動,反而讓你深感沉穩,心胸震盪,認清自己的輕浮渺小,懂得需要腳踏實地地接受考驗。我只有在此感慨,在此敞開心懷。再優美的句子也描繪不出與泰山交心時震撼純樸的感受。

  今日雖只是觀望此山,但所獲感受頗為震撼我心,每個人的一生究如泰山,所將承受的磨練往往會比想象中高大,我們則需沉穩堅強,勇敢面對。終有一天,我會登上這巨山之巔,我堅信,堅毅地克服重重困難後,必能看到眾山拜倒腳下的壯景。我也將像泰山般,驕傲的屹立在我的人生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