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彙編六篇

中班科學教案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彙編六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近來,我發現很多幼兒都喜歡動物,對動物也有著自然特殊的情感,他們喜歡小動物,樂意於小動物親近;小動物們都有各自的尾巴,可它們長的什麼樣?有什麼用?卻是幼兒平時非常容易疏忽的。為了進一步增加幼兒對小動物的認識,透過"找尾巴"來開展此活動。

  活動目標:

  1在看看、猜猜、想想的過程中認識各種動物的尾巴

  2鼓勵幼兒仔細觀察並大膽想象,能發現問題並提出疑問。

  3幼兒能在探索中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物的尾巴。

  2ppt動物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課件尋找動物的尾巴。

  師:小朋友們,昨天老師在電視上看見一個新聞,新聞裡面的記者阿姨說:動物園裡發生了一件事情,小動物們的尾巴不見了需要小朋友們的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尾巴。

  師:我們來看看師那些小動物調皮把尾巴弄掉了。

  小結:教師和幼兒一起幫助小動物找尾巴

  二、讓幼兒觀察圖片。(ppt)

  1出示圖一:小松鼠師:小朋友們看看這是什麼動物呀?,他的尾巴像什麼?(雨傘)

  2出示圖二:燕子師:這是什麼動物呀?他的尾巴像什麼?(剪刀)

  3出示圖三:金魚師:這是小金魚,小金魚的尾巴像什麼呀?(扇子)

  4出示圖四:蜻蜓師:小蜻蜓的尾巴像什麼呀?(竹竿)

  三、說說那些動物的尾巴本領大。

  師:剛才呀我們看到了那些動物呀?這些動物們的尾巴都想什麼呀?他們的本領大不大?

  四、活動結束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去動物園裡看看還有誰的尾巴本領大呀?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各種洗餐具的方法。

  2、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事先請幼兒在家觀察大人洗碗,瞭解洗碗的過程和方法。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說一說:

  1、吃過飯菜後,你的碗和盤子乾淨嗎?

  2、碗和盤子髒了怎麼辦?怎樣才能把碗和盤子洗乾淨?

  3、爸爸媽媽是怎樣做的呢?

  二、引導幼兒觀察閱讀幼兒用書《清潔小妙方》。

  1、向幼兒介紹畫面內容,讓幼兒看圖比較:用清水洗盤子還是用洗米洗盤子乾淨?

  2、向幼兒介紹畫面上洗盤子的各種小妙方,讓幼兒觀察比較洗滌後的神奇效果。

  三、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

  1、覺得那種洗碗的方法比較節約水?

  2、你喜歡哪種洗碗的方法?為什麼?

  3、你還知道哪些生活中的小妙方?

  四、進一步擴充套件經驗:

  在我們日常環境中,還有許多地方要大家關注,需要大家維護。生活中很多就像洗米水一樣,有不同的用處,你還知道哪些很有用處的東西。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動物,是幼兒所喜愛的,也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幼兒對動物有很大的探索慾望。同時中班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還有所欠缺,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因此我藉助《昆蟲捉迷藏》這一活動,一方面讓幼兒瞭解一些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激發幼兒探究動物積極思考的願望。另一方面,引導幼兒透過 “動物捉迷藏”的遊戲,幫助幼兒掌握一些自我保護的技能,提升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目標】

  1.瞭解一些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2.掌握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昆蟲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的原理及方法;

  難點:理解保護色,知道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

  【活動準備】

  PPT、保護色前期準備、圖片五組、黑板;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你們玩過捉迷藏嗎?捉迷藏怎麼玩?(其他人躲起來,一個人去找)

  2、有一些昆蟲想和你們玩一玩捉迷藏的遊戲。來看看你們認識它們嗎?

  二、基礎部分

  (一)播放PPT:引導幼兒認識昆蟲。(蚱蜢、知了、花螳螂、枯葉蝶)

  (二)昆蟲捉迷藏。

  1、你們現在都認識了這些昆蟲,那讓我們來找一找它們都藏在了什麼地方吧!

  2、還有許多昆蟲也很淘氣,也藏了起來,我們來看看這幅圖上藏了哪一隻昆蟲?

  總結:原來枯葉蝶也跟花螳螂一樣利用保護色來保護自己的。

  3、你們的眼睛可真厲害,還有一隻昆蟲也藏了起來,我們找找看。

  今天,我們瞭解了一個新的本領,叫做“保護色”。誰來告訴大傢什麼叫做保護色?(利用與自己顏色、形狀相近的地方躲避敵人叫做保護色)

  (三)幫助昆蟲藏一藏

  1、還有一些昆蟲不知道自己該藏在什麼地方,讓我們一起幫它們藏一藏吧。

  2、幼兒操作,教師輪流指導。

  3、進行活動小節。

  總結:原來,你們都是利用保護色的方法幫小昆蟲們找到它們的藏身之處的。

  三、本領遷移

  (一)不僅昆蟲會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之外,還有一些動物也會利用保護色來保護自己,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

  (二)播放動物PPT

  1、貓頭鷹:你看誰藏在這裡了?它又是怎麼保護自己的呢?

  2、雷鳥:它為什麼要躲在雪地裡?

  3、變色龍:這是誰?它為什麼躲在這裡?

  4、我們人類要保護動物。

  5、那我們又是怎樣保護自己的呢?(看看衣服、鞋子、眼鏡、帽子)

  四、結束部分

  其實,我們玩捉迷藏的時候也可以用保護色的方法保護自己,活動結束後,請小朋友們想一想,我相信你們都有自己的想法,下午小朋友和我一起來分享你們的好方法好嗎?

  五、活動延伸

  在圖書區投放相關圖書、資料,讓幼兒繼續瞭解動物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依據中班幼兒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體現了“整合”的設計思想,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幼兒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幼兒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活動中注重讓幼兒在遊戲中探究,豐富體驗,給幼兒較充分的發展機會。也藉此活動幼兒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技能。但由於前期幼兒對昆蟲的瞭解還不夠多、不夠深入,他們在活動時對有些昆蟲的生活習性還不是很瞭解,有些幼兒沒有找到躲藏的昆蟲。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將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提供更多的機會,注重生活經驗的積累。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目標

  1.讓幼兒知道風、雨、雷、電是自然現象,不必恐懼和害怕。

  2.培養幼兒對自然現象的興趣。

  準備

  1.事先讓家長帶幼兒觀察有關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

  2.錄有颳風、下雨、打雷聲音的錄音帶《奇妙的聲音》及《電閃雷鳴》錄影帶。

  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聽錄音《奇妙的聲音》。幼兒閉上眼睛,認真聽錄音,並說說聽到了什麼聲音?

  2.教師引導幼兒看錄影,瞭解颳風、下雨。閃電、打雷是自然現象。

  3.幼兒兩人一組,分別討論和分享:剛才看到了什麼?喜不喜歡?

  4.教師引導幼兒總結。在我們的生活裡,天氣經常變化,有時會颳風,有時會閃電和打雷,有時會下雨,雨後還會有彩虹,有時還會下雪。這些都是自然現象,不要害怕,要想知道為什麼,長大了可以去探索這個奧秘。

  建議提供一些有關自然界其他現象的圖片,如霧、霜、冰等,放在自然角,供幼兒自由觀察。

  反思

  對於雷雨天孩子們還是比較熟悉的,只是關於雷電形成的過程不知道,在聽老師講解的時候,孩子們都聽的很認真,我將重點放在雨點的形成上,孩子們很快就明白了。在自我保護上我們採用了情景表演的模式,更深一步的加大孩子們的自我保護經驗。目標1、2大成效果較好。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透過操作讓幼兒知道種子的結構和各部分的名稱。

  2、學習實物(圖片)與文字的配對。

  3、激發觀察力、探索精神和提高做事的順序性。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1、各種泡漲的種子(豆),每個幼兒一個裝種子的容器。

  2、四色卡紙若干,種子各結構的字卡(不同顏色底版),種子結構分類操作卡片,種子的三步卡。

  3、作業單:種子的結構。

  【活動過程】

  一、引導觀察,激發興趣

  讓幼兒觀察種子,說說對種子的認識及瞭解。

  師:“小朋友請你們摸摸、看看我們的肚子上有什麼?(肚臍)那現在,請小朋友看看,你們容器裡裝的都是些什麼種子?它們身上有沒有“種子的肚臍”?或者還有些什麼?”(根據已有的經驗,讓幼兒自由說說這些都是什麼種子,幼兒爭相回答,發表自己的看法。)

  師:“你們知道你們容器裡的種子裡面有什麼?它們每一個結構名稱叫什麼,你們知道嗎?

  二、自由觀察、探索種子的結構。

  (一)幼兒自由觀察、探索種子

  1、師:“你們每人選自己最喜歡的種子,看看它身上有什麼?老師可提醒孩子把種子剝開看看裡面有沒有東西?(見圖1、圖2)(幼兒自由觀察、探索)

  2、師:“請孩子把種子剝開的後,每一部分分別放在不同顏色的四張紙上。”(見圖3)

  3、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都把種子剝成了幾部分?”(四部分)

  (二)認識種子各部分的結構(見圖4、圖5)

  1、師:剛才我們把種子都剝成了四部分。現在我們每人再拿起一顆種子,在看看我們手上的種子是否還能剝開四個不同的部分。

  2、師拿起一顆種子說:我們先看看到種子外表有什麼?(一個小白點)告訴幼兒這小白點叫種臍。(出示種臍字卡)師:現在我們都把種臍剝放在字卡下方。

  3、師:現在我們看到外面的這一層是什麼呀?(種皮)老師出示種皮字卡讓幼兒認識,讓幼兒把自己手上種子的外面的皮剝下來,放在字卡下面。

  4、師:現在我們再把這光滑的種子輕輕的剝開,我剝開後發現裡面還有個小小的胚芽,看看小朋友手上的種子有沒有?(胚芽)老師出示胚芽字卡讓幼兒認識,讓幼兒把胚芽剝下來,放在字卡下面。

  5、師:現在看看剩下兩個象什麼呢?引導幼兒:“葉子”。師:那就是種子的子葉,老師出示字卡,認識後,讓大家都把子葉放在字卡下方。

  6、大家看著字卡和種子各部分的結構,認一認。(有興趣的幼兒可以再次剝種子與種子結構分類操作卡配對)

  三、活動小結

  1、師:“現在,你們認識種子各結構的名稱了嗎?。”讓幼兒再次對種子結構的認識,老師說種子的結構名稱,幼兒指出,或老師指種子的結構,幼兒說出其名稱。(見圖6)

  2、師:“請小朋友回家再找找各種種子,看看它們是不是每個種子都有種臍、子葉、胚芽呢?”

  3、種植實驗:師:“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如果我們把種子的.一部分去掉它還能發芽嗎?”

  四、延伸活動:

  在科學文化區投放:

  1、種子結構(實物)字卡配對(見圖7)

  2、種子的三步卡(見圖8),

  3、紙張作業單(見圖表9),供幼兒區域活動時選擇操作。

  【活動設計反思】

  本次活動用的材料——種子,是來自人們現實生活中的常見的物體,但對幼兒活動來說卻有很大的吸引力。結合中班幼兒的能力發展水平,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在透過幼兒自己動手操作,觀察和探索種子的結構上。

  活動中,我首先讓幼兒透過自己先觀察、動手剝種子,來提取和啟用他們原有的生活經驗,引發幼兒活動的願望。接著,我們反覆自己剝種子,讓幼兒在反覆的親身體驗中,積極的探索。從整個活動來看,大部分的時間是孩子們在活動(動手、動眼),在透過觀察、探索的活動來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經驗。透過自己觀察和操作,幼兒知道種子的結構和各部分的名稱。幼兒在實踐中激發觀察力、探索精神和提高做事的順序性。同時,該活動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目標:

  1、使幼兒認識瞭解沙的特性。

  2、透過玩沙活動,感受玩沙的樂趣。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透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重難點:

  感知和探索沙的特性。

  過程:

  一、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幹沙的特性:

  1、用小筐子分離出小石子和細沙,並透過觸控、抓捏感受和體驗沙細小的特點。

  2、用吸管吹一吹乾沙,體驗幹沙輕的特點。

  3、把篩出的細沙倒入塑膠杯中,透過觀察和攪拌體驗沙不溶於水的特點。

  4、尋找寶藏-一透過用手扒開沙子找玩具的遊戲。體驗幹沙鬆軟的特點。

  二、體驗幹沙與溼沙的區別:

  1、愛喝水的沙-一往沙箱中加水,用手感知幹沙與溼沙捏合上的區別,即幹沙輕,不易捏合;溼沙重,易捏合。

  2小組造型活動,體驗溼沙可以任意造型。

  三、談話、討論,瞭解沙的用途:

  1、交流關於沙的用途:沙紙、沙畫、沙球、沙包、沙漏等。

  2、害處:沙塵暴、河流泥沙、沙漠等對環境的危害。

  延伸:

  一、沙能不能種路物:

  提供兩盆植物(一盆用泥,一盆用沙),提出管理要求:每天給於一定的陽光;澆同量的水,一週施一次肥;每組做好紀錄。

  二、製作"七色彩泥"。

  在細紗中加入水和顏料,混合攪拌,把沙染成多種顏色的沙,然後將彩沙晾乾,分層裝入或分色裝入物色透明的器皿內。

  三、製作"沙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