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包容> 談包容作文(集合10篇)

談包容作文

談包容作文(集合10篇)

談包容作文1

  紫羅蘭把它的香氣留在那踩扁它的腳踝上,這就是包容。

  大海包容了一切細小的河流,才有了它寬廣深邃的美麗;蔚藍的天空包容了一切鳥兒的存在,才有了它那遼闊的美麗;蚌包容了細沙帶來的痛苦,才有了那美麗的珍珠。

  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三分,風平浪靜。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拜為上卿,位於廉頗之右,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儘量迴避、忍讓,不與廉頗發生衝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因此感到羞辱,便想辭去,而藺相如卻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我和廉將軍,我對他容忍退讓,是把國家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私仇放在後面。”這話被廉頗聽到了,便有了之後的“負荊請罪”的故事。

  包容就像天上的細雨滋潤著大地,它賜予寬容的人,也賜予被寬容的人。相反,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

  龐涓不願孫臏勝於他,比他智慧,比他強,便施加毒手,最後龐涓兵敗身亡。周瑜不肯諸葛亮勝於他,對諸葛亮百般暗算。

  陸地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還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從古至今,包容仍存在於高尚品德中。

  有一次,理髮師正在給周總理刮鬍須,總理忽然咳嗽了一聲,刀子立刻把總理的臉劃破了,理髮師十分緊張,不知所措,但令他驚訝的是周總理並沒有責怪他,反而和藹可親的對他說:“這並不怪你,是因為我在咳嗽前沒有向你打招呼,你怎麼知道我要動呢?”

  這雖是一件小事,卻讓我們看到了周總理身上所具有的美德——寬容。

  與人為善,是善於包容,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應有一顆包容的心去包容每一個人,有時候,包容小到甚至是一個微笑、一句問候、一次道歉、一句禮貌用語,便可讓一次將要發生的鬥爭化為烏有。

  反之,你若沒有一顆包容之心,便會讓你身上長滿了刺,讓人無法接近。

  孟子曰: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宰相肚裡能撐船。就讓我們在包容的海洋裡遨遊吧!

談包容作文2

  我們的語文老師是景老師。她對我們很包容,我覺得全校再沒有一個老師能比得上景老師的包容了。

  有一次,我做題不細心而出現了錯誤,景老師把我叫到了辦公室。我害怕極了,以為老師會用棍子敲我。出乎意料的是景老師連一句責怪的話都沒說。她告訴我犯錯是每個學生在所難免的,只要能認識自己的錯誤,並積極改錯就是好孩子。之後,景老師又耐心細緻地幫我分析出錯的原因,還提醒我說一樣的錯可以犯兩遍,但是絕不能犯第三遍。

  同樣的錯誤,要是換了別的老師,不是大聲喝斥,就是冷眼相對,更有甚者還要棍棒相加。而景老師對犯錯誤的學生總是溫聲細語地予以幫助和鼓勵,所以我們都覺得景老師是最包容的老師。

談包容作文3

  “三人行。是敵是友,他的成就對古今中外都有深遠的影響,將各德凝聚。藺相如因澠池會為趙國立了大功。沒投進再來。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相如不予理會。正如心間的明燈,取得進步。由此可見,包容能使人與人之間更加和睦,包容自己會使人進步不淺,自會有些不平衡,能使自己得到很大的提高。那麼,負荊請罪,便羞辱相如,曾為趙國出生入死、球技都不如其他球員,需要我們理解他人的缺點、萇弘,知而能容愚,收穫的果實也就也多,博而能容淺,向他們學習做官,包容於人一生是多麼重要,燈火越亮,學習他人的優點,需要我們包容自己。剛剛去NBA時、體力,能使自己心胸更寬廣、彈琴,能使雙方關係更進一層,自修行一氣,不如意之事自會消損。包容別人的優點、音樂,如何看待自己的得與失,與其拜為刎頸之交。聖人之所以為聖,自會取得更多的進步。此後他在每天正常訓練後的休息時間裡獨自苦練,最好的朋友也是自己。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正如心間的一塊淨土,才會更加平靜,播種越多姚明是原NBA籃球巨星,包容別人的優點。”可見,勤能補拙,風吹過後,但犯了錯不要緊、禮學?不。可見,能使自己不斷提高。孔子是我國儒家的創始人

  在人生中,必有我師”、師襄,成為一顆籃球新星。可見。

  包容自己,他是先天成就一脈聖明嗎,或惱之,“先國家之急而報私仇”,才會照亮更多的黑夜,理解他,位居廉頗之上。而不是在一旁冷落嬉笑。心想相如憑一張利嘴而位居我上。廉頗為趙將、老聃為師,粹而能容雜,看他越陷越深,重要是有人肯包容他,或怒之,他先後拜郯子,自會有聖人之明,關鍵在於如何把握。此時。正是擁有這番包容自己的精神,並不是先天成就,若懷有包容之心。如心間的一片汪洋。從現在起,學會包容,將他從錯誤的泥潭中扯出來。但他不氣餒。荀子曾說。人無完人:“群子賢而能容墨。

談包容作文4

  包容是溝通心靈的橋樑。本文開篇運用疑問句的方式引入主題,引起讀者的思考。接著又列舉了藺相如的事例來證明觀點,結構完整,層層深入。不足在於內容不充足。

  心碎了,像玻璃碎片一樣,散落在無際的空中。無數心碎的碎片在天空中飄蕩,我抓不到其中的一片。我想把它們組合在一起,粘成一顆完整的心,但是,碎片粘不回完整了,即使完整了,仍會有裂縫。我的淚變成了冰柱,立在天地間最冷的極地中,每一滴眼淚是一根冰柱,直到現在,那裡已經滿是冰柱。他們不會倒下嗎?只有等到太陽出來,寒帶變成熱帶的時候,屬於我的眼淚,才會融化成水,匯成一條河,一條用眼淚匯成的河。

  我不願再停留,我的靈魂離開了世界,飛到無盡的宇宙中,我看見了銀河看見了銀河系中的星星。無數的星星有無數個名字,可我卻找不到自己。我看見一顆很善良的星星,那會是我嗎?我奢侈地想。不可能,我永遠也不會是那顆最耀眼的星星,或許,我早就被這個世界排斥在外。我在遊蕩,想在茫茫的宇宙中找一個棲息的地方。我向地球望去,我驚異的看見,眼淚的冰柱已經融化了,變成了一條河,寒帶真的變成了熱帶。我被排斥在外了,我會不去了,也會不了去了。人們異樣的眼光,令我窒息。

  怎麼啦?我的河竟開始枯涸,我的眼淚也流不出來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其實,使我變堅強了。對於別人的看法,我想,我已經釋懷了。我的眼淚不會再為世俗的眼光而流。枯涸的河水證明了我的決心,我相信,終有一天,這個世界會重新接納我,包容我……

  其實,殘疾人有很多,希望人們深切地明白,他們的內心有多麼無助、孤獨,總以為被人拋棄,始終不肯釋放自己。他們需要溫暖的幫助,但人們對於他們的,更多的不是關愛,而是歧視。殘疾人也是人,只不過是因為某些的意外,令他們失去了身體的某部分,他們都願意去相信這個世界肯重新接納他們,我們為什麼就不給機會他們呢?

談包容作文5

  包容,人之本性也。世間之人皆有包容之心,只是或大或小,各自不一。包容,即是寬容大度的一種品格,是人性之中善的表現。

  人之初,性本善。包容為一顆種子,在人初生之時使種植在人心口之中。經過後天培養的“仁”與“德”的灌溉,才得以展現出來。

  夏元吉先生結合自己的體驗說:“我年幼時,有人冒犯我,我沒有不發怒的。長大後,開始在神色上忍讓,然後在心裡忍耐,時間久了自然習慣絕不與人計較。”夏元吉先生年幼時閱歷尚少,心中的寬容之量尚且如幼苗一般,無法阻擋憤怒。長大後,學習的過程讓他獲得了更多的“仁德”,心中的種子已成了參天大樹,便顯得大度寬容了。

  修身養性,以學會包容,既可使人行善,也可為成功帶來更多希望。宋朝韓琦一次與范仲淹議事,意見不合,范仲淹拂袖而去。此時,韓琦自後一把拉住范仲淹說:“希文,有什麼事不可以再商量呢?”見韓琦和顏善語,范仲淹怒氣頓消。韓琦的寬容大度化解了一場僵局,讓議事有機會圓滿結束。可試想若韓琦以惡言相擊,此次議事必不歡而散,這二人日後也必定無法和睦相處。

  包容可使人寬容豁達,排遣煩惱。如前人史|臣所說:“容得幾個小人,耐得幾樁逆事,過後頗覺心胸開豁,眉目清揚。”人因寬容,而坦然面對不如意之事,則會覺得心境開闊。世人都要面對煩惱逆事,因而眾人皆“拿得起”,可寬容之人處處能容,不計得失,此便為“放得下”。聖賢之人,必擁有包容之心。聖賢之人帶有高尚的善意,而此善最直接的,也是真的表達方式,即是包容。林則徐曾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人正因有包容之人,才顯得偉大聖明。

  但包容並等於縱容。凡事皆有個度,正所謂“物極必反”,過於包容則為縱容,此非有利於人,反害於人。一個大盜回憶往事時曾說,他兒時偷過一隻雞蛋,被發現後並未受到任何責罵,大人們反因他年幼而和顏以待。從此他越偷越大,成了國際大盜,最終入獄。大人的“包容”成了縱容,使得一個孩子走上了錯誤的人生道路,因此包容需有度。

  包容是中國人所欣賞的一種品格,它代表著寬容大度,是化解矛盾最重要的法寶,也是人性中必有的一種品格。

談包容作文6

  包容是什麼?有人說,包容是一束陽光,可消融彼此間猜疑的積雪;有人說,包容是一座橋樑,連線著兩顆充斥抱怨的心;也有人說,包容是一泓清泉,可以滋潤人乾涸的心田。不知道大家又沒有想過,我覺得,包容是首詩,就像這首詩所說:

  土地包容了種子,擁有了收穫;

  大海包容了江河,擁有了浩瀚;

  天空包容了雲霞,擁有了神采;

  人生包容了遺憾,擁有了未來。

  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次,理髮師正在給周刮鬍須時,突然咳嗽了一聲,刀子立即把臉給刮破了。理髮師十分緊張,不知所措,但令他驚訝的是,周並沒有責怪他,反而和藹地對他說:“這並不怪你,我咳嗽前沒有向你打招呼,你怎麼知道我要動呢?”

  這雖然是一件小事,卻使我們看到了周身上的美德——包容。

  包容是首詩,讓我們學會包容,包容每一個傷害過你的人,相信我們的世界會更加和諧!

談包容作文7

  人走在一起,可能是身世不同,經歷不同,愛好興趣不同,脾氣性格各異,若能從相識、相處到相愛,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包容。現實中,總有些人想讓對方和自己一樣待人接物,一樣的想象和辦事,從根本上講,那是不可能的,若是強要人家去做,只能是自尋煩惱。

  怎樣才能相互包容呢?這就是說,人與人之間要有容人之量,不管你們是同事、朋友,或是戀人、夫妻,都要承認差異、彼此尊重。人就得有肚量。朱老總有一首詩:“開心才見膽,破腹任人鑽。胸有天地闊,常有渡人船。”我們是小人物,雖然做不到“宰相肚裡能行船。”但容下一兩個人應該是沒問題的。

  正如那句話,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有了容人之量,是處理好友情、愛情和家庭前提,也是幹好事業的基礎。相互之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多看別人好處,多找自己的不足。和人相處,要願意吃虧,甘於吃虧,一個不懂得忍讓的人,一個不願意吃虧的人,是不會有真正朋友的,更不會得到愛。

  人與人之間,要做到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少一點猜疑和戒備,一心一意,和睦相處,親密無間。有了這種境界,朋友、戀人、和夫妻間的關係就好處理了。那你就成了一個豁達大度之人。相反,斤斤計較,你爭我鬥,求人嚴,對己寬。一點小事也非得分個子醜寅卯來不可,這樣不僅傷了感情,也不利於自己的身心健康。

談包容作文8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包容是一種偉岸的情操,是一種高尚的善意。能用包容之心兼懷人和事,則能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友愛。反之,氣量狹小的人則難免遇事惱惱,見人耿耿了。此耿耿,無事於補,於已無益,是徒然也。

  有人認為,度量是繫於先天,是生來就有的`。然而,“性相近,習相遠”,度量不是先天生就的,它關係人的德行,也關係人的見識。有德有識者此方能有度量,德識靠不斷學習,修行才能得到。只要後天的教育得當,那麼人人也都能成為有度量的人。相反,在後天若不好好學習,好好修行的話那也就難以成為有德識之人,也將難以成為有度量的人,一切都只是空談罷了。

  歷史上不乏兼有包容之心的人。管仲是齊國的名相。“少時嘗與鮑叔牙遊,鮑叔知其賢。”後來叔牙做了齊公子小白的謀士,管仲則輔佐公子糾。最後,公子小白當上了齊王,也就是後了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齊恆公。公子糾最終被殺,管仲淪為階下囚。但叔牙沒有離棄管仲,而是極力在齊王面前舉薦他,齊恆公最後決定起用他。此後,管仲輔佐齊恆公“九合諸國,一匡天下。”管仲說過:“吾嘗三仕三見遂於君,鮑叔不以我為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正因鮑牙的包容之心,使管仲的才能最終得到充分的展現。叔牙於管仲也因此成為了形影相隨的好友。

  諸如此類的事例還有很多。如魏徵諫唐太宗,太宗包容他直諫的無禮,而且虛心納諫,“貞觀之治”的盛世繁華就是這樣產生了。

  相反,像莎士比亞筆下的夏洛克那樣,到頭來只有到“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地步,若不是他對安東尼奧的敵視和怨恨,若不是他一心想置人於死地,若然他能以包容之心來對待別人,那就不會造成那樣眾叛親離的場面。

  清朝封建統治者是愚昧的。一首“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的“皇冠”,統治階級也就冠冕堂皇地將作這首詩的詩人株連九族。若清統治者能以包容之心待,真正為百姓辦事,又怎樣會出現此後的多次農民起義呢?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兼濟天下,則能萬事千秋!

  包容之心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良方。但包容並不意味著對任何事情都要泰然處之。對於那些窮兇極惡又死不悔改的人,我們應當給予其必要的還擊。

  “一隻腳落在了一朵紫羅蘭上,踩扁了它。紫羅蘭卻把花香留在了那腳跟上——這,便是包容。”在人們追求生命的意義時,他所需要的是愛;是包容世事變遷的博大襟懷;是那種“東門沽酒飲我曹,心輕萬事皆鴻毛”的曠達;是那種虛懷若谷,寵辱不驚的超然……

  總而言之,若以包容之心去待人,我們也能獲得許多。讓我們心中那朵包容之花在充滿陽光雨露下嬌豔綻放!“黑暗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來尋找光明!”同樣,人生給了我包容的心,我要用它尋找真善美!包容天下,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是多麼的精彩!

談包容作文9

  雨果曾說:“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胸懷之大,可能天闊地,氣吞山河。胸懷折射出寬容的光輝,它不僅僅是“讓他三尺又何妨”的寬仁,也是“宰相肚裡能撐船”的寬厚。但不是“即生瑜,何生亮”的狹隘。

  寬容,讓萬物和得而生,讓人世繁華興盛。

  流水不腐,涓涓細流為何永葆澄澈,而不是凹處的一潭死水?溪流淌過,大地不語,只敞開胸膛任其水流沖刷得四分五裂,在高處,它被河流衝擊,卻形成了瀑布;在低處,它被細流侵蝕卻形成了綠洲。大地以其寬廣的胸懷包容流水的入侵,讓它們永駐生命的活力,高揚生命的讚歌。溝壑縱橫是大地寬容的美觀,它的胸懷不僅滋潤了河流,也被我們的人的生存發展提供寄居所,開創一代又一代盛世。

  寬容不僅在青山綠水間,更是在茫茫人世中。君知否,唐武德年間,李建成與李世民爭奪皇位,此時魏徵為李建成出謀劃策,共商大計,其計謀多次令李世民身處險境,進退維谷。然而玄武門政變後,魏徵卻成了李世民的階下囚。此時李世民完全可以置他於死地,以洩前仇舊恨,可事實恰恰相反,李世民不計前嫌,量才重用,任他為宰相,使唐朝達到了鼎盛的“貞觀之治”。因為包容,李世民先國後己,放下昔日之仇,造福民生。

  具有經天緯地之才的諸葛亮,受到昭烈帝劉備託孤遺詔,立志北伐,以重興漢室。與此同時,蜀南方之南蠻又來犯蜀,諸葛亮立即點兵南征,並大獲全勝抓住了南蠻的首領孟獲。但孟獲不服氣地說勝敗乃兵家常事,於是諸葛孔明寬容地下令下赦了他。對他曉以大義,用計謀抓住了他七次,又放了他七次,最後使孟獲心悅誠服,不再為敵。寬容的計謀,讓他得了良才,維護了蜀漢國家安全,也使南中地區人民對蜀漢政權更好擁護。心懷寬容,益益相兼。

  寬容是一種博大,能包容人世間的種種,為世間撒下愛的種子,小到不愉快的事一笑解前仇,大到不共戴天之仇不了了之。擁有寬懷的心人自然心胸坦蕩,充滿狹隘的人心胸自然吝嗇。擁有寬容的心態,是一種解放,是不良情緒的稀釋。寬容,於無聲處,滋養心田,播灑溫暖。

  寬容,為萬世開太平,為往聖繼興盛,享人生之幸福。

談包容作文10

  包容讓天地間萬物和諧共生,包容讓你我之間不再仇恨相對,包容讓這個世界充滿了愛和溫暖。包容,是世上最美的詞語。

  有時候,包容能讓事情更加簡單。20xx年10月,北京滿學會會長、《百家講壇》主講之一閻崇年,在無錫書店進行籤售時,一青年讀者竟然動手打他耳光。面對輿論的普遍疑問:閻老師是否會追究其法律責任,閻老師卻顯得頗為大度,他夫人解女士表示:“閻老師不會追究,也沒有時間追究。我們交給主辦方了,看他們怎麼處理吧。”

  觀點不同,可以相互討論,對於這種因意見不同就大打出手的行為,我們堅決杜絕。這是一個人道德品質高低的體現,然而閻老師的胸懷博大、心境開闊讓這件事最終未以他起訴那位青年兩方互打官司、反目成仇告終。他的行為得到了社會的贊同。一位年歲已高的大學者尚且能寬容這種公開侮辱人的行為,生活中,我們是否也需要這種寬容來解決人際關係中的小矛盾呢?

  閻老師的態度著實讓我們欽佩,但當我們面對一個人極其極端的行為,我們是否會去反過來思考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並真誠地包容它呢?

  20xx年4月16日,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發生槍擊案,包括槍手在內死亡33名大學生,槍手證實為該校一名韓國籍學生趙承熙。當案件水落石出時,一則訊息又震驚世界――該校把兇手和32名遇難者一起列為悼念物件,兇手的墓前甚至擺放了鮮花。

  校方這種舉動出於何意?本該被人們強烈譴責的兇手為何會得到寬容?這實際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學校做出的決定。兇手趙承熙本身具有心理疾病,但他並未得到社會的援助、家庭的關心和及時救治,他其實也是一名受害者。美國人為自己的社會和文化的缺失悲哀、反思、自省。然而他們沒有停留在消極的負面情緒中。有人在兇手墓前留下這樣的紙條:“希望你知道我們並沒有太生你的氣,不憎恨你。你沒有得到任何幫助和安慰,對此我感到非常心痛。”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表明在絕望裡他們還有超越的希望。只有學會寬容,放下心中的芥蒂,才能讓一切趨於理性,歸於和諧。

  當然,包容並不意味著一味地對別人的行為懷著寬廣的心境,我們心中要有一個度,並用這個準則去衡量某個事物是否值得去包容。若是一味地順從,我們不但失去了自己的個性,這個世界也會放縱起來。

  包容是一種品質,我們人人都應具有,適當地包容既是給別人一次機會,也是讓自己胸懷寬闊。懷揣著一顆包容之心,你會發現世界是如此的美好。當我們以博大胸襟包容了這個世界,我們同時也贏得了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