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包容> 【熱門】包容的作文合集7篇

包容的作文

【熱門】包容的作文合集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包容的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包容的作文 篇1

  葉子用墜落表示換季,我們用忍耐表示包容。季節輪迴,葉子依然順從地飄落。那些錯誤的或者不被諒解的,我們又能不能一再的忍耐甚而包容了?

  每個人都有缺點,像是一根利刺。作為朋友,就不該和旁人一起挑剔和厭惡,只能小心翼翼的不被彼此的刺刺傷。那麼,這些被一直包容的缺點過失,是不是任其“發揚光大”呢?

  現在的獨生子女享受的是父母無微不至的愛。活在掌心的日子,滋長了太多潮溼晦暗、驕縱蠻橫、自以為是、鋪張浪費、嫉妒攀比。衣服褲子鞋,一身行頭能花掉父母一個月的工資。對於父母們來說,這是愛。就這麼一個寶貝,不疼他疼誰?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個比一個嬌貴。到最後,心疼出一個滿肚子懶惰的傢伙。這就是父母們無限包容的“結晶”。

  報紙上,電視上,太多的貪汙受賄,屢曝屢現。工作上有坎兒邁不過了,做錯事了,想飛黃騰達升官發財的,一疊紅包塞過去,再陪上一張笑臉:“包容包容。”應該感慨才對,這樣一個美德詞用得多妙啊!

  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說要有一顆包容的心。到了社會,我們還在學習,鑽研包容的深刻內涵。是是非非,一個簡單的詞語,一個高尚的品德。卻被社會,家庭,我們自己,玷汙得複雜繁瑣,理解得千瘡百孔。到最後,我們自己都忍不住的問:“包容是什麼?”

  包容確是一種愛。

  但這份愛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摻合雜質,要懂得捏準分寸,適度而行。用在對的人對的事上。包容不是一味盲目的忍耐。包容是我們對於那些不小心的過失,不故意的錯誤,真誠的諒解。

  包容,是一種簡單的美德。

包容的作文 篇2

  包容是什麼?包容是一個人心胸寬廣,氣度從容的表現。

  人人都應學會包容。隨著閱歷的增加,隨著書桌上的聖賢之書堆積愈厚,你會發現:你的一句包容的話語,一個理解的微笑,一個大度的眼神,可以為他人,為自己冰釋誤會;使友誼常青;使心情輕鬆愉悅。

  包容在於忍耐。當別人觸怒了你,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有心還是無心,要想使誤會不再升級,不由動口變成動手,你就要去忍。塞萬提斯說:忍耐是一帖利於所有痛苦的膏藥。只有忍耐才會成就一顆博大的心,才會有包容一說。

  包容在於調整心態。包容寄宿在寬廣的心胸中,生長在平等的目光中。它厭惡周瑜那狹窄的心胸,以平和的話語,真摯的感情,去製造友誼,創造快樂,解開心結。

  包容在於換位思考。誤會,誤解,鬥氣不是一方的責任,在於雙方。也許是你一句不經意的話,一個不經意的動作,一個不經意的眼神,傷害了對方的心靈,對方才會表現出生氣,發怒。也許你會覺得他心胸狹窄,也許你會覺得他不值得去交朋友。我們何妨換一個角度去思考,拐一個彎想一想?

  包容不是表面上的原諒,是出自內心的真誠;包容不是別有用心的施捨,是雙方獲益的美德。學會包容,包容者的胸襟才更顯得博大,靈魂更趨於純潔。有了包容,世界將會變得和諧,和平,和氣。

包容的作文 篇3

  我們的語文老師是景老師。她對我們很包容,我覺得全校再沒有一個老師能比得上景老師的包容了。

  有一次,我做題不細心而出現了錯誤,景老師把我叫到了辦公室。我害怕極了,以為老師會用棍子敲我。出乎意料的是景老師連一句責怪的話都沒說。她告訴我犯錯是每個學生在所難免的,只要能認識自己的錯誤,並積極改錯就是好孩子。之後,景老師又耐心細緻地幫我分析出錯的原因,還提醒我說一樣的錯可以犯兩遍,但是絕不能犯第三遍。

  同樣的錯誤,要是換了別的老師,不是大聲喝斥,就是冷眼相對,更有甚者還要棍棒相加。而景老師對犯錯誤的學生總是溫聲細語地予以幫助和鼓勵,所以我們都覺得景老師是最包容的老師。

包容的作文 篇4

  每撞見你那忙碌的身影,我總會為我的年少無知而愧責——題記

  現在的每一個孩子都是在爸爸媽媽的臂彎下長大的,尤其是在小學,孩子們就像爸媽手裡的一塊寶,捧在手心裡呵護著。可是我不是,我總覺得我缺少父母的關愛。

  小學一年級,我就住進了學校的宿舍。爸媽離開那晚,我死死地拉住它們哭喊:“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可是現實終究是殘酷的,你們協同棄我而去。我跌落在地上,狠命地哭,始終沒有看到你們走前,眼角泛起的那晶瑩的淚光。幼時的我是多麼需要你們的疼愛啊!然而我知道,你們是很忙,你們都是為了我能過上好的生活而忙。年幼的我儘管知道這些,卻總是因為小孩子脾氣而吼你們,任著性。

  初一了,我可以不再乘坐小學時的校車了,這使我很興奮。可是幾乎每次來接我,你都是遲到的,總是要讓我等上半小時多,有時候真等煩起來,我又會在車上和你冷戰,不與你給我說的話回應一句,瞥眼看著車後視鏡裡你那雙暗帶失落的眼神,我有些無措,拗著頭倚在車座上。在餐桌上,你又會殷情地為我夾菜,高興地看著我,而我卻又老是愛搭不搭的樣子……

  由此種種,都體現了我的任性與無理取鬧,我是真正的沒有體會到你的用心啊!直到那一次,我真的懂了……

  那是寒假的一天,我受著媽媽的命令叫你吃飯。你的廠離家並不遠,所以一會就到了。映入眼簾的是,你穿著淺灰的.工作服似在修理什麼機器,頭髮雜亂無章,顯得十分狼狽。我湊近叫了你一聲,你應聲抬頭,衝著我笑了,說等會就來。那時的我有些手無足措,飛快地離開了工廠。忍不住抬頭望去,你仍在探頭摸索著,暗黃的路燈卻刺的我眼睛酸澀不已。我想我真的懂了呵!你一直在成長的道路上關注著我,而我卻唯獨忽略了你。

  我現在知道,我是幸福的,我也是爸媽手心裡的一塊寶。漸漸地,我也不再為你的遲到而生氣,我也不再因為你們的忙碌而抱怨。我似乎學到了什麼,哦!是體諒。

  初二這一學期,我又多了分體諒。這是你教會我的,而我也必會把這分體諒從今後延續下去……

包容的作文 篇5

  陳秀蓮

  大自然包羅永珍,無論其險峻秀美;大海匯聚百川,無論其洶湧平緩;時間千姿百態,無論其忠厚狡詐;一切都在其包容。包容也許是一個人面對人生波折或命運的不公最好的辦法。而尚處在青春期叛逆的我,面對一切都顯得自己高高在上,一旦有不滿便要向全世界發洩。

  蟬兒聒噪的夏天,正式令人覺得煩悶的時候,我同往常一樣來到電話亭,告訴媽媽本週來接我的時間。我在一個公用電話前站定,前面還有三四個人,瞥一眼旁邊的小賣部“哦,媽呀,人粥。”不看黑壓壓的一片人,就看那門框上兩扇搖搖欲墜的玻璃門,便可知。不斷地用眼神及面部表情給前面打電話的人“發紅牌”警示,也要十幾分鍾才能輪到我。

  終於,我那張滄桑的電話卡插入還有餘溫的卡槽,我捏起那沾滿汗水的聽筒,食指迅速地在按鍵上蹦跳,前兩次是因為電話反應不過來未能撥通,第三次終於撥通確實無人接聽。我無視後面人給我的“紅牌警示”不甘心地第四次撥通了媽媽的電話,這次中那個人終於接了電話,“幹什麼呢!怎麼總不接電話呀!”我上來先是不由分說地牢騷,媽媽只是說她那邊很忙。“這次12點45來接我,這次家長很多,媽早來會兒吧。”“嗯,行,還有事嗎?”“沒事了,掛了。”但在掛電話的前一秒我剛想起了這次回去要去書店的事,可我話剛說半句,媽媽便把電話掛了。我便迅速地把電話又撥回去“怎麼掛的那麼及時,我這話還沒說完呢!我這打一個電話要排好長時間的隊呢!”“哦,知道了,您還有什麼事呀!請說!”“呃—這次回去我要去書店。”媽媽幽默的語言,讓我慢慢平復了心情,“行了,沒事了,掛吧。”“嗯—行—我等著,您先掛!”“嗯,再見。”然後我便一笑,將聽筒慢慢放下,走出了電話廳。

  走在路上,細細回想這件事,感覺母親對我很寬容,我要是母親,月棗核電話那頭的人嚷起來了,甚至把電話砸了,想著想著便有些愧疚。

  回到家後,偶然聽說,母親前幾日為姥姥的病犯愁,因為姥姥有心臟病,醫院不敢治,媽媽託了許多人,送了好多禮,才有醫院肯治。細算日子,正是前幾天給母親電話的那段時間。

  也許那時她太忙,雖然她沒有用語言傳達給我,但她用親身行動告訴我:要學會博愛,學會包容,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學會包容才能享受人生。

包容的作文 篇6

  唐代有一位人教育他的弟弟待人要包容。他弟弟說:“如果有人往我臉上吐口水,我自己把它擦了,行嗎?”那人聽了,說:“這還不行,你把它擦去,是違背了發火人要侮辱你的意思,依我看,還是讓口水自然幹為好。”

  俗話說:“處事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步是福。”

  香港有一位作家,他有一本隨筆集叫《包容是首歌》,一出版就銷售一空。由此可見,儒家的包容愛人思想至今任有著道德基礎。

  但是,對窮兇極惡,損人利己的敗人,我們千萬不要像東郭先生一樣包容,應當“敬君子,治小人”才行。

  有一篇文章叫《小人不可得罪,我不敢恭維》。對危害社會不良分子以包容,溫柔對待,到頭來倒黴的總是自己。

  在生活中學會包容,便能明白一些道理。

  忍耐就是包容。生活中有些事會遭到同事的批評,同學的誤解,如果一直反擊,只會使矛盾越來越深,是不可採取得。唯有冷靜,忍耐最重要。,要記住“包容是在荊棘叢中長出來的穀粒。”這句名言。

  忘記也是包容。忘記昨日的是非,忘記別人對自己的埋怨,誤解……放開眼前的仇恨,迎接新的未來。

  沒有包容,人將變得危險;一味包容,人將變得脆弱。

包容的作文 篇7

  一百多年前,法國的雨果曾經這樣感嘆:“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古老的東方,人們也世世代代傳承著一句淺白的話語:“宰相肚裡能撐船。”法國人的浪漫和中國人的實在碰撞在一起,使人們發現,包容,超越了國家、語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是這個美麗星球的子民共同擁有和讚美的品德。

  包容是一種智慧,一種氣度。英國有句諺語道:“世上沒有不長雜草的花園。”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對他人的體諒和理解之上。藺相如對廉頗的包容,成就了“將相和”的佳話;鮑叔牙對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壯舉;李世民對魏徵的包容,成就了“貞觀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對士子學人的包容,則迎來了繼戰國之後中國歷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榮的高潮。包容的意義,絕不僅僅停留在個人層面,它對整個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同樣有著巨大的能動作用。

  包容是一種修養,一種境界。佛經有言:“一念境轉”,同是面對他人的過錯,耿耿於懷,睚眥必報帶來的是心靈的負累,真正的仁者覺者會選擇一份包容,一份泰然。越王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能夠興師復仇,一雪前恥,他可以忍受臥薪嚐膽的苦楚,卻在滅吳後下令誅盡吳國宮室。他懂得隱忍,卻不懂得包容。齊王韓信未發跡時有過“胯下之辱”,但在統一之後,再見到當初侮辱自己的無賴兒郎,卻能不計前嫌地任命他為巡城校尉。僅從這個角度來說,韓信的人格,要比勾踐健全得多。

  包容是海納百川,包容是厚德載物,包容是淡泊明志,包容是寧靜致遠。康德告訴我們,“只有兩樣事物能讓我的內心深深震撼:一是我們頭頂璀璨的星空,二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則”,如是我聞。當今世界,種族、宗教衝突不斷,“只要人人都多一份包容,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如是我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