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小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範文(精選12篇)

小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小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範文(精選12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範文(精選12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

  最近幾天,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我體會到了大自然是美好的,人人都需要珍惜。生命是可貴的,即便是一個殘疾人的生命。因此,我們要好好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

  這本書的作者是海倫·凱勒,她是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女子,從小就失去了聽力和視力,但是她堅貞不屈,後來還考上了美國有名的哈佛大學,長大後成了偉大的女作家,淵博的教育家,成功的演說家,博愛的慈善家。當然在她這段成長的路程中,少不了母親的關心呵護和沙莉文老師的悉心教導,更少不了這一雙雙託滿陽光的手對海倫的關注。在海倫的人生道路上充滿了愛,而海倫也沒有辜負眾人的希望,飽覽群書,寫出了十四本著作,灌溉了人們的心田,照亮了讀者的道路。她對這個世界細膩的感觸和對生活寬容積極的態度,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與思考。

  有一次,海倫問她一個健康的朋友用眼睛看到了什麼,朋友回答只說沒什麼。這個回答令海倫大為震驚,因為盲人靠手觸控就可以摸到各式各樣美妙的東西。對呀,我們正常人到底用眼睛看到了什麼呢?我們有眼睛可以看到世界上的萬物,是幸福的。我們應該珍惜母親贈給我們的身體和一切,沒有這一切,我們將會多麼的痛苦,這一切對我們的人生是多麼重要!

  遇到對你不順心的事時,你是微笑著面對還是痛哭著面對,我會選擇微笑著面對。因為微笑可以說是一種力量,一種鼓勵,是希望,而痛哭則是絕望。每個人活在世界上都有意義,因為生命是美好的。我們要昂起頭來做人,不要在人生道路上被一粒小石子絆倒,就永遠爬不起來。昂起頭來做好每一件事,海倫·凱勒就是這麼做的,她就寫出了這部名揚四海的鉅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

  透過這本書的學習,使我更進一步明確道人的一生就是戰鬥的一生,無論處於任何境地,都要不懈的努力,找到自己的路,創造自己的奇蹟,用全新的態度去思考人生的價值。面對現實,珍惜生命,為明天的美好而奮鬥!

  小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2

  在一個漫長的寒假,我讀了一本海倫凱勒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坎坷一生,以及她的心路歷程,她的一生只有九個月的時間有光明與聲音。

  海倫克服了凡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完成了哈佛大學學業,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學士學位。她始終致力於殘疾人的事業,四處募捐用以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環境。

  她的世界是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但她依然頑強地認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透過“靈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勵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溫厚與心懷感動的人們。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第三天,我將當前的日常生活度過,到為生活而奔忙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體驗他們的快樂、憂傷、感動和善良。

  “勇敢在於靈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強壯的軀體。”這正是她的真實寫照。海倫憑著一顆堅強的心最終在逆境中崛起。

  要正確面對困難,每一個人生都會有遇到困難。在遇到困難時,千萬不能退縮,而是要想辦法解決。設法將困難克服,戰勝困難!

  盡力完成一件事,有位名人說過:什麼是不容易?不容易就是把每天應該製做的事都堅持完成;什麼是簡單?就是把每件事做好!是啊,堅持就是勝利,只有堅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

  這本書十分值得你們去看,看了後,對自己也會加重道理,希望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

  小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3

  馬克·吐溫曾說過:“十九世紀有兩位令世界為之驚歎的奇人,一個是拿破崙,另一位就是海倫·凱勒。”也許有人說:“沒有人能體會在那個無聲,黑暗的世界裡會有多少的悲涼與無奈,也不會有人理解聾啞人的生命中會有多少的失望與抱怨。”不,這是錯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告訴了我們身殘志堅的道理。

  泰戈爾曾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海倫·凱勒的生命中也出現過失望,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新的希望。她的一生致力於慈善事業,照亮了人們前進的道路。正如她所說: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給無聲的世界帶來希望。

  海倫·凱勒是一位殘障教育家。兒時的一場大病奪走了海倫的聽力和視力,年幼的海倫也暴躁過,放棄過。直到八歲時,海倫的父母找到了莎莉文小姐,在莎莉文小姐及其家人的幫助下,海倫再次振作起來,她沉醉於書本中,在書中感受到了世界的真善美,辛勤的汗水是她步入成功之門的奠基石。透過不斷努力,海倫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面對殘酷的現實,海倫勇敢地接受了挑戰,畢業後,她還用自己的全部精力為殘疾人造福,她用行動證明了生命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

  我們要堅強面對所有的不如意,一個人能不能為社會做點什麼,不在於你的四肢是否健全,不在於生活給予你的條件是否優越,而在於你有沒有奮鬥的精神,有沒有認識到生命的意義。一個人只有不放棄,自強不息,平凡的人生才會綻放出不平凡的生命之花!

  小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4

  在老師的推薦下,我在暑假裡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感慨萬千。這本書講述了海倫·凱勒在失去光明的情況下仍熱愛生活,用樂觀和堅強來迎接生活中的困苦。《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寫出了海倫·凱勒一生的酸甜苦辣,字裡行間無不洋溢著海倫·凱勒對生命的熱愛,她渴望擁有光明,哪怕僅僅只有三天也好。相比海倫·凱勒,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的時光,好好學習,熱愛生命。

  海倫·凱勒雖然是個盲人,但是她心靈的眼睛卻比任何健全的人都明亮。一位盲人竟然能夠寫出如此生動的場景,令我驚訝不已,許多景物在她的描寫下變得栩栩如生,幾乎與正常人沒什麼區別,讓我覺得她根本不是一位盲人。海倫希望能夠擁有光明,但是命運殘酷地剝奪了她的光明。我們四肢健全,慚愧的是,卻時常毫無目的地消磨時間,遊手好閒,一點都沒有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和它的寶貴性。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設想要是我們會失去光明,我們肯定會更加珍惜現在的寶貴學習時間。

  海倫經歷了失去光明的痛苦,然而今天的我們又是多麼的幸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擁有健康的身體,要什麼有什麼……既然我們擁有美好的一切,那就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學會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回報祖國。

  小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5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自傳。海倫在她第19個月時,永遠的失去了視覺和聽覺。她與這個世界失去了溝通,她變得越來越生氣,越來越悲哀。後來,莎莉文老師幫助了她,讓她愛上了讀書,讓她學會了用手語交談。當海倫理解了“水”這個字時,她第一次流下了後悔的眼淚。她的一生漸漸明亮起來,她漸漸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她開始瞭如飢似渴的閱讀。她在令人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中學會了德語、法語、拉丁語等多種語言,閱讀了許多名著,為她打下了一定的文學基礎。海倫·凱勒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完成了哈佛大學學業,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碩士學位。她始終致力於殘疾人事業,四處募捐用以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環境,併為他們創造受教育的機會。她曾周遊世界各地,為殘疾人加油鼓勁。最終成為一名傑出的慈善家、演講家、教育家。

  在這個世界上,為什麼只有聾人才珍惜失而復得的聽覺?為什麼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見天日的幸福?我們經常抱怨生活,認為生活對我們不公平?海倫的三天就如此的充實美好,可我們還小,還有很多的三天可以創造美好的生活。一寸光陰一寸金,時光不再,。對我們來說,我們需要的是頑強拼搏、努力前進的意志,不向命運投降的、自強不息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擁有一顆積極、樂觀、敢於創造奇蹟的心!

  小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6

  我讀完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後,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是這樣海倫凱勒的形象。

  海倫·凱勒的一生中只有十九個月裡是充滿了彩色的。因為她在一生之中只有十九個月是健康的;只有十九個月能看見五顏六色的花朵,綠色的樹木,蔚藍的大海;只有十九個月能體會到這個世界的美好。

  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失去了視覺與聽覺是多麼可怕。想學習一點知識是那麼困難,做一些正常人認為很簡單的事難如登天。但海倫·凱勒卻勇敢地接受了命運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去面對現實,面對自己的困境。

  我想:一個失去視覺和聽覺的人都能這樣在重重困難前勇敢面對,鼓勵自己克服它,使自己成功。那麼我們這些身體健康的人面對困難是不是更應該勇敢?更應該堅強呢?

  海倫·凱勒在書中的最後一章寫了假如她擁有三天光明,她將去看望給她第二次生命的人——莎莉文小姐,看所有的朋友,看嬰兒,看她的小狗,看她一生中想看的所有人。第二天,她還是看。看過去的世界和現在的世界。第三天,能看見光明的最後的一天,去看人們經常要去的地方——城市。最後忠告身體健康的人們:好好利用自己的器官,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

  是呀,現在的生活多麼美好呀!眼睛看得見東西,耳朵聽得見聲音,鼻子聞得到氣味,嘴巴辨得出味道。我們要保護自己的身體,珍惜自己的每一個器官,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每一個器官,珍惜現在的生活,不要失去後才懂得珍惜。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告訴了我在困難面前要勇敢、堅強地面對它;在生活中要珍惜自己,好好利用自己,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

  小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7

  讀完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我從海倫·凱勒身上深深地體會到頑強的意志力和永不服輸的拼搏精神具有多麼巨大的力量。她雖然又聾又盲又啞,但是她是一個有著堅定信念的人,她樂觀的生活態度令人敬佩。

  故事的內容是海倫想象自己有三天可以看見世界的情景。第一天上午,她要看看那些善良的人們,因為是他們讓她不自閉,使她變得活潑開朗,也是在他們的幫助下邁進了哈佛大學的校門。下午她要去看大自然,使自己陶醉在自然界的美麗之中。第二天她要了解歷史,最好的去處當然是博物館。於是這一天她去了自然博物館。晚上她在劇院度過了愉快的一晚,第三天也是海倫獲得光明的最後一天,她在街道的一角,看來往的行人,坐著車子靜靜地看著世間的繁華與安靜。

  海論在第三天說:“我將沒有時間花費在遺憾和熱望中,因為有太多的東西要看”是啊!人生就是這樣,時間是不會因為你而停的。面對這樣飛逝的時間,我們要做的事太多了。海倫是樂觀的,她並不因為自己是個殘疾人而感到自卑,而是很大方地談自已在黑暗中也同樣幸福同樣快樂的身活。

  在身生活中,我總是一遇到挫折就哭哭啼啼的。記得有一次,我很認真地複習,但語文考試的成績並不理想。邊想邊不停的流淚。但是看了這本書後,我就會想起海倫,並用她的遭遇鼓勵自己。她遭受了那樣大的煎熬,還呢這麼陽光樂觀地生活,和她相比,我這點挫折算什麼?我為什麼不能從失敗中站起來?我要向海倫學習,我也要樂觀和堅強!

  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有一對可以聽到聲音的耳朵和一個健康的身體,難道我還不幸福嗎?所以我要比海倫更勇敢,更堅強,更陽光,更樂觀,對生活更有信心。

  小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8

  她,一位可憐,但卻十分頑強的小女孩,從小雙目失明,兩耳失聰,看不到春天飛舞的蝴蝶,夏天蔥鬱的樹木,秋天美麗的落葉,冬天潔白的雪花;聽不見鳥的鳴叫,風的呢喃,雷的轟鳴,但她卻用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生理缺陷所造成的所有障礙和精神痛苦,學會了騎馬、滑雪、下棋,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考入世界著名學府——哈佛大學。先後創作了14部著作,成為了一名知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語言的作家、教育家。知識照亮了她的世界,她又把這光明傳給了更多的人。她就是海倫·凱勒。

  今年暑假,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閱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透過這本書讓我認識了這位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的偉大女性的`傳奇一身。並被海倫·凱勒身上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深深感動。

  看到海倫·凱勒的故事,再對照現在的自己,感到自己原來是這麼的幸運和幸福,每天都在父母的關心愛護中健康快樂的成長,過著小皇帝、小公主般無憂無慮的生活。從沒有遇到過任何的挫折和困難,更加缺乏海倫這種在挫折和困難面前永不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而這不正是我們所要像她學習的嗎作為新時代的一名少先隊員,我們就是要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學習海倫那樣,正確的面對困難,遇到困難不害怕,不退縮,更不能怨天尤人,而是要以樂觀向上的心態去面對它,迎難而上,想方設法的克服它,戰勝它。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學好每一門功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少先隊員,我也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做到。

  小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9

  想想在世界上幸福生活的我們,擁有健全的身體,卻不熱愛生活,把生命當成一場遊戲。再想想海倫·凱勒,她只享受了19個月的光明,被病魔奪去了視覺和聽覺,可她是多麼熱愛生命!她渴望像正常人一樣生活,脫離無盡的黑暗與死一般的寂靜,能在美好的黎明傾聽鳥兒說的悄悄話,看著希望的陽光高照著大地……

  海倫·凱勒自小就成了聾啞人,在她意識到自己無法與朋友溝通,與人交流、煩躁不安地無禮取鬧時,安妮·莎莉文老師出現了,經過老師的精心培養,海倫·凱勒不懈地努力,克服了在閱讀上的種種困難,不斷地鑽研、實驗,終於考進了哈佛大學。在無盡的黑暗中找到了人生光明的一面。馬克·吐溫先生說過:“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海倫·凱勒在未成為聾啞盲人之前,只有一些短暫的美好記憶,樹的影子、百鳥啁啾,和深秋的草黃葉紅。一場病將她推入黑暗深淵,看不見萬物,聽不見任何聲音,也領略不到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知識改變命運,對於熱愛知識的海倫·凱勒,命運真的出現了轉折,她把引導她走進知識殿堂的安妮·莎莉文老師稱為再塑自己生命的人,在如飢似渴的求知過程,她感受到了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

  海倫·凱勒對光明的無比渴望,對生命的珍惜永遠留在了人們心中。環顧現代社會,為了一點小事而輕生自殺的人越來越多,上帝給予人們寶貴的生命與健康的身體就是為了讓我們熱愛生活、熱愛生命,讓人生多一些憧憬與嚮往,努力為社會做貢獻。而現在的人們,不把生命當一回事,更不用說熱愛生命,海倫·凱勒雖然身體上缺陷,但她的心是自由的,她用愛心擁抱世界,又以堅強的毅力面對困難。如果海倫·凱勒的精神種子播灑在每個人的心田,相信從都會重視生命,敞開心扉面對美好的世界。

  小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0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盲、聾、啞的女孩——海倫·凱勒,在柏金斯盲人學校莎莉老師的幫助和教育下,奇蹟般地學會了寫字、讀書、說話。後來考上了哈佛大學,畢業後參加了全國性盲人機構,向社會大眾籌募基金,為盲人提供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雖然這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故事,但我卻學到了很多……

  生活中也許會常常有這樣的情況,每個人在視覺和聽覺還沒有蒙受損害的時候,很少有人很好地去珍惜過它們的存在,也許只有曾經失去過視覺和聽覺的人,才能更加珍惜它們。我的理解是:就算是盲人也不要因為被別人排擠就自暴自棄,盲人也可以學習。而且,盲人因為失去了視覺,就更加懂得了珍惜自己寶貴的生命,珍惜身邊微小而完美的事物。

  從這本書中也讓我懂得,大家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眼睛,特別是身體健全的人,更應該去理解、幫助、愛護那些身體有缺陷的人,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美好,人與人之間才會更加團結,一個人的心靈才會有一扇明亮的窗戶。

  小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1

  逆境,是一種鍛鍊;逆境,是一種考驗;逆境,更是一種機會。海倫。凱勒就是在這樣的逆境中邁向成功。

  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的主人公,一位不凡的女子。她在一歲半的時候,便失去了視覺與聽覺,在老師的教育下,她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講話。她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為世界盲人、聾人謀利益的事業中。

  海倫。凱勒,在光明中只活了一年多,就受了病魔的傷害。海倫可能會傷心,但她一定會振作;海倫可能會灰心喪氣,但她一定會堅強。

  是啊,假如我只剩下三天光明,我就再也不在父母面前發脾氣,再也不和長輩頂嘴,再也不會在吃飯時挑三揀四,再也不會在電腦面前久坐,更不會在做作業時一拖再拖了。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記得有一次星期六早上,我一大早起來,爸媽讓我做作業,我心想:反正還有兩天時間做作業,下午做吧。於是,我開啟電腦玩了起來。到了下午,我心想:明天早上做吧,於是,我拖到了星期天晚上,一個晚上一直在做。

  珍惜時間、珍愛生命是大家的口頭語,但又有誰做到了呢?

  小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2

  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深深地被主人公海倫?凱勒給打動了,一個弱女子,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可是她卻頑強地度過了她那悲痛的人生。在這本她用一生的心血寫成的書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在她一八九零年時,開始學習“說話”。她被父母送去了波士頓的霍勒斯學校上學。海倫?凱勒上課,老師讓她把手放在老師的臉上,當老師發音時,海倫就可以感受老

  師舌頭和嘴唇的變化,然後再由海倫來模仿老師的發音。然而,這種方法學習說話非常困難,就連二十六個英語字母,海倫也要讀上老半天,更何況是這些繁多的英語單詞了,海倫並沒有放棄,她用頑強的毅力,日以繼日地學習那些單詞和句子。最終,她學會了德語、法語、拉丁語、英語等六種語言,學會了說話。

  然而,在1897年6月29日到7月3日,海倫考上了哈佛大學,並在7年後以優異的成績從學校畢業。兩年後,她被任命為馬薩諸塞州盲人委員會主席,更加為盲人們服務。到1921年,終於成立了美國盲人基金會。但在工作中,她還是完成14部著作。在1968年6月1日,海倫?凱勒離開了她那87年的人生,可是,她那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卻永遠載入了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