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習俗作文(15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習俗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習俗作文1
我最愛的習俗,莫過於端午節包粽子 ,吃粽子了!
只要端午節一到,我們全家可就忙活起來了,包粽子啊,吃粽子啊,我樣樣都在行。我一邊說一邊包粽子:“這裡包粽子的材料不夠了,再拿過來一點啊……”說完,我便把棕葉一卷,捲成了一個似直角三角形的樣子,再往裡面掏個大洞,這時,棕葉部分差不多完功了,接下來,只要再往裡面加米,加自己愛吃的餡料,再用線條把棕葉包起來,一個粽子就成型了,只要再放進鍋子裡蒸一會兒,等熟了之後,就可以享受自己做的美味粽子了。
終於到了吃粽子這個“神聖”的時刻了,我看著熱騰騰的粽子,不禁口水直流,我的肚子也在古咕咕的直叫,好像在說:“好餓啊,我真想吃美味的粽子……”我接過媽媽送過來的粽子,把線解開,把棕葉拆開,就可以吃了。我用筷子把粽子叉了起來,嚐了一口粽米,這個粽米的味道剛剛好,不甜不酸也不甜,堪稱人間美味啊!我覺得沒有什麼食物能與粽子相互媲美了。說罷,我便細細品味人間美味了。不一會,粽子就被我消滅了。休息了一會兒後,我就把剩餘的粽子都拿到上面去,給我的姐姐品嚐品嚐這人間美味。
我愛端午節,愛因為端午節而忙活的家,更愛因為端午節家家的習俗!
端午習俗作文2
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又稱午日節,重五節,是中華民族古老傳統節日之一。
說到端午節,大家一定會想到粽子。每到端午節,我們就要吃粽子!每到這個時候,我外婆總會準備好包粽子的材料:粽葉、糯米、白糖。
開始包粽子了,外婆把泡在水中的粽葉給撈出來,再把蜜棗去了核。我學著外婆的樣子將棕葉做成一個漏斗樣,然後加上一些糯米,當我要放蜜棗時發現棕葉裡的糯米少了許多,就感到十分奇怪,後來我仔細觀察發現在漏斗的角處有一個小洞,糯米正從這裡“逃走”呢!於是我重新再包了一遍,儘量地把漏斗的小洞縮小了許多。糯米“跑”不掉了,我十分高興,於是就按外婆教我的方法,成功地包好了一個完整的粽子。
我十分高興,因為我會包粽子了。在高興時,我看見外婆在盆中已有五個粽子了,我的手立即快了起來。這似乎成了一場比賽,但1:5是不可能追上的,我肯定是輸了。
哇!好吃的粽子出爐了!一陣陣迷人的香味從鍋中傳出來,我不禁對粽子有了強烈的口感,迫不及待地想咬一口。在大口大口地吃粽子時,我認為這種美味是沒有任何食物可以與其相比的。
端午節就是好!還有划龍舟,掛艾和菖浦等習俗。你期待端午節的到來嗎?
端午習俗作文3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吃粽子。在南方,人們也有賽龍舟和喝黃酒等習俗。你還記得屈原嗎,楚國的愛國將領?那讓我告訴你。
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非常博學。雖然屈原忠於楚懷王,但壞楚王聽了奸臣的話,流放了屈原。在流放過程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首都被敵人佔領,人民深受其害,極為憤慨。於是屈原在五月五日來到汨羅江。他懷裡抱著一塊石頭,跳進了汨羅江。楚人聽到屈原跳進河裡的訊息時非常難過。他們熱淚盈眶,划船救屈原,把粽子扔進河裡餵魚,希望魚不會傷害屈原的身體。這是端陽五月份包粽子的地方。
讓我談談龍舟比賽的起源。當時,楚人不忍讓屈原死去,所以很多人去划船救屈原。當他們追他到洞庭湖時,沒有他的蹤跡。此後,每年5月5日將舉行龍舟比賽來紀念屈原。龍舟比賽是用來分散河裡的魚,以免吃掉屈原的屍體。
端午節也有掛艾葉和菖蒲的習慣。端午節期間,每個家庭都以菖蒲葉、艾葉、榴蓮花、大蒜和龍舟花為人形,被稱為艾人。艾葉掛在大廳裡,剪成老虎的形狀或剪成小老虎的絲帶,然後貼上艾葉。女人們爭相戴上它來抵禦瘧疾。菖蒲被用作劍,插在門楣上,具有驅魔驅鬼的神奇功效。
端午習俗作文4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讀起這首朗朗上口的兒歌時,就會想起端陽節的故事。
屈原是楚國的大臣。他富國強兵,因遭到貴族子蘭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撤職,趕出都城,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懷沙》之後投江而死。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江邊 ,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體。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照樣去做。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後來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眼看端午節就要到了,超市裡的粽子、艾葉、香囊、大蒜頭……都開始熱銷了,人們爭先恐後地購買所需要的東西。
端午習俗作文5
今天就是端午節了,婆婆在包香軟可口的粽子。“加油,加油”電視上正播著賽龍舟的熱鬧情景,我突然有了一個疑問,端午節為什麼要塞龍舟呢?我問了一下媽媽,媽媽是這樣說的.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趕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我說:“屈原的故事可真感人啊!”媽媽又說:“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除了媽媽說的,我還知道一些習俗,端午節還有包粽子,於門上艾葉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
就在我說完的這一刻,一陣香味撲鼻而來,是婆婆包的粽子煮好了,我們一家開開心心的吃粽子了。
端午習俗作文6
端午節到了,學校要為我們舉行包粽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我收穫了快樂,也收穫了成功。
週四學校要舉行包粽子活動。我們一聽,興奮極了。同學們在歡聲笑語中,開始包粽子了。
我們班被分配到了東南角,桌子上有我們包粽子的材料,老師讓我們一組一組地老包粽子,只見一組同學興奮地跑到桌子面前,開始忙碌起來。有的`同學在折粽葉、有的在錐形粽葉裡放糯米、有的在系線,不一會的功夫,一個個漂亮的粽子便出現在他們手中,我好羨慕啊!
終於輪到我們租了,我迫不及待的蹦到桌子面前,拿起粽葉,努力的把他折成圓錐形,小心的放一點糯米,在放一兩顆小小的棗,拇指與食指緊緊按住,小心翼翼地封上口,最後,小心地繫上,看著自己的粽子,雖然粽子的表面像一個正方形,完全失去了粽子的稜角,但是我的心也非常激動。
我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鍋裡的粽子形態各異,有圓形的、三角形的、正方形的……雖然都不夠標準,但我們依然喜歡,鍋裡放滿了我們親手包的粽子,在教室裡,煮上了粽子,不一會,粽子的香味瀰漫在教室裡,放學之前,我領到自己包的粽子,嚐了一口,又甜有黏,自己包的粽子真好吃。
端午習俗作文7
同學們,你們聽過這樣的童謠嗎?“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寫的就是我國傳統佳節端午節。
說起端午節,你們知道是為了紀念哪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嗎?他就是屈原,他被別人陷害,被迫跳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所以就在這天把粽子扔進汨羅江,餵飽魚蝦們,不讓魚蝦們吃掉屈原的屍體。在端午節這天,我們還要賽龍舟,是為了撈起屈原的屍體,可是沒有撈起來。屈原已經離開我們很久了,我們只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才一直這麼做的。
我們合肥過端午節,每家的長輩們都會準備很多的材料,包很多不同餡料的粽子,還要去菜市場買艾草,掛在自家的門窗上,艾草是可以驅蚊避邪的。
端午節每家人都聚在一起吃飯,很有氣氛,而且讓我們這些小朋友們,還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看來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瞭解更多的文化知識。
端午習俗作文8
“節分端午為誰言,萬古傳頌為屈原。”一句古詩道出了端午節的由來。
我的家鄉在溫州,以前這裡是一個小漁村,人們依靠打魚為生,生活過得很樸素。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裕了。可是,家鄉的人們依然保留著端午節的習俗。
在端午節前幾天,我們這裡的村民家家戶戶都在大門口掛上了菖蒲,掛上了艾草,掛上了雄黃肉。據說是為了辟邪驅魔。端午節那天,父母們都會給未成年的子女佩帶上形狀不同的香包。有的戴在胸前,有的系在腰間,還有的帶在手腕上,據說香包裡有的包著香料,有的包著中藥材,還有的包著——而且香包裡散發出來的氣味能增強我們的抵抗力,讓我們少生病。
在我的家鄉還保留著划龍舟,吃粽子的習俗。龍舟上有二十個人划槳,兩個人敲鑼。據說,最初這樣做是為了驅趕水中的魚兒,不讓他們吃屈原的屍體,而且一邊划船,還要一邊把粽子扔到河裡。今天划龍舟是為節日增添歡快的氣氛,粽子也成了一道美食。
吃著香氣撲鼻的粽子,看著奮勇前行的龍舟。我再一次感受到端午節的習俗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端午習俗作文9
端午節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
這一天,我和媽媽去街上買菜。我聞到了粽子的味道。當我到家時,我突然想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海關是什麼?我想問我媽媽,但是她媽媽說,“你可以自己去查查書。”我心想:尋求幫助比尋求幫助更好。我會照我說的做。
我找到了百科全書並打開了它。它說:“在端午節那天,人們賽龍舟和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傳說賽龍舟是為了營救死於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放進河裡餵魚、蝦和螃蟹,停止吃屈原的屍體。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一個龍節,是四五千年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在端午節要吃“黃武”: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包粽子和雄黃酒。不管是在南方還是在北方,雄黃都將被用來在孩子們的額頭上畫“國王”這個詞,並且在這一天將會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包。
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當我看到美味的粽子時,我不禁唱起了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日是端陽。插入艾葉,戴上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快樂地下水。”
端午習俗作文10
在我們的中國有著許許多多古老的傳統節日,現在我為大家說說端午節吧!端午節又稱為端陽節,是我們中國十分隆重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前的舊習俗,直到現在人們還在過端午節,它是紀念我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了,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還有有趣的划龍舟比賽呢!奶奶在家已經煮好了香噴噴的粽子,開啟鍋蓋滿屋都飄著粽子的清香,讓我聞得口水直流個不停。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粽子葉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真是回味無窮呀! 吃完粽子後,爸爸帶我去看划龍舟比賽,這裡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的可熱鬧了!比賽開始了,各個隊伍都蓄勢待發,隨著一陣槍聲一條條龍舟飛快地劃過水面,猶如一支支箭向前飛去。在場的觀眾們興奮喊道著加油加油,在為參賽者加油鼓勵,參賽者們聽了心裡充滿了信心使勁地划槳,水花到處飛濺。各條龍舟你追我趕的,最後,落後的一號終於追上了遙遙領先的二號第一個衝過了終點,觀眾們不禁歡呼起來,到處都是一片歡樂的海洋。啊!這真是我最難忘的一天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呀!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等著你去找呢!高三:1806896342
端午習俗作文11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其中也有些不可缺少的習俗和文化需要了解。
每年端午節都格外熱鬧,全家都會聚在一起,參加一個特別的活動——包粽子。
只見外婆手中拿著一束白白的絲線和粽葉擺到桌上,可一回頭白線已消失的無影無蹤,原來是淘氣的小貓把它當毛線團玩了,到處都是線,就像迷宮一樣,爬向大廳的各個角落。孩子們忙來幫忙,卻只有添亂。再看大廳的另一頭,已經進行的井然有序,包粽、添餡、收緊、纏線,一步步工程,一個個粽子魚貫而出。孩子們也學著大人的樣子,把粽葉交叉疊在手中,呈漏斗狀,然後往裡面放上滿滿一勺米,再把佐料按在中間,使上九牛二虎之力,把它包攏,但它卻像不聽話的孩子一樣這裡漏點,那裡冒點。孩子們就像打地鼠一樣,玩得不易樂乎。粽子的餡也有很多,任你挑選,金燦燦的蛋黃;水靈靈的紅棗;香噴噴的瘦肉,使人口水欲流三千尺。接著就是煮粽和食粽,一家人吃得其樂融融。
除了包粽子,端午節其實還有好多習俗,如驅瘴的掛艾草;驅毒鎮邪的點雄黃;經典隆重的賽龍舟……
只有我們傳承傳統節日習俗,才能留住這些美好的回憶,才能找回已漸漸消失的傳統文化,找回原本就屬於我們的那份精神。
端午習俗作文12
端午節端午節“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民歌唱的就是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有二十多個,如:端午節、端陽節、龍舟節、粽子節、地臘節、詩人節……端午節最主要的習俗,要數吃粽子、賽龍舟了。相傳這些民俗活動是為了紀念2200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他們還把粽子投入江中餵魚蝦,以免吃屈原的屍體。一直延續到今,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每到端午節,媽媽還會用五種彩色的線,搓成五彩縷給我戴在手腕、腳腕和脖子上,意謂可避災、除病、保安康。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畫門符、吃五黃、戴香包、掛艾草等。怎麼樣,咱們中國傳統文化是不是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呢?
端午習俗作文13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古稱“角黍”,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民間有吃粽子的習慣,傳說是為了紀念屈原的。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主張抗擊秦國,但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楚國快要滅亡時,屈原很痛心,農曆五月五日這天,他投汨羅江自殺。投江後,楚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裡投食物。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粽子投到江裡祭祀屈原。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的來歷。
因地區不同,由材料以至粽葉, 都有著很大的差別,連“裹” 的形狀,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們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漢晉時的粽子,多做成角形, 作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 北方的粽子,多是簡單白米,國內的粽子,以江南出產的最有名。嘉興粽子早在清代,食書記載嘉興粽子的種類有很多如:竹葉粽、艾香粽、薄荷粽、豆沙粽 蓮子粽 、松仁粽、火腿粽……在嘉興粽子中,五芳齋最為著名。
粽子是一種很好吃的食物,所以我很喜歡它。
端午習俗作文14
農曆五月初五謂之“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原漢人南徙開發八閩,帶來了中原紀念屈原的端午風俗,與閩越族的“龍子節”糅合成八閩傳統的端午趣俗。
端午節“出生”在中國,習俗由來與傳說甚多。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名篇,已廣泛深入人心。但總體而言,福建和臺灣的端午節慶同出一源,民間沿襲習俗亦大致相若,足見臺海兩岸人民一脈相承、魚水相依。
福建泉州地區端午節慶更具獨特的風格。明清以來,每逢五月初五都會出現“泉州總口,與臺灣鹿仔港對渡”的盛況。兩地人民身披節日盛裝,同江競舟潑水,交融情誼。一九九九年六月十八日古鎮蚶江和臺灣彰化縣和美鎮鎮平裡聯袂舉辦“海峽龍舟競渡邀請賽”系列活動,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海峽情”民俗畫卷,令海峽兩岸同胞流連忘返,期待著“三通”實現日,神龍飛架兩岸來。
福建和臺灣各地,民間在過端午節時,一般家庭都要吃粽子、掛艾蒲、飲雄黃、佩香囊等作“避邪”保健用。同時在自家門楣間插上艾葉、菖蒲,兼插禾稗莖以及榕樹枝,象徵老而彌堅。臺灣民眾採艾插榕的習俗,實際上也是一種思念鄉里故土的寄託。
端午習俗作文15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DD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裡唸唸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後,再把那一?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著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D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