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學數學教研組的工作總結範文
本學期,在教導處的指導下,我們數學教研組的10位老師,全身心地抽入本職工作,相互磨合,開展了一系列以“有效教學”為主題的校本研訓活動,研訓活動著眼於課堂教學,著力於教師實施新課程的水平,透過有針對性的集體備課活動、主題性的課堂教學研討以及學生競賽等,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素質的發展和學生數學水平的提高。
一、本學期主要活動回顧:
1、本學期,我們共安排了兩次大的主題教研活動,一次是以高段學生為物件的“關注課堂中的學困生”的專題活動,由戴志遠老師執教《最大公因數》,這節課同時還在瑞安市“數與代數”領域課堂教學活動中展示,另一次就是以低段學生為物件的“課堂中培養好習慣“的專題活動,由周海景老師執教《口算整千整百數的加減》,此課同時在塘下學區數學教研大組中作展示。這兩次活動,得到了校領導的高度重視,上課教師精心準備,聽課教師積極發言,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老師們的思考,促進了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把握、對課堂的深入探索、對學生的關心幫助。
2、配合學校開展了“校際聯誼”活動,葉琴老師送教《小數的加減法》到鹿木鄉中心小學, 蔣旭雯老師在“濱海聯盟教研活動中”執教複習課《小數的意義與性質》,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清晰的教學流程,嚴密的教學組織,凸顯過程性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思維活動層層深入,認知水平不斷提高。教師展現的不僅是精湛的教學水平,更重要的是為廣大教師提供了和諧課堂的範例,深受老師們的高度評價。
3、積極組織集體備課活動,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引領作用,幫助教師最佳化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數學老師們除了平時經常在辦公室議一議、問一問等非正式的互動交流外,在每週一次的教研日上也能夠圍繞話題和單元教學以及遇到共性問題進行研討。同時藉助影片,觀看專家課堂實錄及講座,發揮專家的`引領作用,促進成員更上新臺階,戴志遠、葉琴、戴秀琴、周海景等老師不畏困難,勇挑重擔,經過多次磨課,業務水平明顯提高。葉琴老師對教材內容的把握精準,課堂教學藝術不斷提高;戴志遠老師的課越來越成熟……“<專家引領>+集體智慧+個人奮鬥”這樣的模式有效地促進了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也帶動了鮑小數學教師整體水平的提升。戴志遠老師參加了瑞安市第十屆教壇新秀的評選,可惜在最後一關落選了。
4、由教導處組織了一至三年級的口算比賽,口算比賽的舉行,促使教師加強對口算能力的訓練。三至六年級的“知識全能王”比賽,使各級段的優秀生脫穎而出。六校聯盟舉辦的一至三年級的“知識全能王”比賽,一到三年級的學生並取得不俗的成績。
二、存在問題及反思:
1、主題研訓與日常教學怎樣才能有機結合,從而發揮研訓活動的最大效益?一個學期,大範圍的人數較多的教研活動一般只有2~3次,也就是說絕大多數時間、絕大多數教師需要的都是常態的教學,因而每次研訓活動的選題十分關鍵,只有把教師密切關注的、存在困惑的、亟待解決的問題作為研訓活動的主題,才能調動教師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才能讓每位教師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讓每位教師帶著問題來、帶著收穫走。
2、如何將最佳化課堂教學與提高教學質量相結合,在不加重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的提高?課堂教學的著力點是“有效”和“高效”,面向全體學生,而更多時候不容忽視的是後進生,關注他們,給予其機會,激發其信心,讓他們也能在課堂學習中經歷、體驗和收穫。
3、怎樣培養數學優秀學生?第一個問題是能不能建立一個引導和產生數學優秀學生的機制?如:每個年級在適當的時候能否組織數學競賽?第二個問題是對於數學教師的培訓?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如果每年只是到了臨考的時候,組織、選拔、參加競賽,效果可能就不盡人意。
三、下學期工作思路:
1、進一步以“有效教學”為主題,開展校本研訓活動。
一次是中低年級“加強課堂教學常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主題教研;一次是高年級複習課教學專題研討。
2、積極參加各級培訓和教研活動,加強學習、增強交流,並鼓勵外出學習或聽課的教師在校本教研中彙報、展示學習所得。
3、充分利用網路平臺,鼓勵教師積極撰寫教學心得、隨筆,多學習、多交流、多發表,不斷提高專業素質,促進自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