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繼續教育培訓總結範文(精選10篇)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數學繼續教育培訓總結範文(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數學繼續教育培訓總結1
10月21下午,晉江市初中數學教師一行100餘人到達莆田市第九中學和哲理中學進行了為期七天的封閉性培訓,在這七天的時間裡,共舉行了16節課的同課異構和6場專家講座,在此期間,我從授課教師和專家講座中學到許多數學經驗,也針對自身的一些不足進行了反思和改進,現總結如下:
一、教師要學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明確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觀念,提倡教師依據課程標準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什麼,是教學的材料,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工具。教學實際不同,教學的目標有別,教學中使用的材料就不可能完全相同。教師應根據大綱要求,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自主地選擇、組織適合自己需要的教學材料,而不能過分依賴手中現成的課本。
教師應當潛心研究教材,瞭解教材的編寫特點和意圖,分析教材的優勢和弱點,認認真真地用好教材,充分發揮教材的積極作用。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就要從實際出發,取教材之長、補教材之短,“自編”適合自己教學需要的教材。
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教師自己必須首先學會客觀求實地看待教材,自主創新地選擇、組織和使用教材。
在這一期學科核心素養的同課異構中,十六位教師均能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於學生的實際情況,自編情景引入、例題和練習題,跟好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同課異構教研模式更能促進教師全面發展
為了準備莆田市的這一節同課異構課,我校數學組進行了專題磨課,在教研活動中,各位組員各抒己見,深入研討,立足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聽課結束後的交流會上,所有與會老師都分享了自己的感悟與想法。透過交流、評議、對比分析、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推動教師積極開展教學反思。透過同課異構,讓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課風格,在鑑賞中尋找差異,在比較中學習特性,讓老師們從“異構”中領悟到許多有價值的東西。
此次“同課異構”聯合教研活動的開展,促進課堂優勢互補,拓寬了老師們的視野,使老師在比較、反思和研討的過程中,思維得以碰撞,靈感得以激發。透過觀摩學習,有利於老師們借鑑別人的長處,不斷在實踐中探索,不斷總結,不斷改進課堂教學。
三、一線教師應隨時關注中考改革新動向,做到與時俱進
首先,從考試科目到考試形式都發生了比較大的改變,考試學科從九個學科到十個學科的轉變,體育作為中考考試學科進入了總分的計算,考試形式也將從10科舉行學業考試,變成語數英學科450分,政治、歷史、地理、物理、生物、化學折算成310分,再加體育40分,總分為800分;其次,中考考試評價也將發生了較大程度的改變,一是完善綜合素質評價是本次中考改革的一大重任,從20xx年秋季新生開始,20xx屆將建立一個“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招生錄取模式;二是克服高中招生唯分數論的弊端,改革後將考試科目分為必考學科、選考學科和體育考試,真正發揮綜合素質評價的作用。
四、作為一名教師,應立足校情開展課題研究提升教學質量
錢偉長先生曾經說過:如果你不教書,就不是老師;如果你不研究,就不是好老師。因此,教師要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
一是教師要轉變觀念,認清開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曾經,我和大多數一線教師一樣,也非常害怕做課題。覺得教育科研與我無關,覺得這是專業的教育科研人員的事。雖然也嘗試著在做一些課題,但更多時候是為了完成一些“任務”、為了評職稱,有些“被逼無奈”。其實,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是新的社會歷史時期對教師素質提出的新的要求,是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發展的有效途徑,是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有效保障。因此,一線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教師要明確定位,立足校情開展教育科研的課題。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教師怕做課題,是因為感到教育科研無從下手,不明白教育科研工作到底該幹些什麼,找不到課題的切入點在哪裡。我們進行教育科研必須結合自身的特點,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我們開展教育研究的問題或者方向應該來源於自己或初中教育教學工作之中,比較具體的應用性問題。我們可以梳理一下目前學校的各項活動中、班級的管理,課程開發等是否有值得關注的點。
三是教師要進一步梳理開展教育科研的過程、內容與方法,找到課題研究的門路。完成了選題,明確了研究的方向,那麼接下來該怎樣制訂課題實施計劃、撰寫開題報告?怎樣實施課題,進行過程管理哪?我們要進一步去認真學習,從而讓我清晰了開展課題我該做些什麼、怎麼做,找到了做課題的門路,為我今後開展教育科研指明瞭方向。
四是教師要理清思路,明確教育科研論文的寫作要求。一直以來,研究論文的寫作是教師的薄弱環節,有很多想法,但是寫起來總是感覺不到位、不清晰。而陳清華院長從選題,如何進行課題立項申報,說課題,怎樣“做”課題,寫課題,評課題等方面進行講解,讓我收穫頗多。透過這次的學習和培訓使我清晰地認識到,要使自己與時俱進,提高自己的教科能力,從實踐中汲取營養,以更新教育理念,活化教育內容,實現教育科研的不斷深入與自己專業的持續成長。而我也會將這次學習當作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學研究水平的契機,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養,在成為研究型教師的道路上不斷探索。
五、立足課堂,以生為本,逐步提升學生學科素養
提高學生“數學素養”就是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思維分析世界,用數學語言表達世界。任何“學科素養”的形成都以“核心素養”為背景、底色。任何學科的學習,學習者只要有積極的態度、濃厚的興趣以及不屑的鑽研精神,知識和能力的獲得不僅沒有太大問題,還會有獨特的發現。換句話說,對於基礎教育而言,積極的學習態度、進取心、抗挫力,應該比知識教學、能力訓練更重要。我覺得:
一、教學過程要從激發學生自發學習的興趣和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數學,讓學生養成學習的好習慣。教師只是配合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而發揮作用。這一教學思想雖然在上學時已經瞭解,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常常因為找不到出口而難於落實,學習了核心素養之後不僅從思想上,更從“從學出發”為抓手,具有很強的實際意義。
二、課堂教學要從“片面教授”提升為“全面發展”,應以傳播數學知識和數學文化素養為出發點,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用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和良好習慣,這些對學生是終身受益的,因為以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最終落腳點。透過數學文化的學習激發數學學習興趣和數學學習的認同感。數學學科本身就是一個基礎學科,其根本的目的不是訓練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計算技巧,而是培養學生的科學嚴謹的思維方式。
三、教學成長要從經驗積累上升為科學研究。事物的發展過程就是螺旋式上升的不斷完善進步的過程,數學學習尤其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這使我認識到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要多問多學多積累,並要勤於筆耕,善於思考,將教學研究的作用充分發揮,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學科素養的形成始終滲透人的“核心素養”的培育。學科教學必須要讓教學環境充滿人性與道德的關懷,學科能力才會成為積極情感、態度、價值的能力,即人的素養。
總之,透過本次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訓,在思想方面讓我更加明白教師職業的生命價值、教師工作的特殊意義,實踐方面我會透過研讀課堂教學紀實和點評找到差距,透過這次學習讓我感到受益匪淺。
初中數學繼續教育培訓總結2
今年暑期有幸參加了市數學骨幹教師培訓班的學習,有了一些收穫:
一、新教材的釋疑
面對新課程,新教材的實施,我自己有著太多的疑惑,而南京市教研室員朱宇輝老師案例的形式向我們全面詮釋了新教材的特點,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而要想真正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沒有一定的觀念更新是很難實現的。
在實施課堂教學時,不能僅僅滿足於將書本上的有限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年齡特點來認真研究,探討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要從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出發來組織和實施自己的課堂教學,同時要遵循教育活動的規律,充分注意學生的“差異性”,充分發揮學生潛在的能力,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二、個人成長的引領
魏潔老師的個人成長經歷,特級教師王凌給我們看他的備課筆記,張勇成老師結合自身的成長給我們做的講座等等,為我們教師的健康成長又一次指明瞭方向。還記得宋濤老師的那幾句“不推諉責任、不獨享成果”“學會拒絕、學會放棄”“提高工作品質”猶如醍醐灌頂,教會了我如何在工作中懂得舍取。只要你願意,你總歸能看到前面的希望!
三、教育觀念的`更新
此次培訓班的學員來自教學各條線。透過集中理論學習,使我們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瞭解了先進的教育科學基本理論,現代教育觀、學生觀和學習觀,在教學活動中遵循客觀規律、調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學方式,把素質教育貫穿到學科教學過程中。我第一次聽到案例教學,開始感到茫然無緒,現在慢慢從一團亂麻中理出了一個分析課堂教學的頭緒。我們以前評課總是在關注教師的設計和講授,而很少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參與度,更很少體察學生的情感和需求,賁友林老師“其實你不懂我的心”,使我知道要學會聆聽學生的心聲,尊重學生的需求。
改變了對學生一貫的只有終結性評價的模式;突出了發展性評價和即時性評價;從而使自己變原來只關心學生的成績而忽視學生學習過程的探究為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探究,真正體現教學評價的過程性。
初中數學繼續教育培訓總結3
“我曾領略一種高尚情懷,讓我久久不能忘懷”,這是很多人對這期教師培訓的感受。培訓已過九天,可大家卻念念不忘,很多人用四個字來形容這次培訓的感受,那就是受益匪淺。透過培訓我們感受到了大家的風采,體會到了數學教學的真諦,領悟到了人生的哲理。在新教改實施以來,我們心中有許多困惑,透過這次培訓學習,使我們茅塞頓開,聽著專家們的討論,觀摩優秀教師們的教學,我們如沐春風,在這裡,透過總結回顧培訓的點滴。
1、教育理念的改變。
透過培訓,使我認識到傳統教學的一言堂要摒棄,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起主導作用,要引導學生動起來,教師提出問題,要讓學生去分析,去探討,去解決問題;教師“一桶水”的理念已不能滿足職業要求,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新教育教學理念,努力使自己向“學者型,鑽研性”的教師靠攏。透過集中理論學習,使我們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明晰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最佳化課程改革、調整課程門類,更新課程內容、改革課程管理體制和考試評價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課程標準應當是一個基本的標準,是絕大多數學生透過努力能夠達到的;現代化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選拔教育,其課改內容和要求應該是基礎的、有限的和具有發展性的;學校教育不是終結性教育,其課改要給學生全面而豐富的發展留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應有利於學生自主、多樣、持續地發展。透過學習瞭解了先進的教育科學基本理論,現代教育觀、學生觀和學習觀,在教學活動中遵循客觀規律、調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學方式,把素質教育貫穿到學科教學過程中。
2、重視設計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基礎知識的傳授,更是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在備好課的同時,根據教材和學生的需要設計好課堂,如先解決什麼,後解決什麼呢,以什麼方式解決,如何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活躍起來等,這些問題,在以前的課堂教學是不太考慮的,透過這次培訓,我明白了設計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感到以前教學的不足和改進的方向。
3、給學生創設自由發展平臺。
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突顯其個性發展,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責任,教師要透過課堂教學,創設情景,給學生提供一個思維,創新的平臺;透過選修課的教學,使學生的興趣,個性等得到發展,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作好鋪墊。這也是培訓學習給我的啟示。
4、教育教學理論掌握得更為系統。
這樣的培訓非常及時,平時忙於教學,很少有機會靜下心來讀書,來到這裡一下子聽了那麼多課,看了那麼多書,記了厚厚的筆記,回去還得慢慢消化。使我們對教育教學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統,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高,看得遠,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一學期的學習,使我對一些教育觀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教學理論的認識更加明晰;對開展教研活動的方式更加明確;對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培訓只是一個手段,培訓只是一個開端,對於培訓給予的清泉,我要讓它細水長流。我明白,做一個數學教師,有無盡的責任教育。本次培訓填補了我的許多空白,將會使我的人生教育煥發出新的生機。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滿智慧的事業,深刻意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寫在紙上的是思想的足跡,化作動力的是思想的延伸,我們得到的是人格的提升、生命的昇華,願“一片金色的回憶,一份永久的紀念”成為我重新跋涉的新起點。
初中數學繼續教育培訓總結4
應用現代遠端教育手段開展教師培訓是教師教育的一種創新,它以資訊化帶動教師培訓的現代化,集中優質課程資源,極大地豐富了教師培訓的內容。以前我們沒有機會外出學習,如今在學校就能聽到專家講座,看到名師上課,這種培訓為我們提供了專業學習的渠道,使我們受益匪淺。
一、對中小學生及初高中學生數學學習的銜接問題有了深刻的認識。
以前,自己粗淺地認為學生進入初中學習之後,只要課程進度放慢一些,課程內容講的詳細一些就足夠了,聽了專家講解之後,才發現原來要處理好中小學生數學學習的銜接問題遠沒有那麼簡單,作為初中的數學教師,要充分了解小學階段以及高中的數學課程,瞭解其內容、知識結構及編排體系和呈現方式。而且更有必要深入到小學,高中的數學課堂去聽課,以便更好地進行中小及初高中學生數學學習的銜接問題。因此,自己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要按照專家的建議積極開展此項活動。更好地解決好中小學生數學學習的銜接問題。
二、對課堂教學設計、教學案例的編寫方面的內容有了提高。
培訓活動中,自己聽取了多位專家在教學設計、教學案例以及課例方面的探討和交流示範活動,透過影片觀看學習,使自己在教學設計、教學案例以及課堂教學等方面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和加強,特別是在課堂教學設計,令人豁然開朗。受益匪淺。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自己自參加工作以來,聽了許多其他教師的課,也給人家評過許多課。聽了專家講座,自己才知道在這方面居然空白一片。如以往聽課從未記錄過講課者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時間分配,聽課時只注意了講課者的知識傳授情況,而沒注意欣賞、品析講課者的教學追求、洞察其教學的理論依據等。自己今後將認真按專家的指點開展說課、聽課及評課活動。
三、有善於反思的習慣
“反思是教師的一塊“自留地”,只有不斷耕耘,才能檢討自己的教育理念與行為,不斷追問“我的教學有效嗎?”“我的教學能更有效嗎?”,不斷總結自己的工作得失,不斷深化自己的認識,不斷修正自己的策略,從而獲得持續的專業成長,總結——深化——修正——獲得,這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法寶。只有靠教師自己在日常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探索和創造才能獲得,尤其要注重對教學經驗的科學反思。反思的目的在於增加教師的理性自主,使教師對其實踐信念和實踐的因果決定因素有更多的自我意識,從而使教師的成長始終保持一種動態、開放、持續發展的狀態。
總之,此次培訓活動,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教學行為方法、專業化水平,教育教學理論均有了很大的提升。今後,自己充分將所學、所悟、所感的內容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做新時期的合格的初中數學教師。
初中數學繼續教育培訓總結5
x月xx日,我有幸參加了常德淮陽中學初中部教師培訓,經過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此次培訓內容相當豐富,主要有師德師風學習、規章制度學習、班主任工作交流會,集體備課等。
特別是聽了各位班主任的經驗交流之後,我對班級工作也有了新的看法與思考:
第一,走進學生,和學生做朋友。作為班主任就應該走進學生,親近學生,與學生建立一種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用心去了解學生的一切,用愛去管理班級。
第二,和學生一起共同管理好班級,形成班集體榮譽感。對於班規,一旦形成就要嚴格執行,特別是對班幹部,既要樹立他們的威信,又要加以嚴格要求。
第三,豎立良好的班風,形成正確的輿論。好的環境能夠激勵人,可以改造人,因此這個集體需要有一種精神,那就是蓬勃向上的集體主義精神,你追我趕、愛班好學的爭優精神。在交流會中,老師們多次提及小組評比制度,有助於提高學生們的競爭意識。
第四,做好家校溝通。多與家長溝通,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要想真正把一個孩子教好,需要班主任與家長的及時溝通、互相配合,在這次交流會中,各位老師都提出了要與家長和諧溝通,換一種和家長溝通的思路與方式,用平等、融洽、真誠的方式去和家長交流,讓班主任與家長之間建立“體諒、關心、配合”的橋樑,只有如此,大家才能齊心協力引領孩子不斷進步。
透過這次班主任工作交流會,讓我深深的體會到: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繁瑣的工作,是很有挑戰性的工作,每個學生都是一個世界,要想得到每個學生的信任,需要付出很多心血;班主任工作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育人無止境,管理無邊界,作為班主任,累中也有很多快樂。
再就是集體備課,作為一名新老師,我認為集體備課,可以吸收到別人的優點來不斷完善自己,使自己的教學不斷進步,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集體備課,促進了教師從意識間的合作走上了行為上的合作,從單一的知識結構形成了集體智慧的結晶,形成了教師間平等、互助、合作,共進步的良好風尚。
二、在集體備課的時候,由於相互交流、討論,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經驗、成果,調動了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同時,讓我們對課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集體備課,讓我更好的認識了自己的不足,讓我在交流過程中,更能認識到在課程中有幾點不足:課程設計中,核心能力訓練必須貫徹行動為導向,以學生為主;活動的設計要更符合任務目標,具備可操作性等。
總之,透過這次培訓,我感觸很深、受益匪淺,自己感覺就像和所有的老師融合在一起,翱翔在知識的海洋中,陶醉不已,流連忘返。為此,我希望以後會有更多類似的培訓機會。
初中數學繼續教育培訓總結6
一學年來,我們數學教研組的全體教師以整體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以課程改革為中心,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深入開展教學研究,並在校園領導的大力支援和幫忙下,我們加強教研力度,以課堂教學改革為切入點,以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現就以下幾方面總結如下: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學習型、創新型的教師隊伍。
1、組織教師認真學習了《新課程標準》,進一步領會新課標的精神,以基礎教育改革的新理念為指導,進一步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2、創設教師間互相關愛、互相幫忙、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學習型的校園文化。
3、加大對中青年教師的培訓力度,鼓勵中青年教師自覺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現代資訊科技、教育科研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識。同時為青年教師成長搭建平臺。
4、加強教師網路技術培訓,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加強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進一步提高教師的資訊意識和現代化技術的應用水平。本學期我們全組教師的公開課都採用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多數老師都能自制教學課件,熟練操作。同時在平時的教學中也能自覺地、經常地使用“班班通”多媒體教學。並能利用網路技術上網瞭解教學資訊和課改新動態,利用遠端教育資源服務課堂。
二、加強常規管理,最佳化課堂教學。
本學期,教研組加強了課堂教學常規管理,並配合教導處繼續強化教學“六認真”的督查評估,使備課、上課、質量檢測、作業批改、輔導學生、組織課外活動的各個環節都貼合規範化的教學要求。
1、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各教師應從素質教育的高度把安排到的課上足、上好。
2、文化知識考核:平時組內單元把關、期中各年級能認真做好質量分析;學期末班級能統一過關測試,相互比較,比較差距和不足,迎接全區期末抽測考試。
3、一學期來,教師們都能按要求備足備好課,青年教師大都能寫好詳案,並能及時寫好個人補充和教後反思。
4、本學期在教研室和教導處組織安排下,教師用心參與各項教研活動。認真實施課堂的“有效教學”。
三、加強課題運作,紮實開展教學科研活動。
1、為了改革課堂結構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我們堅持開展聽、評、說課活動。且把這個活動做為一個重要的教研活動。每學期開展單元說課。也就是說單元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說教材的前後聯絡,說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措施,說本單元學生應掌握的解題規律、方法、技巧。每學期開展聽評課。我組教師十分重視聽評課活動,聽課前認真備課。設計教案,互相切磋。聽課後認真評課。如教學資料安排否恰當。難點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當,教學手段的使用,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是否貼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老師的教學基本功等方面進行中肯,全面的評論、探討。聽評課活動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高。
2、大力開展“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充分發揮教研組的教研力量。本學期重點抓好群眾備課,注重群策群力,弘揚群眾智慧。本學期我們教研組單週集中開展了一次大組集中教研備課,間周各年段組備課學習,做到有記錄,有資料,上課教師能寫好課後反思,聽課教師還能及時寫好聽課評價。
3、為了更好的落實教育局下發的《加強校園教學管理的指導意見》,在課堂上能真正實施“有效教學”,數學教研組全體數學教師共同討論並制定了《以問題為中心》課堂教學模式。
四、大力推進新課程改革,繼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1、牢固樹立“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的思想,用心構建新課標下的適應時代和兒童身心發展的課堂教學理念、方法和評價體系,每一位教師把“努力上好每堂課”作為自身工作的起碼要求,切實提高課堂四十分鐘的效率。真正在課堂上落實並實施“有效教學”。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學期繼續改變學生單一的理解性學習方式,提倡了研究性學習、發現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以實現向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轉變,把要我學變我要學,我能學,我會學,從而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為培養未來需要的人才打下基礎。
3、加強課程改革的研究。開展了“與新課程同行,與學生共成長”學習與研究課改的活動,組織教師在校園網上發表論談或上傳論文。
4、建立並逐漸完善與現代教育相適應的評價體系,以激勵廣大教師的課改用心性。對學生評價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的多方面特長和潛能,瞭解學生髮展的需求,幫忙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教育改革,教學研究是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個永恆的主題。我們將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大膽探索,不斷創新,使我們的教研工作更上一層樓。
初中數學繼續教育培訓總結7
幾年來,一職數學教研組在校領導的領導帶動下,全組教師堅持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用心參加各開展教研活動,完善和改善教學方法和手段,為提高我校的數學教學質量做出了必須的貢獻。
一、堅持理論學習,認真撰寫論文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如果不學習,教研活動就會成本“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為加強修養,提高素質,我們認真學習了“教學論新編”,“成功教育理論”。“數學教學論”等教學理論,學習學科刊物,瞭解教研改資訊,善學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為全組教師的共識,不光如此,我們還注意用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認真撰寫論文。幾年來,數學教研組每年都有論文獲獎。每年都有論文在刊物上發表。其中,趙立新老師的論文曾獲市論文評比三等獎,且在北京成人教育刊物上發表。閆秀芹老師的論文“導言設計芻議”獲區成教系統一等獎,且在北京成人教育刊物上發表。在成教系統教學經驗交流會上,閆老師的文章“讓學生在數學課上體驗成功”在大會上進行交流。
二、用心參加和開展教研活動
我組老師用心參加市區,校各級部門組織的教研活動,不光是校內、區內的教研活動。每年還有3—4次參加市數學研討論及教材,教法輔導。還曾幾次到懷柔、密雲等兄弟校參加教學研究活動。
我們每學期初教研活動有計劃,學期末教研活動有總結。為了改革課堂結構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我們堅持開展聽、評、說課活動。且把這個活動做為一個重要的教研活動。每學期開展單元說課。也就是說單元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說教材的前後聯絡,說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措施,說本單元學生應掌握的解題規律、方法、技巧。每學期開展聽評課。我組教師十分重視聽評課活動,聽課前認真備課。。設計教案,互相切磋。聽課後認真評課。如教學資料安排否恰當。難點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當,教學手段的使用,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是否貼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老師的教學基本功等方面進行中肯,全面的評論、探討。聽評課活動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高。成教系統組織的公開課,觀摩課每年都有數學老師參加,且趙立新。閆秀芹二位教師的公開課得到高度評價。
三、改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針對我校學生數學基礎差,對學習數學缺乏自信的特點,我們嘗試用“導言設計”,“自制教具”。“計算機輔助教學”等手段創設學習情境,調動學生興趣,激勵學生思維。
為了掌握利用多媒體技術。我組老師用心參加課件的學習和製做。初步掌握了製作動畫的基本技能,其中,閆秀芹老師製作的《正弦函式y=sinx的圖象和性質》。獲校園課件製做評比二等獎,趙立新、王淑敏老師獲三等到獎。
教研組的活動和工作促進了數學老師素質的提高,促進了實踐經驗到理論的昇華。同時也提高了我校的數學教學質量。從—年到—年。連續參加市數學水平測試都取得了較好成績,及格率到達到98%以上,優秀率到達30%以上。
初中數學繼續教育培訓總結8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傳統的理解式教學模式已逐漸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代替。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敢爭論,充滿著求知慾和表現欲。在“以學論教”的這天,結合一些在教學中的具體案例,從學生的變化看課改,別有洞天。
一、交流讓學生分享快樂和共享資源
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活動經驗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課程資源。在“生活中的立體圖形”這節課中,不同的學生依據不同的生活背景進行活動,自己抽象出圖形,製作出紙質的立體圖形。彼此間的交流,實現了他們對立體圖形關鍵特性的理解和認識,大家共同分享發現和成功的快樂,共享彼此的資源。
二、從生活出發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在“代數式”這節課中,由上節課的一個習題引入,帶領學生一齊探究得出一個規律5n+2,由此引出代數式的概念。在舉例時,老師指出,“其實,代數式不僅僅在數學中有用,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超多存在。下面,老師說幾個事實,誰能用代數式表示出來。這些式子除了老師剛才說的事實外,還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嗎”學生們開始活躍起來,一位男孩舉起了手,“一本書p元,6p能夠表示6本書價值多少錢”,受到啟發,每個學生都在生活中找例項,大家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正如劉老師所說的,“代數式在生活中”。
三、學科的融合讓學生感受到現代科技的魅力和綜合式的學習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人們議論CT技術、磁共振成像,但很少有人能將其中的道理講清楚。然而,學習了七年級上冊“截一個幾何體”以後,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體會現代醫學的CT技術竟然和切蘿蔔類似。
四、創新設計讓學生體現積極向上
在學生上網查詢,精心設計、指導下,成功地進行了“我是小小設計師”的課堂活動:這節課是以七年級數學上冊的一題作業為課題資料設計的一節課,以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設計一幅圖,並說明你想表現什麼。事先由老師將課題資料佈置給學生。由兩位學生作為這節課的主持人,其他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並說明自己的創意。最後,老師作為特約指導,對學生的幾何圖形圖案設計及創意、發言等進行總結,學生再自己進行小結、反思。整節課學生體驗了圖形來自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現代數學觀,較好地體現了學生主動探究、交流、學會學習的有效學習方式,同時這也是跨學科綜合學習的一種嘗試。
五、合作探究給學生帶來成功的愉悅
“統計圖的選取”教學設計和教學中,要求學生以4人小組為單位,調查、瞭解生活中各行各業、各學科中應用的各種統計圖,調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情的有關資料,務必透過實際調查收集資料,保證資料來源的準確。學生或透過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或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調查採訪或查閱資料,經歷蒐集資料的過程,蒐集的統計圖豐富多彩,資料涉及各行各業。學生從中能體會統計圖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好處,培養善於觀察生活、樂於探索研究的學習品質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初中數學繼續教育培訓總結9
我參加了這次的國培初中數學學習,面對專家,面對同行,我敞開胸懷,張開思維的觸角,擇其善者而取之、從之、創新之,同時積極參與,也把自己的觀點播散出去,在大家的反饋中不斷去完善自我。我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在這段時間裡,我每天都抽時間,開啟電腦上網學習按照學習的要求完成學習任務,交作業,參與討論,寫心得體會。總結此次學習活動,我收穫頗豐,下面我從五個方面來總結我此次學習活動的心得體會。
一、主動才能得到收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我們要有“道”可傳,有“業”可授,時能解“惑”,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充實完善自己,而研修就是非常好的途徑。課程團隊給我們組織了這麼好的一個平臺,我們沒有理由不好好利用。唯有主動才能搶佔先機,唯有主動才能取得豐碩的研修成果。這種主動包括主動學習課程影片和文字資料,主動參與線上研討、班級研討,主動學習、收集、整理平臺上每日發表上傳的好資料,同時主動做出自己的評價,在這一過程中還要主動接受專家的引領,主動與同行交流等等。
二、交流才能常進步
學習,需要耐得住寂寞,關起門來用心鑽研是必要的。但不能永遠關起門來搞建設,我們還要嘗試走出去和引進來,這種走出去和引進來就是交流的過程。而交流是我們學習成長的催化劑,很多平時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可能因為對方的一句點撥就有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肖伯納說,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朋友之間相互交流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就有兩種思想了。但我覺得我們很可能不單單因為交流有了兩種思想,我們非常有可能在交流的過程中產生多種思想,所以這遠非一個“一換一”、“一換二”的交流,而是“一換多”的交流。所以,交流非常有必要。
在學習中這種交流就包括很多種,比如你讀文字資料,從文字資料中獲得知識和思想,你將寫出的文章發表出去,別人讀你的文章而與你的思想交流有了他自己的收穫;又比如我們給別人評論,會吸引來作者或其他學員回覆,然後再回復下去,或者參與班級研討和線上研討,這種交流就是一種非常及時的交流;甚至我們還可能由此而結交些許好友,大家相約著面對面交流。總之,交流讓我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讓我們收穫更多的思想,也讓我們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當然,在主動學習和主動交流之後我們還要學會主動反思和總結,這個過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課程標準是統帥
我認為對課標的正確落實源於對課標的準確理解。但反觀現狀,我們對課標在教學中本應有的地位已經忽視很久了。對課標的重視不夠,首先體現在駐守在教學第一線的我們身上,我們很多老師已經很久沒有(甚至從來沒有)認認真真看過課標了,更遑論研究解讀課標。很多老師平時教學往往就看兩本書:教材、教參;新老師可能再加幾本優秀教案之類的書;熟悉教材的老教師可能連教參都不翻了。其次,正如老師文中所言,課改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專家對“課標”做過許多的解讀,但是進入到操作(教學實踐)層面或環節時,可能很快就脫鉤了。課標的實施出現了專家解讀熱後的斷層器和真空期。其實大家都知道,課程標準體系嚴密、內容豐富,是我們教學設計對照的標杆、教學評價依託的依據。我們所使用的不同版本的教材的編制都是源於課標的,課標才是最高統帥,但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往往侷限於教材和教參,甚至對教參中“對應的課程標準”也不大在意,只有在做說課評比、優質課準備等比較“重要”的事時才想起翻翻課程標準對這一課是怎麼要求的。
四、吃透教材
我認真學習複製的影片和文字資料,張開思維的觸角,學人所長,取其精華的同時我也在對比思考,在對比中,我發覺我對教材體系的理解和掌握是如此的膚淺,這也是我們年輕老師往往薄弱的地方,但是沒透過對比,自己往往沒有這麼強烈的感覺。我覺得如果對《數學生活》不熟悉的話,參加這樣的研修就會困難重重,難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這就好比去聽一堂自己根本沒有看過、沒有備過、沒有講過的課,效果肯定不會太好。所以在研修的第二天,我就開始給自己多安排了一項任務:迴歸教材,認真研讀。透過認真研讀,再將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掌握與研修結合起來,惟其如此,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後來的學習也證明我的這個反思是對的。
所以,在沉浸於研修資料何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忘了教材,教材是我們教學研究的一塊主陣地,這塊陣地要守住,還要守好,研究它,吃透它。
五、研修之路是鼓勵之路,溫情之路
在此次研修中,我認識了很多學員,也認識了很多優秀的老師、專家,他們都給了我誠摯的鼓勵,非常感謝他們!這次研修跟以往相比作業量、評論數大大減少,任務安排比以前更加科學,更加人性化。特別值得記住的是,在我們的研修平臺上,課程團隊、班主任、學員之間也相互透過“公告”、“花絮”、“評論”留言等方式傳遞著防風防雨的溫暖提醒:“集中研修可以臨時採取分散上網的方式進行”、老師考慮到大家研修時長期坐在電腦旁邊,找了些在電腦前就坐的小貼士和大家分享等等。我們在研修中知識得到提升,思想得到昇華,頭腦得到充實的同時,情感也時時受到關愛暖流的滋潤。這次研修,很值!
初中數學繼續教育培訓總結10
這次國培,感悟良多,收穫良多。讓我體會了“教學相長”的真正含義。老師們總是在不斷的實踐中逐步豐富成長的,基礎教育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責任很重大,要把數學基礎教育搞得更好,我們必須不斷學習、充電!即便是教材內容大致“不變”,可學生在變,影響學生意識形態的社會在發展。 “國培”期間,專家們每一次精彩的解讀,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結合自己豐富的心理輔導經驗,將相關的理論知識深入淺出地闡釋,使我學到了很多新東西。從教育理念到教學實踐能力,從對數學基礎教育的理解到研究問題的方法,無一例外的都有觀念上的更新與層次上的提高,每一次激烈的討論,都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他們精闢獨到的見解,使我有一種自己早就想說而沒能及時說,自己已經在想卻沒有與人交流的感覺,這就是共鳴。所以在這兩個多月的時間內,我自始至終都在努力學習著,在專家教授們辛勤指導下快樂的收穫著,在老師們的討論交流中不斷的豐富著,在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的反思中不斷的強大著。
具體來說,我覺得專家影片講座和答疑交流給我印象很深,部分理論文件的提供略顯單調,教育教學資源的提供與交流還可以更加豐富,這也是老師們很需要的。這是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可是在不少老師眼裡可能變成了單一接受輔導、完成作業,應付培訓的工作,而沒能真正發揮交流、展示自己的強大功能。如果有可能,我覺得影片
講座和音訊答疑可以有限的讓老師們加入進來,可以由各地輔導老師推薦篩選參與教師,以保證交流質量和效果。影片、音訊材料能單獨下載下來,便於參培教師帶動更多的老師學習交流,發揮“國培”的更大作用。“國培”活動形式,還可以更多樣化一些,比如,適當組織比較有見地、有想法的老師參加和教育發達地區的交流與觀摩,現場和專家交流,接受專家指導,或者把這種機會當成對老師“國培”效果的一種激勵。把“國培”真正變成教師終身學習提高的強大平臺。
就我個人而言,我自己在培訓中感悟頗多,比如,在教育教學理念更新上、在師生角色的重新定位上、在個人教育教學實踐與理論研究能力上等等方面,我覺得都有提高。
一、更新了理念、加深了認識
從老師的講座、輔導和交流中,我們汲取了很多知識及新的理念。尤其是加深了對數學課改的理解,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還對諸如數學課程標準中:“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學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等等要求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認識,它們將完善修訂為兩句話:“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育應該是公平的、優質的、均衡的、和諧的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兩基”,修訂為“四基”,增設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具有17年數學教學經歷的我時常思考“數學教育的本質是什麼?”“什麼是有價值的數學?”“數學教學中最需要考慮的是什麼?”在國培學習期間,我對這些問題的理解逐漸清晰,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數學的本質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數學教學中最需要考慮的是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學習可以影響學生的人生,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同學,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體驗成功等等。
二、重新定位“教師角色”
老師和學生之間需要一種平等的對話和交流。透過培訓學習,我對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領者;是學生潛能的喚醒者;是教學內容的研究者;是教育藝術的探索者;是自己幸福生活的創造者。教師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是善於發現和開發潛能的伯樂;是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協作者;是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的引導者;教師要當好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促進者,真不容易。面對全國課改中出現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有些甚至走極端完全否定教師的作用,我有了更理性的思考,不盲從,不跟風,懂得了如何透過學習思考,用理論的東西指導自己的教學,指導自己的學生學習和提高!課堂上,老師“主導”與“參與”作用是沒問題的,問題是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絕對不能撼動的,如何讓學生輕鬆活潑的學,讓每個層次的同學都有提高和收穫,這很重要,至於方法問題就是我們研究討論的重點。這一點我很贊同我們新教材的培訓老師張文韜老師的觀點“老師講多少,還得看課型、看學生,如果非要給個時間比例的話,可以考慮一下按‘黃金分割率’分配時間”。輔導專家王鵬遠老師對教學模式也贊同教學模式和方法應該由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來決定,他舉了一個例子“我們學習十八大報告就只能用‘講授’的形式”。當然會後的分組討論也是加深理解所必須的。
三、關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是教師的工作中心、重點,在17年的課堂教學中我曾經有不少疑惑和不解,帶著這些疑問我認真地觀看了幾位專家關於課堂教學的講座。進一步體會了新課程、新理念給課堂教學所帶來的巨大變化,領會到什麼樣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教授們在做專題講座中,皆把高深的理論知識聯絡我們身邊熟悉的教學課堂事例,深入淺出,生動又富於哲理,給我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
到底怎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怎樣呈現三維目標?我認為,要衡量以上兩個問題我們就應該關注課堂上學生動了沒有?(該聽的聽了沒有?該做的做了沒有?該想的想了沒有?該說的說了沒有?)學生透過這節課有哪些收穫和困惑?(學生透過課堂學習學會了些什麼?課堂答問、作業完成的怎樣?課堂小結中學生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困惑?)學生是否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只要用這些指標去衡量一堂課,教學有效性就不言而喻了。 當然,要真正的實現數學課堂的有效高效,我們老師首先得認真的鑽研教材、課標,認真的研究學生,掌握科學、實用、靈活的教學方法,而且還應構建和諧的、新型的師生關係。應努力使學生實現從“要我學”向“我要學”,從“苦學”向“樂學”的轉變。
四、掌握了新技術、提升了基本功,增強了自己的教學能力
透過這一階段的學習,更新了我們的知識、開闊了我們的視野。首先我們對全區、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教育現狀有了新的思考與認識,對今後幾年教育的發展有了一些瞭解。我們還從專家、一線知名教師的身上領悟出一些“為人師”的道理,學到了一些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學到了一些教學基本功,尤其是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的運用。
透過這段時間的培訓,我既更新了理念、又掌握了新的技術,還提升了班級管理的藝術。透過“國培”學習,我學習的同時不斷反思自己17年的教學管理工作,困惑自己的不少問題逐漸清晰明朗,學習中學到的理念與方法使我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自己的教學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我也養成了對自己的班級管理和教學不斷反思總結的習慣,並和其他老師無私分享自己的心得與體會。這也是“教學相長”的一個體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