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故事讀後感800字(精選3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家的故事讀後感800字(精選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家的故事讀後感800字1
很多同學都有自己崇拜的科學家,如:發明電話的諾貝爾;發明原子彈的愛因斯坦;發明孔燈的諸葛亮和發明固定連續攝影機的馬萊……
我崇拜的科學家而是發明了電燈的愛迪生。
在愛迪生小時候,別人都叫他阿爾。小時候的阿爾很愛發問,常常問一些奇怪的問題讓人覺得很煩,家人也好,路上的行人也好,都是他發問題的物件,如果他對於大人的答覆感到不滿時就會親自去實驗,例如有一次阿爾看到了一隻母雞在孵蛋,他就問媽媽為什麼母雞總是成天坐在那裡呢?媽媽就告訴他母雞在孵蛋,阿爾便想如果母雞可以那我也一定可以,過了幾天爸爸媽媽發現阿爾一直蹲在木料房裡,不知道在做什麼,當家人發現阿爾在孵蛋的時候每個人都捧腹大笑了起來……
八歲的時候阿爾就去上小學了,可是他只上三個月的課就退學了,阿爾在上課的時候,媽媽常被叫到學校去跟老師說話,這是因為阿爾常常提出一些老師認為很奇怪的問題,老師認為他是一個低能兒童,於是媽媽就決定自己來教導阿爾,並決心把阿爾教成一位偉大的天才,就這樣阿爾便開始了他的自學課程,阿爾被媽媽教的很好,後來阿爾也得到了允許,可以在地下室裡設定一個實驗室,為了不讓別人亂動他的實驗品,阿爾還想出妙計,就是在每一個實驗品的瓶子上貼上毒藥標籤。
愛迪生從小就喜歡用他那與眾不同的大腦袋思考一連串的問題。他看到鐵匠將鐵在熊熊的烈火中燒紅,然後錘打成各式各樣的工具時,就晃著大腦袋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火是什麼東西?火為什麼會燃燒?火為什麼是紅的?火為什麼這麼熱?鐵在火中被燒之後為什麼會發紅?鐵紅了為什麼就軟了?回到家,小愛迪生在自家的木棚裡開始了他最初的實驗。他抱來乾草,並將其點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麼。然而,小愛迪生的第一次實驗就引來了一場火災,將家中的木棚燒掉了。
看到這裡,我感到非常慚愧。因為我做事情沒有像愛迪生這樣堅持不懈:每次,我做數學作業時碰到了一點點難處,心裡就會想:管他呢,這題我回家再做!就這樣,許多難題都是媽媽親手幫我解決的,我根本沒有去做。現在,我感到非常的後悔。
這幾件愛迪生小時候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努力才可以成功。同學們,你們一定要記住哦!
科學家的故事讀後感800字2
《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是我寒假期間讀的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書中寫了達爾文、牛頓、愛迪生等一些科學家的故事,讀完之後,覺得他們真是很偉大,很厲害。電報、電話、電燈,這些東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看來是多麼的普通和司空見慣,誰也不會因此而驚奇。可是你知道這些東西對於當時的人們是多麼的至關重要和欣喜若狂嗎?人類因此而記住了它們的發明者——愛迪生。真不愧是“發明大王”,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
長大了的愛迪生,學會了無線電收發報技術。愛迪生為了晚間休息好,白天能鑽研發明創造,就設計了一個電報機自動按時拍發訊號。這就是電報機的雛形。沒過多久,他又對電報機進行了改進,經過多次試驗,一架新式的發報機試製成功了。愛迪生望著自己發明的機器,欣慰地笑了。雖然愛迪生只讀過三個月的書,但他很熱愛科學,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每一次實驗,愛迪生都是沒日沒夜的工作,雖然很多次都失敗了,但是他都不曾打退堂鼓。經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他才獲得了成功。愛迪生在科學技術中最重大的貢獻是發明了留聲機和白熾電燈。愛迪生一生勤奮好學,善於思考,努力工作,在75歲的時候,還每天準時到實驗室簽到上班,他在幾十年間幾乎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愛迪生為了搞實驗,往往連續幾天不出實驗室,不睡覺。實在累得不行了,就用書當枕頭在實驗桌上打個盹。有一天,他的'朋友開他玩笑說:“怪不得愛迪生懂得那麼多得發明,原來他連睡覺都在吸收書裡的營養。”晚間在書房讀3至5小時書,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動時間來計算,他的生命已經成倍的延長了。因此,愛迪生在79歲生日的那天,他驕傲地對人們說,我已經是135歲的人了。如果不勤奮,愛迪生怎麼可能有這麼大的成功呢?,我不禁想起他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透過愛迪生的故事,我知道了偉大的科學家們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並透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報,發明了造福人類的東西。我們現在有非常好的學習環境,有非常好的老師教我們學習知識,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學好本領,長大為國家做出貢獻。
科學家的故事讀後感800字3
愛迪生是家喻戶曉的科學家,一千多項發明專利熠熠閃光,為人類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他的一生光輝而燦爛。
然而,當讀完《中外科學家的故事愛迪生》這本書時,我才知道,原來在他“成功”的光環下,他也曾飽受“失敗”的折磨:他在發明電燈的試驗中失敗了幾千次;他在進行科學計算時也有過健忘和失算;他在開採礦山、經營水泥的那段時間,遭遇了起起落落……他的一位好朋友曾經對他說:“花了那麼多的時間,做了這麼多大量的工作,可都失敗了。”他微笑著反駁道:“怎麼能說失敗了呢?至少我已知道了幾千多種辦法是不能用的。”正是愛迪生正確對待失敗和成功的科學態度,才成就了今天他在大眾心目中的“巨人”形象。
“失敗和成功一樣重要”,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思考:失敗並不意味著結束,而是意味著開始,失敗從來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從我們出生起,我們牙牙學語,我們蹣跚學步,需要不斷地嘗試,經歷一次次失敗,最後我們才學會了說話,學會了行走。如果我們沒有失敗,那麼我們將永遠不會說話和行走。
每當想起去年的期末考試,我心裡非常委屈,甚至一度失去了去努力獲取成功的信心。但是,讀完愛迪生的故事之後,我幡然醒悟,一次失敗算什麼,千萬次失敗又奈我何?關鍵要自己正確面對失敗,把失敗當作財富並從中找到失誤所在,尋找對策,迎難而上,這樣你才有機會去收穫成功!
現在有一種流行的遊戲叫“憤怒的小鳥”,很多人喜歡這個遊戲。他們一關一關地闖,雖然經常失敗,卻樂此不疲,失敗激發了鬥志,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勇氣,最終成功通關。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幾人在經歷失敗後,能夠最終克服困難實現目標?為什麼愛迪生能做到這一點,而一般人卻做不到?我想,那是因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人們往往會被外界因素所羈絆,而偉人卻是將失敗當作墊腳石。
讓我們永遠銘記愛迪生的話:“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樣有價值,因為只有直到我知道一切失敗的方法之後,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麼。”
請記住:失敗和成功一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