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公開課學生觀後感

家庭教育公開課學生觀後感

家庭教育公開課學生觀後感

  看完某一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庭教育公開課學生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庭教育公開課學生觀後感1

  聽完這堂教育課,使我深深得體會到:家庭教育是一門綜合性很高的藝術,它是一門學問,它要求家長綜合多方面的知識,更好的和孩子進行溝通,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在學習,生活中獲得良好的教育,培養出良好的行為習慣,透過觀看這個講座,使我受益匪淺,受得很多啟發:

  一、父母要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他們摹仿能力強,時常受周圍環境,人或事物的影響,我們應當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空間,家庭成員之間要和睦相處,家長要言傳身教,不要一味的指責孩子“不要玩手機。”“把電視關了”“別再看電腦,平板啦”反思一下,我們家長又在做什麼?因此,家庭的生活環境,家長的一言一行便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二、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為習慣,並嚴格要求從小做起。

  要給孩於動手勞動的機會,要創造動手的做事的機會,家長不要一味的包辦,怕孩子做不了,做不好,怕孩子做事弄得到處都亂,對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鼓勵,要相信,要表揚,相信孩子一定可以把事情做好,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形成,需要家長的提醒和引導,必須持之以恆。也要不斷創造機會並賦手激勵和表揚。

  三、多和老師溝通,探討;多和周圍的家長交流

  孩子在讀書期間,要經常和老師進行交流。瞭解孩子在校的情況和老師探討如何教導孩子克服不良的`習慣,使其錯誤能夠及時的糾正,進一步從孩子的個性出發,查詢一種更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四、父母與孩子要做知心朋友,要多傾聽

  生活中要尊重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學會平等地與孩子交流,靜下心來,傾聽完孩子要訴說的一切,用愛心去培養孩子的行為,要關愛他們,但也不是一味的溺愛他們。

  總結歸納:家長對孩子的愛既無私又要有原則,教會孩子愛父母,愛自己,愛他人,愛國家,在家庭教育中,要做到嚴慈相濟,關愛。不要一味的溺愛,是嚴格要求不是嚴格過分的要求。

家庭教育公開課學生觀後感2

  孩子是天真純潔的,孩子的大腦發育除了受到基本的遺傳作用外,還與孩子幼兒時期的生活體驗有很大關係。如果家長不讓孩子認識到做出貢獻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孩子在努力學習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的時候,孩子會認為自己成不了家長說的哪種人物,就會有沮喪和自悲感,嚴重影響孩子進取求知的信心。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一、創造逆境,磨礪孩子的毅力

  不要對孩子嬌生慣養,可以製造一些挫折,考驗孩子的毅力。

  二、讓孩子從克服小困難開始

  對孩子的要求要嚴,讓孩子克服困難,逐漸加大,而且必須堅持到底,直到有效為止。

  三、發揮榜樣的作用,啟發自我鍛鍊

  根據孩子的特點,父母可以透過講故事,看電影,參加烈士紀念館,閱讀書籍等,讓孩子學習典型人物,啟發自我教育,培養堅忍不拔的毅力。

  四、愛和嚴結合

  正確的愛孩子是培養孩子良好性格的基礎。父母要恰當的愛孩子,必須將愛和嚴格統一起來。父母在行為品質方面嚴格要求孩子,孩子當然會苦一些,但從長遠來看,這有助於他們培養良好性格。怕孩子吃苦,過於遷就孩子,可能造成日、他們的任性、依賴性強的性格特點,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吃不了苦。事實上,孩子將來幸福與否,更受其性格的影響。

  五、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

  理想是人格的核心。理想是透過父母、老師、社會的啟發引導,在孩子的內心逐漸形成的一種自覺追求,父母不能代替孩子規定目標,確定理想,並強加給他們。孩子單純而幼稚,他們常常會因為讀了一令其感動不己的文章而想長大了當作家,因參觀了自然博物館而想當科學家,也可能因為遇到一個可親可愛的老師,便立志自己長大以後也要當老師。對孩子這些想法不要輕易否定,要鼓勵他們積極向上的雄心壯志,隨著年齡的增長,根據不同孩子不同優勢的顯現,再把他們逐步引向適當的方向。

  六、注意從日常小事培養

  滴水見太陽。培養孩子的健全人格,光講大道理事不夠的,重要的是從日常生活中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