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教案> 【精華】小學語文教案範文錦集六篇

小學語文教案

【精華】小學語文教案範文錦集六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隕”等30個生字;會寫“隕”等30個生字。

  2.讀懂課文,獨立回答課後問題。

  3.瞭解有關隕石的資料,對隕石有深入的認識。

  4.有感情地背誦。

  教學重點:在朗讀中感悟,理解文中所講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準備:收集有關隕石的知識。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認識本課生字、詞。

  2.透過多種形成的朗讀,在朗讀、討論、感悟中理解文中所講的知識,體會我們的願望。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出示學生收集到的隕石的圖片,讓學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奧秘,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同學們看,這就是來自天外的客人——隕石(板書課題:天外來客——隕石)

  學生一起讀課題,讀了課題後,你想了解哪些知識?

  學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

  1.這些問題,課文中給我們做了介紹,讓我們一起去讀課文,讀時劃出自己不認識的字、詞,用學過的方法先解決。

  2.解決學生不認識的生字、詞。

  3.分組讀文檢測。

  看看,透過剛才的讀文,你都瞭解了什麼?(學生針對剛才課前提的問題,有目的性的進行回答。)在裡,引導學生讀好課文。

  4.你還有什麼問題沒有解決,分小組合作學生,小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隕石曾經是星星,它有自己的軌道,能夠發光,它含有豐富的物質,落到地面上以後,它就熄滅了,變成了堅硬的石頭,安靜地沉睡著,使同學們在學習、談論的過程激發起他們探索的積極性。

  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感受深的段落,讀給同桌聽,再次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情感受,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透過多種形成的朗讀,在朗讀、討論中理解文中所講的知識,體會我們的願望。

  導學過程:

  一、繼續學習課文:

  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天外來客——隕石》

  同學們想不想讀一讀課文呢?

  學生讀文。

  二、交流資料,拓展知識:

  1.對於隕石,你都瞭解什麼?

  把你瞭解到的知識或者有關資訊,介紹給同學們聽。

  2.同學交流資料。擴充套件課外知識。

  進一步加深對隕石的瞭解。

  三、結合“語文天地”中的練習進行詞語擴充。

  1.給“石”加個偏旁,可以成為新的字,試一試。

  2.用“石”能組成多少個成語呀?

  石

  石

  石

  石

  四、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摘抄詞語。

  板書設計:

  天外來客—隕石

  航行在宇宙

  穿過大氣層會發光

  星星 是由物質組成,含鐵和鎳(堅硬)

  落到地上變石頭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文章內容簡析】:

  《山中訪友》是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文質兼美、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動展現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單元主要內容為“感受自然”,學生要透過四篇文章的學習,感受作者描繪的自然美景,感受人與自然親密和諧的關係,從而產生熱愛自然的情感。

  本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古橋、樹林、山泉……經過作者動情的敘述,這些自然界的朋友們也彷彿走到了每一位讀者的心中,使讀者頓生身臨其境之感。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雖然已經接觸了一些散文,但對散文的特點還不能深入理解。不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朗讀能力,可以透過朗讀感受文章的語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達的感情。

  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善於模仿,透過閱讀體驗可以和作者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但是他們的閱歷少、生活經驗不豐富,無法更深層次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章精彩的句段、詞語也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

  【設計思路】:

  透過反覆朗讀,感知課文內容,整體把握整篇文章。朗讀時,結合多媒體創制情境氛圍,使學生如臨其境,在情境中體驗。從文眼(課題:山中訪友)展開,結合課後的思考練習題,連結起導讀本文的線索: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裡的“朋友”有著深厚的感情逐一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揣摩欣賞文章精彩的句段、詞語。帶領學生走進文字,和作者對話。

  結合學生自身的經歷或閱讀經驗,讓學生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內容,深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

  利用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珍視我們自然界的朋友 引起學生的反思,得出:“我們應該愛護自然、保護環境,共同維護我們的家園,讓人和自然協調發展,形成和諧的朋友關係”這樣的結論。使學生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

  【學生學習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精緻、蘊含、奧秘、俠客、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抓住重點詞語,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構思,感受作者的心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難點: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寫景狀物的技巧(細心觀察、用心領悟、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學習運用。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導讀法、點撥法

  【教學準備】:

  ①課前佈置預習本課字詞,熟讀課文。

  ②古橋的圖片,錄有風聲、雨聲、鳥叫聲、溪流聲等聲響的磁帶。

  ③製作教學課件。

  【課時】:2課時

  【教學環節設計】:

  第一課時

  (一) 匯入

  (1)導語:同學們,春風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報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聲有色,有情有意。我們這學期學習的第一組課文,將帶領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領略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大自然互訴心聲、交流感受。

  (2)揭題:今天,我們首先跟著一位作家,走進山林,去拜訪他的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題。

  (3)看課題猜猜,作者拜訪的會是怎樣一位朋友

  (學生可根據課題自由發揮,只要合乎情理、語言流暢、完整即可)

  師:讓我們帶著豐富的想象,跟隨李漢榮先生走進山林,去拜訪作者“山中眾朋友”。

  (二)整體感知全文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要求:①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看誰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暢。

  ②讀完後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訪的朋友到底是誰

  (2)讀後交流:

  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來)

  (明確圖示)依次是:古橋-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雲雀-落花-落葉-石頭-陣雨

  ①在依次找朋友的時候,對照相應的段落要求學生朗讀課文內容,在讀時糾正字音,將重點字詞讀正確並理解詞語意思。

  梔(zhī)子 湛(zhàn)藍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聲望卓著)

  津津樂道(形容饒有興味地談論)

  幽徑:隱蔽、僻靜的小路。

  波光明滅:水波忽明忽暗的樣子。

  唱和:一個人做了詩或詞,別的人相應作答。

  吟詠:“詠”的基本意思是指有節奏地誦讀詩文。“吟”往往跟“詠”連在一起,含義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古人有一說,動聲叫吟,長言叫詠。

  ②李漢榮先生為什麼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

  學生討論後明確: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默讀讀文,找出描寫可以看出“我”和山裡的“朋友”有著深厚感情的有關語句,讀一讀,組織交流。

  老橋──“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樹──“是我的知己”,“彷彿自己也是一棵樹”;山泉──“要我重新梳妝”;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渾的男高音多麼有氣勢”;懸崖──“挺拔的身軀”,“高高的額頭上彷彿刻滿了智慧”;白雲──“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雲雀──談“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小結:從文章的字裡行間,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裡,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它們成了我們的朋友。作者進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訪友”。

  (三)研讀與賞析

  師:李漢榮先生是那麼地熱愛大自然,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象,和他一起會晤我們的好朋友。請你快速瀏覽課文,去找找你最喜歡的山中朋友,說說你為什麼喜歡它用“我喜歡,是因為”的句式說一句話。

  (要求學生先將有關的段落有感情的讀一遍,然後再回答問題。)

  結合學生的回答,逐一品讀精彩句段,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精讀段落:

  1、古橋: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課件:課文插圖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是怎樣和他交流,心裡默默地對他訴說些什麼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在書上畫一畫。(抓住“德高望重”一詞)

  (默讀畫句,讀後交流自己意見。)

  師:對古橋,作者在敘述時人稱有無變化如果有,請揣摩一下變化的原因,並思考變化時應注意的問題。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

  師小結:在作者心中,古橋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橋當做人來寫,由第三人稱轉為第二人稱,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我們在讀課文時,要用心地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2、樹林裡:作者不僅把林中的一切當做自己的朋友,當他進入樹林,看到一棵棵樹的時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樹,生根長枝。請同學們讀一讀有關的句子,體會當時作者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生自由讀句體會)(抓住:“知己”“人樹相融”來理解)

  師小結:樹為人友,人為樹友,人和樹已融為了一體。這是多麼美妙的一種情境啊!從這種奇特的想象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種“知己”情誼。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受,一起再來讀一讀。

  3、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1)上面這句話中指的是哪些朋友呢請熟讀第五自然段。

  (2)“哪個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麼用具體的朋友替換掉“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麼說(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這山中的瀑布、懸崖、溪流,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1)作者將山中的景物都聯想成什麼了

  (2)透過朗讀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歡快、瀑布的雄渾、懸崖的挺拔和巍峨、白雲的潔白和寧靜、雲雀的欣喜和歡樂。(播放磁帶,透過聲響帶給學生最真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朗讀感悟。)

  (3)面對這我們熱情的招呼,我們這些朋友可能會怎樣回答呢請選擇一位朋友,將他的回答寫下來。

  如: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隨意讀某一位朋友的話,指學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讀整段話:同桌對讀,師生輪讀。

  4、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引言:上節課,我們跟隨李漢榮先生拜訪了山中的眾多好朋友,他們都是誰呢(學生回顧課文內容)

  師:大自然是人類的家園,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無不是人類的朋友,願我們每一個人都熱愛大自然。請你帶著自己的體會將課文朗讀一遍。

  (四)仿寫

  1、從稱呼角度看,文章在寫作上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什麼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討論明確:(圖示)運用第二人稱的寫法,如同和人對話,顯得親切自然。

  2、讀5節,找出起最有特點的句子形式,試仿寫

  討論明確:“你好!—————————”典型的第二人稱。注意稱呼的選擇。示例:

  A、你好!高大的樹木,你撐著一把巨傘,是讓我停留腳步休憩嗎 B、你好!翩翩起舞的蝴蝶,你跟隨自然的音樂,跳起生命的舞蹈。(指幾名同學讀出自己的句子,評析。)

  (五)、體驗與反思

  體驗:學生活動:

  ①講述自己與自然美景親密接觸的經歷。

  ②回想自己以前閱讀過的有關親近自然、從自然中獲得人生靈感的文章,並與同學分享。

  (預設:農村同學大多數都會有類似的經歷,老師只要作適當的引導就可以,把時間讓給學生。)

  (說明:透過活動,學生既可以在文章找到自我,更可以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內容和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這正是閱讀的最高境界:讀出自我。)

  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珍視我們自然界的朋友

  問題:

  1、文章體現了人與自然一種怎樣的關係

  2、生活中人與自然有哪些不和諧的現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員,你想對破壞自然的人們說些什麼

  4、學生自由發言。

  5、師總結:(圖示)我們應該愛護自然、保護環境,共同維護我們的家園,讓人和自然協調發展,形成和諧的朋友關係。我相信,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聲。

  (六)、作業佈置

  ①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到三個部分,背誦下來。(必做)

  ②利用課餘時間來“田野訪友”,試著與田野中景物交朋友。

  ③以“田野訪友”為題,寫一個片斷,表達你對自然的熱愛和由景物而引發的對人生的思考。(②③選做)

  (七)板書設計

  1、山中訪友

  山中觀景(事)

  山中訪友 擬人手法(手法)

  熱愛自然(情)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生字卡。

  主要板書:1 秋遊

  天空 藍藍 一望無邊

  郊外 白雲 有時像…… (美)

  同學們 農田 黃 紅 白

  遊玩 有的……有的……有的 …… (開心 )

  奔跑 奔逐 笑 喊

  作業設計:

  課內:抄寫字詞、組詞、說話、擴詞。

  課外:抄字詞,聽寫生字詞。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匯入新課

  1. 齊背練習1中的小詩《秋天到》,並說說這首詩歌裡主要講的是什麼?

  2. 過渡:秋天這麼好,你們都想出去玩玩嗎?

  二.板書課題,解題

  "秋遊"是秋天出去遊玩的意思。

  秋天到哪兒去遊玩?看些什麼,玩些什麼,看看圖,讀讀課文就知道了。(出示投影)

  三.指導看圖

  1. 秋天的天空怎麼樣?你們看白雲像什麼?

  2. 秋天農田裡哪些莊稼成熟了?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3. 草地上小小朋友怎麼玩?(出示小黑板:小朋友有的( ),有的( ),有的( )。要求學生用"有的"組成句式說話)

  四.初讀指導

  1. 自學生字詞。

  (1).給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

  (2).輕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詞。

  (3).識記生字。

  2. 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詞語,指名讀。重點領會"郊外、追逐、打滾兒"的意思。

  (2).齊讀田字格里的生字。

  3. 各自輕聲讀課文。

  4. 分自然段指名讀課文。

  5. 理清脈絡,出示思考題:課文四個自然段的意思分別寫在了下面,對照課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號裡填上序號。

  ( )同學們玩得很高興。

  ( )同學們跟老師到郊外遊玩。

  ( )天空美。

  ( )農田美。

  指名到前面填寫。

  6. 齊讀課文

  五.讀抄詞語(課後第三題)

  第二課時

  一. 聽寫生字詞

  二. 精讀訓練

  1. 指名讀。

  2. 分自然段講讀。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段有幾句話?第一句說了什麼?這一句能不能先說"天氣漸漸涼了",再說"秋風起了"?

  (1) 比較加了"漸漸"有什麼不同。

  (2) 第二句說了什麼?為什麼秋遊要到郊外呢?

  (3) 過渡:同學們去郊外遊玩,看到些什美麗的景象呢》請讀第二段。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

  (2).誰來讀讀寫秋天天空景象的句子。

  (3).你覺得秋天的天空的景象怎麼樣?

  (4).有感情地朗讀。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段說的是秋天哪裡的景象?秋天農田的景象怎麼樣?

  (3)比較:a.稻子黃,高粱紅,棉花白。

  b.稻子黃了,高粱紅了,棉花白了。

  這兩句話的意思相同嗎?為什麼?

  (4)齊讀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

  (1).老師範讀。

  (2).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第一句話說了什麼?想想"向著藍天亮開了嗓子"是指做什麼?

  (3).第二句說了什麼?"奔跑"和"追逐"兩個詞語完全相同嗎?

  (4).這一段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大家",想想有什麼不同?

  (5)."多開心呀"表示什麼樣的語氣?學生練讀。

  (6).齊讀第四段。

  1. 總結。

  這篇課文寫同學們去郊外遊玩,秋天的天空和農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開心。你讀了有什麼感受?

  2. 齊讀課文。

  三.佈置作業

  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 朗讀指導

  1. 指名讀課文。

  2. 這篇課文裡哪一句表達了人們歡樂的心情?所以整個課文都要用歡樂喜悅的語氣讀。

  3. 第一自然段用陳述口吻,要讀得平緩。教師範讀。學生試讀。

  4. 第二自然段的"藍藍"、"白"、要重讀;"一望無邊"、"有時像"要讀得慢;"幾朵白雲"、"一群白兔"、"幾隻綿羊"要讀得輕快,流露出喜悅心情。

  5. 第三段的"黃了"、"紅了"、"白了"要重讀。教師範讀,學生試讀。

  6. 第四段中三個"有的",聲音要逐步提高,語速加快;"大家"、"多開心"要重音讀,讀得緩慢。

  7. 個人練讀。

  8. 指名讀。

  9. 齊讀。

  二.寫字指導

  三.作業

  1. 描紅練習。

  2. 比一比,再組詞。

  交( ) 兔( ) 家( ) 喊( )

  郊( ) 晚( ) 逐( ) 城( )

  3.根據提供的句式說話。

  在操場上,小朋友們有的( ),有的( ),有的( )。大家( ),多開心呀!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目標預設

  1、“我會說”:能正確讀出平翹舌音,邊鼻音八個聲母,並感受它們讀法的不同之處,能正確連線。

  2、“讀讀比比”:能說出每組字的異同處,逐步養成仔細看,認真寫,牢固記的良好的習慣。

  3、“我會找”:能找出圖中哪些字的偏旁是三點水,那些是走之底。

  4、“我會讀”“讀讀說說”:能正確讀出題中詞語,會用“什麼地方有什麼”的句式說話。

  5、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背《畫雞》,試.總結背誦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 出示繞口令

  2、 講清要領:要想讀得快準,就要弄清字的讀音

  3、 展示和比賽

  4、 小結過渡

  二、我會連 學字母

  1、 出示卡片,齊讀,抽讀。

  2、 齊讀題中漢字

  3、 教師黑板示範,完成第一組的連線

  4、 學生自連二、三、四組。

  5、 同桌互相糾正

  二、讀讀比比,寫漢字]

  1學生自瀆題中漢字

  2講析“第一組”

  (1) 認讀兩字

  (2) 比較異同

  (3) 同法比較其他幾組。

  三、我會找,學偏旁

  1、 板書三點水,走之底,學生自讀兩個偏旁。

  2、 創設情景

  3、 出示板貼畫。男女比賽找“蘋果”。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設情景,激發興趣

  孩子們,你們喜歡當主持人嗎?

  二、我會讀,學詞語

  1、 學生自由讀,教師強調要求

  2、 同桌互讀,強調別人讀時要認真聽

  3、 抽學生讀,師生評

  三、讀讀說說,用詞語

  1、 讀句子

  2、 說句子

  3、 擴句子。

  四、讀讀背背,積累詞語

  1、教師讀《畫雞》,指導學生看圖,簡介詩意。

  2、學生讀詩。儘量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

  3、 學生背詩。

  4、 請背得又快有準的同學說說自己是怎麼樣背下來的。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要求

  1、學會b、p、m、f 4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學會聲母b和單韻母a拼成音節的方法。

  3、學會帶調拼讀音節及b、p、m、f與單韻母組成的音節。

  4、認識3個生字,正確讀詞。

  二、教材說明

  本課包括四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是四個聲母b、p、m、f,每個聲母配有一幅圖。第一幅圖是一個小朋友在聽廣播,廣播的“播”提示b的音,收音機的形狀提示b的形。第二幅圖是一個小朋友在爬坡,爬坡的“坡”提示p的音,小男孩舉著的小紅旗的形狀提示p的形。第三幅圖是兩個孩子做摸人的遊戲,“摸”提示m的音,三根門柱和上面的門梁構成的圖形提示m的形。第四幅圖是老爺爺右手拄著柺杖,在觀賞佛像,“佛”提示f的音,柺杖提示f的形。

  第二部分是拼音練習,包括三項內容:一是以音節ba為例,藉助圖畫教學拼音方法;二是聲母b和帶調韻母a的拼音;三是b、p、m、f和a、o、i、u相拼的拼音練習。

  第三部分是b、p、m、f的書寫格式及筆畫筆順。

  第四部分是讀詞認字,配有圖畫,畫著“爸爸”“媽媽”和“我”在公園遊玩。

  b、p、m、f的發音方法及音節的拼讀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韻母帶調拼音是教學難點。

  三、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

  1、配合學習b、p、m、f發音的錄音帶;b、p、m、f的字母卡片;b、p、m、f和單韻母相拼的拉動式卡片;畫有四線格的小黑板。

  2、本課生字和詞語的卡片。

  (二)字母教學

  教學聲母b、p、m、f之前,先要複習單韻母及其四聲,為學習拼音做好準備。

  教學b、p、m、f,要重點指導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學生不容易讀準聲母的本音,教學時要循序漸進,多種方法配合,講求實效。(1)可從插圖入手,藉助“播”“潑”“摸”“佛”的讀音,讀準b、p、m、f。(2)教師示範,學生觀察、模仿,反覆練習,掌握髮音方法。(3)試驗比較,區別發音。教學b、p時,可將一張薄紙放在嘴前,比較發音:發b時,薄紙基本不動;發p時,薄紙有明顯的顫動。

  教學b、p、m、f的形,可以讓學生仔細看圖,說說圖與字母相似的部分;可以啟發學生聯絡生活,說說這些字母像什麼;還可以將b、p、m、f編成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如,“右下半圓b b b,右上半圓p p p,兩個門洞m m m,一根柺棍f f f。”

  (三)拼音教學

  本課是教學拼音方法和帶四聲的聲韻相拼音節的起始課,要憑藉教材,重點教好拼音方法。

  教拼音方法,可先指導學生看拼音方法圖。圖上的小朋友在推卡片,表示b和a碰在一起就可以拼出ba這個音節來。告訴學生在拼音時,聲母b要讀得輕短些,單韻母a要讀得響亮些,把b和a快速連讀成音節。可利用“前音輕短後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的口訣,配合演示操作,幫助學生掌握拼音方法。

  聲母b和韻母a的四聲相拼有一定難度,要反覆練習。可藉助圖畫幫助拼讀音節,讓學生看清楚單韻母的聲調,然後把聲母和帶調的單韻母連讀拼成音節。

  聲母b、p、m、f和a、o、i、u相拼的拼音練習,可用拉動式卡片或翻動式卡片讓學生反覆練習,以掌握拼讀音節的要領。

  (四)書寫指導

  講解b、p、m、f的筆畫筆順和每一筆在四線格的位置時,要提醒學生注意:b、p兩個字母的豎畫和右半圓所佔的位置不同;m的兩個“門洞”一樣大;f的橫比較短,寫在比四線格第二條線略低一點的位置上。筆畫名稱:“”叫右半圓,“”叫左彎豎,“”叫右彎豎。

  教師要注意執筆姿勢和寫字姿勢的指導。

  (五)認讀字詞

  自本課起,開始認字。讓學生憑藉已掌握的音節讀詞認字,豐富了拼音教學的內容,較早地發揮拼音幫助識字的功能,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成就感。

  認字的要求只是認識,即能讀正確,知道字的大致意思,會在口頭語言中運用,不要求書寫。本課的三個生字極其常用,學生多讀幾遍就能夠辨認,重點是藉助拼音規範語言。如“媽”應該讀第一聲,“爸爸、媽媽”第二個字要讀輕聲。教學中要看圖認讀三個詞語,從中感悟三個人之間的關係,藉助音節讀準字音,從讀詞到認字,最後離開音節熟練認讀生字。

  (六)擴充套件活動

  1、做遊戲“說出我的悄悄話”。

  同桌兩人,甲在乙耳邊發b、p、m、f中的某一個音,乙說出是哪個聲母,然後交換進行。

  2、做遊戲“看誰找得準,找得快”。

  聽老師或同學拼讀音節,看誰又準又快地在自己的卡片中找出相應的聲母和韻母,並且擺成音節讀一讀。

  3、拼讀下面的音節。

  bà bó bǐ pá pō pí mù m mǐ fǔ fà fó

  4、用“我”說詞說句。如:我的書包,請告訴我,我愛爸爸和媽媽。

  (七)課時安排

  教學本課可用3課時。

  四、參考資料

  b、p、m、f的發音方法發b時,先雙唇閉合,把氣憋住,再突然放開,讓氣流自己衝出來,極輕極短,氣流較弱。發p時,先雙唇閉合,把氣憋住,再突然放開,向外送氣,極輕極短,氣流較強。發m時,雙唇閉攏,把氣堵住,發音時氣流從鼻腔出來,聲帶顫動。發f時,上齒接觸下唇,發音時氣流從齒和唇的小縫中摩擦出來。

  b、p、m的發音部位是上下唇,叫雙唇音。f的發音部位是上齒和下唇,叫唇齒音。

  輕聲普通話的每一個音節都有一定的聲調,但有些音節在詞或句子中失去原來的聲調,讀得輕而短,這就是輕聲。輕聲不是一種獨立的調類,它有調值,只是在音節連讀時聲調發生了音變,讀得輕,調值也變得模糊不清了。輕聲在拼寫時不標調。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的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使學生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透過理解老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絡,學生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用“嚴肅”、“熟悉”造句。

  4.朗讀課文,背誦最後兩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聯絡全文內容,理解老師透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說的道理。

  2.理解老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絡,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

  教學思路:

  為完成本課的教學要求,達到了解作者寫作意圖及學習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的目的。透過指導預習,初讀課文了解文章梗概。透過第1課時細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學習生字新詞。透過第2課時講讀、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使學生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學習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透過第3課時的鞏固練習,進一步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

  教學時可採用從課文最後一段入手的方法。先分析父親的話,再圍繞一節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生的事情,重點分析老師說的那段話。在讀懂這段話的基礎上,把句子與句子聯絡起來,理清這段話的層次,弄懂這段話的主要意思,領會其中所說的道理。

  教學用具:

  楊桃的實物或模型與掛圖,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課前預習:

  1.根據課題,初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當你們看到29課《畫楊桃》這個題目時,會產生什麼想法呢?課文是寫誰畫楊桃?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畫?怎樣畫的?畫得像不像?

  2.劃出文中的生字詞,或聯絡上下文理解記憶。3.熟讀課文,解疑設疑。

  這篇課文的作者就將楊桃畫成了五角星,不僅沒有受到批評,反而得到了肯定,這是為什麼?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楊桃的實物或掛圖,引導學生描述,並加深對楊桃的認識。

  2.聯絡預習中的問題,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二、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知道文章寫的是一件什麼事。

  3.默讀思考討論:“我”(作者)照實把楊桃畫成像五角星可笑嗎?

  4.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注意辨析“我”、“同學們”及“老師”說話時不同的語氣、語調,並注意生字的發音。

  5.齊讀課文。

  6.思考(也可同桌討論):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這篇課文寫的是“我”小學四年級一次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生的事情)

  7.以問促讀,理清文章脈絡。

  (1)課文哪些段落是寫在一次圖畫課上發生這件事的?(從第2自然段到倒數第2自然段)(這是文章描寫最細緻的部分,即文章的重點部分)

  (2)開頭第1自然段,寫的是什麼?(講父親怎樣教“我”學畫。)(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寫什麼?(講父親和老師的話使“我”一生受用。)(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結:透過上面的閱讀和練習,我們清楚地知道這篇文章由三部分構成,且屬“總——分——總”式結構。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點。

  三、細讀課文,在語言環境中識字、解詞,(也可根據預習情況,對生字詞做一強化)。

  1.指名讀課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叮囑:再三提醒、囑咐的意思。

  想當然:指不顧實際情況,只根據自己腦子裡的印象下判斷。

  走了樣:失去原來的樣子。畫走了樣:畫的和本來的樣子不同。

  小結:從這一段可以瞭解到,作者最初做畫的嚴謹態度是父親嚴格要求,多次教誨的結果。

  2.分角色讀讀課文的第2部分。

  (1)選擇一名學生讀旁白,另外一名學生讀同學甲,一名學生讀同學乙,其餘學生讀“大家”的話,教師讀“老師”的話。

  (2)教師將這部分出現的生字板書在黑板上,並指名讀一讀它們所在的句子,達到正音、解義的目的。“審”(shěn)“晌”(shǎng):翹舌音。“肅”(sù):平舌音。筆順:■(共8筆)熟悉(xǐ):知道得很清楚。

  哈(hā):擬聲詞。本課指放聲大笑時發出的聲音。

  3.指名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誨”:四聲(huǐ),字義是教導、誘導。受用:得到益處。

  一生受用:就是對自己一輩子都有幫助、都有好處。

  4.抽讀生字新詞卡片,識記生字。

  5.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體會詞義,進一步熟悉課文。

  第二課時

  一、談話匯入。

  上節課我們細讀了課文,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學習了生字新詞;這節課我們要透過精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弄懂為什麼作者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後沒受到老師的批評,反而受到了肯定;老師的話與父親的話有哪些相似之處。他們的.話為什麼能使作者終生受益呢?(也可根據班級具體情況,讓學生自己把在預習中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二、講讀課文。

  1.從課文第3部分入手,達到牽動全文之目的。

  (1)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麼意思,“一生受用”呢?

  (2)從“一生受用”這個詞中,我們能不能估計出作者寫這篇文章時,大約是什麼年齡?(大約年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從“使一生受用”這個詞還可以看出,本文是用回憶的手法,寫了發生在小學四年級一節美術課上的一件事。)

  ①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誨一定是使作者終生不忘的。是誰的教導使作者終生不忘呢?(是“老師”和父親的話。)他們講的內容一樣嗎?從哪個詞可以看出?(從“是那麼相似”這個詞中看出的。他們講的內容一樣。)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辭詞“那麼”怎樣理解?(特別、十分)

  ②請同學們找出父親與老師的話輕聲讀一讀。自己體會一下相同點是什麼。

  2.學習課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父親的話(出示寫有父親話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2)出示投影,齊讀並思考:父親的話有幾層意思?(兩層。)

  每一層各說的是什麼意思?(第一層是說應該怎樣做,即要認認真真地去觀察所要畫的一件東西,畫時要按觀察到的樣子老老實實地去畫;第二層意思是說不要怎樣做。即不要不顧看到的實際情況,只根據自己腦子裡對事物的印象下判斷,把畫畫得與實際觀察到的樣子不同,因為這樣是學不會畫畫的。)

  小結:父親從正、反兩方面講了畫畫時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的道理。從他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父親對作畫很有研究,是作者學畫的啟蒙老師。他的話不僅使作者在學畫畫時受益,而且影響到作者一生的為人處事,即:無論畫畫還是處理其他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

  3.學習課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師”說的話的第一層意思。

  ①指名讀課文中倒數第2自然段“老師”說的一段話。(出示寫有“老師”話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②“老師”說的這段話共有幾句?(五句。)

  ③引導分析“老師”說的一段話中前三句話的意思。

  A.第一句說大家對楊桃“都非常熟悉”,能說明什麼呢?(說明作者及他的同學都是楊桃故鄉的人;他們都非常清楚楊桃的外形。)

  B.第二句話中的“但是”在這段話中起什麼作用?從這句話中能想到什麼?(用“但是”一詞轉到了問題的另一個方面,也就是觀察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就不一樣。)(從這句話我們可以回想起著名畫家達·芬奇的老師說過的一句話:“每一個雞蛋從不同的角度看形狀也不一樣。”既然雞蛋從不同的角度看,形狀都不一樣,更何況具有肩部肥大,底部略尖削,並有五條稜這一明顯特徵的楊桃呢。)

  C.第三句話中的“真像”是什麼意思?(特別像。)“有時候”指什麼時候?(指恰巧面對楊桃底部這一觀察點來觀察的時候。)

  D.這三句話以畫楊桃為例,要說明一個什麼道理呢?(說明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會有不同的樣子。)

  小結:“老師”的前三句話,緊緊圍繞畫楊桃這個例子,說明: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會有不同的樣子。明確地指出換一個角度看,楊桃根本不像楊桃了,還真像個五角星,肯定了“我”觀察仔細認真。書中的第一幅插圖,就是同一個楊桃,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兩種樣子。其中一種樣子還真像五角星。(板書:看的角度不同結果也不同)

  ④齊讀“老師”說的前三句話,加深理解。

  (2)講讀課文第2自然段。

  ①作者在一次圖畫課上,就把楊桃真的畫成了五角星的樣子,課文的哪一自然段寫了這個意思?(指名讀)(板書:我畫成了五角星)

  ②作者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幾個?(兩個。)第一個原因是什麼呢?(“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這能說明什麼?(說明作者看楊桃的角度既與其他同學不同,也與自己平時看楊桃的角度不同。)也就是前面學的“老師”說的哪句話?(看投影讀一讀。)

  ③作者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第二個原因又是什麼呢?(是作者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的結果。)

  ④指導學生看文中的第二幅插圖。

  小結:作者把楊桃畫成像五角星的樣子,有兩個原因。但第二個原因是最主要的。“認認真真地看”說明他不憑想當然,既相信實際,也相信自己的眼睛。“老老實實地畫”就是作者遵照“爸爸”所叮囑那樣去畫。

  (3)導讀分析第3至5自然段。

  ①“有幾個同學”看到作者的畫為什麼哈哈大笑?(認為作者畫的根本不像楊桃。)

  ②課文中寫了兩個學生的兩句話。一句末尾用了問號,另一句用了歎號,表示的意思一樣嗎?(一樣。)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嗎?(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語氣,表明作者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陳述句,表達的語氣變了沒有?

  B.指導學生朗讀這兩句話,要讀出嘲笑和嘰諷的語氣。

  ③“有幾個同學”看了作者的畫“哈哈大笑”,(板書:同學哈哈大笑)說明什麼?(說明他們一是沒有考慮到作者看楊桃的角度,二是自以為對楊桃已十分熟悉。)

  (4)講讀課文第6至12自然段。

  ①“老師”聽了“幾個同學”的議論,又看了作者的畫,與“這幾個同學”的態度一樣嗎?他先是怎樣做的?其中有一個詞語,請找出來。(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講桌上的楊桃。)“老師”為什麼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審視”?(“老師”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從“我”看楊桃的角度進行觀察,據此判斷“我”畫得是否準確。)(板書:老師審視)

  ②“老師”審視了之後,為什麼沒有直接告訴大家畫得像不像,而是舉起作者的畫去問大家像不像?(“老師”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從他親自“審視”的做法上,悟出從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結果也不同的哲理。)

  ③聽了學生的回答,“老師”的態度變得怎樣了?(嚴肅起來。)為什麼要變呢?(發現作者明明畫得很準確,但全體同學們卻說“不像”,這種現象引起“老師”的深思,他意識到不僅是“幾個”而且是大多數同學還不懂得作畫的起碼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學思想對待事物。)從文中的哪一個詞能看出“老師”嚴肅的神情延續了很久?(半晌。)(“半晌”是過了好大一會兒。也可以說明老師對於如何處理這件事,認真地進行了考慮。)他是怎樣考慮呢?(先摸清認為把楊桃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