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蘇世長,京兆人》閱讀以及答案

《蘇世長,京兆人》閱讀以及答案

《蘇世長,京兆人》閱讀以及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蘇世長,京兆武功人。十餘歲,上書周武帝,帝異其幼,問讀何書,對“治《孝經》、《論語》”。帝曰:“何言可道?”答曰:“為國者不敢侮於鰥寡。為政以德。”帝曰:“善。”令於獸門館讀書。

  入隋,為長安令,數條上便宜。後為王世充太子太保,與豆盧行褒戍襄陽。高祖與之舊,數遣使者諭降,褒殺之。

  洛陽平,世長始與豆盧行褒歸,帝誅褒而誚世長,頓首謝曰:“自古帝王受命,為逐鹿之喻,一人禽之,萬夫斂手。豈有獲鹿後忿同獵者,問爭肉罪邪?且武功舊人,亂離以來,死亡略盡,唯臣得見太平。若殺之,是絕其類。”帝笑釋之。授玉山屯監。與語平生,調之曰:“卿自謂佞邪,直邪?”對曰:“愚且直。”帝曰:“若直者,何為背賊歸我?”對曰:“洛陽平,天下為一,臣智窮力竭,乃歸陛下。使世充不死,臣據漢南,尚為勍敵。”帝大笑,嘲曰:“何名長而意之短,口正而心之邪?”世長曰:“名長意短,誠如聖旨。口正心邪,不敢奉詔。昔竇融以河西降漢,十世侯之;臣舉漢南以歸,唯蒙屯監。”帝悅,拜諫議大夫。世長有機辯大率如此。

  從獵涇陽,大獲。帝入旌門,顧謂朝臣曰:“今日畋,樂乎?”世長曰:“陛下廢萬機,事遊獵,不滿十旬,未為樂也。”帝色變,既而笑曰:“狂態發邪?”曰:“為臣計則狂,為陛下計則忠。” 侍宴披香殿,酒酣,進曰:“此煬帝作邪?何雕麗若此!”帝曰:“卿好諫似直,然詐也。豈不知此殿我所營,乃詭雲煬帝邪?”對曰:“臣但見傾宮、鹿臺,非受命聖人所為者。陛下武功舊第,才蔽風雨,時以為足。今因隋之侈,民不堪命,以歸有道,陛下宜刈奢淫,復樸素。今乃即其宮加雕飾焉,欲易其亂,寧可得乎?”高祖深然之。

  世長簡率無威儀。初在陝,邑里犯法不能禁,乃引咎自撻於市,五伯疾其詭,鞭之流血,世長不勝痛,呼而走,觀者鹹以為笑,議者方稱其詐。

  貞觀初,使突厥,與頡利爭禮,不屈,拒卻賂遺,朝廷壯之。後出為巴州刺史,舟敗,溺死。

  贊曰:始唐有天下,懲刈隋敝,敷內讜言,而世長仇然獻忠,時主方褒聽,藉以勸天下,雖觸禁忌,而無忤情。及禍亂已平,君位尊安,後者視前人之為,猶以鯁論期榮,故時時遭斥讓,為所厭苦。非言有巧拙,所遭之時異也。

  (1)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B.

  C.

  D.

  (2)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世長有機辯”的一組是( )

  ①為國者不敢侮於鰥寡。為政以德。

  ②豈有獲鹿後忿同獵者,問爭肉罪邪?

  ③為臣計則狂,為陛下計則忠。

  ④酒酣,進曰:“此煬帝作邪?何雕麗若此!”

  ⑤何名長而意之短,口正而心之邪?

  ⑥世長仇然獻忠,時主方褒聽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蘇世長少小愛讀書,有膽魄,十餘歲就上書皇上,談治國之道,深受周武帝賞識。後歷經隋唐兩代,以機辯敢諫著稱。

  B.蘇世長曾出使突厥,與突厥首領抗爭,拒絕對方索禮的要求,朝廷認為他勇敢。

  C.蘇世長在陝引咎自撻,圍觀的人譏笑議論他詭詐,他不能忍受人們的譏笑議論,就逃跑了。

  D.作者認為蘇世長敢於進言,且多被採納,而後來不少人進諫卻多遭斥責,是時代情況不同了,而非勸諫技巧有高低。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高祖與之舊,數遣使者諭降,褒殺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昔竇融以河西降漢,十世侯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今因隋之侈,民不堪命,以歸有道,陛下宜刈奢淫,復樸素。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 A.認錯,道歉/告誡;B.卻,竟,反而;C.憎惡/大;D.改變/交換。

  【答案】 B

  (2)【解析】 ①句為蘇世長向周武帝陳述治國之道。⑤句為高祖對蘇世長的嘲諷。⑥句為作者的評論,並且作者認為“非言有巧拙”。

  【答案】 C

  (3)【解析】 C項蘇世長因忍受不了疼痛而逃走。

  【答案】 C

  (4)【答案】 ①高祖(李淵)與他們有交情,多次派遣使者勸降,豆盧行褒(總是)殺掉使者。

  ②過去竇融率領河西歸降漢朝,十代封侯。

  ③現在因隋朝奢侈,百姓不能承受驅使,因而歸順有道之君(或“您”)。您應當割除奢侈,恢復樸素。

  【參考譯文】蘇世長是京兆武功人。十幾歲時,上書周武帝,周武帝對他年幼(敢上書)感到很奇異,問他讀什麼書,回答說:“研究《孝經》、《論語》。”周武帝說:“有什麼話值得說?”回答說:“治理國家的人連鰥夫寡婦都不敢怠慢。以德治國。”周武帝說:“好。”讓他在獸門館讀書。

  進入隋朝,做長安令,多次上書陳述治國辦法。後來做了王世充的太子太保。與大將豆盧行褒駐守襄陽,高祖(李淵)與他們有交情,多次派遣使者勸降,豆盧行褒(總是)殺掉使者。

  洛陽平定後(高祖平定王世充後),蘇世長才與豆盧行褒歸順。高祖殺了豆盧行褒並責備蘇世長。蘇世長叩頭認錯說:“自古以來帝王登基,都是用擒鹿來作比喻,一個人獲得了,其他眾人便放手了。哪裡有捕獲鹿以後,還忿恨其他同獵的人,追究他們爭奪鹿的罪名呢?況且武功故舊,動亂以來,死亡的.差不多了,只有我得以見到太平盛世,如果殺了我,是滅絕我們這些故人。” 高祖笑著釋放了他。封他為玉山屯監。與他敘談平生經歷,調侃他說:“你認為自己是邪佞之人還是正直之人?”回答說:“愚魯且正直。”皇帝說:“你如果是正直的人,為什麼背叛王世充歸順我?”回答說:“洛陽平定後,天下統一,我智窮力盡,才歸順陛下。假使王世充不死,我佔據漢南,還是勁敵。”皇帝大笑,嘲諷他說:“為什麼你名叫長而意氣這樣短,口中說正直之言而心中卻這樣邪曲?”世長說:“名長意短,確實如聖上所說。口正心邪,不敢領旨。過去竇融率領河西歸降漢朝,十世封侯;我帶領山南來歸順您,只封了屯監。”皇帝高興,封他為諫議大夫。蘇世長有智靈活善於辯論,大都如此。

  後來蘇世長跟隨皇上在涇陽圍獵,收穫很多。皇上進入旌門,環顧四周後問眾位大臣說:“今天圍獵,快樂嗎?”蘇世長回答說:“皇上您停下紛繁的政務,來圍獵,不到百日,不算是十分快樂!”皇上變了臉色,後來又笑著說:“你發狂了嗎?”蘇世長回答說:“如果僅從我的角度來考慮便是發狂了,但如果從您的角度來考慮則是一片忠心呀!”蘇世長曾經在披香殿侍候皇上用餐,酒喝到高興的時候,上奏道:“這座宮殿是隋煬帝建的吧?為什麼雕刻裝飾這麼華麗呢?”高祖回答說:“你好進諫像個直率的人,其實內心狡詐。你難道不知道這座宮殿是我建的,卻假裝說是隋煬帝建的呢?”蘇世長回答說:“我只是看見傾宮、鹿臺,不是一位受天命的君王所做的。您在武功所住的房屋僅能夠遮住風雨,當時您也認為很滿足了。現在因隋朝的奢侈,百姓不能承受驅使,因而歸順有道之君。您應當割除奢侈,恢復樸素。現在卻在他的宮殿又大加裝飾,難道可能嗎?”高祖認為十分正確。

  蘇世長生活簡樸,為人直率,缺乏威嚴。剛到陝州的時候,城裡的人做違法的事,不能禁止,於是在市井中引咎自責,役卒討厭他的虛偽,用鞭子打得他鮮血長流,蘇世長忍受不了疼痛,呼叫著逃走了。觀看的人都大笑,議論的人都說他詭詐。

  貞觀初年,出使突厥,與頡利抗爭禮金,不妥協,拒絕向突厥獻禮,朝廷認為他勇敢。外出做巴州刺史,船翻了,溺水而死。

  評論說:在唐朝剛擁有天下的時候,鑑戒割除隋朝弊端,採納忠正之言,蘇世長直言進諫,當時的皇帝正要開闊言路,藉以勉勵全國,即使觸及禁忌,卻沒有觸怒皇帝。等到禍亂已平定,君位穩定,後來的人比照前人的做法,還想用鯁直的言

  論獲取榮耀,所以常常遭到斥責怪罪,被討厭困辱。不是言辭有巧拙之分,而是遇到的時代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