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感悟> 讀書心得感悟精選15篇

讀書心得感悟

讀書心得感悟精選15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我們有時會因某件事或某個人而產生新的想法,這時候,就可以把這些感悟都記錄下來,讓自己銘記於心。為了幫助大家學會寫感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書心得感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書心得感悟1

  今天爸爸給我買了一本沈石溪爺爺寫的《第七條獵狗》,我興奮地讀了起來。

  沈石溪爺爺寫他在芭蕉寨,有一位打獵四十餘年的召盤巴,他非常渴望能夠得到一隻狩獵技術強的獵狗,於是前後共養了六條狗,可是沒有一條是讓他滿意的。在他六十大壽的時候,唐連長送給他一條軍犬生出來的小狗,召盤巴十分開心,他的孫子艾蘇蘇非常喜歡它。

  在召盤巴的精心撫養下,小狗長大了,變成了一條十分威武的獵犬,並取名“赤利”。可是在潑水節那天,召盤巴竟然燒了一大鍋開水,想將赤利給吃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原來在昨天傍晚,因為狩獵野豬時赤利不僅沒有幫忙,而且差點讓召盤巴丟失了性命,可那是一個誤會,召盤巴不知道他的身後有一條眼鏡蛇,多虧赤利英勇奮戰,將蛇的腦袋咬了下來,不然他早已中毒身亡了。

  透過他七歲的孫子艾蘇蘇將赤利給放跑了,他也就在家幫生產隊牧牛,決心再也不打獵了。

  在召盤巴牧牛的時候,遇到了一群豺狗,就在召盤巴快要被豺群包圍的時候,赤利將豺群咬死,因為身受重傷而昏迷不醒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任何事情的對錯不可以只從表面來判斷,有時候也必須要從內在來思考!”

讀書心得感悟2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叫《愛的教育》的書,其中有一篇“小石匠的來訪”使我記憶猶新。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天,小石匠到他的朋友安利柯家去玩,中午安利柯的媽媽做了豐盛的午餐,他倆吃的很高興。離開餐桌的時候,安利柯發現小石匠的椅子上有一些石灰粉和碎屑,安利柯準備去擦椅子的時候,他父親用了個眼神阻止了他,等小石匠走了之後,安利柯問父親中午吃飯的時候為什麼不讓擦,父親告訴安利柯:“如果你當著客人的面擦,客人會感到非常尷尬,而且這是他父親幹活留下的灰塵,並不是骯髒的。”聽了父親的話,安利柯明白了爸爸阻止他的原因。

  他父親的話也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我們要學會尊重別人,儘量不要在無意間做一些讓別人尷尬的事情。小石匠穿的是他爸爸幹活時穿的衣服,留下的那些石灰正是他的父親勞動留下的痕跡,勞動者身上灰塵並不是骯髒的。我想:今後當我再看到馬路上清潔工身上的灰塵的時候,我會更加尊重他們;當我再次看到媽媽做飯時的兩手油漬,我會更加心疼媽媽;當我再看到老師為我們上課留下的滿手粉筆沫時,我會更加體會到老師的辛苦。

讀書心得感悟3

  翻開了寓言故事這本書,我又讀起了這個寓言故事。—《濫竽充數》

  這個寓言主要敘述了:在戰國時期,齊宣王很愛聽竽聲,並且300人合奏,他對每一位樂師都有重賞。有一天,南郭先生也入對了,可是南郭先生並不會吹竽,於是每次吹奏時,他便裝腔作勢,矇混過關。齊宣王過世,齊緡王繼位。他也喜歡愛聽吹竽,但到了後來,卻喜歡聽獨奏,南郭先生知道了之後,就嚇得連夜逃跑了。

  讀過《濫竽充數》其實無異於是是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告訴我們做人不要像南郭先生那樣不學武術,經不起考驗。

  要想有一番好成就,就必須勤學多思,用心求實,幹什麼事情都不能弄虛作假,自欺欺人。

  這不正所謂眼望高山,腳踏實地,我明白了一個人要做國家的棟樑就必須求實,不能有半點虛假,更不能濫竽充數哦。

讀書心得感悟4

  《傅雷家書》是由傅雷、傅雷夫人朱梅馥及傅雷大兒子傅聰的信件編輯整理而成的一本書。普通的信件能集結成冊嗎?能引人深思嗎?不能。《傅雷家書》,看似平常家信,卻飽含無限價值。從書中,我們讀到了傅雷對傅聰的教育與引導,既嚴厲,又深遠。字裡行間滲透出來的親子之愛,既偉大,又深沉。

  尤其特殊而獨特的傅雷式教育,讓我看到為人父母與為人子女所肩負的責任與使命。比如傅雷,他為人正直,且知識淵博,在文學、藝術上的造詣非同尋常,他對祖國懷有一腔熱血,對人生和生活理解非常透徹,他毫無保留的把他的人生經驗和對藝術、生活的見解,透過書信,一一告誡給自己的孩子,他說:“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而傅聰,也不負所望地成為父親引以為傲的藝術家。同時,傅雷的妻子,這位偉大溫柔的女性,在傅聰的成長路上,也功不可沒。

  讀完此書,我會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父母。我感懷他們對我無微不至的付出,更感恩他們在我成長過程中所呈現的點點滴滴的愛。我甚至想到未來,我的孩子與我,倘若能以“傅雷家書”式的親密方式,來進行溝通和聯結,這不失是一種智慧而又完美的教育。

讀書心得感悟5

  這本書是去年在“金陵讀書會”被伏龍安利的。伏龍是社會學專業的,介紹這本書時說是社會學的入門之作。他講的過程中,透徹的針砭時弊尤其是對“科層制”的批判引起了我很大的興趣閱讀這本書。

  但書買回來卻屯了半年,最近才拿出來讀。雖說是社會學的入門之作,但這本大作卻和其他的人文學科的學術論著一樣讀起來非常吃力,作為對人文學術研究零基礎的小白讀者讀了兩遍,才漸漸理出一些頭緒。

  首先介紹下,作者賴特米爾斯,他被稱為美國當代著名的批判社會學家,著有《白領,美國的中產階級》《權力精英》和本書《社會學想象力》,而《社會學想象力》被視為他的集學術之成的大作,在社會學家佔有重要的地位。

  本書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對社會學想象力的概述

  第二部分是對美國社會學界的批判

  第三部分是談論如何發展社會學想象力

  第四部分是論述如何將社會學作為一種學術職業

  在作者看來,現代社會變化太快,每一刻都迅速成為歷史,而作為個人則經常感受到滑入陷阱的感覺,我們來不及擁抱和理解,就已經被時代所棄。這是因為我們缺少一種心智品質,可以幫助我們利用資訊增進理性,從而能看清世界,以及我們周圍發生的事情的清晰全貌,這種能力被作者定義為“社會學的想象力”。它要求從個人與時代,個人與歷史和個人與社會全方位去認識個人所處的環境,不斷的轉換視角,從而獲得一種新的思維方式,經歷對價值的重新評估,從而獲得一種心智慧力。

  每個人都會有個人的困擾,當環境與我們的內心產生衝突時,困擾變產生了,但是,個人的困擾卻是私人的,只是自己所珍視的價值受到了威脅。但我們經常遇到的情況是,所有人都有一樣的個人困擾,這就成了社會結構中的公共論題。個人的困擾的解決有賴於對社會公共論題的討論和解決,社會學所關注的正是公共論題的討論與解決。

  而經常遇到的情況下,公眾對很多公共論題很漠然,因為公眾感受不到威脅,另外一方面,很多時候公眾感受到不安,卻不知道來源於什麼威脅,因為他們不清楚自己所珍視的價值是什麼。社會學的另外的任務就是搞清讓公眾漠然和不安的論題。

  社會學如此的重要,從創立之後卻發展出了不好的趨勢:

  一,傾向於一種宏觀的理論,概念的組合和分解,過於抽象化和概念化,而缺乏對真正問題的踏實的感受。宏大理論試圖系統性解釋所有問題,但最後脫離了具體的,經驗性的問題。

  二,傾向於某種方法論和抽象的經驗主義,侷限於方法和技術手段將導致技術專家的產生,從而扼殺了創造性和富有活力的思想。

  三,傾向於各種各樣的適用性,社會學與意識形態和科層制結合,從而失去了社會學的中立和自主性。

  四,社會學服從於科層制,從而形成了不同的學院派系,社會學失去了自由發展的環境。

  針對這些趨勢,米爾斯提出對社會學發展重要的幾個方面:

  一,重視科學的方法,避免僵化的程式

  二,關注人類的多樣性

  三,對歷史的正確運用

  四,注重理性和自由

  五,對政治責任的關注

  最後一章,米爾斯論述了作為一個將社會學作為自己學術職業的學者,如何進行學術研究,包括議題選擇,檔案建立和如何寫作。

  這本書對於研究社會學並以社會學為職業的學者而言,的確是一本值得放在枕邊經常翻閱的書。米爾斯的批判給真正的社會學研究指明瞭方向。

讀書心得感悟6

  盧梭關注和追求的核心是人的自由問題,把人的教育視為一個走向自由的過程。因此,盧梭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培養自由人,這也是他的教育的最高目的。   在盧梭看來,自由就是自主,包括三個不斷進取的層面:自然自由,社會自由和道德自由。所謂自然狀態的自由,是天賦的,生而有之,不可剝奪。社會自由的實現是一個克服人性墮落、揚棄社會異化的動態歷史過程,道德的自由實現則是這一歷史過程中的自覺化,亦即是人性本身的完善化過程。因此與自然自由、社會自由和道德自由相應,盧梭在《愛彌兒》依次論述了自然教育、社會教育和公民教育三種教育形式。   本人對“自由人的教育”這一部分的閱讀,感觸最深的是自然教育。所謂自然教育就是遵循人的自然本性,使教育與人身心發展的各階段相一致,既不要超前,也不要滯後。當然,盧梭的自然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本人在閱讀過程中更傾向於狹義的理解,即針對0-12歲兒童的教育。   盧梭認為,0—12歲的教育是一種不教育,是自然在說話,亦即一種消極教育。所謂消極教育,就是設法避免環境的不良影響,讓自然說話,讓兒童自然成長的教育。消極教育不是給兒童養成品德,而是防止兒童趨於邪惡;不教兒童以知識,而是防止他們產生對於事物的誤解。   0-12歲,是人生中最危險的時期,如果在這段時間中不採取措施摧毀種種錯誤和惡習的話,那麼它們就會發芽滋長,以後再採取手段去加以改正時,由於它們已經是紮下深根而難以拔除了。因此,這個時期的教育,不是傳授新內容的積極活動,而是要保護兒童的心理不受惡德或者錯誤思想的侵犯;不是要教兒童道德和知識,而在於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惡,防止他的思想產生謬見。這個時期的教育,應當純粹是消極性的,就是要確保他周圍的一切合適他去看,去聽。兒童難免會犯一些錯誤,這樣情況下,就要用孩子惡行的自然結果來懲罰他們。   0-12歲的教育主要應該集中於身體訓練,讓兒童勞作,奔跑,喊叫,不停地活動。兒童在不停地活動中,仔細觀察,獲得經驗,他的身體和頭腦同時都得到鍛鍊。兒童用自己的雙腳、雙手和眼睛,去獲得認知與理性。每個兒童都應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讀書心得感悟7

  假如我有一支像馬良一樣的神筆,我會做一些讓大家快樂的事。

  我要為小河畫出清澈見底的一幕,我要為農民伯伯裁出更多的大樹、田野,我要為小鳥找到新家,我要為大自然擁有新的空氣,我要讓霧霾遠離我們,我要為盲人畫出明亮的眼睛……

  我還要畫更多人們實踐不了的東西,這些有的用神筆就能實踐到的就是保護大自然,不要破壞樹木,不要往小河裡扔垃圾,這樣,大自然就有了新的空氣,霧霾也不會出現了。

  這就是我想要的神筆馬良,如果大家把環境保護好,就算我沒有神筆都行,因為,沒有了大自然,那就沒有了我們,就像世界末日一樣,希望大家保護好大自然。

讀書心得感悟8

  大學畢業開始考慮理財,因為想要早日實現財務自由。

  按照習慣,我開始在網上搜集這方面的書籍,很多人推薦《小狗錢錢》這本理財入門書。說實話,這本書的名字太幼稚,以至於我對它的內容提不起興趣。偶然在地鐵公交上,實在閒得無聊,我想找點輕鬆“幼稚”的文章消遣消遣,這才打開了這本書。一開始我是漫不經心的,《小狗錢錢》以第一人稱的形式,講述了小女孩“吉婭”在寵物狗“錢錢”的幫助下學會理財並幫助父母解決財務危機的故事,乍一看有點像低齡兒童讀物。但是,隨著進一步閱讀,我開始聚精會神投入其中,隨後忍不住一口氣將它讀完。這是一本老少皆宜的理財入門書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越早讀到它越好。所以聰慧的作者採用這種通俗易懂的敘述形式,深入淺出,卻又引人入勝。

  《小狗錢錢》這本書能幫人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對於金錢,我們不應成為它的奴隸,整天為追求它而殫精竭慮,筋疲力盡。而是要讓金錢為我們的生活服務,透過正確的理財方式實現財務自由,並從中建立起更積極的生活態度。很多人說“金錢是萬惡之源”,但其實金錢不會激發人的貪婪,它只是放大了你的本性,使善良的人更善良,邪惡的人更邪惡。金錢雖然不是最重要的東西,但是缺少金錢卻會讓我們的生活陷入窘境、捉襟見肘。因此,樹立正確的金錢觀非常重要。

  全書不僅從理論上啟發我們,而且給出了一些簡單有效的操作方式。首先,確定你的願望——你想要錢來做什麼,好比書中的小吉婭就想要一個膝上型電腦、去美國玩。單單是確定願望還不夠,你還需要強化自己的願望,蒐集它的圖片等各種資訊,想象願望達成時的樣子。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足夠的動力去行動。願望驅動我們的行為,要想獲得金錢,我們要去做自己喜歡的'、擅長的事情。我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會做得更好更開心,其實工作並不一定都是大家所認為的那麼枯燥疲憊。也許你會懷疑,做自己喜歡的事真的能掙到錢嗎?就如小狗錢錢所說,如果一件事情在開始之前就已經想好了它失敗的情況,那麼我們還怎麼可能做好?究其原因,是自信心不足。作者建議我們每天都能用10分鐘寫寫“成功日記”,也就是把你今天做成功的事情記錄下來,無論它多麼細微。如果你懷疑某件事情,這件事情真的能算成功嗎?那麼不要猶豫,把它記到成功日記裡去吧。看完這本書,我立馬開始記錄自己的成功日記,雖然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我在記錄的時候覺得非常愉快,我為自己能做成功的事情感到開心。這大概就是作者的用意,在潛移默化中鍛煉出我們的自信心。

  關於理財,作者用“金鵝下金蛋”的比喻,鼓勵我們把自己的一半收入用於變成“金鵝”,讓它下“金蛋”。另一半的一部分存入夢想儲蓄罐,用來實現自己的願望,剩下的用來花銷。眾所周知,把錢存入銀行是最不明智的,因為通貨膨脹會使你的錢貶值。所以,我們最好能把用來變成“金鵝”的錢用來投資,以便生出更多的“金蛋”。夢想儲蓄罐用來驅動我們去掙更多的錢,它的存在是十分重要的,否則我們要那麼多錢用來幹嘛呢?

  明智的投資,需要考慮三條重要的規則——安全、高利息、操作簡單。股票是高利息的,但是風險太大並且操作複雜,所以作者推薦我們投資股票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由專業的基金經理來運營,他們同時購買多支股票來減小風險,使用者不需要花心思研究那些複雜的股票知識,可以說是安全、高利息、操作簡單。在購買股票基金時我們需要注意,挑選那些成立10年以上並且穩定上漲的基金,最好是大型跨國股票基金,它能最大程度上降低風險,提高收益。明智的投資方式是長期持有優質的股票基金,不要輕易殺死你下“金蛋”的“金鵝”。

  在《小狗錢錢》中,主人公吉婭透過這些方式,不但實現了自己的願望,還幫助爸爸媽媽解決了財務危機,養出了自己的“金鵝”。最重要的是,吉婭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她擁有了更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這讓她不再是從前那個普通的小女孩。我很慶幸自己沒有放棄閱讀這本書,它使我獲益匪淺。也許閱讀一本書並不能使每個人都像吉婭一樣,獲得自己想要的,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借鑑書上優秀的觀念、方法,用實際行動去改善生活。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堅持。

  或許,我們現在就可以開始記錄成功日記了!

讀書心得感悟9

  早聞楊絳先生大名,看此書時不自然地會聯想到錢鍾書的《圍城》,畢竟兩本書講的都是上世紀中葉的知識分子,就連人物的出場方式都十分近似,讀起來能感覺到人物躍然紙上,很有畫面感。但細細欣賞卻發現,二者語言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前者平淡略帶溫婉,後者趣味略帶幽默。

  初見“洗澡”二字,茫然不知其意,讀了才知“洗澡”是為了滿足知識分子嬌嫩的耳朵,而對“三反”即“脫褲子,割尾巴”活動的雅稱罷了。全書共分為三章。第一章寫新中國不拘一格收羅人才,人物一一出場;第二章寫人物的性格特徵及人物之間的微妙關係,說明這些人確實需要“洗澡”;第三章寫運動中人物的各自不同表現。姍姍來遲的“洗澡”,僅在最後一章交代,難免讓人感到失望。

  自認為全書人物關係的主線是許彥成與標準美人的婚姻及對姚宓的“婚外情”。標準美人深愛著她的丈夫許彥成,是個頂好的實在人,在丈夫遇到旁人發難時,能夠顧全大局,為丈夫挽回顏面;在丈夫“洗澡”前的準備階段,能夠耐心認真地予以點撥幫助;在親眼見到丈夫與姚宓曖昧時,也能夠識大體,給予丈夫解釋的機會。姚宓獨立堅強,孝順善良,是個完美的形象,但畢竟年少清純,經歷較少。

  許彥成的優柔負了兩個愛他的女人,既沒有承擔愛情的勇氣,又缺乏忠貞的責任心。

  其實,標準美人再適合許彥成不過了。許彥成是個書呆子,有著讀書人的清高,在處理人情世故方面實在欠缺,而標準美人正好彌補了他的不足。也許每個精神出軌的人,都用遇到對的人來安撫自責的心理,好在最終許彥成與姚宓決心攜手共進,做君子之交。結局二人的辭別,也為他們的感情畫上了句號。代入現實,我真心希望“許彥成”能回心轉意,好好珍惜他的“標準美人”,也希望“許姚”的君子之交能淡如水吧。

  迴歸書的本題,“洗澡”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原因是誰都沒有自覺自願。假如說,人是有靈性、有良知的動物,那麼,人生一世,無非是認識自己,洗煉自己,自覺自願地改造自己,但這又談何容易?

  全書讀完總感覺未完待續,好在楊絳先生在生前為《洗澡》寫了一部續集,給故事結局做了交代。等我讀了續作再接著說吧,此書也就不細講了。作者:野原新之助

讀書心得感悟10

  《說文解字》可不是我寫的。《說文》的原作者是東漢的許慎(老許家就是出人才,宋代還有許仙),他是東漢時期的著名的經學家,和文字學、語言學家(當然,後兩者在當時是沒有這個說法的啦)。師從當時著名的大儒賈逵,這位賈逵是賈誼九世孫,此外他也是位有名氣的經學家。聰明的你肯定發現了一個有些陌生的字眼,那就是“經學”。其實這本書的由來,就和“經學”有著莫大的關係。

  首先得說道說道“經學”。究其原始涵義,“經”指的就是書籍。許慎自己在《說文》裡面將其訓為“織”,段玉裁注為“縱線”,即古時穿訂書冊的線。這個時期涵義不僅僅侷限在儒家一派,諸子百家學說都可以算得上,就是南齊劉勰的《文心雕龍》也承認說,“三極彝訓,其書曰經。經也者,恆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參物序,制人紀,洞性靈之奧區,極文章之骨髓者也。皇世《三墳》,帝代《五典》,重以《八索》,申以《九丘》。歲歷綿曖,條流紛糅 ”。在這個意義層面上,“經學”還不是一門專業學問,只是簡單的書籍集合。但是啊,始皇帝焚書坑儒之後,儒家學者們因為沒書,都是憑藉記憶力、口耳相傳,學習經典。這樣教育了幾代學者之後,孔子舊宅壁中書被人發現了,此後歷代均發現了所謂的“二酉藏書”(即所謂的“學富五車”、“書通二酉”)和汲冢古書。學者們研究發現,這些古書的經義和口耳相傳、用時行隸書書寫的經文,在順序甚至思想上有很大不同。說句難聽的,做學問總得先搞清祖師爺講什麼吧,因此漢儒們圍繞“今古文經”問題展開了真理標準的大討論。

  秀麗的二酉山,今日已經開發成了旅遊區

  而許慎呢,就是這樣一位研究經學的經學家。他是一個堅定的古文學家,《說文解字》說的、解的就是與孔子壁中書一樣的古文字 ——— 小篆(當然也有一些金文)。

  與隸書相比,小篆筆畫更顯曲折、圓融

  許慎大概是想透過《說文》,來正字正義,從文字的角度給古文經站臺,這和班固記錄的《白虎通》殊途同歸,都是為了統一學術思想。中國人的集體意識可見一斑!

  《說文解字》是第一部系統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算得上是最早的字典之一。本書收字9353個,考慮到《現代漢語常用字表》的3500個常用字,以及詞義演變情況,許慎的著作可謂驚世。許慎還正式的回答了什麼是“六書”,除此之外,這本書的部首編排法也成為了後來字書的範例。此外,他的許多釋義為後來者奉為圭臬。CNKI要是統計下“被引次數”,資料絕對會帥爆。

  作為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字書,自然會被後來者不斷批註。最善者應該是徐鉉校訂本(徐鉉,宋人,原在南唐後主手下做事,隨李煜歸宋,密傳後主怨望之言,太宗因而鳩殺後主)。現在賣的最好的就是中華書局的許慎著、徐鉉校訂版。此外,還有著名的說文四大家段玉裁、桂馥、王筠和朱駿聲。其主要著作分別為: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桂馥《說文解字義證》,王筠《說文句讀》、《說文釋例》,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我的說文,蒙塵已久

  被譽為”六藝之淵源,古學之總龜”的《說文解字》是古文字學家的必備書目。這本起筆於公元一百年,歷時二十一載的鉅著,也適合於書法愛好者。至於一般讀者,我總覺得,它的作用不如一本小學《新華字典》來得大。要知道,厚古可不等於薄今。

讀書心得感悟11

  我最近看了兩本書,都非常受益,這兩本書雖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學科,但所講的道理,卻有很多相同之處,書的風格,也很一致。

  一本是著名中醫師李辛的《經典中醫啟蒙》,看這個書名,很多人恐怕要搖頭了,覺得肯定很抽象,也看不懂。但實際上,這本書雖然講的是很高深的中醫理論,但一點也不枯燥難懂,全書不講什麼藥方,也不講什麼穴位,卻讓我們對生命、身體和中醫有了更深的理解。一個完全不懂中醫的人,也可以看懂並受益。

  另一本就是我今天要重點推薦的著名心理學家曾奇峰的《你不知道的自己》。

  凡是瞭解一點心理學的人,都會知道曾奇峰的大名,可以說曾奇峰是中國心理學界的權威,也是最有名的心理學家,他的語錄在網上廣為流傳。所以我原本以為曾奇峰的書會比較深奧難懂一些,會比較學術化。沒想到,和上面那本中醫書的風格神似,都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講非常深刻的內容。全書很少有讓大家難懂的概念和術語。一個完全不瞭解心理學的人,也可以看懂並受益。

  兩本書都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一個人是否健康,最重要的是看“神”是否安定。中醫所說的“神”,類似心理學裡的“整體的精神狀態”。

  中醫這本書提到,當一個人神是定的,而且是舒緩的,他的身體一般就不會有大問題。有問題也容易自愈。但如果一個人每天神不定,比如每天惶恐不安、緊張焦慮或茶飯不思、神不守舍,甚至發癔症等等,那無論他的軀體、器官,用儀器檢測出多健康的資料,都沒有用,他都是非常不健康的。

  同樣,心理學裡,最看重的也是精神狀態。曾奇峰在書中說:

  最健康的精神狀態是——神情內斂。這樣的人如果要做點事,就會輕而易舉地調動內心的一切心理能量去完成。而神經症患者恰好相反,他的人格不統一,不太容易調動內心的一切心理能量,去完成一件他們想要做的事。精神內斂的人的人格,像一個國家的中央集權狀態,神經症患者人格就像這個國家的,諸侯紛爭的狀態中。跟他打交道,我們會因為他在情緒和行為上的變幻莫測而不知所措……

  曾奇峰說:所有健康的嬰兒和兒童都符合我們上面說到的神情內斂的人的所有標準。所以,小孩子其實心理都是比成年人更健康的。尼采等大思想家也提倡人最終要回歸嬰兒,這時才是最強大的。道家老子同樣認為嬰兒才是最強的。

  想想我們曾經都是神情內斂的人,只是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干擾才變得散漫的。所以父母和老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別傷害了孩子的“神”。

  作為心理學著作,雖然書中一篇篇文章都通俗易懂,但卻講述了眾多與我們密切相關的深刻的心理學觀點,可以讓我們更瞭解自己。

  比如,曾奇峰談孤獨、談恐懼、談嫉妒、談興趣、談言說的侷限性和意義等等,都讓我很受啟發。特別是關於言說這部分。

  他提出:如果不言說,每一個人都像一個孤島,而且中間沒有海水相連。

  這段話讓我想到,我老婆曾經好長時間都處於無人可交流的狀態,特別是七八年前在縣城的時候,她沒有朋友,沒有工作,每天就逛逛街、看看電視,玩玩遊戲,對我發洩發洩,完全沒有生活重心,她的神非常不安,也無法言說。她曾說感覺自己像無根的浮萍。

  可惜我當時感受不深,只覺得她沒事找事,太懶散了。殊不知,正因為神不定,她才會無心做事;正因為無法言說,她才陷入痛苦和無助中……在這樣的情況下,她沒有絕望,真的可以說,已經是很強大了。

  該書共分五章,每一章一個大主題,都是與我們的人生密切相關的,相信可以給大家很多啟發。

  最後我來談談曾奇峰提到的一個對心理諮詢師,以及普通人都非常重要的觀點。那就是如何做自我分析。

  曾奇峰說:

  要成為一個精神分析師,自我分析是必須的一個過程。在西方國家,自我分析的時間大約是六百到八百小時。絕大部分搞心理治療的同行認為,缺乏有自我分析經歷的心理諮詢師是我國心理治療事業發展的一個瓶頸。但我們的患者不能等,心理治療的事業不能等。我們應該也必須找到一種相當於自我分析,甚至可以代替自我分析的方法。

  找什麼方法呢?

  曾奇峰問資深的德國精神分析師,弗洛伊德也沒有在別的治療師那裡做過自我分析,但這並不影響他成為一個優秀的分析大師。這是為什麼?對方回答:弗洛伊德透過長時間不間斷地分析自己的夢,理解了自己的潛意識,從而達到了與在其他心理治療師那裡做自我分析同樣的效果。

  由此,曾奇峰發現,給自己解夢,也是一個很好的自我分析的方法。

  看到這裡,我很開心,因為和著名心理學家盛曉春教授一樣,我也有記錄自己的夢的習慣,也記錄了好幾大本,而且我是從高中開始就記錄了。後來也學習了釋夢,並和幾個同學建了釋夢小組,每週集體釋夢一次。

  曾奇峰還發現了第三種可以作為很好的自我分析的方法,這是在他女兒出生後,他想到的,就是觀察女兒的成長,並且與他自己的成長做反覆的比較,使自己重新過一次童年,重新走一次人格成長的路。他堅信這是非常好的方法。

  看到這裡,我就更開心了。因為我也一直是這樣做的,從女兒出生開始,我就開始寫育兒日記,記錄她的一舉一動,記錄她的成長變化和生活環境。

  就這樣,在她三歲五個月的時候,我已經不知疲倦地記錄了三百多篇,六十多萬字了。這些記錄大都是按時間順序不加增刪的寫的(哪怕有些情節很瑣碎,沒趣味),原汁原味,沒有任何修飾和加工,以至於被不少讀者嘲笑為流水賬、文筆差之類的,還有人說,我不該把妻子對女兒發脾氣也寫上去……但我都不為所動。我知道如何寫得更有意思,更吸引讀者,但是我不想這樣做。我不是為讀者寫的,我是為我女兒寫的,真實、完整才是第一位的。

  我當初想的是,大家都知道童年,特別是七歲前的人生經歷對一個人的影響最大。但是我們大都不記得我們七歲前的經歷和特點了。如果知道,會讓我們更瞭解自己。可惜父母沒有寫什麼育兒日記,那就從我做起,我不知道我七歲前的多少人生經歷,但我女兒可以非常輕鬆且清晰地瞭解她七歲前的所有過往(育兒日記,我打算寫到她12歲)。

  另外,寫育兒日記,也是對自己的鞭策。如果我對女兒漠不關心,對女兒的近況不瞭解,我的育兒日記自然寫不下去。如果我對女兒不好,育兒日記也會成為公開的檢討書。所以,我提倡大家寫育兒日記,也會讓大家在無形之中,更關心孩子,更關愛孩子。

  曾奇峰提出的和自己的成長經歷反覆比較,我和妻子都發現女兒比我們小時候的生活環境好多了,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從我父母對我女兒的態度上,我也發現了我小時候的部分成長環境(限制非常多)。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創辦了自傳寫作班,提倡大家寫自傳(自傳分前傳、本傳和後傳三部分。前傳類似家族史,比家族史更豐富,本傳就是非常好的成長記錄和自我心理分析,後傳是對未來的規劃)。雖然曾奇峰沒有提到寫自傳這一點,但是我認為,這同樣也是一種非常好的自我分析。

  不是隻有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諮詢師才有必要做自我分析,每個希望自己過得更好的人,都需要做。讀讀這本書,會有助於你更瞭解自己。結合這本書講的內容,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經歷,又何嘗不是一種自我分析呢?

讀書心得感悟12

  這個暑假媽媽給我買了許多好看的書,我最喜歡《窗邊的小豆豆》。因為書中的小豆豆,這個天真活潑,不懂規矩的小女孩,深深的把我吸引住了。

  說心裡話,我是非常羨慕小豆豆的,因為調皮的她碰到了一位很棒的校長,一位能耐心地聽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講四個小時的話,卻不打呵欠的人。在我的生活中,家長能耐心地聽十分鐘,我就已經很滿足了,但就是在這十分鐘裡,家長還可能會說:“你快點說,我才沒有這麼多時間聽你講廢話呢!”而且,我 還 非常羨慕小豆豆有一個寬厚仁慈的媽媽,因為她怕如果小豆豆知道自己退學的事,在心裡留下自卑的情結,便沒有告訴她。所以,小豆豆一直到了二十多歲的時侯才知道自己上小學時退過學!但如果是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了這樣的事,家長肯定會劈頭蓋臉地訓斥我們,“你怎麼這麼沒出息,這才上學幾天,就被退學了。你知不知道,我今天站在你們老師面前,就像小學生一樣挨批,多丟人,這件事要是傳了出去,我看你呀,怎麼在你同學面前抬得起頭,你怎麼就這麼不爭氣呀!”因此我覺得老師家長也應該讀讀這本書,來理解一下我們的內心深處的想法,並學習小林校長和小豆豆媽媽獨特的教育方法,從而選一種適合我們的方法來教育我們,和我們做朋友,讓我們自由自在,輕鬆快樂地學習!

  巴學園,儼然一個教育的理想園,正是因為有了一位開明的校長——小林宗。他用自己獨特的教育方法,培養了五十多名社會上的精英。他非常有創意,用廢棄的電車改裝成教室;他尊重兒童,擁有博大的人文情懷;當小豆豆把便池的東西舀出來找錢包時,被小林校長看見了,他竟像朋友似的說:“弄完以後,記得要放回去啊!”家長要是看到我們在做這樣的事,可能會說“太危險,快停下。”或者也有態度截然不同的大人說:“我來幫你吧!”可小林只說了一句話:“弄完以後,記得要放回去啊!”除了小林校長,不會再有第二個人這麼說了,透過這件事,我由衷地讚歎小林校長:“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

  同樣是給予愛,我們的家長認為愛就是教育、管理,而不能是寬容、順從。我們的父母總習慣於替自己的孩子打點一切,恨不能把自己思維套用我們身上,卻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人生經驗真的對我們管用嗎?我們難道就不應該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法嗎?我們要學會逐漸的適應社會,但適應就意味著個性的泯滅嗎?

  每個家長都有過童年,也做過小孩子,也知道做小孩兒的快樂、煩惱。但他們為什麼不讓我們的童年多一點快樂,少一點煩惱,讓我們的童年在我們的腦海中留下快樂的記憶呢?

讀書心得感悟13

  小朱把書給我放在圖書館前臺,我杭州回程已是夜裡7點,匆忙到圖書館前臺取了。晚飯後,例行的散步依然沒有卸下一週的工作辛苦,文字的疲勞感揮之不去,毫無疑問,透過一週的工作,我暫時對文字有一個“間歇性排斥感”。但想到週六的新書釋出會,不能辜負圖書館以及作者的真情邀請,應該實事求是發表見解,於是散步回家,沏一壺清茶,翻開《歲月如紅》一書。

  出乎意料的是,這本書是我印象中消除疲勞感最為明顯的書籍。書中,作者以杭州城為心靈家園的圓心,“行行復行行”,用溫婉、智慧、豁達的心境和筆觸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春雨江南的長卷,白堤、雨荷、南山晚鐘、蘇小小、徐志摩、林徽因,從唐宋到民國,從西方到東方,從大雅之堂到小徑香園,從千里運河到尋常巷陌,作者以筆描繪內心,以文字為投影,傳達一種豁然開朗、“初陽照高林”的心境,帶著讀者閱讀杭州、閱讀作者履足的很多地方。細細品讀,為何會有這一效果,我覺的原因有三:

  一、文字優美,真誠簡約,靈動,沒有矯揉造作,故作呻吟,透過作者的描繪,加上美輪美奐的攝影作品,讓人更難以抗拒杭州之美;

  二、心境澄明、寬闊,字裡行間看得出來,作者的人生態度。正如後記裡筆者所言:“在寫作時,過於困惑、難解的話題我也很少涉及,擔心以自己淺薄的經歷和思考,尚不能把一些東西寫深寫透。與其說這是迴避世事,毋寧說我願意人生充滿美好和希望。我這樣對著自己的心,也想將同樣的心願送給朋友。正如帕慕克的一句名言“在兩團永恆的黑暗之間,我生活在明亮的世界裡。”我們不能要求每篇遊記都寫成《文化苦旅》那麼深、那麼透,正如原野的孤松自然是蒼古之美,但當你注意時,從你腳下開始綿延向遠方的綠色以及花甸,構成大地的底色,不也是非常之美嗎?我們需要孤松之美,我們同樣需要與我們心氣相通的、熱愛生活“底色之美”。本書正是這樣,彷彿一位熟悉朋友一起的旅程,一起的交談。

  三、攝影之美,作者用心拍攝的照片,不一般,為書增色小半。當美文與美圖相遇,邊上的留白也變成如此恰到好處。攝影作品補充了文字不能傳達的部分,兩者相得益彰,很好。

  知道景色之美,表達出來是不易的,文章的小清新隨處可見,偶爾有家人、孩子出現,如威尼斯中描寫孩子與當地少年的交流,清新明快,彷彿跟隨作者一起同遊,其中濃濃的親情。比較適合出遊不多的人先做點了解,對旅遊文學感興趣的朋友閱讀,親子閱讀。旅遊時有數,白天出遊彷彿滿腦子的感慨、靈感,回到飯店,已經很累了,根本寫不了,回到家裡又逐漸淡忘,不知筆者是如何做到的,也想等會聽聽介紹。

  最後,有感而發,為書也隨口賦詩一首:滿紙杏花雨,一縷故鄉情;誰解其中味,風動荷葉舟。祝賀作者!作者:吳承濤

讀書心得感悟14

  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我們很難從單一的事件裡去判斷。在某一時刻,或者面對某一個群體的時候,他是好人,大大的好人;而在另一時刻,面對另外一些群體,他是壞人,大大的壞人。我們反感電視劇裡,毫無底線的好人,因為那太不真實了。每一個人在各自的世界裡,都是善與惡交織。如我們所說: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面是佛,一面是魔,在才是真實的人性,真實的社會。

  今天田田的讀書筆記“我家裡的裡德舅媽”,寫了她家庭的真實經歷。看完忍不住唏噓,卻又忍不住佩服。一個女人,被自己的父親欺騙,被“賣”給了現在的丈夫,又因為婆家重男輕女的思想,不得不把自己的小女兒送人,又因為小兒子夭折了,被逼著接受丈夫前妻的兒子。她怨恨父親的欺騙,她也怨恨命運加註在她身上的苦難,她把這一切發洩在和丈夫的無盡爭吵,打罵兒女上。儘管如此,她依舊好好的把兒子給養大了,不缺他吃,不缺他穿,比對自己的女兒還好。她不是一個好母親,她又實實在在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有人說,看到這篇文章,更深的理解了一句話:在我們可以明眼看到的現象背後,可能有不為人知的淚水,以及無法想象的痛楚,所以不要輕易去評判別人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不容易的地方。最近幾篇由簡愛衍生出來的關於原生家庭的反思,會讓我覺得比看故事更沉重。因為故事是虛構的,跨越了時間和空間,而那一篇篇泣淚的讀書筆記,都是一個個真實的人生,我隔著螢幕,能觸控到她們的溫度,卻給不了她們溫暖。

  一本書讀到現在,從故事到道理,從道理到人生,越來越多的解讀與分享,無數智慧的光芒在閃爍。我們的過去無法重來,只願我們的未來,可以充滿光明和溫暖。

讀書心得感悟15

  說來讀完整本書也有段時間了,可大抵這般鋒利地扎進心底的故事,釋卷之後總還是需要一段時間去緩衝,去沉澱,才能讓人想明白些東西。

  這個故事看似是張愛玲唯一的一部結局圓滿的小說,實則不然。這個結局,看似溫情,實則揪心,甚至比《半生緣》裡兩人十八年後再見時的那樣百爪撓心的錯過還更讓人喘不過氣,情感的宣洩雖不如半生緣那般強烈,卻像一縷孤魂一般無時無刻不纏繞著你。他們在一起了,是的,“那一瞬間的理解,足夠他們和諧的生活個十年八年”。可這之後呢?兩個這樣的人,如何才能走的長遠。

  白流蘇的愛是從冰冷的算計開始的,或者說,她的愛不過只是在精密的計算之上浮了一層輕薄的好感而已。如果範柳原一無所有,那麼她根本就不會正眼看他一眼,因為現在的她急切地索求著的是脫離出那個骯髒腐朽的白公館的機會。諷刺的是,她想要範柳原的愛,可那個月夜他打來電話的時候,她根本就不敢相信那是他,不敢相信他真的愛上她。在白公館那樣一個典型的封建大家庭裡出生的流蘇,自我或許早就被完全吞噬,所餘下的不過是求生的本能。她想要吸引別人,靠的不過是操縱人心的手段和虛有其表的外殼,可有些東西是隻能用心來換的。說到底,她想要他的愛,不過是想要成為他的妻子。

  範柳原將這一切看的清楚極了,獨獨沒想到的是自己竟然會對這樣一個女人生出什麼特別。他想愛又不敢愛,他清楚的知道流蘇的所圖,然而他自己呢,流連花叢,也沒好到哪裡去,這樣的一個浪子和真愛似乎永遠都搭不上邊。最多,最多是那麼幾個時刻,有那麼點真情的流露,然而假話說的多了,即使有那麼幾句說的是真話,別人也是照樣聽不出來的。

  原本流蘇的結局最好大概就是成為柳原的情婦,她也已經認命接受了這樣的終局。是那場戰爭救了她。在龐大的戰爭面前,個人被無限的放小,真真可以說是命如浮萍比紙薄。連自己的命都無法握在手心裡的人,濃郁的不安讓他們像溺水的人一般,不由自主伸出手去想要捉住所有觸及範圍內的東西。於是,才有了這場所謂的“傾城之戀”。

  說到底,傾城傾城,城傾之後,所帶來的緊張感一齊消失,荷爾蒙退去,由荷爾蒙所產生的所謂愛情,又能持續多長時間呢?這真的是一個讓人不愉快的故事。張愛玲筆下的故事大概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