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原文閱讀及答案
醉翁亭記
環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提攜,往來而不絕者,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烏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樣子
B.野芳發而幽香 芳:花的香味
C.非絲非竹 竹:管樂器
D.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從:跟隨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A.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 欲信大義於天下
B. 而年又最高 而其主不能守
C. 名之者誰 夫專諸之刺王僚也
D.醒能述以文者 不以物喜
3.第1卷文言文中太守在為官為政方面,除了“與民同樂”之外,還有哪些值得稱讚的
地方?(答題時用自己的.語言與摘錄原句相結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第1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山行六七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3分)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分)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讀下面這首元曲,然後答題。(5分)
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這首小令就是一幅絕妙的圖畫,這幅圖畫最顯著的表現手法是:(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小令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B.芳:香花。 .
2.A.(A,皆介詞,表地點,譯為“在”;B.連詞,表遞進,譯為“而且”/連詞,錶轉
折,譯為“但是”; C.代詞,代醉翁亭,譯為“它”/結構助詞,用於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D.介詞,表示工具、方式,譯為“用”/介詞,表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譯為“因、因為”)
3.(3分)為官不奢。表現在:臨溪而漁、釀泉為酒、山餚野、非絲非竹。為政民和樂。表現在:負者歌於途;前呼後應,扶老攜幼,遊山的人絡繹不絕。溫飽問題解決後,才有如此遊興。可見治理有方。
(不奢、民和樂,答出其中一個方面,並在文中找出依據,即可得3分)
4.(6分)(1)沿著山路走六七里,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是釀泉。(“沿著山路”“從”各1分,譯出判斷句式1分,共3分)
(2)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裡,寄託在喝酒上。(“欣賞”“領會在”“寄託在”各1分,共3分)
5.(5分)(1)映襯,以景襯人(背景與主體相映襯)。或:寓情於景,以悲景寫悲情。(2分)
(2)在外遊子孤寂愁苦、思念家鄉的情感。或:在外遊子的客愁與鄉思。(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