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傾城之戀》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張愛玲《傾城之戀》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後感1
《傾城之戀》講述的是發生在民國時期的一段愛情故事,故事發生在香港,上海來的白家六小姐白流蘇,曾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後來回到自己家中生活的時候在親戚間備受冷嘲熱諷,看盡世態炎涼。因一次陪伴妹妹到香港相親,偶然認識了妹妹的相親物件多金瀟灑的單身漢範柳原,便拿自己當做賭,遠赴香江,博取範柳原的愛情。就在範柳原即將離開香港時,日軍開始轟炸淺水灣,範柳原折回保護流蘇。在此生死交關之時,兩人許下天長地久的諾言。
白流蘇和範柳原的愛情發生在戰亂之際。在我看來,作者想要透過《傾城之戀》這個標題表達的是不是指他們的愛戀若非“傾城”,就難以成就了呢?流蘇和柳原看似甜蜜般配,言辭嬉笑有趣,但實際上他們之間的愛情卻是搖晃不定的,流蘇不一定深愛柳原,柳原也不見得非她不可,他們之間的相遇,相戀,只是順應著命運的齒輪,一步一步的巢狀而成的。若不是有了最後日軍攻打香港淺水灣,範柳原折回與流蘇共度患難,從而在生死相關之際許下諾言,或許也就不能成就這一段浪漫的愛情了。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後感2
昨天剛剛看完了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小說集,其中收入張愛玲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創作的重要作品,包括《金鎖記》、《傾城之戀》、《沉香屑:第一爐香》、《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十六篇中短篇小說。這個小說集實際上是張愛玲的第一個小說集《傳奇》的再版,重新起了一個名字而已。
這是我第一次看張愛玲的小說,以前是隻聞其名未見其身,這次終於在卓越買到了她的書,心理非常高興。
這本書我看了有一個多月,看後的第一個感覺就是細膩!對人物形象、景緻描寫、動作描寫都是非常的細膩,既細緻入微而又不拖泥帶水,讓人看了對她想描寫的場景產生一種熟悉的感覺,好像就在眼前一樣。至於故事本身,我覺得一部分是反映的當時小市民的普通生活,還有很大的一部分應該是張愛玲自身的影子在裡面,還有張愛玲內心的痛苦掙扎,要是現在能夠有一本張愛玲的傳記小說看看就好了,如果不瞭解她本人,看她的小說有時候會有一些迷茫的感覺。她的小說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每部小說的結尾,都給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間,讓人回味無窮。她不給你一個固定的答案,都是讓我們來自己想象的。我覺得這是她的小說最大的魅力所在!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後感3
“傾城之戀”是一個浪漫而又溫文爾雅的名字,情節動聽而又近人情,笙簫一般吹奏出流蘇與柳原之間的浪漫往事,闡述了二人心中蘊出的朦朧的愛情觀,一段生動曲折的傳奇經歷使流蘇從一個封建腐舊的家庭邁向了上層生活的臺階,就在二人的愛情愈演愈烈的時候,張愛玲將筆鋒用力一轉,劃破了紙頁上寫滿了二人的故事,香港一戰,人們全然忘卻了那些所謂“浪漫”的往事,這犀利的一筆甩出了點滴墨水,見到窗欞上,浸破了那依舊上演著朦朧劇情的窗戶紙,這薄薄的一層紙絮後,人們看到的是一對自私的情人沉溺於愛情而不顧國家安危,香港的淪陷,使流蘇得到了她想要的一切:“愛情”、富貴、身份,但並沒有使她的人格得到昇華,她依舊是她,即使她認為她已是社會的上層人物,但她的思想依舊流轉那個別了一把生了銅鏽的`鎖的腐舊屋舍內,她並沒有走出來。她悄悄地燃起一息燭光,牆上的影子依舊是柳原的,她夢寐以求的那個男人,她終於得到了,雖然是被香港戰亂影響後改變的柳原,但付出的代價,卻是傾國傾城。
好一般生死契闊的傾城之戀!好一箇舊社會的殺手作家——張愛玲!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後感4
初讀《傾城之戀》,慶幸白流蘇終於有了平凡的歸宿;再讀,則多了幾分對白家那些三爺四爺的勢利眼的鄙視、對範柳原初衷的懷疑、對流蘇處境的同情;而現在細看來,不禁感慨頗多。
白流蘇無疑是值得同情的。離過婚,在孃家人的閒言冷語中度日,白公館的人拿她的再嫁當個笑話,卻又迫不及待地打發她出門。所以,流蘇也迫不及待地要離開,報復性的,她找上了範柳原。這個範柳原不是個好貨色(可以說,如果沒有那場戰爭,那麼,流蘇的結局將會淪為她自己也不屑的二奶)。範柳原是個情場老手,喜歡自由,不願被婚姻束縛(也和他自己的身世有關),他不願和流蘇結婚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對流蘇來說,結婚是頭等大事、急事。因此,兩人的矛盾、爭吵就不可避免。流蘇在白公館的處境對流蘇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她和範柳原約會,是抱著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心態。她不斷地揣測柳原的心思、分析他講的話,目標就是婚姻。範白兩個人在相互的拉鋸戰中,流蘇一隻腳跨進了“姘頭”之門。
《傾城之戀》精巧的構思就像是精雕細琢的玉器。作者看似將結局往一個悲劇方向上推,但卻由於一場戰爭,流蘇和柳原意外得到了一個最平凡也是最美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