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說課設計

再別康橋說課設計

再別康橋說課設計

  【教學理念】

  1、審美與志趣,喚起樂學。

  2、開放與自主,培養會學。

  3、協作與實踐,鼓勵善學。

  【教材研究】

  1、教材作用:

  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曾精僻的指出:“要養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最好從讀詩入手,能欣賞詩,自然能欣賞小說。戲劇及其它種類的文學。讀詩實際上是培養學生文學悟性,啟神益智的一把鑰匙。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新標準》要求:要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造力,於是,2003年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裡就首先選入了大量中國現當代及外國詩歌,《再別康橋》便是其中之一。

  2、分析學生:

  因為當代學生身處資訊爆炸的時代,他們大都崇尚簡便快捷,追求新潮、時尚,往往對那種純粹的、原始的、本真的詩意、情趣體會膚淺,而徐志摩的代表之作《再別康橋》,含有極高美學價值,其想象之豐富,比喻之新奇,構思之精巧,令人折服,更重要的是它所抒發的離愁別緒是人類共同的情感經歷,容易將學生帶人詩境,喚醒他們沉寂的真情,從而引起強烈的共鳴。

  3、教材地位:

  本冊第二課特意選編《再別康橋》以便讓學生在欣賞了沁園春長沙詩詞的雄渾豪放之後,可轉入對另一種空靈柔美詩風的品味,藉此體會、比較、鑑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流派的詩詞,這又契合了《新課標》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薰陶的要求。

  4、教學目標:

  由於本詩膾炙人口,婦孺能誦,在網路上有豐富的學習資源,加上詩歌獨特的藝術魅力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定位成:

  ⑴ 知識目標:

  捕捉此詩的意象,領悟其間的意境,體會詩人真情。(工具性)

  ⑵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歸納總結、自主探索、協作創新的能力。(工具性)

  ⑶ 志趣目標:

  透過網路令學生受到藝術的薰染,逐漸養成良好的審美情趣。(人文性)

  5、教學重難點;

  因為高一學生在初中已經接觸過多首新詩,對詩歌有了一定粗淺感性的認識.但是他們因習慣了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依賴而對網路環境下自主學習比較陌生,鑑於此我把本課的重難點作了如下設定:

  ⑴ 教學重點:

  利用網路流媒體在教師的組織、幫助、指導下感知並鑑賞《再別康橋》的詩情美與藝術美。

  ⑵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透過意象體悟詩人情感的鑑賞能力及查詢收集、整理歸納、協作探索的能力。

  【方法過程】

  隨著網路資訊科技的'廣泛運用,學生可以在網路上任取任求。此時教師不再是資訊的主要來源。而僅成為學生獲取資訊時一枚羅盤,一支路標。為其導航引路,此刻,教師也不再是傳統意義中講臺上的主講者,而變成了資源的設計者與組織者。學習的輔導者與評價者。

  1、搭腳手架、進入情景:

  我首先利用多媒體技術與模擬技術的結合,創設一種虛擬的情景,使學生進入其間產生一種身臨其境,臨文嗟悼的強烈感覺。

  2、自主探索、協作學習:

  然後讓學生在人機互動的學習環境中,在廣闊自主的網路媒體下進行誦讀感悟,自主研討,協作探索。

  3、效果評價、展示交流:

  最後透過 Top2000、BBS、留言薄、聊天室、郵件、QQ等方式實行與人對話,互評師導、切磋交流進行能力的培養。受到文藝的感染,師生互動真是其樂融融,不易悅乎!

  【學習任務】

  具體來說我在主題頁中設計了以下六個任務模組並把資源的利用貫穿其中:

  1、音樂薰陶,進入情景:

  首先音樂設景喚醒體驗,自古音樂與詩幾乎如影隨形,音樂的歌詞可以是詩,詩的韻律又好似音樂,貝多芬也聲稱:“音樂是人類精神的火花,聽者的感情最容易被觸發。”因此我設計音樂設景採匯入新課。喚醒體驗。

  在我所設計的主題網頁上將有關離別的一些歌曲分為古典類、現代類、流行類,讓學生憑藉個人的興趣愛好任意點選(如現代音樂類的《送別》),一曲曲哀婉悽麗的送別歌聲能啟用他們的情感經歷,喚起審美期待,引出離別這一話題。再給一分鐘讓全班迅速在網上搜尋有關離別的詩詞名句形成競爭。以多為勝。這樣的匯入既為後面聯想比較環節貯備了資料,又充分調動了每位學生的參與的積極性併為解讀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然後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學生在課前用網頁製作的志摩簡介,並上傳到網上資源共享。

  在優揚的背景音樂中由學生用略帶傷感的語言作出對志摩詩一般的評價使大家對他心馳神往,急於瞭解詩情斐然富有傳奇色彩的志摩在他筆下離別是怎樣一種情懷,接下來便自然過渡到整體感知任務模組。

  2、視聽欣賞,整體感知: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審美是一種高階需要,是美在自我實現者身上得到最充分的體現。”

  網路中的 MTV 動畫形式能成為審美情感的觸發點引導學生直接進入審美狀態。獲得審美體驗。培養其欣賞能力,思維能力。所以我在製作主題網頁上鍊接了《再別康橋 》朗誦 MTV 的幾個不同版本:有動畫版、有影視版、有誦讀版等等,學生可依憑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盡情欣賞。唯美清新的畫面迎合著志摩深情的吟誦令學生的視覺、聽覺受到雙重激盪從而產生不吐不為快的慾望,使這個環節達到“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藝術效果。當學生透過欣賞誦讀MTV對全詩有了一個層次的認識之後,趁勢轉入鑑賞品評任務模組。

  3、自主自悟,鑑賞品評:

  因為學生間存在著個體的差異性,為了充分尊重學生個性,挖掘學生潛能對症下藥因材施教,我設計了三種途徑來突破重難點:

  其一、誦讀感悟。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為了訓練學生美讀美誦的能力,讓學生伴隨 MTV 反覆誦讀此詩,在讀的過程中令其覓意象,悟意境,感意蘊。

  其二、線上欣賞《再別康橋》歌曲版 MTV,在那細膩動情的歌聲中使學生默想意象用心感受,讓他們的心靈與志摩英靈超越天人的永隔產生強烈的共鳴。

  其三、在前兩步的基礎上我給出以下網址令其查閱關於本詩賞析的文字資料,令其閱讀質疑,提出問題來共同探討,我在這一環節裡儘量發揮每位學生的優勢,讓其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熟悉此詩之後我再請2~3位同學以《再別康橋》朗誦版卡拉 OK 的形式自由選擇背景音樂、吟詠此詩,其餘同學現場點評,讓思想的火花在學生的討論、議論、爭論中激情碰撞,頻頻閃現,令學生對本詩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從而完成這一環節的意義建構。

  4、協作探索,聯想比較:

  為了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比較鑑別的能力,深入掌握詩詞中透過意象傳達真情的鑑賞方法,我們進入聯想比較任務模組。讓學生用搜尋到的寫離愁別緒的詩詞名句與《再別康橋》相比較,體會《再別康橋》構思的新穎別緻,不落俗套。學生透過對以上古典詩詞的分析比較瞭解到:志摩藉助雲彩、金柳、青荇等意象避開送行之人及車水馬龍的塵世俗景。收、放有度的來表情達意,給人以出塵脫俗,清新飄然之風韻。

  5、思維創新,提升深化:

  同樣離別,志摩為何能選取不同的意象抒發有別於傷感的離情.這就跟志摩與康橋的聯絡及本詩的創作背景密切相關。給出時間讓學生在我的導航下當場搜尋背景資料及有關離別的文章。藉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思維創新的能力。

  6、實踐交流,餘韻延展:

  最後本堂課的教學雖然即將結束但對於志摩及詩歌的研究仍餘韻延展永無休止。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讓他們在網路這個包羅永珍的空間裡拓展視野,放飛心靈,深化課堂,盡情翱翔,我做了如下設計:

  ⑴ 成果交流:

  據《新課標》強調: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在學生領會了詩人借意象託情絲的表達技巧後,讓學生寫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或小詩發表在 BBS 上讓同學及其他人點評。

  ⑵ 深入鑽研:

  讓學有餘力,熱愛志摩的學生進一步深入鑽研:以“愛、自由、美在志摩的詩文中如何體現”這一論題寫一篇小論文發表在網上。

  ⑶ 親密接觸:

  在網上採訪徐志摩的扮演者黃磊,談談對演戲的感受!在對以上六大任務模組的學習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由選擇,跳躍完成,不必逐一漸進,從而真正實現個性化、自主化的快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