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雨巷> 評《雨巷》意象美

評《雨巷》意象美

評《雨巷》意象美

  引言:《雨巷》之美到底美在哪裡呢?以下是小編精選的一篇《雨巷》意象賞析,看看戴望舒的雨巷美在哪裡?

  雨巷意象賞析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品和代表作。

  詩歌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江南小巷的陰沉圖累,詩人藉此構成了一個富有濃重象徵色彩的抒情意象。

  1、雨巷:當時陰沉、黑暗的社會現實。作者把沒有陽光,也沒有生機和活氣的黑暗社會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

  2、“我”:抒情主人公,就是在雨巷中孤獨的行走著、彷徨著的人。“我”在孤寂中仍懷著對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與追求。在“我”的長久的期待中,姑娘終於來了。她默默地走近“像我一樣”看來兩顆心靈已接近於互相理解了。然而終於從身邊飄然而過。她的眼光又與“我”重新拉開距離。相同的抑鬱病——彷徨又追求著。

  3、姑娘:其實是詩人的理想,他的彷徨求索就是為了尋找姑娘(理想)的出現,她的步履,顏色連同她的態度與惆悵,莫不帶有可望而不可即——執著追求但又無法把握。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徵。這種理想又是渺茫的、難以實現的。這種心態,正是大革命失敗後一部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識分子在政治重壓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於隍惑迷惘心境的真實反映。

  4、丁香:詩人拿“丁香”來比喻姑娘顯然寓有深意。“丁香體弱,亂結拔猶墜”“丁香空結雨中怨”“也蕉不展丁香結,月向春風各自愁”等。丁香花在仲春時節,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他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愛的詩人的青睞——它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花,丁香姣好,卻又容易凋謝。和丁香一樣的姑娘,即做脆,脆弱的夢的姑娘,她的愁怨,恐怕也少不了吧。

  《雨巷》中“姑娘”的形象帶有悲劇的色彩,抒情主人公“我”也有悲劇的色彩——追求那種高潔,帶著理想化的色彩,“丁香”是用來比喻姑娘的意象,而“雨巷”是“我”和“姑娘”相會的地點或言是環境,在這裡,“我”所期待的“姑娘”是心靈美麗、外表嫵媚,但難以找到。

  人的一生,要走過極其漫長的道路,路過許許多多迥然不同的風景,或春光明媚,鳥語花香;或悽風苦雨,月落烏啼。戴望舒的人生,經歷了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終於於苦鹹的海水中,誕生了最美麗的珍珠,這顆珍珠,就是《雨巷》。沒有塵世的喧囂,沒有苦難的呼號,現實、夢想,都深藏進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如夜之渾融。他也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

  眾所周知,《雨巷》是美的。但是,這美從何而來,卻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首詩就是一種心情,一個故事,雨巷講述了在一條狹窄陰沉的雨巷中徘徊著一位獨行者,他遇到一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詩中表達感情色彩的詞語很多,比如寂寥、哀怨、彷徨、冷漠悽清、悽婉迷茫、惆悵。這些表達負面情緒的詞怎麼會讓一首詩歌具有動人心魄的美感?所以說,雨巷的美不是一目瞭然的美,它美得含蓄,美得憂傷,甚至飽含著矛盾。本文嘗試從意象的角度,來分析雨巷含蓄的,在矛盾的碰撞中綻放的充滿中國古典意味的美感。

  一、何為意象

  所謂意象就是寓“意”之“象”, 是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的結合,也就是融入詩人思想感情的“物象”(即事物)。比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堂前黃鸝鳴於翠柳間,是近景;次句白鷺飛上青天,是遠景。這些景物的畫面,色彩豔麗:嫩黃的小鳥,翠綠的柳林,雪白的鷺鷥,蔚藍的青天,四種色彩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僅有色還有聲,營造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明麗的情景,即意境。黃鸝、白鷺、柳林、青天這些承載著詩人情感的事物,就是意象。

  同樣,《雨巷》中的意象有好幾個,但本詩的美是透過兩個主要意象自身以及相互之間的矛盾和碰撞來營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