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在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雖非最早》高中閱讀題及答案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中華文明在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雖非最早,卻是唯一沒有中斷的。中華文明中包含著開明與革新的思想。
開明的核心有四點。一是民為貴,如孟子說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二是廣開言路,從諫如流,如班彪所說的“從諫如順流”,這是明君的必要條件,也是治國的要求。三是舉賢授能,《禮記》說:“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舉賢而置之。”這是治理國家的重要舉措。四是以法為準,唐太宗說:“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其中包含了一定程度的法治思想。中國人往往將“盛世”與“開明”聯絡起來,稱之為“開明盛世”。漢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這些盛世都是比較開明的。以唐為例,太宗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玄宗任命姚崇為相,姚崇針對當時存在的問題提出“十事”,玄宗從諫如流,取得很好的效果;宋璟繼姚崇之後貫徹姚崇的政策。宋代的政治設計也有一定的開明性,宋代健全了一整套文官制度,皇帝和大臣、中央和地方、行政和監察,既相配合也相制約。宋仁宗表示,處理天下事不專由自己一個人決定,這便是一種相對開明的態度。
中華文明中還包含著變易革新的思想,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詩經》讚美周文王的話語“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便是對“維新”的讚美。《周易》中“日新之謂盛徳,生生之謂易”,指出了不斷的變易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周易》又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變,是從窮到通的關鍵。其實,《周易》的這個“易”字,就是變易的意思。關於中國哲學中的變易思想,張岱年先生舉了孔子、老子、莊子、張載、二程、王夫之等系列哲學家的言論,總結說:“中國哲學承認變是宇宙中之一根本事實,一切事物莫不在變易之中。”這種變易的思想,常常被用作變法的依據。中華文明歷史中每一次變革都帶來文明的長足發展。從分封制到郡縣制,鞏固了大一統的政治局面;從察舉制到科舉制,促成了新型士人的成長;從裡坊制到街巷制,推動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從古體詩到近體詩,再到詞和曲;從文言小說到白話小說;每一次變革都帶來文學的突飛猛進。
中華文明中也包含著因循守舊的因素,所謂“祖宗之法具在,務行故事,慎所變改”,諸如此類。回顧歷史,凡是革新的力量佔據主導地位的時候,文明就得以健康發展;凡是因循守舊的勢力佔據上風的時候,文明的發展便受到阻礙。中華文明的歷史告訴我們:文明的發展需要開明,唯開明才能廣得人心,唯開明才能雲蒸霞蔚;革新是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斷革新才能不斷前進,只有不斷革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節選自袁行霈《中華文明的歷史啟示》)
6.下列關於中華文明的開明,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孟子的“民為貴”思想、班彪的廣開言路論都提出了明君的首要條件是有開明思想。
B.《禮記》說的舉賢授能是治理國家的重要舉措,唐太宗據此提出了最早的法治思想。
C.皇帝和大臣、中央和地方、行政和監察既配合又制約,證明宋代政治是非常開明的。
D. 漢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是公認的因比較開明而聞名的盛世。
7.對中華文明的變易思想的認識,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華文明包含著變易的思想,《詩經》中有讚美周文王、實質上讚美“維新”的話語。
B. 變易的思想歷來被用作為變法的依據,中華文明歷史中每一次變革都帶來文明的發展。
C.孔子、老子、莊子、張載、二程、王夫之等哲學家的觀點都含有中國哲學的變易思想。
D《周易》的“易”就是變易的意思,《周易》指出,不斷的變易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中華文明中有開明與革新思想,使得中華文明成為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過 的文明。
B.唐太宗與唐玄宗分別任命開明的姚崇、宋璟為相,從諫如流,重視民本,取得很好的政治效果。
C. 我國大一統政治局面的鞏固,新型士人的成長,城市經濟的發展,是變革帶來的文明發展成果。
D.革新的力量與因循守舊的勢力的並列存在,使得中華文明有時健康發展,有時受到很大的阻礙。
試題答案:
6.D
(A.“都提出了明君的首要條件有開明思想”有誤。B“據此提出了最早的法治思想”不準確。原文說“其中包含了一定程度的法治思想”。C.“證明宋代政治是非常開明的”有誤,原文說宋代有“宋代的政治設計也有一定的開明性”)
7.B
(“歷來被用作為變法的依據”有誤,原文說“常常被用來作為變法的依據”)
8.C
(A.中強加因果關係。B.“唐太宗與唐玄宗分別任命開明的姚崇、宋璟為相”有誤。姚崇、宋璟都是唐玄宗時相。D.“革新的力量與因循守舊的勢力是並列存在的,有時健康發展,有時受到阻礙”不當,原文無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