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關於石揚休的文言文閱讀理解附答案

石揚休的文言文閱讀理解附答案

關於石揚休的文言文閱讀理解附答案

  文言文,完成4~7題。

  石揚休,字昌言,其先江都人。唐兵部郎中仲覽之後,後徙京兆。七代祖藏用,右羽林大將軍,明於歷數,嘗召家人謂曰:“天下將有變,而蜀為最安處。”乃去依其親眉州刺史李漓,遂為眉州人。

  揚休少孤力學,進士高第,為同州觀察推官,遷著作佐郎,知中牟縣。縣當國西門衣冠往來之衝也地瘠民貧賦役煩重富人隸太常為樂工僥倖免役者凡六十餘家揚休請悉罷之改秘書丞,為秘閣校理、開封而推官,累遷尚書祠部員外郎,歷三司度支、鹽鐵判官。坐前在開封嘗失盜,出知宿州。

  頃之,召入為度支判官,修起居注。初,記注官與講讀諸儒,皆得侍坐邇英閣。揚休奏:“史官記言動,當立以侍。”從其言。判鹽鐵勾院,以刑部員外郎知制誥、同判太常寺。初,內出香祠溫成廟,帝誤書名稱臣,揚休言:“此奉宗廟禮,有司承誤不以聞。”帝嘉之。兼勾當三班院,為宗正寺修玉牒官。遷工部郎中,未及謝,卒。

  揚休喜閒放,平居養猿鶴,玩圖書,吟詠自適,與家人言,未嘗及朝廷事。及卒,發楮中所得上封事十餘章,其大略:請增諫官以廣言路,置五經博士使學者專其業,出御史按察諸道以防壅蔽,復齒胄之禮以強宗室,擇守令,重農桑,禁奢侈,皆有補於時者。然揚休為人慎默,世未嘗以能言待之也。至於誥命,尤非所長。

  平生好殖財。因使契丹,道感寒毒,得風痺,謁告歸鄉,別墳墓。揚休初在鄉時,衣食不足,徒步去家十八年。後以從官還鄉里,疇昔同貧窶之人尚在,皆日:“昌言來,必我矣。”揚休卒不揮一金,反遍受裡中富人金以去。

  (節選自《宋史》,有刪改)

  4.下列對文中面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縣當國/西門衣冠往來之衝也/地瘠/民貧賦役煩重/富人隸太常為樂工/僥倖免役者/凡六十餘家/揚休請悉罷之/

  B.縣當國西門/衣冠往來之衝也/地瘠民貧/賦役煩重/富人隸太常為樂工/僥倖免役者凡六十餘家/揚休請悉罷之/

  C.縣當國/西門衣冠往來之衝也/地瘠民貧/賦役煩重/富人隸太常/為樂工僥倖免役者/凡六十餘家/揚休請悉罷之/

  D.縣當國西門/衣冠往來之衝也/地瘠/民貧賦役煩重/富人隸太常/為樂工僥倖免役者/凡六十餘家/揚休請悉罷之/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歷數”指

  觀測天象以推算年時節候的方法,主要運用的是歷史和算術知識。

  B.“孤”古時稱幼年喪父或父母雙亡的人,年老無子女的.人稱為“獨”。

  C.“有司”通常指主管某部門的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

  D.“五經博士”,學官名。五經即《易》、《書》、《詩》、《禮》、《春秋》。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石揚休,進士考試高等及第,入仕後能體察民生疾苦,因在開封府任職時失盜被追究,由開封府推官外調擔任宿州知府。

  B.石揚休上奏稱記注官應當站立陪侍天子,皇宮內行香祭溫成廟時,他對官員的失職也提出了批評,這些都得到了皇上的贊同。

  C.石揚休性喜悠閒,和家人談話從不涉及朝廷事務,也不以草擬誥命文書見長,但他關心朝政,所上奏章對時政均有補益。

  D.石揚休早年家境貧寒,衣食不足,出仕後歷任地方及朝中多職,十八年後才因病暫得歸鄉,卻遍受鄉里富人的錢物。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然揚休為人慎默,世未嘗以能言待之也。

  (2)後以從官還鄉里,疇昔同貧窶之人尚在,皆日:“呂言來,必 我矣。”

  參考答案

  4.B

  5.A(“主要運用的是歷史和算術知識”錯)

  6.A(不是從開封府任上調任宿州,原文為:“坐前在開封嘗失盜,出知宿州”)

  7.(1)(5分)但揚休為人謹慎少言,世人不曾以擅長言辭看待他。(譯出大意給2分;“慎默”“未嘗”“能言”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5分(石揚休)後以侍從官身份還鄉,往昔一同生活貧苦的人還在,都說:“石昌言來,肯定會救濟我們了。”(譯出大意給2分;“疇昔”“貧窶”“ ”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