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教案彙總6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圓明園的毀滅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 篇1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一)瞭解圓明園的輝煌和它的毀滅,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透過學生的自主學習,體會作者是怎樣圍繞毀滅來敘述內容的。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1課,讀課題。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識了圓明園,圓明園燒燬之前給我們什麼樣的感覺呢?(板書:美)
(二)學習新課,組織學生自學。
1、上節課的學習,大家意猶未盡,今天我們將透過孩子們的自學進一步品讀課文2、3、4段,感受圓明園的美。上節課,我們透過大家的推選,邀請了三位自學小組的負責人,他們在課前已經做好了準備,今天就將由他們帶領大家進一步品讀課文。請大家看自學提示。
2、請三位自學負責人到小黑板前,其他的同學也早就選好了自學的段落,請你們到自學小組負責人那裡,進行今天的學習。
3、分組學習。學生藉助小黑板進行學習活動,並且彙報自己在自學中的收穫。
4、按照學習小組的順序進行彙報。彙報時,由學習負責人選擇參加彙報的同學,其他同學面向相關學習小組,聽取其他組學習的收穫。(教師對學生的發言給予點評)
5、這三個段學完了,孩子們口中傳出的,全是溢美之詞,正是因為我們走進課文,用心去讀了、才能真正領略到圓明園無窮的魅力。請你用你能用上的最美的詞彙來讚美圓明園。
教師小結:孩子們說得真好。這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歷經一百五十年才建成。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智慧,多少稀世珍寶匯聚園中,才凝結成這座曠世名園。每一個細節,都能讓我們感受到匠心獨運,每一處收藏都能讓我們感受到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聽了孩子們的讚美,老師想用這樣的詞語來概括圓明園的美:美的心動!孩子們同意嗎?讀一讀這句話。(美得心動。)一起讀一讀這三個段,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這座讓我們怦然心動的萬園之園吧!(學生讀234段)
(三)師生共學,體會課文首尾兩段。
1、上節課孩子們留了兩個段給老師講,老師也一直在思考怎樣才能講好這兩個段。今天我發現了,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們走入課文,用心去品讀課文,去感悟,我們只要能把自己融入課文,和作者的情感引起共鳴,就能真正讀懂課文,這樣,你們在課文學習中所能生成的東西遠比老師能給你們的要多得多。
學生自讀最後一段,你有什麼感受?把你看到的侵略者的獸行讀給大家聽!(學生自讀最後一段中的句子。)
我感受到了,孩子們在讀句子的時候,把關鍵詞讀得太好了,老師來讀也不過如此,我知道這是你們真正讀懂了課文,並且很好地表達出了自己情感的結果。
2、孩子們讀得太好了,似乎讓我們每個人眼前都浮現出了這樣的畫面。(放映影片)看了影片,我看見很多孩子早已壓抑不住內心的怒火,都想說些什麼,我們把自己的感情讀入課文,這一次讀書,你一定會和前一次讀書不一樣。(學生在讀課文最後一段)圓明園隨著侵略者猙獰的大火灰飛煙滅,再也不復存在了,這一個令人歎為觀止無與倫比的藝術傑作,隨著升騰起的煙霧永遠地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被化成了灰燼。
圓明園毀滅了,她曾經帶給了我們多少美好的回憶,她的美讓我們動心、動情,與美得心動相比,她的毀滅,給我們什麼樣的感受呢?(板書:毀得心痛)
3、指導學生讀好句子:美得心動,毀得心痛!(讀兩遍)
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最後一句話。
三次讀書:想想圓明園宏偉的建築,孩子們讀。想想圓明園秀美的園林景觀,孩子們再讀;想想圓明園無數的奇珍異寶,孩子們再讀。
4、課文主要寫圓明園的毀滅,卻用了整整三個段極力描繪了圓明園的美,你知道是為什麼嗎?(學生髮言。)
教師小結:正是因為圓明園太美了,所以美到了極點,她的毀滅就讓我們痛到了極點,美到了極點,她的毀滅就讓我們恨到了極點。當侵略者的火把圓明園變成一片火海的時候,他們可曾想到,每燒一天,我們五十年的心血,上千年的珍藏就化為了灰燼,當圓明園徹底被毀滅的時候,他們可曾想到這對世界文化史,對整個人類來說,是怎可估量的損失啊!讀第一段。
教師小結語:圓明園的美景已經消失,我們痛失了圓明園,這讓我們每個人都感到無比的痛惜,留給我們的只是對侵略者無盡的痛恨。這把火可以燒燬有著一百五十多年建造歷史的曠世名園,卻燒不毀侵略者罄竹難書的滔天罪行,這把火可以劫掠走無數的珠寶玉器、妙筆丹青,卻燒不毀中華民族的仇恨,更無法焚滅中國人民的勤勞與智慧!今天的學習就要結束了,今天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感受到了孩子們用心去讀課文帶給我的那份震撼,我想聽課的老師也會被你們深深地感動。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只要我們用心去讀,就能真正領略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到最深最真的情感。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 篇2
一、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是我國近代屈辱歷史的見證,從而喚起學生捍衛祖國神聖尊嚴的責任感。
2.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並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並結合課文理解詞義。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4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圓明園的建造和毀滅反映祖國的強盛與衰敗,喚起學生捍衛祖國神聖尊嚴的責任感。
三、教學難點
理解重點語句:"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四、教學時間
2課時。
五、教學準備
圓明園園景幻燈片、《火燒圓明園》電影片斷。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人們都說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可是,一百多年前,英法聯軍點起熊熊大火毀滅了聞名遐邇的圓明園,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圓明園的毀滅》,弄明白人們為什麼給圓明園這麼高的評價?請同學們開啟書。
2、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一找為什麼說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
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1 、學習第二小節
(1)、指名學生讀。
(2)、理解眾星拱月
A、從字面上來理解,什麼叫眾星拱月?
(無數星星環繞著月亮,比喻許多東西圍繞著一箇中心)
B、再讀課文,你們看,這裡的“月”指的是什麼?“星”指的是什麼?
C、那“眾星拱月”的景象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D、到了晚上,燈火通明的時候,這要是從高空往下看,得多美呀!這種獨特的佈局就顯得更加迷人了,誰再來讀讀這句話,把這種美感讀出來。
(3)、這麼美的圓明園,還不能被稱為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嗎?
過渡語:還有那些內容告訴我們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
2、學習第三小節
(1)、指名學生讀
(2)、這一段描寫太妙了,把圓明園舉世聞名的美景展現在我們眼前
(3)、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段話,找一找這段中一共用了幾個"有"字?把它圈起來
(4)、誰來給大家讀一下,圓明園中有什麼
(5)、想看看這個園林嗎?
(6)、看圖片
(7)、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看一看圓明園中僅僅只有這幾個有嗎?(不是)
(8)、你是從哪句話中知道的?
(漫步園內,有如漫遊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彷彿置身在幻想的境界裡。)
(9)、圓明園是世界各地景觀的濃縮,課文只是例舉了這些,應該還有很多,不用走遍天下就能飽覽天下美景,看來圓明園真不愧為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
過渡語:還有哪些內容告訴我們圓明園是瑰寶、是精華呢?
3、學習第四小節
(1)、指名學生讀
(2)、 從先秦至清代,大概是兩千年,要是準確的說是2400年,大家算一算,在2400年這段歷史,一年裡邊有一樣奇珍異寶那就得有2400多件,哪能一年就出一件呀,所以說,圓明園裡的奇珍異寶,用個成語來形容那是數不-- (勝數)
(應有盡有、琳琅滿目、美不勝收、數以千計、應有盡有、不計其數)
(3)、出示圖片 師在數字、價格方面作說明
(4)、此時,你覺得圓明園的文物還可以用怎樣的詞來形容?(珍貴、昂貴、價值連城......)
(5)、難怪課文中稱 "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這就是圓明園的價值,所以我們不難相信--它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你作為一箇中國人,你的.心中應該感到怎樣呢?(驕傲、自豪)
(6)、讓我們用驕傲的語氣來讀,請同學們自己來讀一讀這段話
(7)、誰來試一試?指名讀
過渡語:透過剛才的朗讀,使我們大家再一次感受到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然而,
這座聞名遐邇、擁有無數珍寶的園林卻被英法聯軍毀滅了。讓我們一起看英法聯軍是怎樣毀滅圓明園的。
4、學習第五小節
(1)、 請大家默讀第五自然段
(2)、誰來讀英法聯軍是怎樣毀滅圓明園的。
(3)、老師如果這樣寫這段話,你看好不好?為什麼?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來到北京,進入圓明園。他們把園內能拿走的東西拿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運不走的,就破壞、毀掉。為了銷燬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軍奉命在圓內放火,大火燒了三天。煙雲籠罩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被化為灰燼。"
(不好,因為書中的內容寫出了侵略者的野蠻)
(4)、請同學們默讀書上這段話,把你認為最能突出英法聯軍罪行的詞語畫出來。
( 闖、掠、毀、燒)
(5)、 我們在讀這些詞語的時候,要讀出侵略者的野蠻,表達出我們對他們的痛恨!請同學們自己讀一遍。
(6)、 面對這些野蠻的強盜,昏庸的皇帝只管棄園逃跑,任憑這座“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在烈火中化為灰燼。讓我們再來目睹當年這悲慘的一幕。
(7)、(放錄影)
(8)、 誰來告訴大家,這把火燒燬了什麼?
這把火燒燬了中國最珍貴的文物、珍品。
這把火燒燬了我國的園林藝術的精華。
這把火燒燬了我去遊圓明園的夢想。
這把火燒燬了世界聞名的皇家園林。
這把火燒燬了中國人心中的天堂啊。
這把火燒燬了中國人的自豪和驕傲。
(9)、 就讓我們帶著這種仇恨一起來讀最後一段。
(10)、今天(出示圖片),當我們來到圓明園的遺址時,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片淒涼的景象,數不清的漢白玉石柱,橫七豎八的躺在那裡,它沒有聲音,但誰都能聽到他在憤怒地仰天長嘆!
過渡語:圓明園的毀滅造成的損失有多大?請同學們到課文裡去找。
5、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圓明園的毀滅造成的損失有多大? (不可估量)
(3)、理解“不可估量”
是說圓明園的毀滅損失巨大,無法計算。
(4)、再重讀第一自然段,'不可估量'要強調加強語氣。(並從中體會出圓明園的重要性、價值高、損失無法計算......)
(5)、這把火可以燒燬舉世聞名的圓明園,卻燒不毀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燒不毀中華民族的仇恨,更燒不毀中國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6)此時此刻,你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為圓明園的毀滅而感到惋惜,痛恨英法聯軍
6、此時此刻,如果你就站在圓明園的廢墟旁,你想說什麼?
7、這篇課文的構思頗具匠心,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為什麼用很長的篇幅描寫圓明園的美景?(英法聯軍把這麼美的圓明園毀滅了,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起反襯作用,更加突出中心。)
8、結語: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奇恥大辱,是英法聯軍侵略中國,踐踏人類文明的鐵的罪證。我們學習這課,不是為報仇雪恨,而是讓我們記住這段恥辱,記住這場血與淚的教訓;落後就要捱打,貧窮就要受欺凌。只有國家強盛、民族興旺,歷史的悲劇才不會重演。
板書
圓明園的毀滅
(愛) 眾星捧月
瑰寶、精華 風格各異
(恨) 珍貴的文物
化為灰燼 掠 毀 燒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是我國近代屈辱歷史的見證,從而喚起學生捍衛祖國神聖尊嚴的責任感。
2.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並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並結合課文理解詞義。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4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圓明園的建造和毀滅反映祖國的強盛與衰敗,喚起學生捍衛祖國神聖尊嚴的責任感。
教學難點
理解重點語句:“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及與中心思想的關係。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圓明園園景的錄影帶(或幻燈片)、膠片、投影儀、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引發興趣
1.有哪些同學去過北京的圓明園遺址,請舉手?誰來向大家介紹介紹圓明園呢?(學生說。)
2.教師:同學們說得對,現在的圓明園是一片廢墟。它是怎樣成為廢墟的呢?圓明園原來是什麼樣呢?課文《圓明園的毀滅》會告訴我們一切的。
二、範讀課文,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讀後簡單說說。
三、學生自學課文
1.藉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對照課後生字表讀準字音,利用熟字記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錯的地方。
2.讀通課文,劃出生字、詞,並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不理解的做記號。
3.朗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並思考:圓明園是被誰毀滅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毀滅的。)
四、檢查自學情況,出示生字卡片
損失蘇州幻想唐朝博物館藝術統統奉命
1.指名、齊讀生字卡片,糾正不正確讀音。
2.讀詞語,說說哪個字字形易錯。區別:“幻”與“幼”、“博”與“搏”、“統”不要寫成“”。
3.指出不理解的詞語,大家討論。透過查字典或結合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
4.讀第116頁第4題“讀讀寫寫”,並對詞義加以理解。
5.指名讀課文。(注意糾正字音)然後回答思考題。
五、自己朗讀課文,質疑問難
六、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看錄影(或幻燈片),引入本課時
透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圓明園原來是非常美麗的,現在的頤和園只是圓明園的三分之一。現在我們就欣賞圓明園的美景。(放錄影或幻燈片。)
二、課文是怎麼描寫這麼美麗的景色的呢
請開啟書,自己朗讀全文,找到課文的這部分描寫。
三、指名朗讀第二自然段,說說從這裡你知道了圓明園的什麼特點
討論後板書:皇家園林:圓明園——萬春園——長春園。
四、自己朗讀第三自然段
1.讀後說說這裡向我們介紹了圓明園的什麼特點?聯絡課文前後內容用一句話概括出來。(板書:建築宏偉、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
2.理解:什麼叫瑰寶?什麼叫精華?
3.默讀課文後,談一談哪些地方體現出它是建築藝術的精華、園林藝術的瑰寶?
4.用書上恰當的詞語概括這幾方面的內容。
(邊討論邊板書:金碧輝煌、玲瓏剔透、熱鬧街市、田園風光、中外風景名勝。)
5.有感情地朗讀第3自然段,欣賞圓明園的美景。
6.教師:這一段描寫太妙了,把圓明園的舉世聞名的美景展現在我們眼前,那麼你喜歡這一段中的哪些語句,請你有感情地朗讀,大家一同欣賞。
7.練習背誦第3自然段。
五、老師提問
看來圓明園真不愧為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同學們,圓明園的珍貴還不止這些,還有更令人讚歎的地方,是什麼呢?
1.請一名同學讀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分析這句話的句式、作用。(過渡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2.朗讀第4自然段,看有哪些珍貴的歷史文物。(讀後回答並板書:青銅禮器、名人書畫、奇珍異寶。)
3.為什麼說圓明園是當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收藏的文物歷史久遠、品種繁多。)
4.有感情地朗讀並練習背誦這一段。
六、讀二、三、四自然段,欣賞這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的美景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 篇4
《圓明園的毀滅》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七組課文中的第一篇,是一篇引人入勝而又發人深思的講讀課文。課文透過講述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仇恨,是一篇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激發學生審美情趣的好教材。
由於語言文字的侷限性、學生理解想象能力的有限性及類似生活體驗的貧乏性,使得學生僅僅藉助課文抽象的語言文字很難深切感受圓明園當年的輝煌,這又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愛國情感及振興中華責任感的激發。因而,使學生深切感受圓明園的輝煌,透過圓明園的興衰對比,使學生曉理動情,就成了教學上的難點。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常常是依靠形象、顏色、聲音的感覺來進行思維的。”在網路資源中不僅有豐富詳實的文字資料,更有大量鮮明可感的影象、聲音、影視資料。網路教學中介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互動式學習環境,有利於激發興趣、協商會話、協作學習;豐富的資源有利於學生的主動發現、主動探索,實現自主學習。基於以上認識,我決定在網路環境下實施這一課的教學,利用網路“還原”抽象的書面語言,虛擬再現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利用網路的多媒體功能,播放《火燒圓明園》中的電影片段,讓學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入情境,進角色,動真心,吐真情,進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落實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上網瀏覽,豐富知識儲備,激發學習興趣。
圓明園歷經了百年滄桑,經歷了興衰鉅變,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歷史淵源,我們課文的介紹只能算是滄海一粟。計算機網路是一個龐大的資訊資源庫,它能幫助我們超越時空限制獲取所需資訊。根據網路的這一特性,我首先為學生提供了一些網址,指導學生在網上進行超文字和超媒體閱讀,瞭解圓明園的地理位置、佔地面積、建造時間、歷史狀況、景觀風光及毀滅的歷史背景等,讓學生在資訊的獲取、分析、處理、儲存過程中,形成對圓明園的初步認知,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學生在上網瀏覽過程中也切身感受了自主學習的樂趣,學習興致倍增,探究慾望強烈。
2、藉助學習包,引導學生自讀自究自悟,曉理動情。
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學習中會表現出不同的喜好、需求、困惑及學習方式、速度等。網路的互動性,有利於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自主性學習活動。為了充當好學生學習的幫助者,我根據教學目的,事先從網上下載了部分資訊,經過刪改、充實、重組,形成了一個學習包。在學生初讀課文後,我先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學生或對課文內容存在疑惑,或對某些詞語不甚理解。
緊接著,我馬上組織學生帶著問題開啟各伺服器中的學習包,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學習的需要瀏覽學習包中的相關資訊,嘗試自主解疑。需要了解圓明園總體佈局和宏大規模的學生,可以點選學習包中的“佈局”按鈕,這樣他們從電腦螢幕上既可以讀到課文第二自然段的介紹,又可以看到圓明園的全景圖,瞭解圓明園、長春園、萬春園的具體分佈情況,感受何為眾星拱月般地環繞。需要探究圓明園何以被世人稱作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的學生,透過點選“建築”按鈕,便能欣賞到“金碧輝煌的殿堂”、“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象徵熱鬧街市的買賣街”,“象徵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依照各地名勝建造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安瀾園、獅子林,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蓬萊瑤臺、武陵春色,還可欣賞到具有異國特色的西洋景觀。這些迷人的風光圖,能讓學生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同時還能幫助他們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詞語,如“金碧輝煌”、“玲瓏剔透”、“西洋景觀”等。另外學生還能從中讀到有關“買賣街”、“山鄉村野”、“蓬萊瑤臺”的文字介紹,瞭解這些景觀的由來。
同樣,學生透過點選學習包中的“收藏”按鈕,瀏覽其中所呈現的“青銅禮器”、“名人書畫”、“奇珍異寶”的實物影象,便可理解圓明園何以被稱作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了。這樣為學生提供圖文並茂、豐富多彩的互動式人機介面,非常利於激發學習興趣,實現探索式、發現式學習,實現學生自己獲取知識,達到主動建構知識理想目標。另外,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隨時可以利用四海網路教室中的“電子舉手”功能向教師質疑問難,而教師則可透過“螢幕監控”瞭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現狀,進行及時的點撥,讓學生隨時獲得幫助資訊,促進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在學生充分自學之後,請他們交流收穫,以此來檢驗學習效果,同時也讓學生相互啟發,相互促進。對於學生理解還不到位的地方,教師就可有針對性地進行指點。語文學習是實踐和積累的過程,學生還可點選“複述”按鈕,藉助裡面按課文敘述順序呈現的豐富形象,形成鮮明的表象,記憶就格外輕鬆深刻,重點段落的背誦也能就水到渠成。
當學生對圓明園的輝煌驚歎不已、深深自豪的時候,我話鋒一轉,以沉痛的語氣講述道:但是這樣一座足以讓每個中國人為之自豪的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最後卻在侵略者的一把罪惡之火中化為了灰燼。在講述的同時,我還將圓明園的廢墟圖一幅幅展現於學生眼前,學生的情感急轉而下,課堂裡不時傳出一陣陣嘆息。我隨即趁熱打鐵,透過“網上影院”播放了場面宏大、驚心動魄的影視片段,將140多年前那段屈辱的歷史,將英法聯軍燒殺搶掠、火燒圓明園的強盜行徑展現於課堂。那雄雄烈火刺痛了學生的眼,也震撼了他們的心,此時再讓他們讀讀課文中關於圓明園毀滅的介紹,他們便能心領其義,入情入境了。
建構主義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的四大要素。網路就為學生進行多向交流創造了條件。在學習了全文之後,我還組織學生進行了網上的“分組討論”,引導他們將自己學習課文之後最想說的話或最深刻的感受輸入電腦,利用網路的互動性和多向性,進行線上交流。學生在網上盡情抒發著自已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自豪之情,傾訴著對列強的極度仇恨心理以及自己的報國之心、強國之志。也有學生在網上提出了自己仍存在的困惑,請全班同學幫助解答。我也作為學習的一員加入了他們的討論,同時對學生的交流進行及時的導向。學生在這樣面廣量大的交流合作中不斷吸收新資訊,不斷修正、完善、深化個體學習時所獲取的知識,完成新知的建構。
3、拓展延伸,開展實踐活動
課堂學習不是封閉的系統,而是開放的過程,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幫助者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要把學生引入宏大的社會生活和網路世界中去。為此,我還組織學生開展了語文學科和資訊科技相整合的實踐活動,即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工合作,利用網路查詢引擎,在網上搜索與圓明園有關的資訊,並下載其中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如影音資料、詩詞故事、文學作品等,然後製作成網頁,掛在我們的校園網上,供更多的同學瀏覽,讓更多的人更全面地瞭解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
網路是一片藍天,任我們自由翱翔;網路是一方沃土,需要我們精心耕耘。實踐、探究、創新,我們將不懈求索。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 篇5
一堂動人心魄、蕩氣迴腸的語文課結束了。不,不是結束,是催生了所有上課的學生和聽課老師的深層思考:英法聯軍毀滅的究竟是什麼?而他們永遠也毀滅不了的又是什麼?“圓明園”這個符號帶給我們的是怎樣的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怎樣把孩子們引領上一條個性充分發展的金光大道?
竇桂梅老師是“新生代”特級教師的領軍人物。她首倡的“三個超越”的教學思想,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所倡導的先進理念,在全國小語界引起強烈反響。這次展示的《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在原有基礎上又是一次飛躍,是一堂具有標誌性意義的閱讀教學課。
這堂課,概括地說,就是從新課程觀的高度,從生命成長的層次,用動態生成的目光,整體先“構建”,而後又“解構”課堂──緊緊圍繞一個主題,透過與多個文字的碰撞交融,形成一種深深浸潤在文化之中的開放的語文課堂。透過薰陶與體驗,理解與揚棄,感悟與反思,使得學生的語文素養在主題學習中獲得質的提升,從而夯實學生語言文化的根基。這便是竇桂梅老師所倡導的“主題教學”。
一、走近圓明園
課前學生閱讀了兩篇課文,一篇是《圓明園的毀滅》,一篇是《雨果致巴特萊德的信》。上課伊始,學生的學習熱情便被點燃了。“英法聯軍把金碧輝煌的圓明園搶掠一空,焚燒殆盡,真是強盜行徑。”“我讀了兩篇文章感受是兩個字:悲憤,無比的悲憤與憤怒。”“東方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變成了斷垣殘壁,一片廢墟,讓人痛心不已。”學生在讀書中真的動了感情。
竇老師引導學生透過有關資料知道圓明園佔地約458.9公頃,有一萬多個禮堂這麼大。學生感受到課件上顯示的廢墟在風雨中已經佇立了144年。學生低沉而緩慢地誦讀:“圓明園裡,荒野的風,嗚咽地講述著──一個古老的故事;殘留的柱,痛苦地書寫著──一個國家的恥辱!”學生開始領悟課文上的這段話:“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學生說:“有不可估量的價值才有不可估量的損失。”學生真正把書讀進去了。便從“走近圓明園”昇華到“走進圓明園”了。
在這裡,把文字整合成一個三維立體的“整合塊”,學生在閱讀同一主題下的系列文章,多角度獲取資訊。在同一主題的語境中發展學生的語言與思維,獲得審美的情感薰陶。這充分顯示了竇老師“主題教學”的魅力所在。
二、走進圓明園
學生默讀2、3、4自然段,畫出了一系列的關聯詞,如“有……也有……”“有……也有……還有……”“不僅有……還有……”等等。學生在讀書中掌握“眾星拱月”是怎樣的佈局,“金碧輝煌”“玲瓏剔透”是什麼形態,“詩情畫意”“幻想境界”是何等美妙,“名人字畫”“奇珍異寶”又是多麼珍貴。在此基礎上,再讀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文章的前5段,學生被那“恍若月宮”的情景深深陶醉了。此時,只有此時,學生才真正在語言文字的載體引領下,走進了圓明園。
學生聲情並茂的朗讀,理直氣壯地告訴自己,也告訴世人:“圓明園的價值在祖國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
可是,當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之後又是怎樣的情景呢?竇老師引導學生結合資料領會“統統”掠、“任意”毀、“放火”燒的強盜行徑和野蠻罪行。此時,竇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螢幕上大火熊熊,濃煙滾滾,所有珍寶都化為灰燼,大火燒了30秒。沒有任何聲響和音樂,學生的心縮得緊緊的。仇恨的怒火油然而生。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是8640多個30秒啊!在老師的引讀下,剛才板書的“有……也有……”等詞語間,老師加上“沒有……也沒有……”的沒字,這種強烈反差,在學生的內心深處留下了永遠難忘的印痕。當螢幕上出現李大釗的詩句“圓明兩次昆明劫,鶴化千年未忍歸。一曲悲笳吹不盡,殘灰猶共晚煙飛”時,學生對侵略者的罪惡痛恨有加。
在這裡,主題教學的流程就像在一幅偉大畫作的框架中,整體把握,不斷積累,螺旋漸進,逐步沉澱。包括語言材料、結構樣式、人生體驗、情感態度方方面面有新的突破。“三個超越”有人誤認為是不要教材,脫離課堂,拋開教師。根本不是這個意思。正是在以文化為教學主題的引領下,教材要整合,在課堂上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從文字中積累文化知識,獲得情感體驗,豐富人生涵養,使師生的生命活力得以最大程度的激發。這樣的超越正是對學生成長真正負責任的體現。
三、走出圓明園
再讀課文開頭段,學生永遠記住了這個日子:1860年10月6日。就是從這一天以後,圓明園被摧毀成一個廢墟。還有什麼?什麼都沒有了!(把黑板上所有字跡都擦去,稍留殘跡。)留下的是憤怒,是淚水,是嘆息,是奮發,是立志……“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如果歷史可以改寫,回到144年以前,假如你是皇帝,假如你是大臣,假如你是守護計程車兵,假如你是北京的普通百姓,面對英法聯軍的暴行,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學生在深入人物內心的體驗中,進一步領會文字的深刻內涵。)當學生從資料中獲知有一種傳說──火燒圓明園的帶路人竟是著名詩人龔自珍的兒子──龔橙,這時學生們從心中僅僅是“仇恨”和“憤怒”嗎?這時“圓明園”這個符號在你心目中又是什麼?學生答:是恥辱,是警示牌……
在這裡,主題教學的另一個層面──自省,進入了學生的精神世界。自省,即人格或個性的養成,是語文教學追求的重要目標。它不是把語文教學視為思想灌輸,而是引導每一位學生在獲得基本認同的前提下,根據個人的獨特感受,走上文化積累和精神成長的快車道,並最終建立屬於自己的豐富而充滿活力的生命世界。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 篇6
一 、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小語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本組共有四篇課文,以“勿忘國恥”為專題,展現的是在中國近代史上,中華民族受盡屈辱、中華兒女奮力抗爭的一幕。《圓明園的毀滅》這篇精讀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 、談談教學目標的設計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估量、損失、殿堂、舉世聞名、玲瓏剔透”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3、瞭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激發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4、領悟文章的表達特點。學習與運用搜集、整理資料的方法。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了解圓明園的宏偉建築和珍貴收藏,瞭解圓明園毀滅這一屈辱的歷史,激發愛國之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在讀文、感悟中,透過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景觀。初步領悟文章的表達特點。
四、 說教學方法
本課我主要採用了情境教學法,變序教學法,引導學生讀、思、畫、議、說,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蒐集與處理資訊的能力及語文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說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蒐集有關圓明園的圖片及影片《火燒圓明園》的片段製成課件。
2、學生準備:蒐集有關圓明園的文字、圖片資料。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學生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理清文章脈絡,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並佈置學生蒐集有關圓明園的資料。現在我著重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第一步 交流資料,匯入新課。
出示書中圓明園殘垣斷壁圖片,交流課前蒐集到的有關圓明園的資料。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能力。課前讓學生蒐集資料,課上進行交流,使他們進一步地瞭解了圓明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步 直面毀滅,激發情感。
1、默讀第五自然段,思考英法聯軍是怎樣毀滅圓明園的?
2、說說讀後的感受,用一兩個詞形容一下侵略者,並引導討論從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板書:化為灰燼)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透過前面查閱、收集、交流資料,切實瞭解了圓明園的價值,這時直奔課文第五自然段的學習,瞭解圓明園毀滅這一屈辱的歷史,引導學生抓住“闖進、凡是、統統、任意”等重點詞語來理解、體會英法聯軍貪婪、無恥、野蠻的強盜行徑,激發學生的悲憤、痛惜等情感,也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並透過朗讀使學生心中的情感得以抒發和強化。
第三步 再現輝煌,深化情感。
1、圓明園的佈局 。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圓明園佈局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2)小組合作,畫出圓明園佈局示意圖。
(3)課件出示圓明園佈局圖。(板書:眾星拱月的佈局。)
《新課標》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所以在這一環節上,我讓學生小組合作,用簡筆畫的方式畫出圓明園佈局示意圖,有機地整合了語文和美術學科,又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讀書、思考和交流,相互啟發,共同探究,透過完成簡筆畫及課件展示理解了“眾星拱月”的意思,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
2、圓明園的建築風格。
(1)默讀第三段,想想這段共有幾句話,講到了圓明園的哪些景點,用筆在文中畫一畫。
(2)出示小練習,將圓內的景觀分類。
(3)課件出示圓明園中的建築風景圖片。(板書:風格各異的建築)
(4)選擇一處最感興趣的景觀想像說話。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並試著背誦。
心理實驗證明:任何視覺上的觸控產生的效果都遠勝於文字的表述,因為它能更直接地將讀者或觀眾帶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讀者或觀眾產生共鳴。圓明園的瑰麗畢竟已成為過去,單憑文字要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生動的形象是比較困難的,課件中圖景的直觀再現更利於學生感受毀滅前圓明園的輝煌,豐富了他們感觀上的認識,使得課本中的文字在學生的頭腦中變得立體起來,鮮活起來,還能幫助他們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詞語,如“金碧輝煌”、“西洋景觀”等,突破了教學難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化語言。再進行想像說話,使全體學生入情入境,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圓明園的熱愛之情,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3、圓明園珍貴的歷史文物。
(1)指名讀第四自然段,思考為什麼說“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2)課件出示圓明園中的歷史文物、奇珍異寶。(板書:珍貴的歷史文物)
(3)指導朗讀。
出示圖片資料,讓學生更直接的體會到圓明園文物價值的不可估量,損失的不可挽回,從而更加深對英法聯軍的憤恨。
4 、模擬導遊,介紹輝煌。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因此我設計了學生最感興趣的語言實踐活動 ——讓學生模擬小導遊,任意選擇課文2、3、4自然段中的一段內容,也可以結合自己課前蒐集到的有關圓明園的資料來解說,給學生提供了一次語言發展和創造的機會,訓練了他們口語交際的能力及感知文字和運用文字的能力。
第四步 歷史再現,昇華情感。
1、播放影片《火燒圓明園》的片段。
2、畫面定格,出示:這把大火燒燬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