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小石潭記教案三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石潭記教案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石潭記教案 篇1
一、學習目標
1.疏通文意,落實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理清課文的思路結構。
3.學習寫景抒情的方法,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
1.疏通文意,落實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理清課文的思路結構。
3.學習寫景抒情的方法,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感情。
三、教學難點:
學習寫景抒情的方法,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感情。
四、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
請同學說說柳宗元的故事——如:柳宗元和劉禹錫的友情、“二王八司馬”事件、柳宗元的《永州八記》、柳宗元的柳州生活,或者柳宗元筆下的故事——如:《黔之驢》、《臨江之麋》等
二、背景介紹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唐代中期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曾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活動,任禮部員外郎。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鬱,所以就以遊山玩水,欣賞大自然風光來排遣內心的愁悶。他在永州發現了許多風景佳麗的地方,記下了其中的八處名勝,成為我國古典文學散文史上頗有名的《永州八記》。 《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於景,抒發謫居生活的清寂苦悶、抑鬱憂傷之情。他所寫的遊記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託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
解題:“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也往往透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託物言志。
三、反覆誦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要求:
1、讀通課文,找出難讀難寫的常用字,並注音後整理到下面空白處(要查字典)。
教師提示:悄愴(chuàng)篁(huáng)竹清洌(liè)為坻(chí)為嶼(yǔ)翕(xī)忽為嵁(kān) 差(cī)互寂寥(liáo)幽邃(suì)
2、熟練而準確的反覆誦讀課文(讀準字音、準確斷句),如:範讀、齊讀、速讀等。
要求:先用鉛筆在文中自行斷句,做出標記。(如“全石/以為底”“其岸勢/犬牙差互”)
3.文言詞語總結: 古今異義: 去:(古)離開(今)前往,到某處 佁然:(古)靜止不動的樣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樣子 小生:(古)年輕人(今)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一詞多義: 以:
①全石以為底(介詞,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譯) ③以其境過清(介詞,表原因) 為:
①全石以為底(動詞,當“作為”講) ②為坻,為嶼,為嵁,為巖。(動詞,“成為”) 清:①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形容詞,清澈) ②以其境過清(形容詞,冷清) 可:
①潭中魚可百許頭(副詞,大約) ②不可知其源(助動詞,能夠) 差
①參差披拂(形容詞,長短不一) ②其岸勢犬牙差互(動詞,交錯)
4、結合下列問題,整體把握文意。
①這篇散文是按怎樣的順序描寫景物的?具體寫了哪些景物?(要能概括出每節的大體內容)提示:以遊覽的先後次序(遊蹤:發現――近觀――遠望――感受)來描寫的。先寫潭上的大概景象,再寫近處潭中景象,再寫遠望溪流水源之景,最後寫潭上氣氛。具體描寫了石潭、潭水、游魚和溪流。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什麼?潭中游魚和潭水有什麼特點?
提示: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巖。 潭中魚可百許頭……似與遊者相樂。
③潭上有什麼景物?
提示: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④根據課文內容,說說作者觀魚時的心情是怎樣的?遊覽到最後的心情又是怎樣的?為什麼?提示:作者對游魚的那種“似與遊者相樂”的描寫時心情是快樂的,而“寂寥無人,悽神寒骨”的描寫中流露出淒涼憂傷的心情。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鬱、愁悶、悲憤
作業:
1、熟讀並背誦
2、預習並完成下一課時的學習內容
小石潭記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學習按照一定順序組織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徵,用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的方法。
2.體會本文融情於景,借景抒情的藝術特色。
3.瞭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為”在文中的用法。
教學重點
背誦及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難點
樹、石、水、魚特點及對它們的準確描寫。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由現實生活中的“韓流”想到“唐宋八大家”中的“韓流(柳)”匯入。
二、簡介作者,作品背景,解題。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唐代中期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曾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活動,任禮部員外郎。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鬱,所以就以遊山玩水,欣賞大自然風光來排遣內心的愁悶。他在永州發現了許多風景佳麗的地方,記下了其中的八處名勝,成為我國古典文學散文史上頗有名的《永州八記》。《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於景,抒發謫居生活的清寂苦悶、抑鬱憂傷之情。他所寫的遊記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託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透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託物言志。
三、反覆誦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讀通課文,找出難讀難寫的常用字。
悄愴(chuang)、篁(huang)竹、清洌(liè)、為坻(chí)、為嶼(yǔ)、翕(xī)忽
為嵁(kan)、差(cī)互、寂寥(liao)、幽邃(suì)
2.熟練而準確的反覆誦讀課文(讀準字音、準確斷句),如:範讀、齊讀、速讀等。
3.結合下列問題,整體把握文意。
①這篇散文是按怎樣的順序描寫景物的?具體寫了哪些景物?(要能概括出每節的大體內容)
提示:以遊覽的先後次序(遊蹤:發現-近觀-遠望-感受)來描寫的。先寫潭上的大概景象,再寫近處潭中景象,再寫遠望溪流水源之景,最後寫潭上氣氛。具體描寫了石潭、潭水、游魚和溪流。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什麼?潭中游魚和潭水有什麼特點?
提示: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巖。潭中魚可百許頭……似與遊者相樂。
③潭上有什麼景物?
提示: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④根據課文內容,說說作者觀魚時的心情是怎樣的?遊覽到最後的心情又是怎樣的?為什麼?
提示:作者對游魚的那種“似與遊者相樂”的描寫時心情是快樂的,而“寂寥無人,悽神寒骨”的描寫中流露出淒涼憂傷的心情。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鬱、愁悶、悲憤
四、作業:
1.整理筆記(背誦名句、
寫準字音字形、重點句的斷句、掌握重要的作家常識)。
2.抄寫字詞、拼音各3遍;抄寫課文2遍。
3.預習並完成下一課時的學習內容。
第二課時
一、快速解譯課文
要求:學生輪流進行;每人負責一句,先講字詞解釋,再翻譯整個句子。
提示一: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提示二:1)從小丘西行:向西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樣、像長蛇爬行那樣3)明滅可見:或現或隱4)犬牙:像狗的牙齒那樣差互:交錯不齊5)日光下徹:向下6)影布石上:照映7)隸而從者:隨從、跟從8)以其境過清:因為、悽清
譯文:從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身上帶的玉佩、玉環相碰發出的清脆聲音,(我的)心情高興起來。砍倒竹子,開闢出一條道路(走過去),下面看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涼。整塊石頭作為潭底,靠近岸邊,有一圈從潭底周圍突出水面的石頭,成為坻、嶼、、巖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翠綠的莖蔓,遮蓋交結,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好像都在空中游動,周圍什麼也沒有似的。陽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魚的影子,靜止不動;又忽然向遠處遊走,往來很快,好像和遊人一同歡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隱忽現。溪岸的形狀像犬牙那樣交錯不齊,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裡。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樹木圍繞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不覺心神淒涼,寒氣透骨,令人感到悲哀。因為這裡的環境太悽清,不可以久留,就題字離去。
同遊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來的有姓崔的兩個少年,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二、把握作者情感,體會作者情景交融手法的綜合運用。
1.作者在文中重點寫了哪些景?表達了怎樣的`情?
(1)文中哪些句子寫了“石”?突出了石有怎樣的特點?
點撥:文中描繪的景物無不浸透著“石”的氣息。“全石以為底”,“卷石底以出”說明“潭”的的確是個“石潭”。“如鳴佩環”形容聲音嘹亮,說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寫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優美形態。“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魚影表現水的清澈透明。(奇而冰冷)“悽神寒骨”不盡是石的冰涼,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憂傷、悲涼的心境。
(2)文中哪些句子寫了“水”?運用了怎樣的寫法?寫出了水怎樣的特點?
點撥:“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而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這句話正面寫出游魚的生動活潑,從側面表現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用形象的比喻,寫出了小溪的形狀。
(3)文中的“動”景與“靜”景的結合。
點撥:①游魚的“怡然不動”為靜及“俶爾遠逝”又表現了魚兒的生動活潑。②小溪。就小溪本身來說,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說,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用了這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
2.作者是怎樣把情和景結合起來的?
點撥:本文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在對景物描繪中結合著作者自身的遭遇,滲透著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懷。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雖充滿了生機——“聞水聲,如鳴佩環”,但卻無人賞識,四周被竹圍抱,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遭遇相同,觸景傷情。作者離開國都長安來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習慣。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為了擺脫抑鬱心情。此刻過於清冷的環境更容易激起他“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與作者心境的悽清美形成了強烈的對照。
小石潭記教案 篇3
一、 說教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
《小石潭記》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寫景記遊,借景抒情散文。課文作者透過仔細入微的觀察,運用多種技巧,生動地描繪出小石潭的優美景觀。從這個單元所選的四篇課文來看,教材的編寫意圖意在繼續讓學生積累文言知識,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學會多種描寫技巧,領會寓情於景的寫作方法。
2、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和所教班級學生實際,我制定教學目標為:
(1) 知識目標:落實字詞,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背誦課文。
(2) 技能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學會多種描寫景物的技巧。
(3) 美育目標:體會小石潭優美的景色,培養審美情趣。
(4) 情感目標:把握作者的感情變化。學習寓情於景的寫法。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抓住景物特徵仔細觀察,綜合運用多種技巧細緻描寫事物。
這一重點是根據本文的特點所定。
難點: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
確定依據:學生年齡尚小,對生活的理解能力有限,很難體會作者由“樂”而“憂”的感情變化。
二、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確定的教學方法如下:
1、誦讀法。實踐證明這是一種良好的傳統教學方法,特別是對這種文質優美散文。以讀代講,以講促讀,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鑑賞的主體。
2、討論點撥法。在討論中,使學生得到啟發,糾正認識的偏頗。
3、情景教學法。利用多媒體展示作品的意境美,進而激發學生想象。
4、遷移練習法,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的寫作中。
三、說學法
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課前佈置學生充分預習,培養學生主動自學的好習慣,課堂中在教師的指導,點撥下,讓學生透過聽讀,朗讀,默讀去進一步自學課文;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歸納,總結,識記感知課文的內容,以達到“學生是教學的主人”的教學效果。
四、說教學程式
(一)匯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根據學生的寫作實際設計導語:同學們,面對美麗的大自然,你肯定有無限的感慨,肯定想用最美的語言把它形象生動的描述出來,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唐代大散文家柳宗元的寫景美文《小石潭記》,想必他能教給我們一些好的寫景方法。這樣匯入就把課堂和學習的內容拉近我們的生活,創造出良好的情景,啟用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展示課題和學習目標。
目的是讓學生明確本課學習的方向。
(三)作者及文體簡介。這既增長學生的文學常識,更為後面把握作者的情感變化打下基礎。
(四)整體感知
a)朗讀課文:多媒體播放優美的山水畫面,同時顯示字幕,聲頻播放配樂課文朗讀。目的是使學生能讀準字音,在優美的畫面中感受課文的美,感悟作者的情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b)提示一些字的讀音。(多媒體顯示)(目的是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c)自讀課文,落實詞義,讀通全文,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新詞詞義,能通譯課文。
(多媒體展示資料,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幫助學生積累詞語)
d)學生依據多媒體展示的問題有感情的朗讀文中的句子。
⑴寫發現小潭經過的句子。
⑵描寫小石潭全貌的句子。
⑶描寫水和魚的句子
⑷描寫潭上景物的句子。
e)每段用四字短語概括遊覽內容,理清遊覽順序。
(發現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氛圍)
透過有目的的讀,一方面讓學生理清文章的脈胳,學習遊記的寫法,另方面教給學生背誦的方法。儘量做到當堂背誦。
(四)研讀、探究。
(多媒體展示以下四個問題)
⑴作者在敘述發現小石潭經過時用了哪些準確的動詞 ,用了什麼描寫方法。設計這一問題是為了讓學生學習移步換景,全景描寫特寫的方法。
⑵潭中的水和魚各有什麼特點,用了什麼描寫方法。
⑶作者描寫小潭源流各抓住了溪身,岸勢的什麼特點,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⑷潭中的氣氛如何?流露出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設計這幾個問題目的是引導學生學習抓住景物特徵,運用各種描寫技巧描寫景的方法。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完善板書設計,這一板書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景物特點,寫作方,抒發的情感一目瞭然。)
b、探究思考:在行文中,作者前後一樂一憂,該如何理解?這是本節課的難點。目的是為讓學生結合作者當時的處境,準確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及寓情於景的寫作方法。
根據學生實際,教師不斷在旁邊提示、點撥,然後讓各組代表發言、儘量使師生在課堂上互動起來。
(五)總結、擴充套件
總結:本文生動描繪小石潭的優美景色,並寓情於景,抒發了作者在寂寞處境中的悲涼悽苦之情
主要寫作方法有:移步換景、全景描寫與特寫相結全,動景與靜景描寫相結合,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
設計意圖是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及寫作方法的理解。
擴充套件:優美的文章、往往得力於作者觀察細緻。如魚在水中“然不動,爾遠逝,往來忽””的情態;溪水時隱時現明滅可見的景象。若不是親臨其境、進行細緻觀察是難以描寫出來的。
擴充套件的設計是強化學生注意觀察生活的習慣。學以致用。
(六)朗讀背誦:
依據多媒體展示的一幅幅畫面朗讀背誦課文。這樣做既引發了學生的興趣,降低背誦的難度,又讓學生得到美的薰陶。
(七)鞏固遷移:觀察某一地方的景色,運用移步換景,定點特寫的方法,寫一段話。
這樣做的目是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六)、(七)課堂沒時間可課後完成。
(八)佈置
1、 一詞多義(略)
2、 翻譯句子(略)
作業的設計為積累學生的文言詞,加強學生對文言文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