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小石潭記> 讀《小石潭記》有感

讀《小石潭記》有感

讀《小石潭記》有感

  在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正所謂“人生在世,不如一事十之八九”。那如何來排解呢?今天讀到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內心不免有了一點想法。

  柳宗元參加過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從此柳宗元在荒遠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後又被改貶到更為荒涼的柳州。他的內心肯定是苦悶的,那如何來排解內心的失意、憤呢?《小石潭記》中他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潭水、小丘、紛至沓來,美不勝收。當他看到水尤清冽的小潭時,禁不住“心樂之”。也許那小潭微不足道,也許它平凡的不足以吸引他人的眼球,可是,那“蒙絡搖綴,參差披拂”的青樹翠,那“然不動,爾遠逝,往來忽”的百許頭魚,都讓他暫時忘卻了煩憂,儘管只是一霎時,對於身處泥中他來說,足以。

  中國文人中不乏柳宗元似的人物,他們有遠大的`政治抱負,有絕世的才華,但是沒有無可作為的環境,於是,他們到詩文中找寄託,排解失意。劉錫在《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把23年的不滿傾吐而出,吟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積極而樂觀。杜牧,生在晚唐,一身的才能卻找不到合適的土壤,鬱悶啊!但是在《赤壁》中充分的宣洩了自己“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還有蘇軾,被貶密州做司馬,又不能與親人相聚,還是在中秋佳節,蘇軾苦悶非常,問天,問月,思歸……可是,最後蘇軾還是吟出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釋然了……

  今天忙忙碌碌的我們,同樣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如意,面對不如意時,也該學學古人,寄情山水,從自然中汲取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