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小石潭記> 《小石潭記》課文同步練習

《小石潭記》課文同步練習

《小石潭記》課文同步練習

  【積累運用】

  1、請為下列加粗字注音:

  如鳴珮( )環( ) 佁( )然不動 俶( )爾遠逝

  參( )差( )披拂 往來翕( )忽 鬥( )折蛇行

  悄( )愴( )幽邃 犬牙差( )互 寂寥( )無人

  2、根據拼音在括號裡寫出相應的詞語:

  凜 liè( ) 翠 màn( )

  連 zhuì( ) 清 chè( )

  3、結合語境,解釋詞語:

  ⑴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行: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 (樂: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皆若空遊無所依。 (空遊: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鬥:_________蛇:_________)

  ⑸ 其岸勢犬牙差互。 (犬牙:____________________)

  ⑹ 寂寥無人,悽神寒骨。 (悽:_________寒:_________)

  4、結合語境,解釋下列各組句子中的加點詞語:

  A、⑴ ……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清:_______________)

  ⑵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清:_______________)

  B、⑴ 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 (樂:_______________)

  ⑵ ……似與遊者相樂。 (樂:_______________)

  C、⑴ 潭中魚可百許頭…… (可:_______________)

  ⑵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可:_______________)

  D、⑴ ……皆若空遊無所依。 (遊:_______________)

  ⑵ 同遊者:吳武陵…… (遊:_______________)

  5、把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⑴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寫山水的古詩名句填空:

  ⑴ 秋風蕭瑟,__________。(曹操《觀滄海》)

  ⑵ __________,風正一帆懸。(王灣《次北固山下》)

  ⑶ 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⑷ 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⑸ 正入萬山圈子裡,__________________。(楊萬里《過鬆源晨炊漆公店》)

  ⑹ 會當凌絕頂,__________。(杜甫《望嶽》)

  ⑺ __________,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⑻ 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遊山西村》)

  ⑼ 樹樹皆秋色,__________。(王績《野望》)

  ⑽ 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贈張丞相》)

  ⑾ 日出江花紅勝火,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憶江南》)

  ⑿ 竹外桃花三兩枝,_________________。(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⒀ ___________________,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⒁ __________,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⒂ 明月松間照,__________。(王維《山居秋暝》)

  【課內語段練習】

  朗讀課文,並回答問題: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通讀全文後,選用原文中的相關文字填空。

  ① “伐竹取道”與上文的“__________”呼應,又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筆。

  ② 既表現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 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東岸來觀賞景物的,這可從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兩個句子得到印證。

  2、本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文中突出表現了“小石潭”的什麼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樣描寫潭水清澈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描寫小潭源流時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麼特點來寫的?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據原文內容,說說作者觀景賞物時的心情是怎樣發展變化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後面又寫“悄愴幽邃”,這“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結合寫作背景,作簡要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外語段練習】

  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問題:

  小石城山記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徑①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②。其上為睥睨③梁儷④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⑤,益奇而堅,其疏數⑥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⑦,更⑧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⑨,是固⑩勞而無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於此者。”或曰:“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予未信之。

  註釋:

  ① 徑:直往。

  ② 垠:yín,邊;界限。

  ③ 睥睨:女牆,城牆上如齒狀的矮牆。

  ④ 儷:lì,棟樑。

  ⑤ 箭:箭竹,竹子的一種。

  ⑥ 數:cù,密,與“疏”相對。

  ⑦夷狄:我國古代對少數民族的蔑稱。

  ⑧ 更:經過。

  ⑨ 售其伎:施展它的技能。

  ⑩ 固:通“故”。

  1、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結合語境,“及是,愈以為誠有”中的“誠”,應解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誠 chéng

  ⑴ 真心,不虛偽。《列子·湯問》:“帝感其~。”(上帝被愚公的真誠精神感動了。)

  ⑵ 確實,的確。《史記·留侯世家》:“沛公~與倍項羽邪?”

  ⑶ 表示假設,相當於現代漢語“果真”。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賢能也,然後隨其德之大小,才之高下而官使之。”

  2、結合語境,解釋詞語:

  ⑴ 逾黃茅嶺而下 (逾:________)

  ⑵ 其一少北而東 (少:________)

  ⑶ 窺之正黑 (窺:________)

  ⑷ 良久乃已 (已:________)

  ⑸ 益奇而堅 (益:________)

  ⑹ 愈以為誠有 (愈:________)

  ⑺ 則其果無乎 (果:________)

  ⑻ 而獨為是物 (是:________)

  3、用現代漢語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 其疏數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或曰:“以慰夫賢而辱於此者。”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是二者,予未信之。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是《永州八記》之一,和《小石潭記》是姊妹篇。比較閱讀兩篇文章,看看作者寫景抒情的“情”是否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積累運用

  1、pèi huán yí chù cēn cī xī dǒu qiǎo chuàng cī liáo

  2、冽 蔓 綴 澈

  3、⑴ 向西走;往西走。

  ⑵ 以……為樂。

  ⑶ 在空中游動。

  ⑷ 鬥:像北斗星一樣。蛇:像蛇一樣。

  ⑸ 像狗的牙齒一樣。

  ⑹ 悽:使……淒涼。 寒:使……寒冷。

  4、A、⑴ 清澈。 ⑵ 悽清;冷清。

  B、⑴ 以……為樂。 ⑵ 歡樂。

  C、⑴ 大約。 ⑵ 可以。

  D、⑴ 遊動。 ⑵ 遊玩。

  5、⑴ (潭邊長滿了)青翠的樹木藤蔓,(樹枝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⑵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只見)小溪像北斗星那樣曲曲折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隱忽現。

  ⑶ 因為這裡的環境太悽清,不可以久留,就題字離去。

  6、⑴ 洪波湧起

  ⑵ 潮平兩岸闊

  ⑶ 山光悅鳥性

  ⑷ 煙籠寒水月籠沙

  ⑸ 一山放過一山攔

  ⑹ 一覽眾山小

  ⑺ 千山鳥飛絕

  ⑻ 山重水複疑無路

  ⑼ 山山唯落暉

  ⑽ 涵虛混太清

  ⑾ 春來江水綠如藍

  ⑿ 春江水暖鴨先知

  ⒀ 泉眼無聲惜細流

  ⒁ 空山不見人

  ⒂ 清泉石上流

  〖課內語段練習

  1、⑴ 隔篁竹 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

  ⑵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⑶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潭西南而望

  2、本文是按遊覽的先後順序來寫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現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魚活、溪流曲折、環境悽清的特點。

  3、作者從游魚、陽光、影子等角度來描寫潭水的清澈。透過具體景物,用靜止和活動的畫面來寫,不作一點抽象的說明,整段話沒有一個字正面寫到水,只是描繪出一幅畫面,但又無處不在寫水。你看魚兒在水裡遊,就像在空中浮游沒有憑依一樣,這就寫出了水的清,清到彷彿透明的程度;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頭上了,這就更顯出了潭水的清澈。

  4、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來寫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來說,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這裡用了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準確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徵。

  5、開頭的心情是快樂的,這從作者“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以及對游魚的那種“似與遊者相樂”的.描寫可知;最後的心情又是淒涼憂傷的,這從“寂寥無人,悽神寒骨”的描寫可知。

  6、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悽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鬱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悽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課外語段練習

  1、確實

  2、⑴ 越過。

  ⑵ 稍微。

  ⑶ 看。

  ⑷ 停止。

  ⑸ 更加。

  ⑹ 更加;越。

  ⑺ 果真。

  ⑻ 這;這個。

  3、⑴ 那些石頭疏密俯仰的樣子,好像是聰明的人安排的一樣。

  ⑵ 有人說:“小石城是造物主用來安慰那些德才兼備卻辱沒在這裡的人。”

  ⑶ 這兩種說法,我不相信。

  4、兩篇文章的感情基調是一樣的,都是借描繪被遺棄在荒遠地區的美好風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傾瀉怨憤抑鬱的心情。但角度有所不同,《小石潭記》主要表現作者謫居生活中的孤寂悲涼的心境,《小石城山記》主要抒發作者有報國之才而不能施展又反遭辱沒的不平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