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嶽優秀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嶽優秀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知識。
2、朗讀詩歌,瞭解大意,領略泰山雄偉壯麗的景色。
3、體會詩句所表現的情感,感悟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4、學會賞析名句,領悟詩歌的哲理。
【重點、難點】
體會詩句所表現的情感,感悟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賞析名句,領悟哲理。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二、文學常識:
1、關於作者:
《望嶽》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他有“詩聖”之稱。他的詩被譽為“史詩”他是我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齊名,世稱“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別”,這是一首詠東嶽泰山的詩。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 “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2、瞭解“五嶽”:東嶽泰山(1532米),位於山東泰安市。西嶽華山(1997米),位於陝西華陰縣。南嶽衡山(1512米),位於湖南長沙以南的衡山縣。北嶽恆山(20xx米),位於山西渾源縣。中嶽嵩山(1440米),位於河南登封縣。(東西南北中泰華衡恆嵩)
三、朗讀詩歌
初讀詩歌,強調字音,把握節奏,明確體裁。
(1)學生自己默讀詩歌,教師則強調一些字的讀音,如“岱”、“夫”、“了”、“眥”等。
(2)學生劃分詩歌停頓的節奏,同桌互讀,指名讀,教師總結、評價,最後,再集體朗讀詩歌。
四、感知探究
1、再讀詩歌,理解詩句含義。 (學生藉助課下注釋逐句理解,小組內同學間互相交流,掌握詩句的`含義。 )
完成後,教師再點名檢查、集體點撥自學情況。學生集體複述句義,再讀詩歌。
2、細讀詩歌,哪些詩句是寫景?前六句詩句具體描寫了泰山景色的什麼特點?
3、全詩以“望”字貫穿全詩,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虛有實。那麼每句分別
五、背景介紹
六、品情感,賞名句
1、談談你對“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句話的理解。
(溫馨提示:賞析名句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1、分析內容2、抒發情感3、蘊含哲理4、運用修辭5、煉字角度)
1)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舉目四望所有的山都是那麼的矮小。表達了作者希望登上山頂,俯視群山的意願。
2)表現了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豪邁氣概。
七、拓展延伸
1、總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偉高大的山勢的句子是:
2、描寫近望泰山神奇秀麗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
3、詩人細望泰山而時間之久,表現對祖國河山的熱愛的詩句是(表現詩人欣賞泰山而入神的句子):
4、充分表現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成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明全詩主旨並表達作者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有人生哲理)的詩句是:
5、包含一切有所作為的人都應具有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哲理的詩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