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王維> 王維柳宗元佛學思想的比較

王維柳宗元佛學思想的比較

王維柳宗元佛學思想的比較

  王維和柳宗元佛學思想的不同,在他們的詩歌、散文中都有表現。

  王維和柳宗元都是信仰佛教的,不過他們的佛學思想不盡相同。王維奉行佛教戒律,樹立佛教信仰,有著佛教的思維方式。柳宗元也是出身官宦之家,他在接受佛學思想時,自覺地用一種折衷的方法來調節佛經與儒道之間的矛盾,往往“由儒而通(佛)”,把佛理與自身的主體精神合而為一。因此佛教雖然同樣影響了王、柳的思想和文學創作,王維是以禪入詩,禪語、禪趣、禪法皆可入詩;柳宗元卻是寫了不少專門論證禪理的文章,倡導“以儒釋佛”。王維從佛教中尋求到了寧靜,形成了出世的心態,柳宗元卻藉助於對佛理的深刻領悟,取法佛理,執著濟世。

  一、佛學思想對詩歌的影響

  禪與詩都重視內心體驗,重視妙悟、啟示和象喻,追求言外之意,在思維、表達方式上有許多相通之處,可以雙向滲透。王維和柳宗元的詩歌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頌,而他們的佛學思想在詩歌中也有所表現。

  王維的詩歌充滿禪宗特有的“空”與“靜”,顯示出作者內心的平靜,這是他坐禪修心的結果;柳宗元的詩歌也是寂靜的,但他沒有做到佛學倡導的“起心入靜”,在他看來儒為正道,佛是別苑。佛性只為避雜養神而已。他執著於外物,無法從佛教中得到安慰,因此他的詩中有激切的情感,內心是不平靜的。

  王維的《辛夷塢》表現了作者平靜內心。“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初讀起來十分自然,甚至有些平淡,細細品味,這首詩還含有禪意,胡應麟就曾說過《辛夷塢》是入禪之作,“讀之身世兩忘,萬籟俱寂”。山中寂靜無人,沒有人看到辛夷花的美麗,它們盛開,然後凋零。詩人沒有出現在詩中,所以更顯得辛夷花所處地的空寂,一片寂靜中,似乎連時空的界限都泯滅了。這首詩表現了詩人的心境:淡漠、冷清、空靈、寂靜。在禪宗的影響下,詩人無心無求,他能夠在大自然的寂靜中,聆聽生命的吟唱,萬物的悸動,能在寂寞中悟到宇宙自然的禪意,體味到生命的真諦。

  王維信仰的禪宗,是將人生的'傷感情節,從感性的、肉體享受的、宣洩性的表達方式轉變為理性的、精神修養的、內省式的活動。?①因此王維可以把現實生活中的情感活動轉移到另一個感性世界——自然山水中去,由此就有了王維的山水詩。學者謝思煒認為山水詩是一種獨特的藝術現象,因為自然山水在詩中成為了一種特殊的外在世界,一種獨立審美意義的物件。而這種獨立審美就體現在對自然的審美關照不可能在人的日常生活中直接產生,必須經過抽象精神的提升。王維的山水詩極具魅力,如“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積雨輞川莊作》)”;“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峽裡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桃源行》)”,這種種自然美景,也許就是作者只有在有意識的尋找生活之外或之上的東西時,才可能進入的自然山水審美境界。

  柳宗元的《江雪》表現了作者心中的不平靜。“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給人以冷肅、峭硬的感覺。詩人把主體置於一個極為遼闊的背景裡,千山、萬徑,廣闊無邊,詩人僅僅用了“絕”、“滅”兩個字,就使環境有了清冷寂靜的感覺。這雪後江邊之景是如此的空曠寂寥,在其間獨自垂釣之人是如此的清高孤傲,凜然不可侵犯。不自覺的,讀者也會被詩人帶入一個寒冷寂靜,遠離塵囂的意境,體味詩人寂寞、深沉的憂憤情懷。

  柳宗元聲稱自己“自幼好佛,求其道三十年”(《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他認為佛教義理“往往與《易》、《論語》合……其於性情爽然,不與孔子異道”,因而他的學佛,並不在於宗教層面的接受,而是在於統合儒佛,以濟時用之需要。?②柳宗元無法從佛學中得到真正的安慰,他的憂憤只能在詩中表現出來。“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充滿了悽風苦雨;“問春從此去,幾日到秦原?憑寄還鄉夢,殷勤入故園(《零陵早春》)”滿懷思鄉之情;“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蜂頭望故鄉(《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也是思鄉,感情卻更加愁苦。雖然也有“日午獨覺無餘聲,山童隔竹敲荼臼。(《夏晝偶作》)”的閒散,但這只是短暫的,他的生活依然是“春風無限瀟湘意,欲採頻花不自由(《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

  二、散文中表現出王柳不同的佛學觀念

  王、柳的散文分別表現了各自不同的人生態度,王維的散文是內斂的,晚年甚至寫了一些歌功頌德之文來明哲保身,他在踐行禪宗的“修心”,嚮往安閒與平靜,力圖獨善其身。而柳宗元的散文更多的是對現實生活的關注,心向百姓,是外放的,入世的。

  王維禪宗理念影響著他的人生觀,他看到了官場的醜陋,也試圖反抗過,但最終還是軟弱。另外,王維幾乎沒有深入接觸過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所以他對普通民眾的生活並不十分了解。因此,王維的詩文裡,關注社會現實的有,像統治者表忠心的奉承之作也有,如在《賀玄元皇帝見真容表》裡渲染老子像開的異常景象,稱頌唐玄宗迷通道教,《賀神兵助取石堡城表》又在為唐玄宗的窮兵黷武喝彩。

  相比較而言,柳宗元的人生是坎坷的,他因貶謫遠離政治中心,在窮鄉僻壤過著艱苦的生活。柳宗元堅持“以儒統佛”,傳統儒家思想的公忠愛國、仁慈待民、立身唯正、清廉勤政等思想一直在影響著他,而且,柳宗元在偏遠之地生活,能深入瞭解百姓生活,因此他的作品多是表現社會現實,批判社會醜惡的,抗爭力度遠遠超過了王維。他透過描寫中下層人物的生活際遇,廣泛反映社會現實,表現自己的政治見解。

  柳宗元的作品,矛頭直指黑暗的社會現實和不公的朝廷。《種樹郭橐駝傳》是針對當時地方官吏擾民、傷民的現象而寫的。《鞭賈》暗含對朝廷識人不清的不滿與批判。《六逆論》實際要指出 “賤妨貴、遠間親、新間舊”是選擇國君、任用臣下的原則,是關係到天下安定還是混亂的根本。

  三、結語

  王維和柳宗元佛學思想的不同深深影響了他們的詩文創作乃至人生態度,王維勝在意境,他把禪宗的空與靜巧妙的融於詩中,創造出不可湊泊的美妙詩境,他的靜,不僅在於詩境的營造,而且表現在他以平靜的心態看待世界,以寧靜的心體悟自然萬物,忘卻現實社會的紛紛擾擾。而柳宗元善於把牢騷不平之氣以高妙簡淡之言出之,他處在荒涼偏僻的貶謫地,對於悲慘生活和命運有真實而深刻的體驗,因此,他與百姓更接近,也因此以入世之心,堅守著愛國的熱忱,將儒釋結合,執著濟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