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蜀道難> 《蜀道難》全文註釋和賞析

《蜀道難》全文註釋和賞析

《蜀道難》全文註釋和賞析

  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蜀道難》原文及翻譯和賞析。請大家多多閱讀。

  【原文】

  蜀道難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翻譯】

  哇塞!多麼險峻,多麼高啊!蜀道難走,比上青天還難。蠶叢和魚鳧兩個蜀王,開國的事情多麼渺茫不清。從那以後經過四萬八千年,從來不和秦地的人有交通。西邊擋著太白山,只有鳥道,高飛的鳥才可以橫渡峨嵋山頂。直到地崩山塌壯士都被壓死,然後才有了天梯與石棧相互連線。上面有即使是拉車的六龍也要繞彎的最高峰,下面有衝激高濺的波浪逆折的漩渦。高飛的黃鶴尚且飛不過去,猿猴想過去,發愁沒有地方可以攀援。青泥山迂迴曲折,很短的路程內要轉很多彎,盤繞著山峰。屏住呼吸伸手可以摸到星星,用手摸著胸口空嘆息。問你西遊什麼時侯回來?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岩難以攀登。只見鳥兒叫聲淒厲,在古樹上悲鳴,雌的和雄的在林間環繞飛翔。又聽見杜鵑在月夜裡啼叫,哀愁充滿空山。蜀道難走啊,比上天還難,讓人聽了這話紅顏衰謝。連綿的山峰離天不到一尺,枯松靠著陡直的絕壁倒掛著。急流瀑布爭著喧囂而下,撞擊山崖使石頭翻滾發出雷鳴般聲響。就是這麼危險,你這遠道的人,為什麼來到這裡?劍閣高峻崎嶇而突兀不平,一個人守住關口,萬人也打不開。守關的如果不可靠,就會變成當道的豺狼。早晨要躲避猛虎,晚上要提防長蛇,磨著牙齒吸人血,殺的人數不清。錦城雖然是個安樂的地方,還是不如回家好。蜀道難走啊,比上天還難,側過身向西望著,長長地嘆息。

  【詞語解釋】

  蜀道:一般指自陝西進入四川的山路。

  茫然:茫味難詳。

  四萬八千歲:極言時間久遠。

  秦塞:秦地。古代蜀國本與中原不通,至秦惠王滅蜀,開始與中原相通。

  太白:山名,秦嶺主峰,在今陝西省周至一帶。

  天梯:上陡峰的.山路。

  六龍:相傳太陽神坐由六條龍拉的車而行,被高標所阻而回車。

  衝波逆折:激浪逆流。

  黃鶴:即黃鵠,一種高飛的鳥。

  猿猱:統指猿類。

  青泥:嶺名,在今陝西省略陽縣。

  縈巖巒:繚繞在山峰間。

  撫膺:撫胸。

  巉巖:險峭的山岩。

  號:聒噪。

  子規:杜鵑鳥。

  凋朱顏:容顏為之衰老。

  去天:離天。

  絕壁:陡峭的山壁。

  喧豗:轟響聲。

  嗟:嘆息。

  胡:何。

  崢嶸、崔嵬:高峻的樣子。

  錦城:錦官城、今四川成都。

  諮嗟:嘆息。

  【賞析】:

  將神話傳說、想象和藝術誇張融為一體進行寫景抒情,是本詩的最主要藝術特點。三者相輔相成,生動描繪出了蜀道崢嶸翠嵬的面貌和它陰森深邃的氣氛,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艱險高峻和難以攀登的可畏可嘆,還為蜀道塗抹上一層古樸淒涼、離奇迷幻的色彩,創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透過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彷彿可以看到詩人那“落筆搖五嶽、笑傲凌滄洲”的高大形象。

  句式靈活多變,語言奔放恣肆,也是本詩一大特點。詩歌句式以七言句為主,又間雜了三、四、五、六、八言等句式,變化頻頻,靈活多樣;語言或勻稱對偶,或散漫舒展,或精煉凝重,或通俗輕快,擺脫了一般詩歌中節奏統一板滯的現象,造成了參差錯落、變化有致的美感和韻味。詩歌句式和語言的這種特色,正是李白豪放不羈的飄逸個性的體現。

  詩歌中三次驚歎“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將自己的強烈感情籠罩全詩,主觀色彩濃厚,給人一唱三嘆、迴環往復之感。隨著景物的描寫,驚歎之情不斷加強,也使藝術效果逐步得以強化,使詩歌產生了一種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生平簡介】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 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戶 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 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天寶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 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 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亂髮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 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 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