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班三字經
治班是每一個班主任必經的道理。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治班“三字經”,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治班“三字經”
世界也許很小,心的領域卻很大。班主任是在廣闊的心靈世界中播種耕耘的職業,它是天下最小的主任,但卻是責任最大的主任。帶著這份責任,也感受這份神聖,我走進了累並幸福著的行列。擔任班主任幾年來,隨著不斷地學習、積累、反思,對班主任工作有了粗淺的認識。作為班主任,要想管好班,育好人,除了身正為範外,更重要的是應當和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做到以“嚴”治班,樹立威望;以“勤”治班,因材施教;以“愛”治班,親近學生。
一、“嚴”――治班之道
治班要“嚴”這是我的治班之道。人們常說“嚴是愛,松是害”,在治理班級、維持班級穩定中,嚴確實有一定的作用的。“嚴”體現在兩個方面:
1.“嚴己”,這是針對班主任而言的
班主任是一班之主,平常與同學們接觸最多,那麼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疑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是學生模仿的樣板。因此,班主任時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生中樹起威信,才能更好地約束學生,從而更好地管理好班級。如:我要求學生穿衣不能不扣釦子或不拉拉鍊,我自己從來都是扣好釦子的。再如:我班每月開展一次向班主任說心裡話的活動,讓學生指出班主任在“嚴己”方面的'不足之處,從而及時更好地改進。
2.“嚴紀”,這是針對班級和學生而言的
“嚴紀”即班級要制訂嚴明的班級紀律,因為只有嚴明的紀律才能約束學生的思想、行為,才能使班級穩定。在這一點上,我一直是緊抓不放,努力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我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制訂嚴明的班級公約,讓學生從思想上明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有了紀律上的約束,才能有成績上的保證。我帶過一個住宿班,學生來自全市各個地方,甚至還有外省市的,他們在學習習慣及紀律上的自控力參差不齊。吃完晚飯與晚自習之間大概半小時的時間,教室裡總是很吵。為此,我設立了值日班長,值日班長一到教室就坐在講臺前,其他學生進教室要喊報告,得到允許才能進教室。學生進了教室就坐在座位上看書或寫作業。誰不守紀律,值日班長把名字寫在黑板上,由我來處理。我通常是先表揚紀律上做得好的大部分學生,單獨再找不能守紀的幾個人談心。曉之以理,並給他們機會改正。久而久之,學生自然就形成遵守紀律的習慣了。有了嚴明的班紀,並不是百事無憂,因為,學生畢竟年齡小,自控力差,有時難免會控制不住自己而屢次違紀,那麼,對於屢次違紀的同學千萬不能聽之任之,執行起來一定要嚴。否則,條約、規範、守則、制度都將成為一紙空文,甚至還會助長違紀的風氣,影響班級的穩定。
二、“勤”――治班之訣
“勤”是治班之訣。要管好班帶好班,跟班要勤是經久不衰的道理。我透過帶班的探索與實踐,覺得跟班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1.勤到班,勤觀察,勤瞭解
雖說學生都已十三四歲,但他們的自我約束力、自我控制力還是有限的。其他老師上課的時候,班主任應經常在教室外面轉轉,課間休息、午休、晚自習之前經常到班上不經意地走走、看看、問問,或許會發現學生的一些動態和想法;為了更好地瞭解學生,請語文老師把週記中反映班級存在的問題及時轉告我,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管好學生宿舍,班主任應經常到宿舍去,剛開學的時候,幾乎是每天都要去,手把手教學生在紀律、衛生、安全各方面如何做到位。為了能及時發現問題,我讓兩個信得過的學生每天一到教室就告訴我宿舍是否有扣分情況。發現了問題及時解決,決不手軟、拖拉,並利用班會課對學生進行教育,樹立榜樣,讓其他學生學習。現在,男女生共10個宿舍,基本上都能比較好地遵守宿舍的各項規章制度。
2.勤發現,勤鼓勵,勤表揚
學生有自尊心,有上進心,有表現欲,在帶班時,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要激勵學生的上進心,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表現欲,要發現並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恰當的鼓勵與表揚,這樣不僅可以增進學生間的友誼,還可以使學生的優點充分表現。比如,我們班有個學生叫何某,由於他的學習基礎非常薄弱,所以他的成績一直不理想,我一直想透過什麼辦法來激勵他。一次他放學後沒走,原因是要等隔壁班的另一個同學一起搭車回家。他主動要求幫助打掃衛生,我想機會來了,後來就在班級裡表揚他熱心為班級做事,要求其他同學向他學習。他當時就熱淚盈眶,事後我才知道,他小學時一直是班裡的反面教材,從來都沒受到過表揚,這次表揚對他的觸動很大。現在他的狀態很好,雖然他的成績暫時還不行,但是我發現他真的在學。我想,老師的鼓勵和表揚,猶如黑夜裡的一盞明燈,寒冬的一縷陽光,將給學生積極上進帶來無窮的力量。
3.勤做學生的思想工作
做學生的思想工作,一定要從學生的立場看待問題,並找出突破口,加以正確引導。要有針對性,否則不僅達不到目的,反而會讓學生覺得你這個老師很煩。我班有位姓韓的女生,有早戀傾向,她成績很好,也知道不應該早戀,但又控制不住自己,因此情緒很低落。我找她單獨談心,告訴她這很正常,這是人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個階段,老師能理解,但這並不是“愛情”,現在應以學習為重,並充分相信她能正確處理。她很感動也很感激,一個階段後,她又恢復了原有的積極開朗狀態。
4.勤培養學生的習慣
主要是加大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衛生習慣教育、學習習慣教育的力度,使學生養成各種良好習慣。
三、“愛”――治班之本
投入愛心是治班的根本。現在我經常對我的學生說:“我們初一(6)班不僅是一個班,它更是一個家庭,只有我們每個人都用心去呵護她,才能讓她溫馨,我們才能學習和生活得更開心。”我是從下面幾個方面做的: 學生在校學習,遠離父母,一星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作為一個班主任,在此期間應像父母一樣關心和照顧他們,時時注意他們的冷暖和身體情況,使學生能感受到親人般的溫暖。
2.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初一學生正處在身心發育的重要階段,有時會萌發出許多念頭,如厭學、攀比、拉幫結派等。作為班主任,要及時地發現這些問題,進行正面教育。透過耐心的教育,使這些同學都能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平時還要多和學生談心,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做到防患於未然。
3.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
無論是優等生,還是後進生,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我總是一視同仁,對於做得好的,我都給予真誠的表揚;對於做錯的,我都會給予嚴厲的批評教育。我覺得班主任必須像大禹治水一樣,機智靈活,少堵多導,善於發現學生自身的優點,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上進心,從優點入手來克服缺點,使他們能以較好的心態在學校裡學習。
總之,“嚴”是形成良好班風的基礎,“愛”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勤”是其中的催化劑。因此,搞好班級工作必須從“愛”出發,從“嚴”要求,傾注自己的滿腔熱情和辛勤的汗水。班級管理,一個古老的話題,你、我都有責任讓它煥發出新的生機。作為素質教育的實踐者,我們理應理清思路,不斷探索,不斷開創班級管理的新機制。
參考文獻:
[1]趙世超,劉驚鐸.學校德育改革的實踐著力點[N].中國教育報,2000.
[2]林濤濤.針對班級管理問題進行論述.赤子,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