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大豐山記憶散文

大豐山記憶散文

大豐山記憶散文

  我從小就知道大豐山脈是福建省的著名山脈,它橫貫在福建省與江西省兩省之間,自然形成兩省交界的“分水嶺”。它雖然沒有北方山脈的雄奇與險峭,但卻突顯南方山脈的溫文爾雅與多姿俏美-----這裡的草木茂盛,物源豐美,同時是閩江的發源地。

  讀初中時,我曾在大豐山腳下一個叫賴坊鄉的中學就讀。賴坊鄉隸屬於福建省清流縣------現在已被國家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賴坊中學” 正是建在大豐山脈腳下一個叫“南山村” 的小山坡上,離鄉政府所在地約有七八里地吧。當時我們上課,中午都得自帶飯菜去吃,傍晚才能回家。正是建校初期,學校實行“勤工建校”, 雖說不上半工半讀,卻也經常進山挑炭砍柴。

  從學校向大豐山內行進約莫六七里地,過了“大豐山農場”, 便進了大豐山林區。這裡是另一個世界,順著溝壑向山脈深處行去,兩邊的山谷是迷霧繚繞,鳥語花香,枝繁葉茂,草木叢間常有知名或不知名的野果閃現。潺潺的山水從忽左忽右的身邊流過,彷彿洗淨了身上的塵土與心中的煩惱,進入瞭如仙似梵的境地!我們這些進山的孩子另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採摘這些知名或不知名的山果。我記得非常清楚,第一次進山砍材沒有經驗興奮過頭,走的怱忙忘帶了書包。望著同學們滿地的撿酸棗,心裡急啊!趕忙將外褲脫下,將兩個褲腳用草藤紮上,非常現成的野果袋!現在想起來還覺得自己當時挻可愛,滿聰明的喔。當時,有一些外地“香菇客”在大豐山內常住,他們一邊燒炭賣炭,一邊種植香菇木耳賣到全國各地。風歺露宿,吃的是山珍野味,住的是野草窩棚,真可謂是野氣十足!我們便成了“山外來客”。一去就是百來號人,他們忙的不亦樂乎。當時,我是班上唯一的一位“機關幹部的孩子”, 這些農民的孩子特別淳樸,也特別跳皮,同時,對我特別友善!回程的路上,他們將“香菇客” 的幹香菇木耳偷了一書包塞到我的手裡,我傻了眼,滿臉通紅。他們安慰我說:“這些東西他們多的很,不稀罕的!”

  最有趣的要屬採楊梅了。那兒的野楊梅樹可不是一棵兩棵的,而是成片的滿坡滿嶺,只要你們能在崇山中發見它們,那你們的喜悅便從此開始了。通常這都是孩子們心中的秘密,發現了梅林是不會輕易地告訴別的孩子的。有同學悄悄地將這個秘密告訴了我。從此,我便開始關注這片梅林,從早春二月開始就常冒著濛濛細雨到梅樹下去守望,野梅樹是象桃樹般大小的果樹,樹葉也和桃葉般大小,但我始終也沒有看到過傳說中的“三十夜,梅花開”的盛景。不能不說是人生的一大遺憾!畢竟我那時候只是一個初中的孩子,不敢在每一個大年三十無月的夜裡,闖進野獸出沒的原始叢林。而後的梅子便青青地掛在樹上,極不起眼,也不討人喜愛,含在嘴裡酸澀澀酸溜溜的讓人掉牙。這樣的守候一直要到五月初, 成遍的梅子象九月底+月初的楓葉般由米黃逐漸轉為淡紅色, 最後到六月初的鮮紅欲滴漫山紅遍!第一次採梅子, 故事是最深刻的!我將一個軍用書包掛在胸前,站在樹下,沉甸甸垂下的梅枝,很快讓我將書包裝滿,沒有經驗的我已是心滿意足,坐在樹下品味起來。淳樸的同學們坐在樹上望著我傻笑。開始,我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後來,我望著淡淡灑在樹頂和同學們身上的陽光,明白了!樹上向陽高處的梅子一定更鮮紅更水靈更甜蜜!於是我也仿效同學們“猴子上樹”! 果不其然,樹梢向陽處的楊梅是又大又甜。我是採一些大的丟一些小的',採一些甜的又丟一些酸的-------這讓我想起“猴子摘玉米棒” 的可笑故事:猴子從山腳忙到山頂也只採到兩個玉米棒。只不過我比猴子聰明,是用大的換小的,甜的換酸的,忙碌了一個上午,也只採到了一書包的楊梅,一樣好玩喔。事後我才知道,鄉民們上山採楊梅是挑籮筐去採的,一個上午歡快下來,總能滿載而歸。那才會有一種豐收的滿足感啊。

  那裡的山溪水也是清澈甘甜的。從山壑股股山泉的清涼中也能流淌出故事。在山民的憶思中是有“山神” 存在的哦,進山人的一舉一動都是在“山神” 的眼皮底下,所以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千萬別做。否則,會招來“山神” 的懲罰。更不要說從地底下冒出來的絲絲甘泉,潺潺清流更是不能將它弄贓,那是生命之源,純樸的村民都知道這是“山神” 對 勤勞民眾的恩賜!所以,進山的人都有一條不成文的無言約定,凡在途中和山間有幸遇上了清洌的甘泉或泉流總是敬若神明,百般合護。自然會有好心人在泉眼邊放上一個瓢或碗讓路人做飲泉解渴之用。同學們告訴我說:“這樣做的村民可集大德了,日後會得到好報。”我心中素然起敬,升騰出一種明淨純潔的情懷。這讓我想起賴坊鄉的賴安賴武村,那裡的村民很自覺,幾百年了,村背後的原始森林一直保持完好,山上的野榛子樹野柿子樹隨處可見,林子間常有蹄形野獸的足跡,也經常有被野豬拱得亂七八糟的樹根雜草,還有村民反應說在林中見過大形蟒蛇,這讓我好長一段時間害怕上那座山。當時已是一九七九年了,兩村的飲用水還全是靠從原始森林間日夜不斷潺潺流下的山泉,我印象非常深刻,也許是過水年月過長的原故吧,過水的水槽在夜裡發出閃閃磷光,頗有幾份神密色彩。水質清涼甘甜,夏日我們單位上的人還常到那兒去提水泡蜂蜜飲。兩村村民就利用這一水源,在兩村各街門樓之間,建立起了完整飲用水源網,頗具自然人文色彩,想過去這個水網也建成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吧,可見先人的聰明才智,和順天應勢的自然人文科學觀。並且將子孫教化的如此好,村規民約代代相傳,人人尊守,保護自然愛護家園成了每個人的自覺行為,道德規範。正應了傳統文化的“天人合一” 觀。

  幾十年再沒有回到過大豐山腳下,也沒回過大豐山農場,沒有機會再回訪那幾個村莊。在全國上下“講環保,迴歸自然”的呼聲中,也不知道那裡的自然人文景觀是否保護完好,成遍的梅子嶺還在嗎?帶著太多的疑問,也常常想起“南山中學”。 當我從報端得知清流縣賴坊鄉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的訊息後,寫下了這篇《大豐山記憶》作為記憶,因為往日那裡的山水確實太美了,故事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