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推薦 書法用筆法
書法藝術最後剩下的結果是作品。為了得到最好的作品,就必須講求筆法。要讓筆法體現隨心所欲爐火純青,就不能不選擇最合適的工具—毛筆。毛筆一般是用動物毛製造的。不同的動物毛,同一動物不同部位的毛,粗細、長短、圓扁都有差異。筆工將筆毛搭配而製成不同的毛筆,以期發揮不同的效用。據說一支毛筆的製成要經過72道工序。明代文震亨稱筆之四德為“尖”、“齊”、“圓”、“健”。“尖”指筆毫聚攏時,末端要尖。筆尖則寫字鋒稜易出,較易傳神。作家常以“禿筆”稱自己的.筆。筆不尖則成禿筆,作書神采頓失。選購新筆時,毫毛有膠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檢查舊筆時,先將筆潤溼,毫毛聚攏,便可分辨尖禿。“齊”指筆尖潤開壓平後,毫尖平齊。毫若齊則壓平時長短相等,中無空隙,運筆時能“萬毫齊力”。因為需把筆完全潤開才‘能觀察是否平齊,而選購新筆時很難檢查這一點。“圓”指筆毫圓滿如棗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則書寫時筆力完足,反之則身瘦,缺乏筆力。筆鋒圓滿,運筆自能圓轉如意。選購時,毫毛有膠聚攏,是不是圓滿,仔細看看就知道了。
“健”即筆腰彈力好:若將筆毫重壓後提起,能隨即恢復原狀。筆有彈力,則能運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彈力較羊毫強,書亦堅挺峻拔。有人認為,書法高手是用任何筆都可以寫出好作品的,甚至用退筆還能寫出非常出色的作品。猶如武林高手,“手中無劍,心中有劍.握著什麼都是劍”。但問題是,如果用更稱手的兵器,會不會更好呢?古人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清代楊賓《大瓢偶筆》:“書之佳不佳,筆居其半書必擇筆,筆佳者禿也可書,否則不禿了有破而己,破則萬不可書。古人所謂不擇筆者,蓋不擇新舊,非不擇善惡也。不然,則蕭何、王羲之、王僧虔、虞、歐諸公,何以止言能用禿筆,不言用破筆?而右軍父子非宣城陳氏筆不書哉?筆必須擇,是以王氏父子用宣城陳氏筆,韋誕用張芝筆,東坡用杭州陳奕筆。康熙間筆工惟湖州沈明機、錢公立。明機之子,便不堪矣。”
制毛筆用的毛,種類很多。清代楊賓《大瓢偶筆》:“制筆不盡兔羊毫也,張芝、鍾慈、王羲之皆用鼠須筆,小歐用狸毫筆,南朝老姥作筆用胎髮,蜀有石鼠毫筆,粵有雞毫筆、草筆,又有以人須為筆者。今有貂毫筆。”至於用什麼筆為好,則必須視具體情況而定。我們現在所用的毛筆主要是羊毫,但古代,特別是唐代以前,主要用硬毫筆。東晉的衛夫人是書聖王羲之的書法啟蒙老師,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她在書法論文《筆陣圖》中說:“筆要取崇山絕初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筆頭長一寸,管長五寸,鋒齊腰強者。”但硬毫筆的線條效果多帶剛性,而軟毫筆更能休現軟韌性,如柳公權用羊毫筆創作的楷書筆畫線條柔中寓剛,具有極強的彈性感。這一種柔中寓剛的美感,與傳統的儒學審美觀不謀而合—外貌溫良,中情烈烈。趙孟順是元代的第一書家、儒家學說的代表人物。他的書法大都用湖州羊毫創作,並指導筆工改進位制筆技藝,使湖州羊毫筆的質量迅速提高。山於趙氏的社會地位和書法藝術成就高,社會上把他的書法作品當作學習的榜樣,於是湖筆的社會影響力風行全國,至今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