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情詩> 徐志摩愛情詩歌精選

徐志摩愛情詩歌

徐志摩愛情詩歌精選

  徐志摩雖然生命短暫,他的一生卻執拗痴迷地追求“愛、自由、美”,這也在他的愛情詩中有所體現。

  徐志摩的愛情詩歌

  1、走著走著,就散了,回憶都淡了;看著看著,就累了,星光也暗了;聽著聽著,就醒了,開始埋怨了;回頭發現,你不見了,突然我亂了。

  2、我的世界太過安靜,靜得可以聽見自己心跳的聲音。心房的血液慢慢流回心室,如此這般的輪迴。聰明的人,喜歡猜心,也許猜對了別人的心,卻也失去了自己的。傻氣的人,喜歡給心,也許會被人騙,卻未必能得到別人的。你以為我刀槍不入,我以為你百毒不侵。

  3、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

  4、一個人的漠然加上另一個人的苦衷,一個人的忠誠加上另一個人的欺騙,一個人的付出加上另一個人的掠奪,一個人的`篤信加上另一個人的敷衍。

  愛情是一個人加上另一個人,可是,一加一卻不等於二,就像你加上我,也並不等於我們。這種叫**的情啊···如果你忘了甦醒,那我寧願先閉上雙眼。

  5、你說你不好的時候,我疼,疼的不知道該怎麼安慰你,你說你醉的時候,我疼,疼的不能自制,思緒混亂。

  我的語言過於蒼白,心卻是因為你的每一句話而疼。太多不能,不如願,想離開,離開這個讓我疼痛的你。

  轉而,移情別戀,卻太難,只顧心疼,我忘記了離開,一次一次,已經習慣,習慣有你,習慣心疼你的一切。

  6、許多往事在眼前一幕一幕,變的那麼模糊,曾經那麼堅信的,那麼執著的,一直相信著的,其實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是、、、突然發現自己很傻,傻的不行。

  我發誓,我笑了,笑的眼淚都掉了。笑我們這麼傻,我們總在重複著一些傷害,沒有一個可以躲藏不被痛找到。卻還一直傻傻的期待,到失望,再期待,再失望、、、

  7、習慣,失眠,習慣寂靜的夜,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想你淡藍的衣衫。習慣,睡伴,習慣一個人在一個房間,抱著絨絨熊,獨眠。

  習慣,吃鹹,習慣傷口的那把鹽,在我心裡一點點蔓延。習慣,觀天,習慣一個人坐在愛情的井裡,念著關於你的詩篇。

  8、誰的情感無法張揚,誰在陌生的房故作勇敢,誰在夜晚害怕腐爛,任呼吸突然變得野蠻,先愛吧把這一副肩膀擋掉一點遺憾,先愛吧看似一雙翅膀躲啊躲已經黑暗,先愛吧人們不懂這樣一旦慾求不滿,先愛吧之後感傷之後再算,之後再算···

  9、我習慣了等待,於是,在輪迴中我無法抗拒的站回等待的原點。我不知道,這樣我還要等多久才能看到一個答案;我不知道,如此我還能堅持的等待多久去等一個結果?

  思念,很無力,那是因為我看不到思念的結果。也許,思念不需結果,它只是證明在心裡有個人曾存在過。是不是能給思念一份證書,證明曾經它曾存在過?

  10、一個人的世界,很安靜,安靜的可以聽到自己的呼吸聲和心跳聲。冷了,給自己加件外套;餓了,給自己買個麵包;

  病了,給自己一份堅強;失敗了,給自己一個目標;跌倒了,在傷痛中爬起並給自己一個寬容的微笑

  是啊,我總是一個人,你從來不曾來過,我也從來不曾出現在你的世界。

  徐志摩文學歷程

  1922年返國後在報刊上發表大量詩文[2] 。

  1923年春,徐志摩在北京辦起了俱樂部,編戲演戲,逢年過節舉行年會、燈會,也有吟詩作畫,徐志摩出於對印度詩人泰戈爾一本詩集《新月》的興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同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 。

  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辦《現代詩評》週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時任翻譯[2] 。

  1925 年以前,徐志摩自己除了作詩以外,還聯絡新月社成員從事戲劇活動。10月,徐志摩接編《晨報副刊》,同年任北京大學教授,赴歐洲,遊歷蘇、德、意、法等國[1] 。

  1926年4月1日,在北京主編《晨報》副刊《詩鐫》,這時,聞一多已由美國回國並參加了《詩鐫》的編撰工作。除第三、四兩期由聞一多和第五期由饒孟侃負責編輯外,其全各期均由徐志摩主編。發表的《詩刊弁言》和《詩刊放假》也是徐志摩執筆。《詩鐫》的撰稿人努力於中國新格律詩的創作和關於詩藝的探討,所以《晨報詩刊》的創辦,標誌著詩歌流派——新月詩派的形成。同年與陸小曼移居上海,任光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前身)、大夏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7] 教授。創辦《新月》雜誌。

  1927年春,新月社一些成員由於政治形勢的變化及其它種種原因,紛紛聚集到上海。此時,徐志摩也與陸小曼結婚並移居上海。徐志摩四處訪友,奔走聯絡,與聞一多、胡適、邵洵美、梁實秋、餘上沆、張禹九等在上海環龍路環龍別墅辦了新月書店,由胡適任董事長,餘上沆任經理,後由張禹九接任。同年,徐志摩也出國遊歷英、美、日、印等國。

  1928年3月,徐志摩一邊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大夏大學等校擔任教授工作,一邊又創辦了《新月》月刊。同年11月6日,作《再別康橋》,初載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新月》一共出刊四卷四十三期。

  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同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

  1931年1月20日,徐志摩與陳夢家、邵詢美、方瑋德等又辦了一個《詩刊》季刊,徐志摩被推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出了四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