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導學案 (人教版高二)

《平凡的世界》導學案 (高二)

《平凡的世界》導學案 (人教版高二)

  學習目標:(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

  1、知識目標:(含考點要求)瞭解作家路遙,瞭解小說背景及思想內容 。

  2、能力目標:讀課文,把握故事情節。

  3、德育目標:探討小說的內容。

  重點難點: 1、把握故事情節。2、分人物形象。

  知識連結:1.回顧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法。2.介紹作者

  方法指導:講讀法,問答法

  學習內容:

  自主學習:(預習)

  一、簡介路遙及《平凡的世界》

  路遙(1949—1992)原名王衛國,1949年12月3日生於陝西林市清澗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7歲時因為家裡困難被過繼給延川縣農村的伯父。曾在延川縣立中學學習,1969年回鄉務農。這段時間裡他做過許多臨時性的工作,並在農村一所小學中教過一年書, 在此

  期間,他在勞動、工作、學習之餘,閱讀了許多古今中外名著。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

  系學習,其間開始文學創作。中篇小說《人生》獲得第二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平凡的世界》1991年獲得茅盾文學獎。

  什麼是平凡?

  沒有輝煌燦爛的人生;沒有一般人所渴望的成功;平凡就是碗裡的鹹菜,平凡就是一杯白開水,平凡就是一張只有五十分的分數。總之平凡,就是能想到的一切最一般的東西。如黃土高原的貧瘠,窯洞、礦井,貧苦孩子艱苦的學習環境等等。“是的,他是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為了幾個錢而受盡折磨;但是他已經不僅僅將此看作是謀生、活命„„他現在倒很“熱愛”自己的苦難。透過這一段血火般的洗禮,他相信,自己經歷千辛萬苦而釀造出來的生活之蜜,

  肯定比輕而易舉拿來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這種認識叫做‘關於苦難的學說’ ”——平凡人孫少平是這樣來理解他所受的苦難。

  反思自己——

  缺少實際行動,缺少足夠的信仰;物質充裕,卻失掉了意氣風發的激情;不懂得珍惜卻總是一味的去抱怨社會的不公„„每個人都渴望自己有不平凡的經歷,有不平凡的生活與未來。實,

  身處平凡世界而能創造出令人震撼的生活、精神,才是最最令人敬佩的,路遙做到了,他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也同樣做到了!

  《平凡的世界》,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

  作者在近十年間廣闊背景上,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劃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程序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路遙先生手跡“有耕種才會有收穫”《平凡的世界》時間跨度從1975年到 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國近10年間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歷史性變遷;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以整個社會的變遷、思想的轉型為背景,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孫少安和孫少平這些為生活默默承受著人生苦難的人們,在這裡人性的自尊、自強與自信,

  人生的苦難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不忍釋卷。

  二、整體感知

  1、請從課文中找出生詞,並解釋

  2、請在自讀的基礎上,用一組四字短語,括出小說情節。

  合作探究:(應用性問題和拓展性問題)

  達標檢測:【鞏固基礎知識學習、靈活應用(試題分A類、B類,其中A類相對簡單)】

  (一)、分孫少平心理、及透過心理展示出的人物形象。心理描寫是一定環境中人物內心活動的描寫,它是小說塑造形象、刻畫性格的重要手段。它直入心靈,揭示內心世界,表現人物豐富複雜的思想情感。

  學生找出孫少平心理描寫的句子和語段。

  1、學生在課文中做好標記,然後交流。

  2、找學生髮言,教師補充。

  3、學生討論這些心理描寫的句子刻畫了孫少平的什麼心理狀態。

  明確:

  ①接到邀請:

  ②做客中:

  ③做客之後:

  心理描寫表現人物性格:

  (二)、體會課文環境描寫對人物心理刻畫的作用

  (一)開篇(1—4段)

  (二)做客中對革委會大院的描繪

  (三)做客後

  二、人物形象分

  1、田潤葉

  2、孫少平

  3、田曉

  三、主題思想

  《平凡的世界》導學案答案:

  (一)、學生找出孫少平心理描寫的句子和語段。

  接到邀請:惶恐不安——潤葉二爸是人物,很害怕矛盾——對潤葉的尊敬與感激為難——身穿破衣服,由貧窮帶來的自卑與自尊決定:不去,到潤葉學校找潤葉

  ②做客中:不好意思、心慌意亂、心咚咚跳、感到臉像炭火一般、像一個叫化子、緊張得火燒火燎(拘束、滿臉通紅、無言對答、摳著手指、揩汗)回答潤葉二爸的提問答非所問,還是緊張,揩汗水,緊張地冒汗

  ③做客之後:景物描繪

  經歷一下午地緊張,讓人喘不過氣來,終於可以舒一口氣,所以哪怕是平常地景物此時也異常的美好!

  心理描寫表現人物性格:

  自卑:潤生他二爸是縣委副主任,是個大人物。自己穿一身破爛衣服,感到太丟人,感到臉像炭火一般、像一個叫化子。

  自尊:自尊心極強,怕被人看不起。

  善良:如果不去,對不起潤葉姐,說不定還會誤了潤葉姐什麼事。

  識禮:不去做客,直接到小學去找潤葉姐。

  總結:好的作品可以讓我們自己融入書中,與主人公的命運一起起伏,正如《平凡的世界》。因為路遙把每一個人物的心理世界精確而細緻的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正如我們自己所想、所作的那樣。

  (二)、體會課文環境描寫對人物心理刻畫的作用

  (二)開篇(1—4段) 作者描繪了一幅黃土高原特有的冬去春來、季節轉換的典型的生態環境。“連綿的黃土高原”、“枯黑的草木”、“鋪天蓋地的大風”、“天空瀰漫著塵埃”,充滿了濃郁的黃土氣息,暗示了主人公孫少平最初入校時灰濛濛的`心境。但黃風過後,天氣轉暖,天地一派“桃紅柳綠”:柳樹抽出了細絲,桃杏樹綴滿了粉紅的花蕾,“樹木的枝條開始泛出鮮亮的活色,鼓起了青春的苞蕾”。一切都預示著即將好轉,青春的活力即將回到年輕的孫少平的身上。孫少安此時的心情和我們一樣,在第六段中寫道:“他的心情開朗了許多。”

  (二)做客中對革委會大院的描繪

  “掃視著這個神聖的地方”,“給人一種非常壯觀的景象”,“像一座宏偉的大廈”,文章對大院及窯洞的描繪神聖、壯觀、宏偉,這是一個未見過世面的農家子弟最真實的感受,無形之中給他造成一種威壓感,更增加了他的緊張。(心咚咚跳)

  (三)做客後

  “城市的四面八方,燈火已經閃閃爍爍。風溫和地撫摸著人的臉頰。隱隱地可以嗅到一種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鮮味道。多麼好呀,春夜。”

  透過孫少平的主觀觀察,預示著一個下午緊張的心情這時已經開始舒緩,因此,這種司空見慣的夜晚和泥土、青草的味道才會讓人感到如此的美好,表現了孫少平在潤葉姐的親切關心下心情舒暢的感覺。

  總結:在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一生,更要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有執著的追求和渴望,我們就應該像孫少平那樣,學會在逆境中歷練心智,在自卑中尋找堅強,戰勝自我,找一個堅強的理由讓人奮進。最難戰勝的就是自我,如果超越了自我的束縛,克服人類最懦弱的本性,那麼自卑也堅強。

  二、人物形象分

  1、田潤葉

  側面描寫:對潤葉家庭情況的介紹以及村裡人對潤葉的評價

  對比襯托:潤葉和村裡人對戶族傻瓜叔叔的行為態度的對比

  神態描寫:潤葉等少平回來時,坐在他宿舍的炕邊沿上,望著他發笑。

  細節描寫:少平吃豬肉粉條時,潤葉藉故出去,讓少平沒有心理壓力吃好飯。

  2、孫少平

  孫少平是位有知識的現代農民,屬於奮鬥型的人物。他有著可愛的執拗和頑強的蓬勃精神。

  生活的種種煉獄般的考驗鍛造出了他堅韌的意志和刻苦的精神。

  生活中,他不但主動承受苦難,而且勇於反抗和超越苦難,以高貴的人格和操守獲得自豪與崇高的心理感受,在對於掌握思想的不斷剖中逐漸畫出生活的藍圖,挖掘人生價值,體現自我。

  3、田曉

  田曉出身於一個幹部家庭,殷實的家境使她不必像孫少平那樣為溫飽所困,更重要的是,在這樣一個家庭的薰陶下,她的思想境界和內在品質都遠勝於同齡人。

  看孫田兩人初次見面的片段,會得出這樣一個印象:此時的田曉自信、熱情、主動,而孫少平在這樣一個“又洋又俊、穿戴漂亮的女同學”面前,變得像“農民一樣笨拙”。孫少平此時的智力和眼界均未完全開發,而使這塊未經雕琢的玉綻放奪目光芒的,正是田曉。田曉在高中時期已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看問題往往和社會一般的看法不一樣,甚至完全相反”,此時的孫少平“每次和她交談,都能使自己的頭腦多開一扇窗戶”,孫少平已開始自覺接受田曉的指教,而田曉則慧眼獨具地發現孫少平與眾不同的“氣質”,並有意識地加以引導。

  三、主題思想

  小說以陝北黃土高原雙水嶺孫、田、金三個家族兩代人的命運為中心,反映了從文革後期到改革初期廣闊的社會面貌。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程序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既流露出作者對家鄉父老溫動人的情愫,又體現了作者對社會、對歷史、對生活、對人生富有哲理性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學習小結:(總結歸納學到的知識)

  學後反思:(對知識、方法與技能的認識)